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
On Marxist Theory of Women’s Liberation
DOI: 10.12677/ACPP.2021.102033, PDF, HTML, XML, 下载: 696  浏览: 1,992 
作者: 付 青, 焦夷通: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背景Marxism Women’s Liberation Theoretical Background
摘要: 妇女解放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妇女受到压迫是一定历史社会时期的产物,是生产力发展与私有制出现而产生的必然结果,因此妇女解放也是一定历史社会时期的任务,其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无产阶级革命而最终实现。
Abstract: Women’s liberation is an eternal topic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history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Marxist scientific theory system. Marx and Engels believed that the oppression of women was the product of a certain historical and social period, and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oductive forces and the emergence of private ownership. Therefore, women’s liberation was also the task of a certain historical and social period, which would finally be realiz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 and the proletarian revolution.
文章引用:付青, 焦夷通. 浅谈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J]. 哲学进展, 2021, 10(2): 179-184.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1.102033

1. 引言

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包罗万象,所研究领域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马克思与恩格斯虽然没有专门描写与论述妇女发展与妇女解放理论的专著,但我们不乏能够从其卷帙浩繁的著作、手稿、往来书信中发现其对于妇女解放的独到见解。恩格斯在其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对于女性地位的转变、女性受压迫的根源以及女性应该如何取得解放等方面都做了详细阐述。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男性对女性的压迫与阶级同时产生 [1]。之后,随着物质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和私有财产的出现,女性便沦落为男性的附属品。作为全人类解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女的解放也始终是大家所关注的重要议题。在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解放理论也逐渐实现中国化,妇女解放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发展过程不断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在指导中国妇女进一步解放与发展的基础上也对日益兴起的世界妇女解放运动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2. 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产生条件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并非空想产生,它的产生离不开当时社会的特定背景。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也并非一蹴而就,其创立、发展与成熟既不能忽略社会历史背景,又不能离开前人的理论支撑。

2.1. 现实情况——资本主义制度对妇女的压迫剥削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在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在十九世纪上半叶已走向成熟,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工业革命给整个欧洲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蒸汽机的发明向所有欧洲人展示了机械设备的威力,蒸汽机的发明向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提升 [2]。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人类社会所积累的物质财富比之前所有历史时期相加还多,工业文明的宏大卷轴已经徐徐铺开。然而,与资本主义制度的迅速发展相对应的是对于无产阶级的压迫与剥削,换句话说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繁荣的表现背后隐藏的是对于工人阶级无止境的压榨。

恩格斯在其著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曾直言:“工厂是地狱的真正入口,城市中的大多数妓女都是工厂造成的。”资本主义制度对妇女的压迫剥削表现在多个方面。从经济维度看,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用以剥削雇佣工人;无产阶级则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过活。资本家是人格化的资本,雇佣工人则是雇佣劳动的体现者。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部性质。这就是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有制基础上的雇佣劳动制:一方面,雇佣劳动从属于资本;另一方面,资本也离不开雇佣劳动。在这个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主要存在着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两个对立的阶级,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在无产阶级内部也存在差异,由于女工文化程度低、生产效率较低、革命热情不高等原因更容易被资本家们管理与掌握,她们一方面受到资本家更大程度上的剥削,另一方面在工厂中也易受到男性的排挤与嘲讽,女工在大工厂中毫无地位可言,身心倍受摧残。从政治维度来看,资本主义社会倡导的所谓自由平等与民主不过是资产阶级自身的玩具,无产阶级在当时毫无参政权利,尤其是妇女,完全被排除在公共事务之外 [3]。在资本主义工业大生产制度下,资本家能够对女工做到完全掌控,许多妇女迫于资本家的绝对权力成为了资本家的奴隶甚至是玩具,这不仅对妇女的身体造成了难以修补的伤害,同时更加过分的是对于妇女的精神打击,许多妇女难以承受这种荼毒,自甘堕落,道德沦陷,受到资本主义制度毒害的妇女亟需正确的理论指导重获解放。

