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诊断学综合课程的探索和实践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urriculum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Comprehensive Diagnostics Curriculum
DOI: 10.12677/AE.2021.114173, PDF, HTML, XML, 下载: 465  浏览: 1,755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宋浩明: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诊断学教研室,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上海;杨 凡: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检验医学科,上海;刘 琦: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诊断学教研室,上海;郑少强: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影像医学科,上海;李 洁: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李 颖: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教学管理处,上海
关键词: 课程思政诊断学教学改革临床医学Curriculum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Diagnostics Teaching Reform Clinical Medicine
摘要: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等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集中体现。将临床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和影像诊断学有机整合后形成的“诊断学综合课程”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将其融入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同济大学同济临床医学院近1年来开展了课程思政在“诊断学综合课程”中的教学改革,通过对授课教师加强思政能力建设、育人要素的挖掘以及采用不同增进思政融入的教学手段等措施,获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本文将通过其教学实践,探讨课程思政在高校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综合课程”中的探索经验及实践体会,为未来医学教育的课程思政模式提供参考和帮助。
Abstract: Curriculum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is the embodiment of establishing moral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The “Comprehensive Diagnostic Course”, which is formed by organically integrating Clinical Diagnostics, Laboratory Diagnostics and Diagnostic Imaging,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teaching of Clinical Medicine and is important to be integrated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e have carried out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mprehensive Diagnostic Course in the past year in Tongji clinical medicine of Tongji University, and have gained practical experience by strengthening the capacity of faculty in the field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excavating the potential of education and integrating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s with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this paper, we will share the experience of curriculum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the Comprehensive Diagnostic Course implemented in clinical medicin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 as to provide consultation for implementation of the curriculum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mode in medical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文章引用:宋浩明, 杨凡, 刘琦, 郑少强, 李洁, 李颖. 课程思政在诊断学综合课程的探索和实践[J]. 教育进展, 2021, 11(4): 1116-1121. https://doi.org/10.12677/AE.2021.114173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1]。“课程思政”应运而生,它是当代高等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和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德育、教育和社会实践完美结合的教学形式,对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同济大学医学院自2012年起开展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体系的教学改革。“诊断学综合课程”是将临床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和影像诊断学有机整合后形成的新课程。作为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学科,“诊断学综合课程”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在整个临床医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3]。因此,“诊断学综合课程”必须要紧跟新形势,推进课程思政在课程中的改革与实践,最终实现“立德树人、教书育人”。

在“诊断学综合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的目的在于将其融入医学人文、医学辩证思维、医患沟通能力、“以患者为中心”照护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关注和培养元素,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和实践过程,加强学生交流沟通能力的培养,强化医学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为基本内容的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大医精诚”救死扶伤的大爱精神。“诊断学综合课程”目前包含内容众多,包括“总论、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运动与骨关节系统”等11个部分 [3]。因此其课程思政改革涉及多学科,需要全方位的考虑和设计,并且在随后的实践中更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

2. 课程思政教改的实施

2.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思政能力

本专业课程的教师均为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临床骨干医生。他们在临床工作中已具备了高尚的人文修养、科学严谨的品质、尽心尽责的职业素养。但为了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仍需进一步加提高教师的思政能力。这样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潜移默化学生,才能做到身体力行,才能“知行合一”地真正影响到每位学生 [4] [5]。

首先在课程开始前,由教研室组织所有任课教师进行思想政治培训。邀请相关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共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等内容。其次在集体备课中,在讨论专业课内容的同时增加思想政治学习内容,互相讨论交流,并请相关专业教师予以指导和参与,从而提高教师对课程思政的充分认识,树立“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学新理念。

并且教研室鼓励所有任课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方法,主动深入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内容,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能力。最后为了及时发现不足和进一步提高思政教学能力,在医院教学处安排下组织专家进行听课督导。

2.2. 育人要素的挖掘和实施

“诊断学综合课程”覆盖三个学期,包含临床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和影像诊断学。其中必然有大量思政教育的契入知识点。教研室在课程开始前,组织任课教师通过网络、图书、文献等途各种径收集相关契入知识点背后的历史、重要人物及事迹、临床实践中的真实案例等素材,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政素材与知识点有机结合,精心设计教案。

2.2.1. 临床诊断学部分——注重“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培养、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理论学习课程以引入典型案例、重要人物事迹教学为主,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践课则应用角色扮演等方式更侧重人文思想的运用,养成“以患者为中心”进行规范问诊、体格检查的行为习惯。

