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视角下中国饭圈语言分析
An Analysis on Chinese Fans Network Jarg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iotics
DOI: 10.12677/ML.2021.93084, PDF, HTML, XML, 下载: 599  浏览: 1,584 
作者: 陈 凤:天津外国语大学,天津
关键词: 饭圈语言符号学粉丝群体Fans Network Jargons Semiotics Fans Community
摘要: 21世纪随着各种社交媒体平台的不断发展,粉丝群体的扩大,粉丝文化也逐渐进入了大众的视野。饭圈网络用语是粉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很多网络流行语也由此而来。由于饭圈语言呈现出了传统语言符号所不具备的新特征,使用传统的语言学原理并不能对饭圈语言做出科学的阐释,因此本文从符号学角度出发,分析饭圈语言所呈现出的新特点,阐释饭圈语言对传统语言符号系统所带来的冲击,并强调了给予粉丝群体恰当、科学的引导,以净化汉语文化的必要性,希望能为饭圈网络用语和和符号学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Abstract: Entering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fan culture has gradually come into the public’s view with the unstoppable development of diverse social media applications and the expansion of the fan community.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fan culture, quite a few fans network jargons have been widely used as current Internet buzzwords. Fans network jargons represent new characteristics that traditional language symbol system does not have, therefore, it is not reliable to explore this new language phenomenon by using traditional linguistic theories. Thu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fans network jarg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iotics, explains the impact of this special language phenomenon o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symbol system, and emphasizes the necessity of giving appropriate and scientific guidance to the fans community in order to purify Chinese culture.
文章引用:陈凤. 符号学视角下中国饭圈语言分析[J]. 现代语言学, 2021, 9(3): 612-616. https://doi.org/10.12677/ML.2021.93084

1. 引言

饭圈指追明星的追星族的圈子,“饭圈语言”即粉丝群体所用的语言,是网络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饭圈语言不仅包含传统的语言文字,还包括大量的非语言文字,例如emoji,图片,表情包等等。随着网络信息的快速发展和粉丝群体的不断扩大,粉丝所使用的语言符号越来越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语言现象。语言符号是文化的基本构成,研究饭圈网络用语有助于我们了解饭圈文化、网络文化,倡导网络文明。简而言之,研究饭圈语言无论是从符号学,还是社会学的角度来说都有研究的价值。

2. 饭圈网络用语的起源和发展

饭圈网络用语是一种特殊的网络流行语。饭圈语言的发展是互联网科技和偶像经济共同产生的结果,而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部分饭圈语言不只在粉丝群内流行,而是逐渐进入大众视野,被大众广泛使用。

2.1. 网络语言的初始阶段(1990~2000年)

二十世纪末,中国网络工程顺利接入国际互联网,中国正式步入互联网时代。此时网络的功能以信息交流为主,聊天室、论坛、BBS等被早期网民所喜爱,并成为网络语言最早的萌芽的区域。在各网站的聊天室、论坛中出现了555 (哭)、GG (哥哥)、MM (美眉)等早期的网络用语,此类缩写成为青年人交流的一种时尚。2000年,于根元先生整理出版了中国第一部网络语言的词典——《中国网络语言词典》。据统计,其中大部分词汇都来源于BBS (Bulletin Board System) [1]。

2.2. 粉丝网络用语发展阶段(2000~2010年)

随着网络地快速普及,同时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娱乐休闲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博客、新浪微博等便捷、成熟的社交平台成为了网民冲浪、粉丝追星的新阵地。尤其在2005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席卷全国。粉丝们开始用他们的偶像来命名粉丝团体。例如,“玉米”指的是李宇春粉丝的名字。每个粉丝群都自创了只有粉丝群里的人才能听懂的“行话”,可以有效避免“外人”在交流过程中加入。这样就形成了独特的粉丝网络用语。05年之后选秀节目层出不穷,粉丝文化和粉丝网络语言也在开始逐步发展。

2.3. 饭圈语言活跃阶段(2010~至今)

随着网络技术不断优化,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3G和4G时代并开始向5G时代迈进。网络信息时代下的粉丝文化蓬勃发展,逐渐演变为具有商业色彩的“饭圈”文化。这一时期在商业化模式的操纵之下,偶像需要大规模地吸引粉丝、迎合粉丝的需求和口味来提升自己的热度,偶像行为对粉丝有着巨大的影响,一部分粉丝逐渐在追星过程中渐迷失自我 [2]。这时的饭圈网络用语丰富多元且普及度极高,并开始被普通网民所接受,成为网络流行语,比如“cp”(couple的缩写,指夫妻、配对)和“官宣”(出自赵丽颖宣布与冯绍峰结婚)等等。

3. 符号学基本原理——“能指与所指”

符号是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它产生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当中。符号学诞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对符号的系统性理论研究 [3]。