2.2. 理论支撑——妇女解放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没有提供可以适用于各个历史时代的药方或公式,而只是对妇女解放的系列根本问题进行了本质性解释与原则性说明。其在批判继承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基础上,摩尔根的两性思想对于马克思恩格斯最终所形成的妇女解放理论起到了极其重大的作用。摩尔根以时间顺序详细描述并总计了曾在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四种家庭形式和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演进的必然性。他强调家庭形式并非一成不变,它是随着社会变化而变化的,在更高级的社会一定能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摩尔根系统的论证被马克思恩格斯所认可,他们将摩尔根的部分观点与自己的思考相结合,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重要一部分 [4]。

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并非一蹴而就,其形成发展具有一定的过程。在文艺复兴时期,历史上就已经有许多思想家开始关注人本身的价值与自由平等。而作为文艺复兴后的另一思想解放里程碑启蒙运动则更加关注人对于社会的作用。以伏尔泰、霍布斯、孟德斯鸠为代表的启蒙运动思想家进一步深化文艺复兴的主题,把人作为其观察社会的起点,强调人本身的价值。然而,启蒙思想家们虽然强调了人的价值,但他们所指代的是人是把人类从宗教神学的贻害中解放出来,主张人应当参与到民主政治中去,仍然漠视对于女性的价值,把女性排除在人的概念之中。这个阶段也的确涌现了一系列歌颂女性的作用,然而这个阶段受到赞扬的女性大多是服从于男性、忠贞温和、缺乏主见的形象,他们通过对于歌颂这个系列的女性试图以这个标准去规范整个社会的女性,以便于加强对女性的管理与统治。总而言之,这个时期的女性地位并没有得到实质的变化,仍然受到宗教神权与世俗男权的双重压迫。

2.3.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妇女运动的经验与教训

不可否认,工业革命推动的机器大工业生产给整个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其所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也让人为之震撼,但是这种积累下来的物质财富并不能通过分配来满足人类社会的全体成员,反而导致不同阶级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矛盾越来愈深。资产阶级控制了整个社会的巨额财富并通过资本的流转获得更多利益,工人阶级只能通过出卖自己仅有的劳动力去获得生活资料,维持自己的生活。资本主义社会下巨大贫富差距与造成失业的相对过剩人口直接激化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的反抗意识不断增强,工人运动在欧洲各地相继发生。

除了众所周知的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等三次无产阶级工人运动,以妇女带头领导的女工运动也在欧洲大陆上相继发生,受到压迫的无产阶级妇女纷纷集会,开始像男工一样靠近世界政治舞台与压迫自己的资本家展开斗争。在这个阶段,他们试图通过大规模的斗争来实现增加劳动工资、减少劳动时间、改善劳动环境、降低劳动强度等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经济方面的要求。无产阶级妇女运动彰显了其斗争精神与女性所蕴含的革命力量,但无法否认的是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的革命运动很难真正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为马克思主主义妇女解放运动的形成提供了阶级基础 [5]。

3. 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内容

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主要部分:一是妇女受压迫的根源与实质即私有制与阶级压迫;二是妇女解放的根本道路是认清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参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消灭资产阶级,消灭私有制;三是妇女解放的先决条件是重新投身于社会劳动中去,参与社会劳动;四是妇女解放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

3.1. 妇女受压迫的根源与实质

在前文中已经说明,妇女受压迫并非是永恒存在的,也并非是人类社会出现后就有的,而是一种社会历史的产物。甚至在原始时期,女性曾处在统治地位,正如恩格斯所言女性是处在高度尊重的地位上的,主要原因是女性在原始阶段在两种生产上的巨大贡献 [6]。第一,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食物短缺,女性所从事的采摘与种植相比于男性的狩猎更加稳定,女性在物质资料生产方面的贡献更加大,地位也就更高;第二,由于生活水平低下,一个族群的兴盛与发展依靠人口的增长,人类对于人口的增长有巨大的渴望,因此能够生育繁衍的女性的地位便油然而生。同时,由于是群婚,子女的父亲很难确定,氏族关系需要靠女性来得以维持,因此女性曾在一定历史时期占统治地位。然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导致母系社会的崩溃,女性从此越来越受到压迫。

