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祖辈教养人群体的成因、特点及其对策
The Cause, Featur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Grandparents’ Group in China
DOI: 10.12677/ASS.2021.106224, PDF, HTML, XML, 下载: 537  浏览: 3,830 
作者: 余晓越: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湖州
关键词: 隔代教养祖辈教养人孙辈Inter-Generational Education Grandparenting People Grandchildren
摘要: 祖辈教养人在隔代教养家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国祖辈教养人群体的产生原因包括:社会文化影响下的家庭理念、大规模人口迁移中儿童不能随父母流动、儿童公共照顾资源和市场化照顾资源不足、女性的就业歧视和男性的产假缺乏、社会中养老服务体系的不健全。祖辈教养人群体的人口学特征如下:祖辈教养人年龄整体上较轻,但是年龄跨度大;祖辈教养人中女性对教养参与更多,投入更多;祖辈教养人整体上文化水平不高;农村祖辈教养人教养的孙辈数量更多且参与比例更高,对孙辈照顾的频率和强度更低;有偶祖辈教养人比无偶祖辈教养人更多地参与到孙辈教养中。根据我国祖辈教养人群体的社会成因,政府应该采取如下措施:引导年轻父母和祖辈树立儿童照顾的家庭新观念,出台保障流动儿童的入学和就医等权利的相关政策,提高社会中儿童照顾资源供给水平和专业水平,为年轻父母打造生育友好的职业环境和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
Abstract: Grandparen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Grandparenting families. The reasons for the Grandpa-rents’ groups in China including: family concept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culture, children cannot move with their parents during large-scale population migration, insufficient public care resources and market-oriented care resources for children,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for women, and lack of maternity leave for men, the elder care service system in the society is not sound. Th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andparents group are as follows: the grandpa-rents are generally young, but the age span is large; the women of the grandparents are more in-volved in children raising and invest more in the children raising; the grandparents’ education level are generally low; the number of grandchildren in rural areas raised by grandparents is higher and the participation rate is higher, and the frequency and intensity of taking care of grandchildren is lower; the grandparents who with-spouse are more involved in the education of grandchildren than the grandparents who without-couple. According to the social causes of the grandparenting groups in our country, the government should take the following measures: Guide young parents and grandparents to establish a new concept of family care for children, introduce relevant policies to ensure the rights of migrant children to school and seek medical treatment, increase the supply of child care resources in society Level and professional level, create a reproductive-friendly professional environment for young parents and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of a socialized elderly care service system.
文章引用:余晓越. 我国祖辈教养人群体的成因、特点及其对策[J]. 社会科学前沿, 2021, 10(6): 1621-1626.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1.106224

1. 问题提出

我国社会中隔代教养的教养趋势明显,祖辈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来。调查显示,北京有70%左右的儿童处于隔代教养状态下,上海有50%~60%的儿童在接受隔代照料,广州的相关统计数据为50%,而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半左右的儿童处于隔代教养状态中 [1] [2]。此外,在上海教科院的一项调查中,有84.6%的祖辈参与了幼儿的抚养照料 [3]。对在隔代教养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来说,祖辈教养人是他们成长道路上重要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因此,有必要对祖辈教养人群体的相关状况进行研究,进而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此次研究通过梳理祖辈教养人群体特点,并针对祖辈教养人群体特点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推动隔代教养的良性发展。

2. 我国祖辈教养人群体的社会成因

2.1. 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家庭理念

受儒家学说的长期影响,我国的家庭理念将个体对家庭的付出以及家庭对个体的照顾作为一种默认的社会规范 [4] [5]。因此,我国家庭的祖辈普遍将参与照顾孙辈当成有助于家族延续的重要责任,将照顾孙辈视作团结家庭成员的重要方式 [6] [7] [8]。在当今社会中,当祖辈从工作岗位中退休时,参与孙辈教养就成为了他们弥补早期对父辈的亏欠,寻求个人价值的重要途径:祖辈可以将照顾孙辈视作对于父辈生活压力的分担,进而满足其补偿父辈的心理;同时,参与孙辈照料获得的情感满足也可以抵消祖辈退休之后内心的空虚感。

2.2. 大规模人口迁移中农村儿童很难跟随打工父母流动

在我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城市聚集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成年劳动人口因此大规模地从农村迁往城市。在此背景下,我国流动人口在20世纪八十年代占到了总人口的20%左右 [9] [10]。研究显示,我国有1993.70万农村留守儿童仅与祖父母一起共同生活(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祖辈承担起了原本应该由父辈承担的教养责任 [11]。这可能是因为我国城乡二元化政策和户籍制度在医疗、教育和经济收入等方面对流动人口存在诸多限制,因此儿童往往被留在农村祖辈家中和祖辈一起生活 [12] [13]。由此可见,大规模人口迁移中农村儿童很难随打工父母流动是我国祖辈教养人群体产生的重要原因。

