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完全学分制改革的现状研究
A Study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eform of the Full Credit System in Universities
DOI: 10.12677/CES.2021.93075, PDF, HTML, XML, 下载: 312  浏览: 795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宣涵桢, 陈宇欣, 董家琦: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关键词: 完全学分制现状建议Full Credit System Current Situation Suggestions
摘要: 完全学分制改革直接目的是让学生对课程有更大的自主选择权,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完全学分制能够促进教育公平,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近年来很多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进行了“完全学分制”改革,但因为课程体系落后、硬件设施差、师生观念未转变等因素限制,很多学校难以彻底实行完全学分制,其实行的学分制本质仍是学年学分制。为了充分体现完全学分制的优势,高校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改进选课系统并且引导师生观念向接受学分制改革的方向转变。
Abstract: The direct aim of the reform of the full credit system is to give students more freedom in the curriculum, so as to fully stimulat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and improve their learning quality. The full credit system can promote educational equity and train more high-quality talents for the country. In recent years, many universities have responded positively to the call of the country and carried out the reform of “full credit system”, but because of the poor hardware facilities, unchanged teachers’ and students’ concept and other factors, many schools are difficult to fully implement the full credit system; in fact, the nature of the credit system is still the credit system for the academic year. In order to fully embody the advantages of the full credit system, universities need to further improv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mprove the selection system and guide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change their ideas to accept credit system reform.
文章引用:宣涵桢, 陈宇欣, 董家琦. 高校完全学分制改革的现状研究[J]. 创新教育研究, 2021, 9(3): 475-479.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1.93075

1. 引言

近年来,多地的高校都在积极推进完全学分制改革。完全学分制改革意味着高校要从原来既定课程、毕业年限的学年学分制向学生自主选课、通过学分和绩点衡量学习质量的完全学分制过渡。学年学分制在我国实行已久,因此完全学分制的改革受到了传统观念以及不配套的设施等阻碍,难以快速推进。本文将论述完全学分制改革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完全学分制改革的背景与意义

2.1. 完全学分制改革的实施背景

学分制是以学生自主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学生所选课程的学分和绩点来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由哈佛大学在选课制的基础上的创建,1932年,北京大学率先在我国实行了学分制,鼓励学生真正的实现“选我所爱,爱我所选”,旨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进而更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为推进更多国内高校进行学分制改革,我国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文件,2006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要求各大高校要在优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借鉴各地区成熟经验,积极试点、大胆创新,为逐步推行学分制创造条件;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指出,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推进高校学分制改革,不断探索建立出与学分制相适应的课程设置、学籍管理、质量监控、考核评价等教学管理制度,对高校完全学分制改革及其配套的管理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2019年,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提出,高校需要建立与学分制改革和弹性学习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完善学分标准体系,严格学分质量要求,建立学业预警、淘汰机制,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实现以学分积累作为学生毕业标准,对完全学分制下的学生管理工作做了更加详细和严格的规定。在此背景下,各地高校相继开展学分制改革,并在实践中对其进行改进。

2.2. 完全学分制实施的意义

2.2.1. 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权利,从而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学生可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本专业规定的必修课程之外,根据自己的兴趣、未来规划等选修心仪的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有所提高 [1]。如果学生提前修够了应得的学分,就可以选择三年毕业,一些优秀的学生就不必多花时间等待毕业了。可见,相比规定课程、规定学习年限的学年制,完全学分制给了学生更多根据自身需求调整学习计划的空间。因此完全学分制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会因为学生自身的能力及偏好不同而有所不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2.2. 促进教育公平

为了加快教育公平的实现,教育资源的配置要注重平等原则、差异原则和补偿原则 [2]。完全学分制让学生能够选到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选修课,因此校内的教育资源得以共享,学生能有平等的获取优质资源的机会,从而促进教育的质量公平 [3]。让高等教育接受者能获取相对没有差异的教育资源、有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可以选择,从而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与禀赋,缩小教育结果的差距,体现了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原则,促进教育公平。

3. 完全学分制改革的问题

虽然教育部很早就已发布文件推动高校完全学分制改革的发展,很多高校目前还未开始完全学分制改革,部分已经开始试点的学校也实施得不彻底,学生能够选择的公共选修课的范围仍然很小。产生这样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学校的硬件设施、学生自身的观念等没有跟上完全学分制改革的步伐,导致完全学分制改革遇到了瓶颈。

3.1. 选课系统与课程体系不完善

3.1.1. 选课系统不配套

完全学分制实施的情况下,大部分选修课程都需要学生通过线上选课系统进行选择,因此选课系统的优劣直接关乎着学生是否能够选到心仪的课程。但目前很多学生都认为本校选课系统并不好用,在选课时容易崩溃,难以登上系统,能否选上课全靠运气。选课的过程中选课系统所提供的仅仅是课程的名称及任课教师的简单介绍,学生在选课之前无法对所选课程和任课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全面了解,直到实际上课时才发现所选课程并不符合自己的兴趣,浪费了时间和资源。

3.1.2. 课程系统不完善

目前在大部分学校的课程结构当中,可选择的课程仍是比较局限的,必选课程过多,选修课的比例少,课程的种类也很少,应用型实践型的课程量不足。课程设置往往刚好与学生人数相当,一些较偏的课程又由于所选人员较少导致课程未能成功开设,实际开课量不足。这很大程度限制了学生选课的范围,学生对于个性化学习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3.2. 信息不对称