首先,妇女受压迫的根源是私有制。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经济基础是一个社会所有生产关系的总和,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就决定了社会上的人在参与政治活动、社会生产、文化事业、社交关系与家庭的根本原因。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的出现使得生产资料私有制逐渐取代早期原始的公有制生产关系。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以个体为单位的家庭生产逐渐取代整个社会的大生产,妇女被限制于整个家庭之中,妇女原本在社会中从事的劳动逐渐被家庭的私人劳动给代替,同时妇女所从事的家庭劳动仅仅为一种辅助性劳动。

其次,妇女受压迫的实质是一种阶级压迫。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阶级产生的基础是社会分工。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发生于原始社会的末期,畜牧业和农业相分离出来,男性所从事的畜牧业扯成为了社会生产的主体,而被迫从事家庭劳动的女子创造出来的财富无法与男性相比。在这个阶段,剩余财富归男性所拥有,女性也可以享用。鉴于此,家庭分工决定了财产分配,财产分配又决定了家庭地位,而妇女因为没有财产使得地位一落千丈。男性所积累下来的财富为其在家庭中奠基了主导地位,而女性则因为没有剩余财富而成为被压迫的对象。在这种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制的社会统治体制中,男性几乎掌握了全部的生产及生活资料,这是男性统治女性的经济基础,也是丈夫压迫自己妻子的经济基础。男性对女性的统治实质上是一种阶级统治。

3.2. 妇女解放的道路

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与描述妇女受压迫的根源与实质之后紧接着向人们介绍了妇女解放的道路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妇女解放的道路问题需要被纳入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中一并考察。换句话说妇女的解放也需要通过无产阶级的斗争才能获得解放。马克思在研究工人解放时指出:“工人解放的条件就是要消灭一切阶级” [7]。恩格斯也在《共产党宣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阵,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后续的文章中阐释到资本主义社会下悲惨妇女的境遇与工人是几近相同的,无产阶级在社会中被剥夺了生产资料只能出卖劳动力来换得生存,在家庭中的妇女因为丧失生产资料变成家庭的奴隶,被迫走入工厂的女工也受到资本家的剥削。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妇女与无产阶级受到的压迫是一样的,所以无产阶级妇女解放的根本条件也是要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只有消灭阶级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解放,实现了全人类的解放,妇女解放也就顺其自然,因此妇女解放的道路也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道路。

3.3. 妇女解放的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在详细总结了妇女受压迫的实质和根源之后,对妇女解放的条件进行了论述,他们关于妇女解放的条件的论述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两点:妇女解放的先决条件是重新投身于社会劳动,而妇女解放的根本条件则在于消灭私有制。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妇女解放的先决条件是让妇女重新投身于社会劳动中。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8]。自古以来,妇女作为一个社会群体,为了改变自身受压迫的命运,进行了无数次妇女解放运动,试图创造属于妇女自己的历史。妇女要想创造属于自己的历史,就必须从实际出发改造世界,改造社会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妇女解放根本条件在于消灭私有制,私有制是妇女受压迫的根源。在分析私有制产生的过程中时,就指出了私有制的罪恶,认为私有制是资本主义一切罪恶的根源。不可否认的是妇女受到压迫和私有制出现是同时期的,如果不能废除私有制,就不可能消灭阶级压迫的根源,也就不能实现解放妇女和解放全人类的事业。这些理论观点都为社会主义国家妇女解放实践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对推动社会主义国家妇女解放的实践起到积极作用。

3.4. 妇女解放的目标

妇女通过走出家庭,重新投身于社会劳动中,坚持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路线,在上世纪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女性可以参与公共事务与政治体系的制定与决策,女性可以接受同样系统化的教育,女性在各个方面争取到了同男性相同的权利,男女平等也成了世界上许多国家贯彻实施的基本国策。然而,这并不能代表妇女已经真正得到解放,妇女解放的进程已经结束。