2.3. 儿童公共照顾资源和市场化照顾资源不足

在现实中,我国社会中的儿童福利服务尚未完善,普通家庭缺乏享受公共育儿服务的机会,所以儿童一般由家中的女性和老人进行照顾 [14]。同时,有研究显示,中国家庭中仅有7.2%的城市儿童和0.3%的农村儿童在接受市场化的照顾 [15]。此外,儿童的市场化照顾还存在许多功能性方面的局限:儿童可以在照顾市场中获得的照顾程度和照顾时间有限,也不能在其中得到足够的情感投入 [16] [17]。由此可见,我国社会中儿童公共照顾资源和市场化照顾资源不足是我国祖辈教养人群体产生的重要原因。

2.4. 女性面临的就业歧视和男性产假的缺乏

研究表明,中国社会中的已育女性因为有潜在的照料任务,而在就业市场中面临着“收入惩罚”、“职业发展天花板”等不公正的就业待遇 [18]。在这样的社会就业背景下,女性往往会为了求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而让祖辈参与照料孩子。另一方面,中国产假制度的缺乏和随之产生的家庭中父职角色的缺失,使得女性在工作之余面临着“丧偶式”育儿的窘境 [19]。在这样的情况下,女性因为家庭中养育劳动力的不足,不得不邀请祖辈参与孙辈的照料。

2.5. 社会中养老服务体系的不健全

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社会老龄化问题十分严重 [20]。同时,根据调查,我国将近10%的老年人希望进入养老机构养老(当养老机构能够进行良好的服务时),但实际上只有约147万老年人入住,仅占老年人总数的1.4% [21]。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我国社会中的养老机构无法很好地满足老人社会养老的需求,老人的养老问题主要还是靠家庭养老来予以解决。但是当今家庭的小型化趋势弱化了家庭中原有的养老功能,照顾老年人成为了普通家庭的一项不小的负担。因此老年人需要做一些额外的付出来换取子女日后的养老工作,而其中为年轻父母照顾子女就成了老年人进行代际交换的不错选择。

3. 祖辈教养人群体的人口学特征

3.1. 祖辈教养人的年龄特征

在祖辈教养人的年龄分布上,祖辈教养人整体上较为年轻,但年龄跨度较大。上海市一项关于隔代教养状况的调查显示,53.10岁是祖辈教养人的平均年龄,60岁以下的祖辈教养人占比68.2%,65岁以上的祖辈教养人仅占7.2% [22]。同时,段飞艳(2012)通过研究发现,40~49岁与50~59岁是农村中祖辈教养人最主要的年龄分布 [23]。此外,许岩等(2012)研究发现,隔代教养中祖父母年龄最大为80岁,最小为50岁 [24];梅鹏超(2014)调查发现,参与隔代教养的祖辈中年龄段为从50岁到79岁左右 [25]。

3.2. 祖辈教养人的性别特征

李雪娇(2016)的一项随机调查显示,照料3岁以下婴儿的祖辈教养人中有151人为女性,占比86.2%,而仅有24人是男性祖辈教养人,占比13.8% [26]。在倪星(2019)进行的随机调查中,有231名调查对象是女性祖辈,占比68.3%;有107名调查对象是男性祖辈,占比31.6% [27]。此外还有研究发现,在60岁以上75岁以下这一年龄段的祖辈教养人群体中,女性每天平均花费同龄男性两倍左右的时间来照料家庭 [28]。这些调查数据说明,女性祖辈教养人更多地参与了隔代教养,并且在对孙辈的照料上也投入更多。

3.3. 祖辈教养人的学历特征

林青(2009)调查显示,在参与隔代教养的祖辈教养人中,小学学历的占比16.5%,初中学历的占比24.8%,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占比27.5% [29]。同时,黄桂国等(2016)研究发现,在受教育程度上,隔代教养家庭祖辈教养人为文盲的人数,占16.4% [30]。此外,李雪娇(2016)的调查结果显示,祖辈教养人中有122人的学历在初中及以下,占调查人数的69.7%,而能达到专科及以上学历的祖辈教养人几乎没有 [26]。而倪星(2019)的调查显示,祖辈教养人的学历在小学及以下的占比为6.8%;学历在初中的占比14.5%;学历在高中及中专的占比38.1%;学历在高职及大专的占比19.5%;学历在本科及以上的占比21.1% [27]。这些调查数据都说明了祖辈教养人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