1) 绪论——感受学科历史,端正学习态度,夯实医学基础。

课程首先增加了我国由古至今诊断学的发展历程:我们的祖国医学,源远流长,公元前5世纪,祖国医学广泛运用“四诊”。明清时代,病历记录完备。近代中国在西方医学的影响下,诊断学在逐步发展。新中国建立后,在党和国家的关心下,医学事业发展迅速。在克服重重困难的条件下,诊断学课程发展壮大。在改革开放后,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科进入了不断完善和提高的快速通道,并最后提出未来的诊断学发展方向。使学生们不仅感受到传统医学的伟大,也深切认识到祖国不断强盛给诊断学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次通过绪论的学习,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诊断学综合课程”是学习临床医学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的基础,并深刻意识到疾病诊断对于临床诊疗的重要性。学生们只有刻苦学习、掌握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将来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

2) 问诊和病历书写——掌握医患沟通技巧,强化医学法律意识。

问诊是医生通过对病人或相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而获取病史资料,经过分析综合而做出临床判断的一种诊断方法。它是医生与患者的第一次沟通,也是医生与病人之间情感交流的需要 [6]。面对病痛的患者,掌握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助于医患间的相互理解。只有取得患者的信任,才能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也是避免医患矛盾的前提。通过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医患沟通技巧,了解医患沟通中的注意事项,培养和提高“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的规范的问诊能力,为未来的临床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在讲授病历书写时,需要学生学习,并要求在见习中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课程中结合具体案例,突出病历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具有的法律效力,强化学生知法守法的意识。

3) 症状学——运用辩证思维分析症状,提升临床思维能力。

临床上疾病的症状是错综复杂、不断变化的,这就需要我们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有辩证的思维方法和临床思维能力,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去分析各种症状。课程将辩证思维贯穿于症状学章节的学习中,培养学生掌握辩证思维分析能力,为未来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临床医生做好准备。这些辩证思维包括:整体与部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以及现象与本质等内容。

在整体与部分方面,学生们要认识到人是一个整体,人体内环境的紊乱,可表现在局部器官、系统出现症状,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可以出现心悸的症状,提示出现了心律失常,但如果仅单纯治疗心律失常,而忽略了整体内分泌平衡,就无法解决临床问题。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方面,临床上许多老年患者同时患有多种疾病和出现多种症状,学生们需要认清对该老年患者影响最大的、主要的疾病或症状,随后予以医治,同时兼顾其他疾病及症状的诊治。例如急性心梗的老年患者出现了胸痛的症状,还同时有糖尿病,此时心梗就是该老年患者的主要矛盾,需要及时进行血运重建,但同时兼顾血糖的控制。

4) 体征和体格检查——“以患者为中心”规范体格检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在体征和体格检查的理论和见习教学中,除教授专业的体格检查手法外,更侧重人文思想的教授和实践中的运用,让学生养成“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进行规范体格检查的行为习惯。例如用手接触患者的身体时,或者用听诊器给患者进行听诊检查时,需要留意检查者的手及听筒的温度。同时需要做好保护患者隐私的措施,体检的手法要轻揉、准确,避免重复检查,做到人性化检查。而正是这些小环节、小细节的处理,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诊断学综合课程”强调技能的培训,同学之间需要相互操作训练。因此在同学之间互相练习中我们要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团队精神,从而学会做人做事、学会共处。

2.2.2. 实验诊断学和辅助检查部分——加强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理念;检查结果需结合临床具体分析

教学中选择关系国计民生的典型指标,结合相应疾病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使学生能够将指标变化和社会环境因素变化发生连接,进而意识到疾病预防、健康教育和科普的重要性。

在讲授炎症细胞因子时加入新冠疫情的教学,并且给学生指出我国新冠疫情控制很好的原因在于党和政府领导有力,措施得当;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配合隔离措施,以一时的不便换来长久的安全。同时广大医务工作者舍小家顾大家,为国为民做出的重大牺牲,也是打赢疫情保卫战的重要因素。其表现充分体现了“珍爱生命、大医精诚”的救死扶伤精神,是我们医学生学习的榜样,是学生们未来不断努力的方向。

在糖代谢授课中加入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并且给学生指出我国糖尿病高发的因素,培养学生形成从自身、身边做起,预防糖尿病的观念。在性病学习中,需要加入梅毒以及艾滋病等性传播疾患对社会的影响,并提出需要加强性病防治的多条建议和措施,其中就要做好学生群体的宣教和预防工作。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疾病的预防工作对于社会健康的重要性,要积极做好自律工作。在心电图的教学中,通过急性心梗患者的急诊心电图检查和介入治疗的案例,强调危急重症患者中临床基本功的重要性,以及体现医学救死扶伤、争分夺秒的高尚医者理念。

同时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即既依靠各种仪器进行检验获得结果,又要对其结果科学分析、判断。如果仅凭借某些检查的阳性结果,而不结合具体的临床情况分析,是无法达到对疾病的正确诊断。