3.2.1. 学生角度

虽然许多高校都在大力倡导并推行完全学分制,但大多仅仅停留在文字层面,许多学生并未充分的了解完全学分制到底是什么。学校也没有充分的告知完全学分制的选课规则,导致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去选课。为了规避风险,在选课过程中,学生选择的课程大部分仍为该专业在学年制时规定的课程,没有充分发挥完全学分制想要培养个性化人才的作用。

3.2.2. 教师角度

为了配合完全学分制的实施,多数高校还实施了导师制,导师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规划并引导学生自我规划,但是难免会存在导师的教学及科研任务重,并不能完全顾及到每一个学生,无法给学生提供有效的选课建议地现象。而且教务教师们对于完全学分制下的选课规则和人才培养方案也了解得不够透彻,不能把完全学分制下的相关制度政策及时地传递给学生,对于学生选择课程的引导作用不大。

3.3. 学生缺乏自我

在中国传统应试教育观念之下,许多学生对未来没有明确的方向规划,因此在学分制转型的时期,这些学生都处于茫然的状态,尤其是如今在学年学分制到完全学分制的过渡阶段,传统的按照既定规划上课的学分制度在学生及教师的脑海中已根深蒂固,学生也早已习惯了这种“机械”的教学规划,不知道该怎么选课、选什么课。这造成了大多数人盲目的跟随大流,去选择教学过程相对宽松、易得学分的课程,只想轻松地毕业,这与完全学分制希望培养个性化人才的初衷相背离。

3.4. 教育公平的优势不显著

完全学分制要求学校按学生所修课程的学分收取学费,但很多学校还是按照学年学分制的收费方式收取学生每学年的固定学费。一些学生按高考成绩进入了招收理科的文科专业,收的却仍是较贵的理科学费。不同学分的专业,却按相同的学费收钱,这样的收费是不公平的。一些理科的课程也会对文科生有限制,想学理科的文科生无法实现自己的兴趣,教育资源的分配依然不公平,学生难以得到个性化的发展。

4. 解决完全学分制改革问题的建议

4.1. 健全选课系统与课程体系

4.1.1. 成立相关网络建设团队

由专业团队对于线上选课系统进行完善与维护。在系统上标明开设课程的具体信息,除了教师的简介外还可以附上教学内容的大致安排,让学生大概了解授课内容。还可以在课程下设置评论区和评分区,由已选过该课程的学生留言和评价课程,供将要选课的同学参考。在学生选课进行的时间及时维护,以防系统崩溃,浪费学生的时间。

4.1.2. 完善课程体系

学校需要鼓励教师开设多样的课程,并且增加课程的种类与数量,争取每年能够根据时代变化以及学生的需求开设新的课程。同时要注意课程结构的安排,使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核心课的设置更为合理,并逐步提高选修课所占的比重,让学生能够有更多自主选择的余地 [4]。也要充分利用各种线上线下平台,例如,可以通过校际互认完全学分制、认可MOOC上相关课程的学分,扩大学生可选课的范围,给同学更多的课程以供选择。

4.2. 转变师生观念

对选课相关的老师进行培训,让他们能够清楚了解完全学分制的模式,从而更好地服务学生、指导学生选课。明确导师的职责是指导学生选课并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训练出科学的思维方式。并对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并适当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激发导师指导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务老师也需在选课前充分向学生传达完全学分制的选课规则及注意事项等,指导学生选课的一些基本操作。

4.3. 加强对学生未来规划的指导

在入学后即开始对学生进行未来职业规划的指导,让学生能够慢慢对未来产生自己的想法。导师或者辅导员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让他们发掘自己的长处与兴趣所在,并且根据自身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5]。根据所处年级的不同对学生进行分阶段的指导,引导学生制定自己未来发展的目标与计划,并根据不同规划向学生建议合适的课程。

4.4. 放宽课程选择限制、按所修课程收学费

一些理科的基础课程可以放宽对文科生的限制,让文科生能够有机会接触到理科课程;同理,一些文科的课程对理科生开放,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创新人才。高年级的课程可以提前供已修完先修课程的较低年级学生选择,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提前学习,自由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

学校按课程的学分与成本等情况对课程合理地定价,按照学生所选的课程价格的总和收取学费,不再根据专业收取统一价格的学费 [6]。

5. 总结

进行完全学分制改革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趋势,它能够充分提高教育的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但受到大部分高校先前实施的传统的学年制的影响,完全学分制的推进必然遇到许多阻碍。因此高校要及时完善相关设施、转变师生观念、健全配套课程体系等,加快完全学分制改革的完成。

基金项目

西北大学2020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20082)。

参考文献

[1] 朱雪波. 高校实施完全学分制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5(1): 113-118.
[2] 褚宏启, 杨海燕. 教育公平的原则及其政策含义[J]. 教育研究, 2008(1): 10-16.
[3] 张少雄. 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三个制度梦想[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4, 13(1): 28-32+51.
[4] 徐圆圆, 徐兴林, 王金跃. 基于完全学分制的高校课程建设[J]. 教育与职业, 2016(23): 90-93.
[5] 王晓伟. 完全学分制下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8, 17(11): 193-194.
[6] 慕兴宏. 高校学分制收费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 会计之友, 2019(14): 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