3.4. 祖辈教养人的城乡特征

根据一项大样本调查的数据分析显示,农村祖辈教养人教养孙辈的平均数量为0.55个,农村祖辈参与隔代教养的比例为82.88%;城市祖辈教养人教养孙辈的平均数量为0.51个,城市祖辈参与隔代教养的比例为69.6% [30]。与此同时,调查发现,城市祖辈教养人经常照顾以及高强度照顾孙辈的比例,分别比农村祖辈教养人高出9.51%和2.84% [28]。这些研究数据说明,农村祖辈教养人教养孙辈的数量更多且参与比例更高,同时对孙辈照顾的频率和强度更低。

3.5. 祖辈教养人的婚姻特征

调查显示,在参与隔代教养的祖辈教养人中,有配偶的老年人多于无配偶的老年人,占72.5% [30]。而在另一项针对祖辈教养人婚姻状况的调查中,数据显示,有配偶的祖辈占比71.8%、无配偶祖辈占比28.2% [31]。这两项调查都说明,婚姻状况对祖辈教养人的教养参与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4. 政府相关对策

4.1. 引导年轻父母和祖辈树立儿童照顾的家庭新观念

在传统社会中,年轻父母由于缺乏其他可替代的儿童照顾资源,往往依靠祖辈对孩子进行教养。而在今天的社会中,儿童照顾资源日益丰富,年轻父母有了更加多元化的育儿选择。因此,政府要引导年轻父母改变单纯依赖祖辈来照顾孩子的传统观念。具体来说,政府可以为育儿家庭提供合理的育儿方案,让育儿家庭可以依照自身个性化的需求将现有儿童照顾资源和家庭中的儿童照顾资源进行整合。比如,育儿家庭可以让祖辈对儿童进行日常生活方面的照护,而将专业的教养内容交由托儿所等社会机构进行。另一方面,政府要引导祖辈树立正确的儿童照顾观念。具体来说,政府要通过社会宣传等方式让祖辈选择科学的育儿方法,认识到儿童市场化照顾的优势和积极意义,从而让祖辈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是否参与隔代教养的选择。

4.2. 出台保障流动儿童的入学和就医等权利的相关政策

从社会层面来说,流动儿童不能享有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各种权利是隔代教养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政府应该出台法规政策来保障流动儿童的各项权利,进而减少隔代教养儿童的产生。首先,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保障流动儿童平等的入学权利。在公办学校的入学上,要有对于流动儿童的适度政策倾斜,保障家庭困难的流动儿童优先入学。在民办学校的入学上,要为流动儿童提供就学补贴,让流动儿童家庭能够负担得起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费用。其次,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来保障流动儿童的健康权:在就医上,政府要保障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就医权利,在医疗费用的报销上享有同等的比例;在营养上,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对流动儿童进行关注,可以通过“午餐计划”(为流动儿童提供价格优惠且营养丰富的午餐)等项目保证流动儿童良好的营养状况。此外,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来建立流动儿童的社会关爱体系。比如,政府可以为流动儿童修建一些图书馆之类的公共文化设施;增加关爱流动儿童的社会宣传,让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对流动儿童的关爱中来。

4.3. 提高社会中儿童照顾资源供给水平和专业水平

提高社会中儿童照顾资源的供给水平和专业水平,可以使育儿家庭在隔代教养之外有更多可得的选择。具体来说,政府可以从两方面着手。首先,政府应该增加对儿童照顾资源的财政投入,投资新建更多的公办幼儿园和托儿所,补贴私立幼儿园和私立托育机构,让儿童有机构可托,有幼儿园可上。其次,政府需要对儿童照顾机构进行加强监管,定期地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为园所提供督导和教师培训服务,让儿童照顾机构的师资和教学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

4.4. 为年轻父母打造生育友好的职业环境

祖辈教养人群体产生的一大原因是女性因为生育问题面临的就业歧视和男性产假的缺乏。因此,政府应该针对此类状况采取相应的对策,为年轻父母打造生育友好的职业环境。首先,政府要保障育龄女性平等的就业权利。具体来说,政府要处罚在招聘中歧视育龄女性的企业,敦促企业出台保障女性生育的相关补助政策,维护女性生育后顺利返岗的各项权利。其次,政府要监督企业完善男性产假制度等生育制度。对于有新生儿出生的家庭,企业要允许家庭中的男性员工停薪长期留职或者带薪短期休假,从而缓解家庭中照顾孩子的人手不够的状况。

4.5. 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

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是推动隔代教养的家庭模式转变的重要举措。首先,政府要通过在养老行业引入资本投资的方式,推动养老机构数量的快速增长,增加社会中优质养老服务的供给,满足老年人对于养老的相关需求。与此同时,政府也要对养老机构的照护质量进行监管,要定期抽查养老机构的看护标准是否达标,防止虐待老人的情况出现。再者,政府要为家庭中的养老提供相应的帮助。具体来说,政府可以设置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需要服务的家庭提供上门服务:社区医生上门为老人诊治,社区社工上门为老人提供日间看护等。

