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用 + 专业 + 思政”课程体系构建
The Construction of “Application + Major +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System for Financial Profess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DOI: 10.12677/AE.2021.113112, PDF, HTML, XML, 下载: 423  浏览: 901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谭 华, 颜 晔:嘉兴南湖学院商学系,浙江 嘉兴;戴夏晶: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浙江 杭州;嘉兴学院商学院,浙江 嘉兴
关键词: 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Finance Major Talent Training Curriculum System
摘要: 近年来,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合到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是教育界的研究重点方向之一。在此过程中须将用人单位需求纳入考虑范畴。本文以金融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及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以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为切入点,探索如何进行专业课与思政课程的融合。根据金融机构对人才的实际需求,通过重构金融学专业原有课程体系,梳理课程群,并以此为依据,获得专业知识点。然后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点,形成“应用专业思政模块”知识点,最终构建完整的金融学“应用 + 专业 + 思政”课程体系。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how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s one of the key research directions in the education field. In this process, the needs of employer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Based on the demand and training objectives of Applied Talents in finance,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o integrate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demand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 talents, by reconstructing the original curriculum system of finance major, combing the curriculum group, and on this basis, to obtai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points. Then, combined with the knowledge poi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knowledge points of “applied profess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odule” are formed, and finally a complete curriculum system of “applied + professional +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of finance is constructed.
文章引用:谭华, 戴夏晶, 颜晔. 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应用 + 专业 + 思政”课程体系构建[J]. 教育进展, 2021, 11(3): 716-723. https://doi.org/10.12677/AE.2021.113112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据此,课程思政对金融学专业课程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立足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自身特点,结合金融机构人才素质需求特性,深挖金融学专业课程的思政理论资源,与专业课程形成协同效应,将各项思政理论贯穿到教学全过程。高校必须在金融学专业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加强教师及学生的思想意识培养,通过互通互联机制,促进专业课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形成高校金融学“行业应用 + 专业课 + 思政教育”的教育合力局面,这对金融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金融人才供求现状

2.1. 金融机构人才需求现状

金融领域目前需要的人才类型,主要集中在既懂金融基本知识又懂互联网中后台技术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同时也需要兼具分析意识和法治思维、非职业能力强及业务素质高的专业性人才,以及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1]。近几年我国金融人才流动的明显特征之一是:人才从国有金融机构流向外资金融机构和中资非国有金融机构 [1],这一现象为国内金融机构带来了大量的新技术、新运作方式,同时也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了竞争与冲击,还对国内金融人才应具备的思想理念提出新的要求。金融机构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除需要为客户提供各种不同类型、吸引眼球的新型产品,更需要为客户提供各项极致服务,这不仅要求金融机构职员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还需要有服务理念和意识,而这又恰恰是现有员工最薄弱的地方 [2]。这一切,需要学生获得专业课程以外的、具有相关性的思政教育,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个人综合素养的培养。

2.2. 金融学专业学生现状

目前,国内高校对金融人才制定的培养目标主要集中在创新型、应用技能型和复合型金融人才三个方面 [3],但实际上,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对各类金融实践内容不够了解,并不清楚金融机构是如何运作的,自身需要哪些技能去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学生更希望通过在校对专业课程的学习,通过专业课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行业背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4],帮助学生对相关金融机构有更深层的了解,对各种金融工作流程,甚至交际礼仪等方面能有更好的掌握,以期了解行业、认识自我以及展望未来。

综上可知,如果要让学生毕业后能更好的在金融机构中实现角色快速适应,必须从源头进行改变,实现“在校大学生→职场员工”的无缝转变,要求学生在校期间,不仅需要对专业知识有系统的学习,还需要对行业规则、服务对象、服务内容以及金融思想理念、政治立场等有整体的认知,而学生在校期间的这一系列认知除了教师的专业知识指导外,更重要的来源在于思政教育。

3. 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现状

目前的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缺少对金融学专业课程的梳理,缺乏与思政教育相互分工、相互协作的协调机制,协同育人的理念被层层弱化,甚至出现层间断裂 [5]。

