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党史在人文课程建设中的重大价值
The Great Value of One Hundred Years of Party Histor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umanities Curriculum
摘要: 本文以高校人文课程建设为切入点,首先阐明百年党史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巨大价值,着重指出其在塑造品格、砥砺初心、启智创新、传承作风等方面的效能;接下来厘清了党史在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与文化安全中的关键性作用,并在文化自信的高度论证了中共党史在统筹课程供给侧与需求端改革上的功用,从而造就需求牵引供给、供给适配需求的良性互动。
Abstract: Based on the humanistic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great value of the century-old Party history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curriculum, and emphasizes its effectiveness in shaping character, strengthening original aspiration, stimulating wisdom and innovation, and inheriting style of work. The key role of the party history in maintaining national political security and cultural security is clarified, and the function of the party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the reform of the supply side and the demand side of the curriculum is demonstrated from a high degree of cultural confidence, so as to create a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demand attracting supply and supply matching demand.
文章引用:张庆冰, 秦婉纯, 马郢雪. 百年党史在人文课程建设中的重大价值[J]. 创新教育研究, 2021, 9(3): 484-488.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1.93077

1. 引言

放眼五千年来的中华文明史,可谓众彩纷呈,美不胜收。但自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那一刻起,中国的发展史与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便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一百年只争朝夕,一百年春华秋实,中国人民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披荆斩棘,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跨越,创造了人类发展进程中最为璀璨、最为耀眼的奇迹。百年党史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铸魂育人、凝聚民心等方面具有无与伦比的精神力量,对高校人文课程建设同样具有重大指导作用。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建党百年这一有利时机,大力促进中共党史与高校人文课程的高度融合,深入挖掘百年党史在人文课程建设中的重大价值。

2. 优化思政建设整体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重视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过程。” [1]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 3号)明确指出,推进高校每门课程的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要充分发挥好各门课程的育人作用 [2]。人文课程与政治、社会、民族文化紧密相关,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导向,理应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发挥排头兵作用。诸如涉及到近现代历史的人文课程的讲授如果脱离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并建立新中国的历史大背景,课程建设的信度与效度都会大打折扣。同样,对于涉及到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人文课程,只有将其置于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建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征程中,才能挖掘到课程的内在价值与现实意义。十八大后,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脱贫攻坚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愿景圆满实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在向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阔步前进。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与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书写了中共党史最为绚烂、最为璀璨的新篇章,也为人文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最具生机、最有活力的根本遵循,二者的融合共生可以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具体而言,其重要意义又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百年党史对于课程受众良好道德品质的树立具有重大价值。翻开百年党史的壮美画卷,从李大钊、杨靖宇、董存瑞到焦裕禄、王进喜、孔繁森再到廖俊波、黄群、黄文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用自己的生命与鲜血书写着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忠诚答卷,为广大青年学生树立了不朽的榜样,成为他们前进道路上的指路明灯。百年党史中所展现出的无数感人事迹与英模形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好教材,是当代大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第二,百年党史是坚定信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力量源泉,是人文课程思政建设的精神要义。中国共产党人从建党那一刻起就树立了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践行了领导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使命,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他们的最好写照。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梁家河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不断前行,夺取前进征程中的伟大胜利。百年党史所蕴含的传世精髓在筑牢当代大学生的信仰之基方面具有无可取代的价值,理应成为人文课程的灵魂。

第三,百年党史所展现出的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智慧与担当是当代大学生追梦逐梦的根本遵循。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国情创造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军事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第一次成功结合并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巨大的勇气、敢为天下先的崇高精神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创立并发展了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十八大后,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主要矛盾与国际形势的新变化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均取得了全局性、历史性、根本性的伟大成就,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新时代大学生正处在崇尚创新的激情年代,科技自立自强是时代赋予当代学子的历史任务,而百年党史所展现的创新经验、创新方法、创新勇气恰好成为了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是人文课程受众汲取营养的重要来源。

第四,百年大党奋斗征程中一以贯之的光荣传统与优良作风是人文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3] 艰苦奋斗、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人民至上等一系列耳熟能详的词语无时无刻不在展示着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毅勇前行的勇气和决心,也时刻提醒着当代大学生见贤思齐,义无反顾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人文课程的讲述只有仅仅围绕着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才能切实发挥立德树人的功效。

3. 提升国家政治安全与文化安全水平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与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使世界力量对比发生极大变化,新冠肺炎的全球大流行更是加速了各种力量之间的消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少数国家为了转嫁国内矛盾,蓄意挑动意识形态冲突,极力丑化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此同时,地区冲突、网络入侵、文化安全等一些列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在一起,客观上给我国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高校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也是西方敌对势力渗透的突破口,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同志严正指出:“敌先选定的是教育系统,是校园。总书记讲,赢得青年就是赢得未来。从另一个角度讲,搞乱你的未来,首先搞乱你的学校。前沿阵地,斗争非常激烈。” [4] 很显然,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各种风险累计叠加,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呈现出新的特点,新时期的反和平演变斗争丝毫也不能懈怠。人文课程作为高校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自然而然承担起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与文化安全的重大任务。而用百年党史统筹课程建设,则可较好地实现拒腐防变的教学目标:

第一,涤荡污秽,正本清源。伴随着高校国际文化交流的增多,一些标榜西方“普世价值”的人文理论不可避免地侵蚀着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些别有用心的西方理论经过巧妙包装,很容易蒙蔽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动摇他们的爱国主义信念与共产主义理想,造成主流意识形态阵地的严重塌方,极大削弱了人文课程立德树人的初衷。更有一些海外反华势力通过所谓的国际学术交流蓄意歪曲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接续奋斗的光辉历史,所造成的恶劣后果触目惊心。在这种严峻复杂的国家安全背景下,百年党史在人文课程思政建设发面所发挥的正面效用就更加突出。课堂讲党史、学党史,在学深悟透的基础上才能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红色基因,确保初心不改,使命膺续。因此,百年党史融入人文课程,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课程建设的题中之义。

第二,培育敢于斗争的勇气,锻冶善于斗争的本领,自觉主动与危害国家安全的错误思潮进行坚决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凡是面对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我们就必须进行坚决斗争 [5]。百年党史就是一部共产党人进行伟大斗争的历史,伟大的党在斗争中不断成长与壮大,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党史所蕴含的斗争艺术与斗争本领给予了我们在人文领域与西方错误文化价值观进行斗争的坚实力量。我们要以史为鉴,敢于亮剑,主动出击,自觉担负起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时代重任。

第三,破旧立新,构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人文课程体系。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自我革命的创新史,她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盲从、不迷信、实事求是的民族特质,激励着我们人文工作者勇于对现有的、建立在西方理论基础上的人文体系框架进行根本性、彻底性的改造,创建以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质的人文课程理论系统、实践体系与评价机制,打破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人文体系一家独大的局面,积极参与国际人文领域治理体系变革,努力构建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国际人文新秩序,为构建人文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

4. 统筹课程建设供给侧与需求端

伴随着脱贫攻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愿景的顺利实现,中国正处于两个历史目标的交汇点上,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中心任务。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时代要有新作为。人文课程必须紧扣时代脉搏,守正创新,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洪流中得到更好的发展。百年党史是该类课程建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存在大量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光芒,只有传承党史,继往开来,守正创新,才能保证新时期人文课程建设不偏离正确的轨道。从供给侧角度看,课程建设的好坏首先要关注文化内容供给质量的高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6] 站在文化自信的高度统筹课程供给侧改革,人文课程才能保证其传播效果的最优化与最大化。《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具体要求:“要结合专业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 中共百年党史经典既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又凝聚了振奋人心的革命文化,更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先进性与优越性,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把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智慧结晶融为一体,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集大成者。

从传统文化与中共党史的关系看,中共党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传承与延续。古代先贤追求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景与共产党人在百年征程中不断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崇高理想一脉相承,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的舍生取义精神也与共产党人一心为了人民、毫不利己、专门利他的党性光芒形成了高度对应。百年党史无时无刻不镌刻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散发着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魅力。因此,传统人文课程建设必须在供给端与百年党史紧密联系在一起,着重挖掘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中所蕴含的优秀文化基因,联通古今,学为今用。

革命文化上呈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下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百年党史孕育的独有的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宗旨与使命的集中体现。人文课程涉及到革命文化的讲述,必须将其置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并建立新中国的历史大背景下,集中展现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在战胜困难、赢得胜利过程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革命文化的传播与红色基因的传承必须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这一主线,使学生深入理解党在革命斗争中所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今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坚定意识到毫不动摇地加强与改善党的领导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人文的核心与落脚点,是新时期人文课程的重中之重。课程供给内容要紧紧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崇高品格,尤其要在供给侧加大展现十八大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披荆斩棘、砥砺奋进的宏伟画卷,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堂教学,站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制高点审视人文理论、方法、教学模式,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实现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代际传承,从而更好地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伴随着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战略思想的实施与推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族认识到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并不存在西方霸权主义所秉持的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而是可以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世界文化是一个密不可分的命运共同体,因不同的意识形态、民族特色、信仰追求而呈现出自己独有的特色,可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由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崛起与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其他国家对中国的认同感与日俱增,尤其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历史伟业表达出由衷钦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也因此选择来华留学、工作与生活。在他们学习中华文化的过程中,原有对外汉语教材中偏重于古代文化,着力于讲解武术、剪纸、太极、书法、绘画等单项技艺的教学供给理念已经不能满足留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在他们眼中,诸如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行、中共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什么好等一系列涉及到深层次文化的根本问题才是需求端的核心所在,而课程供给侧中共党史的引入恰好可以满足学生对该类问题的根本需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适配需求的良性互动,实现课程改革供给侧与需求端的完美配合。

5. 结语

将百年党史应用于人文课程建设与改革,既是时代所需,也是民心所向,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爱国主义精神的题中之义。高校教师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人文课程建设的全过程,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力争交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文课程建设新答卷。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21: 16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2020-06-06.
[3] 习近平. 立志做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争先建功立业[N]. 人民日报, 2021-03-02(01).
[4] 陈宝生. 切实加强党对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J]. 紫光阁, 2016(12): 12.
[5] 习近平. 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顽强奋斗[N]. 人民日报, 2019-9-3(01).
[6] 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6-07-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