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国家战略的形成背景、意义和措施
The Formation Background, Significance and Measures of National Strateg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DOI: 10.12677/ASS.2021.107226, PDF, HTML, XML, 下载: 765  浏览: 4,415 
作者: 卢 楠, 李 燕: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自然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土地整治工程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陕西省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 西安;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关键词: 科技创新国际形势社会发展制约条件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Social Development Constraints
摘要: 本文阐述了科技创新国家战略的提出背景、推进科技创新国家战略落地的重大意义和措施。分析了科技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现实条件,思考了科技创新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意义,总结了企业发展科技创新、加强基础研究和培养创新人才等解决制约科技创新关键问题的几项措施。
Abstract: The background of the national strateg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great significance of speeding up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he thinking of solving the key problems restrict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were expounded. The realistic conditions fo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become the first driving force for development were analyzed. The significanc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China’s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national major strategy was considered. It was concluded that enterprises should develop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trengthen basic research and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文章引用:卢楠, 李燕. 科技创新国家战略的形成背景、意义和措施[J]. 社会科学前沿, 2021, 10(7): 1635-1639.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1.107226

1. 引言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同时,在与全球的交流互动中,对世界科技进步和经济繁荣、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经过近40年的发展,我国科技基础、规模、质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科技也开始由跟跑向并行乃至在若干领域方向领跑的重大转变,形成了完整的创新价值链和科技体系,取得了一大批有国际影响的重大成就 [2]。但是,在看到我国科技创新傲人成绩的同时,也要清楚看到,我们与发达国家差距依然较大,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科技底蕴、产业技术水平等反面还有一定的差距。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未发生根本转变,科技供给尚不能有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需求。

2. 科技创新国家战略的提出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在进行经济建设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高投资、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低端型增长之路,但这种经济高速发展模式导致的一系列弊端也逐渐显露。党的十八大后,积重难返的资源环境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倒逼,中低端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迫使我国经济发展不得不全面转型升级。这种形势下,科技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3] [4]。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国家的战略支撑,是国家发展的核心要务。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创新先机” [5] [6]。2020年9月1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从充分认识加快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意义、加快解决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和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等三方面提出意见 [7]。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科技创新在全面建设社会足以现代化国家中的重大作用,对科技创新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关键点上给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指引和科学的方法论,对广大科研工作者努力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指引作用。

3. 推进科技创新国家战略落地的积极意义

2015年3月5日,习近平在两会期间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接着,在2016年4月30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高度,突出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创新是核心,抓住了科技核心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5]。加快科技创新对我国经济和重大需求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创新驱动引领,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科技创新作为第一条重大举措被提出。

3.1. 加快科技创新,有力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科技水平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周期最主要的变量之一,也是决定经济总量提升的最主要因素。科技创新对我国经济影响重大,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动力,全球化的国际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式,都与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直接关系,也是当代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 [8]。当前,我国发展正面临着动力转换、方式转变、结构调整的繁重任务,需要更多的科技创新在带动消费、增加投资和增强外贸竞争力等方面取得成效。

发展科技创新不仅仅是社会和经济的需求,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愿望的必要条件。自改革开放直至党的十八大,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两个一百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每个中华儿女的梦想,也是凝结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既进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又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能力和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口老龄化、消除贫困等问题是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挑战,唯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3.2. 加快科技创新,极大满足我国战略需求

国家对战略科技支撑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科技创新必须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放在首位,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作出卓越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老矛盾和问题叠加频发,社会正经历整体转型升级,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充满艰辛。从世界发展大势看,新一轮科技革命重塑全球产业链,全球治理体系正在竞争中发生深刻变革,依靠科技引领创新潮头,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优势,提高国际话语权。科技创新既要“顶天”,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致力于未来发展;又要“立地”,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赢得战略主动;同时还要“惠民”,面向经济发展主战场,为人民创造更多财富。

科技创新不但满足国家战略需求,还对人民群众的生活产生积极影响。移动支付、网上商城,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仅2016年,我国移动支付利用率为8.0%,与个人消费相关的移动支付交易额高达近8000亿美元,远远高于美国和日本,让众多国外朋友羡慕不已。近几年高铁技术取得长足发展,实现了技术赶超,使我国拥有世界最大最长的高铁网络,成为世界上高铁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快,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平稳安全快速成为中国高铁崭新的名片。作为第一个登上月球背面的国家,是我国在航天航空科技的巨大突破,开启了人类月球探索的新篇章。一切成绩的取得,都源于科技创新国家战略的进一步落地。

4. 推进科技创新国家战略落地的措施

4.1. 坚持不懈驱动企业创新

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细胞,构成了国家硬实力的重要基础和重要内容 [9] [10]。在很大程度上,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代表着国家的科技创新实力,因而,国家科技实力的竞争,主要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因为科研成果主要是通过企业实现转化的。科技创新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点。企业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也是企业能够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应充分发挥自主创新技术主体作用,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推动自身科技创新,形成核心技术体系,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成果对内成功转化,对外形成核心业务,赢得市场和产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科技强国战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意味着企业必须承担起科技创新这一重大社会责任。国家间的科技实力竞争已经转化为各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在这个意义下,企业的科技创新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也因此深刻地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4.2. 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

持之以恒地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基础和关键也是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基本要求。《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4] 指出:“坚持国家战略需求和科学探索目标相结合,加强对关系全局的科学问题研究部署,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我国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品产业创新的整体水平,支撑产业变革和保障国家安全。”世界各国都面临科技创新的突破和科技革命,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相比,我国发展还面临重大科技瓶颈,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科技基础仍然薄弱,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还有很大差距。在面临众多“卡脖子”问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基础理论研究薄弱。

4.3. 锲而不舍强化人才培育

创新和科技依靠的是知识,知识的主体在人才,特别是那些文化水平高、知识渊博的少数人、成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关键力量。换言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使创新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更加凸显 [11] [12]。2014年9月9日,习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显。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潜在力量和后发优势。”

“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等论述是习近平对人才地位和作用的新定位。科技和文化之争从根底上讲是人才之争。虽然经过多年努力,在技术水平、科研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中高端产业比例低而不强,人文社会科学“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等问题更为突出。因此,要想引领世界发展潮流、增强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就必须充分发挥创新人才的聪明才智。

参考文献

[1] 胡志坚. 世界科学革命的趋势[J]. 科技中国, 2019(12): 1-3.
[2] 潘教峰. 新时代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思考和建议[J]. 政策瞭望, 2019(7): 49-52.
[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4.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N]. 人民日报, 2016-05-20(07).
[5] 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6-06-01(02).
[6] 人民网. 习近平指出科技创新的三大方向[EB/OL].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602/c1001-28406379.html, 2016-06-02.
[7] 习近平. 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20(27): 6-9.
[8] 习近平. 创新增长路径 共享发展成果——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关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发言[N]. 人民日报, 2015-11-16(04).
[9] 毛中明, 黄琪. 新知新觉: 增强高科技企业竞争优势[N]. 人民日报, 2018-02-12(07).
[10] 张三元. 论企业的科技创新责任[J]. 汉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3(5): 73-85, 126.
[11] 习近平. 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6-04-30(02).
[12] 陈本铿, 徐涛. 习近平关于知识分子重要论述的形成背景、内涵及意义[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20(5): 4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