参考文献

[1] Ko, P. and Hank, K. (2014) Grandparents Caring for Grandchildren in China and Korea: Findings from CHARLS and KLoSA.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 Psychological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ces, 69, 646-651.
https://doi.org/10.1093/geronb/gbt129
[2] 吴航. 家庭教育学基础[M].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69.
[3] 李晓巍, 谢娟, 宋雅婷. 祖辈-父辈共同养育的特点及其与母亲养育压力、幼儿问题行为的关系[J]. 中国特殊教育, 2016(4): 71-78.
[4] 孙乃龙. 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交锋下的家庭文化——当代中国家庭文化二重性探析[J]. 河北学刊, 2013, 33(4): 97-101.
[5] 楼苏萍, 王佃利. 老龄化背景下东亚家庭主义的变迁——以日韩老年人福利政策为例[J]. 公共行政评论, 2016, 9(4): 88-103.
[6] 江川. 对隔代抚养的思考[J]. 老年人, 2005(4): 9.
[7] 孔屏, 王玉香. 隔代教养与父母教养的比较研究[J]. 当代教育科学, 2013(11): 55-56.
[8] 宋雅婷, 李晓巍. 城市家庭祖辈-父辈共同养育0~6岁儿童的现状研究[J]. 少年儿童研究, 2020(2): 61-73.
[9] Yi, Z. and Wang, Z. (2003) Dynamics of Family and Elderly Living Arrangements in China: New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2000 Census. The China Review, 3, 95-119.
[10] 段成荣, 吕利丹, 王涵, 等. 从乡土中国到迁徙中国: 再论中国人口迁移转变[J]. 人口研究, 2020, 44(1): 19-25.
[11] 段成荣, 吕利丹, 郭静, 等.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和发展基本状况——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 人口学刊, 2013(3): 37-49.
[12] 毕波. 农村家庭隔代教养的消极影响及应对策略[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24(1): 96-99.
[13] Chen, F. and Liu, G. (2012) The Health Implications of Grandparents Caring for Grandchildren in China. 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 Series B: Psychological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ces, 67, 99-112.
https://doi.org/10.1093/geronb/gbr132
[14] 岳经纶, 范昕. 中国儿童照顾政策体系: 回顾、反思与重构[J]. 中国社会科学, 2018(9): 92-111+206.
[15] 李向梅, 万国威. 育儿责任、性别角色与福利提供: 中国儿童照顾政策的展望[J]. 中国行政管理, 2019(4): 138-144.
[16] 袁同成. 儿童照顾时间成本分担模式的国际比较与中国关照[J]. 学前教育研究, 2019(11): 3-12.
[17] 吴心越. 市场化的照顾工作: 性别、阶层与亲密关系劳动[J]. 社会学评论, 2019, 7(1): 77-88.
[18] 李芬. 工作母亲的职业新困境及其化解——以单独二孩政策为背景[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17(4): 12-20+146.
[19] 郭戈. “丧偶式育儿”话语中的母职困境与性别焦虑[J]. 北京社会科学, 2019(10): 117-128.
[20]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 [Z/OL]. 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rkpcgb/qgrkpcgb/201104/t20110428_30327.html, 2011-04-28.
[21] 张彩华, 巨源远, 张大勇. 我国社会化机构养老的研究评述和相关探讨(2001~2012) [J]. 社会工作, 2012(8): 89-93.
[22] 李洪曾. 祖辈主要教养人的特点与隔代教育[J]. 上海教育科研, 2006(11): 28-31+72.
[23] 段飞艳. 社会学视野下农村0~3岁婴幼儿隔代教养问题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西南大学, 2012.
[24] 许岩, 裴丽颖. 祖父母参与儿童教养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J]. 学前教育研究, 2012(1): 60-66.
[25] 梅鹏超. 留守家庭隔代教养问题的社会工作探索[D]: [硕士学位论文]. 昆明: 云南大学, 2014.
[26] 李雪娇. 0~3岁婴儿隔代教养现状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 2016.
[27] 倪星. 0~6岁儿童祖辈家长的教育素质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19.
[28] 龙莹, 袁嫚. 隔代照料对中老年人劳动参与的影响——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实证分析[J].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19(4): 58-67.
[29] 林青. 婴儿的父母和祖辈的教养方式研究[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S4): 44-51.
[30] 黄国桂, 杜鹏, 陈功. 隔代照料对于中国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探析[J]. 人口与发展, 2016, 22(6): 93-100.
[31] 孙鹃娟, 张航空. 中国老年人照顾孙子女的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教育科学文摘, 2013(4): 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