马克思在其著作《共产党宣言》中关于人的解放理论曾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前提。马克思所提及的每个人就包括了整个社会所有的男性与女性。在他看来,妇女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关于人的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人得到解放的最终表现 [9]。而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妇女争取自身的解放也要符合一定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发展的规律,不可用形而上学的眼光鼓励片面的去主张在一切领域完全平等。盲目地在社会一切领域同男权进行斗争这是不可取的,而是应当积极引导妇女在不同领域充分体现女性的自我价值。我们要注意两性在思维方式、身体素质、行为习惯上存在的天然差异,强行否认这种差异的斗争解放既不符合自然人性,又对社会发展毫无助益,这是对于女性解放道路上的另一种压迫。因此,妇女解放最终目标应是在尊重两性差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妇女的本质,最终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 [10]。

4. 马克思妇女解放的现实意义

妇女解放是一个漫长而困难的历史过程。妇女解放的最终目标是妇女作为“资本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在法律层面上获得独立人格和与男子平等共事只是妇女完全解放的条件之一。妇女解放不仅受生产条件的制约,而且受生产力的制约,不仅受物质生产水平的制约,更受精神文明程度的制约。因此,即使在“男女平等”已成为时代口号和法律原则的现代文明社会,事实层面的两性平等仍然是一个未完成的理想,在妇女获得全面发展的问题上,发展自由仍然存在于社会和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妇女解放的实践将是一个漫长而困难的历史过程。

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没有任何适用于不同历史时期的规律和公式,而仅仅解释了妇女解放若干基本问题的性质和原则。理论关键论是从认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妇女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和解决的方法,从“永恒发展”和“普遍联系”的角度,把握现实社会生活中性别压迫的存在本质和变化机制,把握妇女解放过程中的新现象、新问题 [11]。她把改造不平等的父权制世界和建立两性和谐的伙伴关系作为首要的理论任务。因此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能够克服一般理论僵化思维的不足和应用时间的局限性,是活生生的当代价值观,它不仅是正确认识当代妇女问题的思想武器,同时也是科学解决当前妇女问题的指南。

在中国,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为指导,根据具体国情和发展实际,中国妇女不仅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实现了支离破碎的历史解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也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只有推进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中国化,才能真正把握这一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的当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妇女发展的客观现实、社会关系和谐需要、国家发展总体战略和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在妇女问题上发表了一批重要讲话和强烈意见,集中体现了中国妇女发展的伟大理想代表了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综合的最新成果。探索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当代价值,要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妇女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妇女认识。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才能成为中国妇女实现时代新发展、历史新解放的有力工具。

5. 结语

在中国,依靠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指导,立足于具体国情背景与发展实际,中国妇女不仅在新中国创建伊始便获得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解放,而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实现了与时俱进的发展。只有推动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的中国化发展,才能真正把握并实现这一理论的当代价值。

参考文献

[1] 何文校.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探析[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2): 67-73.
[2] 张晓利, 林美卿. 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及其在我国的现代价值[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1): 70-72.
[3] 邹媛莹. 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解读男女平等问题[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6): 16-18.
[4] 霍艳. 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形成及其基本内核[J]. 社科纵横, 2009(12): 105-107.
[5] 陈文联, 周世保.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中国化的基本经验[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5): 42-46.
[6] 刘淑君, 陈永花. 试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J]. 改革与开放, 2009(8): 42-28.
[7] 王霞.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新实践和新发展[J]. 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009(4): 11-14.
[8] 段平.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发展[J]. 求索, 2009(1): 96-98.
[9] 王淼.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 湖北社会科学, 2008(1): 15-18.
[10] 谢凤华, 尹玲娟. 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现代化[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6(3): 19-22.
[11] 康沛竹. 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J]. 浙江学刊, 2005(5): 205-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