索绪尔是符号学的开创者,他认为语言单位是“双重实体”,提出符号关系包含两个不可分割的关系项,即能指和所指。能指指的是概念和内容,而所指指的是表达的形式,如声音形象、图片、文字等。索绪尔认为就一相同的语言符号来说,能指与所指,或者说音响形象和概念是同一方面的不同要素,二者不可或缺。值得注意的是二者并非一一对应,二者的结合存在任意性的特点。因此对索绪尔而言,语言是创造性的行动。人们的感知,或者说人们如何看待某个“事物”,以及人类语言的声音系统,共同创造了他所说的“符号”的两部分语言单位。例如“草莓”我们可以读作“caomei”或“strawberry”,或者写出“草莓”,或者画出草莓的图案,无论是使用哪种表现形式(能指),都可以表达出“草莓”这一具体概念(所指)。同时,这里的能指与所指两个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在精神上形成的,这两个要素被连接起来,成为一个精神语言单位。索绪尔将这种双重语言单位称为符号。

罗兰·巴特吸收和继承了索绪尔的符号学理念,在先前的能指和所指概念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意指这一重要概念。他认为,能指是一种表达面,所指是一个内容面,如果要从一个表达层面成功转化为内容层面还需要经历一个意指的过程。即听话人在一定的心理活动下将客观事物成功转换到事物在心理的再现的过程。此后,罗兰·巴特还将他所提出的这一符号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对文化生活的其他领域当中,符号学也随之成为了研究大众文化的重要理论之一 [4] [5] [6]。

4. 符号学视角下中国饭圈语言分析

本文中的所列举的饭圈语言主要来自2018至2021年间在微博、知乎、抖音上较常被粉丝使用的网络语言。

4.1. 饭圈网络语言符号的特点

4.1.1. 饭圈语言的能指

饭圈语言形式多样,既可以是单一的字母缩写、谐音、表情、图形等方式,也可以是其中任意几种方式的结合。与传统的汉字相比,体现出来了能指的多样性和隐蔽性。饭圈语言文化符号的能指可以是汉字。比如“私生饭”(是一些病态心理的明星粉丝,这部分人最大的乐趣就是时时刻刻跟踪自己喜爱的明星偶像,并且会不择手段偷窥明星的私生活);饭圈网络语言符号的能指还可以是汉语拼音的缩写,比如“pick”(选中,指在选秀中支持某位选手),“yyds”(永远滴神,表达赞叹)等;饭圈语言能指也可以是英语单词的缩写,甚至是中英结合,例如“打call”(打电话意为明星应援),C位(中心,咖位高的明星在合照或者集体活动中站的位置);此外,一些方言也被饭圈所吸纳,还具有独特的隐蔽性也就是隐语行话的特征。由于粉丝行为与偶像行为密不可分,许多饭圈用语也和偶像明星本人的行为和活动有关。比如“站姐”(粉丝后援会负责人)“氪金”(装死,指偶像和其经纪团队不出面澄清或对某事不予回应),画饼(这里的饼特指广告代言、电视剧、电影等资源,意为给某位明星指画、分配资源)等,这类行话只有饭圈成员能够迅速理解,并利用此类语言符号进行有效快捷的沟通,若不属于这个圈子便很难理解这些词汇的真实含义 [7]。

4.1.2. 饭圈语言的所指

除了能指的多样性、隐蔽性之外,饭圈语言符号的所指也呈现出了即时性、模糊性的特点。具体表现在饭圈语言的解释项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例如,前两年风靡一时的“freestyle”(即兴表演)、“skr”(形容很厉害)这两个语言符号原本都是说唱界的术话,两年前人气男偶像吴亦凡在一档选秀综艺中对参赛选手中频繁使用这两个词,于是经过粉丝的热议和模仿,成为了风靡全网的网络流行语。同时,许多网友还将这些符号融入已有的符号系统,形成新的表达方式,如“笑skr人”(笑死个人)。这里“skr”作为一个语言符号,它的所指已经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呈现出模糊性的特点。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语言符号只有在特定的网络时间、特定的网络交际环境中,交际双方才会理解这一特定的所指意义,从而达到交际效果。也就是说除了一些具有饭圈文化代表性的言语之外,其他诸如“拖飞机”、“遛粉”之类的语言,不用作太多干涉也会随着历史的基本规律消逝在历史之中。这就是所指即时性的体现。

总之,饭圈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意义非常丰富、多样,但是又由于这些所指意义过于模糊、多变,因此不可能被纳入传统语法系统中去,所以饭圈网络语言交际符号对传统的语言符号系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8]。

4.2. 饭圈网络语言符号的兴起对传统语言符号系统的影响

语言因为交际的需要而产生,而又在实际的交际行为中不断确定、强化意义。饭圈语言产生于因互联网和偶像经济结合而新兴的饭圈文化当中,同时饭圈文化的发展又需要有能够适应其自身特点的新的语言形式,二者是互为影响,相辅相成的。但是在同一个语言体系内部,这种由新的文化现象所催生出来的新的语言符号必然会对传统的、相对而言更加稳定的言语系统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可分为两个方面。