3.1. 金融学专业课程内在联系梳理较少

本科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一般按照专业方向进行设置 [3],而实际上,各年级课程间逻辑性强,较难独立分割出来进行单独授课。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金融学专业课教师之间的沟通不足,对每门专业课程之间内容的内在联系少有梳理,这极易出现各门课程知识点的重复教学,导致授课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将本专业课程间的内容进行融会贯通,学生不能很好理解本门课程的前世今生,做不到对专业知识承前启后,同时对不同课程中有重合的内容难以准确把握重点和梳理知识点,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容易对不同课程内容的侧重点理解不清,从而造成知识的重复疲劳学习等问题,容易让学生产生困惑甚至厌学情绪。如《金融市场学》与《金融工程》、《期货原理》之间,《证券投资学》与《金融工程》、《投资组合管理》之间均存在重合知识点,各任课教师如课前没有沟通到位,极易出现知识点的重复讲解。

3.2. 专业应用和思政教育知识的结合较弱

专业课和思政教育的结合点如何在教学中发挥最大效用一直是研究重点 [6]。金融学专业课程知识点众多,能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知识点也很多,但是,更多是从单门课程的角度,进行专业与思政教育结合点的提炼,并没有针对专业课程整体进行系统整理归纳 [7]。一般高校对单纯构建某一专业课程的思政体系有较多研究,或是单独对课程思政系统架构的建立研究较多 [8],而将某一专业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进行体系研究的较少 [5],对将金融机构需求再考虑进来进行研究的则几乎不可见。金融学专业由于其专业特殊性,如单纯只考虑某一课程与思政教育结合,忽视课程群内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导致各教师教学内容完全割裂,容易引起教学内容重复、学生出现重复知识疲劳学习等问题。如《证券投资学》与《金融工程》课程中,都有针对相关金融产品运用过程中的法律约束,及国内外投资者认知的比较等,如不对这些专业和思政教育知识点进行整理结合,将不能使思政教育在专业学习中发挥最大功效,并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

综上可知,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都迫切需要在金融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加入课程思政内容,对整个课程体系进行修正。

4. “应用 + 专业 + 思政”课程体系框架的搭建

金融学专业要建立新型的符合金融机构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系,就必须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及各类主体实际情况出发进行考虑,加入思政元素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最终形成“应用 + 专业 + 思政”课程体系。

4.1. 各主体协同合作

通过对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学生及金融机构等各主体进行梳理,找出各主体的需求及基本工作职能,理出各主体间关系,为划分课程群做好准备,具体如图1所示。

Figure 1. Main body relationship diagram

图1. 主体关系图

4.2. 重构专业课程群

在原有金融学专业教学大纲基础上,根据金融学专业课程脉络,以及各类金融机构的实际需求,对金融学所有专业课内容进行梳理,理出各课程间内在联系,使各学期的金融学专业课程形成内在逻辑关系,划分课程群。一般来说,金融学专业课程脉络如图2所示。这样的框架形式,没有很好体现课程之间的相似性,容易对“应用 + 专业 + 思政”课程的结合带来困扰。

Figure 2. Venation of general finance major

图2. 一般金融学专业课程脉络图

通过课程群的建立,能较好的解决课程之间的相似性问题,为“应用 + 专业 + 思政”课程内容的结合带来便利。目前对课程群的划分如图3所示。

Figure 3. Division of financial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group

图3. 金融学专业课程群划分

4.3. 寻找“应用专业思政模块”知识点

金融学专业课教师集中讨论,对课程群中的每一门专业课程进行细致分析,将学生四年大学学习要涉及的各类课程进行整理,梳理出相关知识点并进行分析,将课程中的专业知识与可能相关的金融行业内容进行一一对应,并与现实中可能遇到的金融问题进行对应,然后找出专业课中出现的、可结合思政教育的专业知识要点,与思政教育元素衔接,使学生充分意识到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政学习之间的联系性,同时利用课堂传授专业知识的机会,加入思政教育内容。专业课教师根据学生实践需求和金融行业员工从业实际需求,与思政教师进行讨论,将专业课知识与金融机构实际应用及思政教育元素进行衔接,形成“应用专业思政模块”知识点。不同专业课教师在不同学期、不同课程的教授过程中,找出每门课程中的思政教育重点节点,形成一条贯穿学生四年、涉及不同学科的“专业思想链”,进而建立系统的“应用 + 专业 + 思政”体系。