2.2.3. 影像诊断学部分——认识科学发展对医学的推动作用;培养合理使用检查的临床准则

首先在原有教学内容中拓展部分诊断技术发展内容,使学生能够意识到科学技术对医学发展和诊疗实践的作用。同时对于部分存在技术瓶颈内容的授课,也能够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激发其未来的创新意识。

其次在教学中着重讲授影像学检查在临床诊疗工作中的作用。明确指出各种检查方法的优缺点和临床适应症;并且明确影像学手段对于诊断疾病的效度,例如有的检查目的是为了定性,有的检查目的仅仅是为了定位或者定量等。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们能正确认识以上内容,掌握使用原则,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合理使用影像学检查,避免过度检查、滥用检查,为营造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创造条件,为重塑医务人员的威望奠定基础 [7]。

2.3. 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增进“思政”融入教学

课堂上任课教师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授课,包括课堂微型案例分析、实验课角色扮演、模拟教学等方式。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进一步促进思政教育元素的自然融入课堂,引导学生自觉思考和成长。并且课后在微信群交流思想、解答学生疑惑,作为课堂外的延伸继续思政教育。

在案例分析课中,教师将其渗透思政内容,与学生互动,启发学生思考。同时分小组的案例分析和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例如,在一例发热的患者案例中,案例中病人的角色将由学生来扮演,以达到培养学生换位思考,了解患者疾苦的目的。随后在学生们共同分析引起患者发热的各种可能性的过程中融入思政内容:首先让学生们感受到健康体魄的重要性。使其意识到在社会中辛勤工作的同时需要有健康的概念,一定要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其次在为了进一步明确病因时各种辅助检查手段的使用方面,通过讨论,让学生们意识到“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是通过医生对病情的分析判断,选择合适的检查。同时,虽然科学技术在不断的进步发展,各种辅助检查水平在迅速提高,但对于临床工作而言,仍存有不足,需要我们医学与其他学科共同进步,进一步推动医学科学水平的发展。最后党和国家为了对人民的健康负责,实行了国家医疗保险,通过讨论也可以使学生了解国家医保的政策。并让他们认识到为了让国家医保能为更多的人民服务,各项辅助检查的使用需要做投入效益分析,以确保医疗资源的充分利用。在随后的治疗中也需要遵循医保的政策,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其他相关药物。

3. 讨论

通过近一年课程思政在“诊断学综合课程”中的教学实践和探索,课程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课程思政内容不仅丰富了原有专业课程的内涵,而且还充分挖掘了医疗卫生工作者的整体价值,在潜移默化中落实了“立德树人”的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也完成了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目标。同时我们任课教师的思想政治能力也明显提高,对于思政素材内容又有了更多的采集。另外对于教学中存在的些许不足,也有了充分的认识,并且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高。

改革后的授课内容较前更为丰富,课堂授课趣味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得到明显提高。最为关键的是,我们的学生在课程思政改革的影响下,不仅在专业方面掌握了诊断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了正确的临床诊断思维,同时在此基础上形成观察、分析、综合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并且通过课程思政与人文医学的有机融合,让学生知道为谁学,让理论和思想得到高度统一,从而更好的培养医学生爱党爱国、克己为公和爱岗敬业的思想品质;树立热爱生命、尊重病人及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崇高医德,同时培养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形成精益求精、永攀医学高峰及力求精湛技术的理想信念 [2]。

4. 小结

在健康中国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医学教育工作者的我们需要积极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创新。课程思政很好的诠释了新时代医学教育的新模式,未来我们将继续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导下,以“立德树人”为教学核心,对专业课程教学继续进行改革,不断探索和实践,提高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实现教书育人、教学相长,培养出符合国家和人民需要的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临床医生。

基金项目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教学研究与建设项目。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 2016-12-09(1).
[2] 周洁, 符娟珍, 潘玲, 姜海行. 思政教育在高校临床医学专业诊断学见习课程中的初探[J]. 蛇志, 2019, 31(3): 434-436.
[3] 宋浩明, 吕炜, 许佳毅, 周琳, 刘琦, 杨文卓, 罗明. “诊断技能课程群”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体系中的探索[J]. 重庆医学, 2014, 43(20): 2680-2681.
[4] 陈俊健, 李文涛, 麻秋娜, 柳广南. 医学诊断学教学的思政课程改革的探讨[J]. 广西医学, 2020, 42(15): 2054- 2056.
[5] 黄浩, 黄文成, 黄昭东, 刘金凤, 叶俭, 刘妙凤. 思政教育潜移默化于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 12(7): 46-48.
[6] 王惠, 张俊, 席小芳, 殷荣甫, 李明琼. 课程思政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 卫生职业教育, 2019, 37(14): 24-25.
[7] 吴云虎. 中医院校影像诊断学课程思政实施探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 18(6): 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