4.2.1. 积极影响

与使用传统语言符号进行交际相比,这些新的语言符号和各种各样表情包的出现实现了语言文字可视化,不仅能使交际双方交流更加高效,更能传递情感,也能让粉丝在网络交流中体验到归属感。比如,很多粉丝会制作并收集自己爱豆各式各样的表情包并配上幽默的文字,在虚拟的网络平台上进行交流时,粉丝可以随时分享偶像的表情,拉近交际双方的距离 [9]。

此外,由于社会生活压力大,网络社交平台为网民们提供了一个倾诉的空间,许多饭圈网络用语更加符合人们心理、情感、思想发展需要。其趣味性、娱乐性为人们生活增添色彩。实际上很多粉丝网络语言的诞生就是用户不满足于用规范的语言来沟通,为了传达幽默感、亲切感而追求新奇的结果。除了粉丝,普通网友们自然也有这种心态,因此,有些一开始只属于粉丝们的网络表达会逐渐发展成为网络流行语。

除此之外,一些饭圈语言的创造正体现了汉语语言的创新能力。正如时间会把不断延展的新文化融入传统文化之中,如果这些通过变异创造的语言符号能随着文化的延续而延续,那它们也将被融入传统的语言系统中,并丰富扩大现有的语言符号。

4.2.2. 消极影响

饭圈语言符号地大规模使用、滥用会给人们的交际带来一些障碍。例如,由于饭圈用语的隐语性质和所指的模糊性,当这种新概念和其原有概念差距比较大时,就会造成理解上的偏差,甚至可能造成后果严重的误读,导致交际双方在使用饭圈语言聊天时产生误解,造成尴尬:譬如“蒸煮”一词一直以来指的是一种烹饪方法,但被饭圈文化纳入自己的语言符号系统之中,并赋予其“最喜欢的爱豆(偶像)”的意义,如此一来像“某某的蒸煮不香”这样的话,或许被饭圈之外的人理解为某某的蒸煮烹饪技术不香,而实际意义则是指某某的偶像不红。

其次,青少年是饭圈的主体,他们对偶像和诸如饭圈语言这种新事物又很大的热情,热衷于使用这种新颖的语言符号,甚至会不分场合的使用这类语言,长此以往可能会养成不好的语言习惯,甚至对学习中文造成阻碍;此外,饭圈语言符号夹杂各地方言、外语还包含一些低俗的语言和文字符号,饭圈语言符号的壮大将会对汉语文化纯洁性和独特性带来挑战。

5. 结论

网络和新时代社交媒体的出现和广泛应用,虽然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但语言作为传播的核心地位是不可撼动的。伴随着新的传播方式的出现,新的语言符号在交流过程中也得到广大网民的认可和使用。形成了一套新的符号体系。但这种语言符号体系也表现出了传统语言符号所不具备的一些新特征。例如能指的多样性与隐语性,所指的即时性和模糊性,以及能指和所指的不对称性。这些新特征给传统文字所带来的影响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需要注意的是,针对饭圈网络语言符号对传统语言符号的影响,既不能漠不关心听之任之,也不能小题大做矫枉过正。对于过分引申言语传统含义的行为要加以引导,但也不能过分干涉语言随文化的变迁而作的更新。但是对于一些低俗、恶意、不文明的饭圈语言,必须加以抵制,尤其是对于以青少年为主要成员的粉丝群体更应该给予及时、恰当、科学的指导,引导粉丝群体文明使用网络用语;同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青少年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领悟汉字文化的美好,鼓励青少年在网络环境中自觉保护汉字文化的纯洁美丽 [10]。

参考文献

[1] 张磊. 从电子邮件到词媒体: 中国网络语言三十年发展历程研究[J]. 应用新闻研究, 2019(11): 88-92.
[2] 蔡诗扬. 社会变迁视野中的粉丝文化[J]. 新闻世界, 2011(6): 252-253.
[3] de Saussure, F. (2001)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Beijing.
[4] 南娟舟. 符号学视角下对汉语网络语言的研究[J]. 海外英语, 2018(15): 207-212.
[5] 王铭玉, 于鑫. 索绪尔语言学理论的继承与批判[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3(3): 363-373.
[6] 尹德辉. 皮尔士、索绪尔与符号学的元理论[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1): 148-153.
[7] 王顺玲. 网络语言的符号学阐释[J]. 外语电化教学, 2008(120): 42-45.
[8] 马若男. 粉丝网络用语的语言学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 2019: 21.
[9] 李莉. 从符号学看网络语言新形式[J]. 青年文学家, 2019(23): 160-163.
[10] Wang, M. (2020) A Critical Pragmatic Analysis of Fans’ Online Express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rontiers in Sociology, 2, 5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