1) 在《金融学》教学过程中,需帮助学生对整个金融知识进行梳理,对金融的整个构架要有掌握,整理金融脉络,如每章可能对应后续哪些课程及可能在哪些工作中会遇到等。

2)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课程中涉及整个商业银行的运作及各类注意事项,可结合银行具体业务流程进行讲授,并针对各业务流程衍生出银行类金融机构将涉及到的课程子体系,同时教师针对本课程内容中涉及到的银行职业道德、职员操守等内容,与思政内容进行结合,对学生进行岗前思想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

3) 《金融工程》中针对已学习的原生金融产品进行复习,拓展出各类衍生金融产品,并结合衍生产品所在市场具体实情进行分析,掌握行业规则,操作细则及行情分析,同时可以结合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爱国教育。同时,与《期货原理》等课程进行比较分析,找出相似的教学点,与学生进行课程间横向比较。

4) 以投资类课程群为例,通过证券等行业的实际操作,找出相关国际规则,探讨这些内容在哪些课程中具有适用性,在这些课程中将涉及哪些金融产品,如各类金融衍生产品,它们在国内外的具体差异,的专业思政模块知识点示例,具体如图4所示。

Figure 4. Example of knowledge points of profess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odule of investment curriculum group

图4. 投资类课程群专业思政模块知识点示例

4.4. 构建金融学“应用 + 专业 + 思政”课程体系

根据各主体间的需求和基本职能,结合前期梳理的金融学专业课程群以及各类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相关联的知识点,形成“专业思政模块”知识点,进而串联成学生四年的、涉及不同学科的“专业思想链”,最终建立系统的“应用 + 专业课 + 思政”课程体系,最终的总体框架图如图5所示。

Figure 5. Overall framework of “application + major +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system of Finance

图5. 金融学“应用 + 专业 + 思政”课程体系总体框架图

5. 下一步工作思路

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进一步巩固“应用 + 专业 + 思政”课程学习机制。教师可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及各类网络平台,为学生开设“中国金融故事”专栏,举办“中国金融故事”实践学习活动,加强金融学专业学生的思政教育。通过平台强化实践认知,加深对国内外金融实际案例和行业规则的认知。教师可根据“应用 + 专业 + 思政”课程体系中的各节点,按课程群进行分类,将各类案例加入“中国金融故事”实际案例展示平台,供各年级学生共享学习,使专业模块知识的学习更符合中国实际国情,使学生能学到更多符合实际的理论知识。同时,让学生通过以实际案例的形式切身感受到国家的发展与进步,增强国家荣誉感与责任感,从而最终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目的。

基金项目

2020年度浙江省高等教育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 贾佳, 王蓉. 我国金融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分析[J]. 现代管理科学, 2017(12): 112-114.
[2] 谭华. 地方高校金融人才螺旋链式培养模式探究[J].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2020(26): 139.
[3] 教育部高等学校指导委员会.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S]. 北京: 高教出版社, 2018.
[4] 何冰. “课程思政”在培养大学生人生观过程中的现实价值与实践路径[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20(4): 59-61.
[5] 张凤琴. 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研究——以苏州大学国际金融课程实验班为例[J]. 教师, 2015(7): 209-210.
[6] 张新蕾. 广西独立学院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课程思政”价值研究报告[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 30(6): 295-296
[7] 黄薇. 基于“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的广告学专业课教学改革研究——以公益广告课程为例[J]. 传媒教育, 2019(5): 83-86.
[8] 孟祥凤. 构建高校“课程思政”目标体系的必要性、原则及措施[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3): 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