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施的问题与对策
Problem and Strategy on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Training Plan Program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
摘要: 创新创业能力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素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是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渠道。本文针对目前高校中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几点项目实施策略,对于提升项目质量具有一定参考和借鉴意义。
Abstrac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is important quality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which can be cultivated with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Training Plan Program as an effect way.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current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ve Entrepreneurial Training Plan Program, some strategies about the program is presented, which have some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quality of the program.
文章引用:王珩, 聂琴. 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施的问题与对策[J]. 教育进展, 2021, 11(4): 1152-1155. https://doi.org/10.12677/AE.2021.114178

1. 引言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源泉和社会发展的动力,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在校期间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和培养,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中明确指出了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应有作用,为高等院校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前进道路。对于地方性和行业特色型高校而言,建设应用型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办学的根本目标和正确方向 [1] [2] [3]。而创新创业能力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素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大创项目”)是高校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渠道和重要载体 [4] [5] [6]。本文根据目前高校中大创项目存在的不足,结合笔者在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相关工作的经验,提出了高质量实施大创项目的策略。

2.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和《教育部关于批准实施“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2年建设项目的通知》(教高函[2012]2号),教育部决定开始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通过该计划项目,旨在促进高等院校更新教育教学思想,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以培养适应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在我校,大创项目按级别分为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个级别,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项目经费支持;按项目类别分为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可供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学生进行选择。自从2013年开始实施大创项目以来,我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素质不断提升,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和“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等比赛中屡获佳绩。

3.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创项目已经成为各高校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平台,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协作精神、交流能力和跨学科视野能综合素质。但在实施过程中仍有潜力可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制约着其在人才培养中作用的发挥。

3.1. 学生项目参与率不高

目前地方性高校中的创新创业氛围还不是很浓,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淡薄,部分学生过于强调专业课程的核心作用,这种思想对课程之外的其他学习环节造成了影响和冲击,直接导致大创项目的参与率不高、覆盖面偏低。

3.2. 项目实施效果有待提高

部分学生存在“重申请、轻实施,重形式、轻内容”的思想倾向,对项目实施完成缺乏持续性,将主要精力放在了项目申报上,获批后不能按照预期计划执行项目安排,或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和困难就放弃,浅尝则止。

3.3. 指导老师作用发挥不明显

部分指导老师因精力和经验等方面原因,没有尽到指导老师的职责,导致项目往往缺乏深度、无法取得预期成果。部分老师仅仅针对学生提问进行解答,缺乏对项目整体性、系统性的宏观方向指导。

3.4. 项目实施缺乏硬件条件保障

多数大创项目重在实验和实践方面的研究和探索,这就需要学生开展项目研究的活动场地和相关仪器设备。部分项目缺乏良好的硬件条件作为保障,导致项目无法按照既定计划实施。

4.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策略

针对上述大创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几点问题,笔者结合近年来的实际工作经历和经验,提出大创项目有效实施的几点策略。

4.1. 塑造校园创新创业氛围

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非常有助于大创项目的开展和实施,因此如何在校园内塑造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一方面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育人的主渠道,向学生多多宣传和讲解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将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同时还要向学生开设关于创新创业方面的专门课程,由具有丰富创新创业经验的教师担任主讲教师,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成立创新创业方面的学生社团,纳入真正对创新创业有愿望、感兴趣的学生,通过社团组织沙龙、讲座、竞赛等多种形式活动,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创新创业中的作用。

4.2. 加强项目过程化实施

首先要完善大创项目的过程监控和约束机制,建立大创项目管理平台,严格把控立题申请、中期检查和项目结题等环节,立题时充分研判项目申请书中的可行性报告等,对于不切实际的项目不予立项,中期检查时重点考量项目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和未来工作计划等,项目结题时要对照项目立体时提的项目目标,对于未完成的计划要进行解释说明;同时还要切实提升学生完成项目所需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交流能力等综合素质,让学生面对未知问题时能够冷静对待、灵活处理,高质量的完成预定目标。

4.3. 充分发挥指导老师作用

一个优秀大创项目的完成离不开指导老师的深入指导。首先学校要建章立制,将指导大创项目与教师评优评职挂钩,对教师进行有效引导,对于在指导大创项目工作突出、成果显著的教师要进行表彰奖励;作为指导老师,要切实发挥在项目中的引领作用,凭借自身在专业技术、专业视野和对外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一方面对项目提供宏观方面的方向性指引,另一方面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微观方面的具体问题和细节进行指导,这样就可以保障学生在实施过程中少走弯路,按照既定计划高质量完成目标。同时作为指导老师,在指导大创过程中,除了给于学生专业技术方面的指导外,还能通过一言一行体现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交流能力和跨学科视野等能力素质,有效弥补第一课堂育人的不足。

4.4. 提供良好硬件条件保障

大创项目旨在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因此多数项目的实施完成要以学生进行实验研究和实践活动的方式为主,这些实验和实践过程必然要依赖于活动场地和仪器设备等要素。因此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和保障,学校可以开放大学生活动中心作为活动场地,这样便于统一管理;还可以将一些实验室向学生开放,实验室里面的仪器设备供学生无偿使用,既提高了仪器的利用率,又给学生提供了硬件保障;大创项目还可以依托外校大学生实践基地进行,校外基地一般都是依托相关行业企业建设而成,具有完成实验和实践活动的良好平台,同时行业企业的兼职导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指导,通过与校外企业的接触,还可以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职业素养等,为未来就业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5. 结论

大创项目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良好平台,对于应用型高校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高等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转变思想、更新育人理念,以实际行动为地方经济发展和行业领域进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基金项目

感谢以下基金项目对本论文的资助:教育部2020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202002068015);教育部2019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光电子学方向师资力量提升”(201901253020);教育部2019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面向光电产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902310006);2018年辽宁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依托虚拟仿真中心建设,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王建华, 岳文. 新时代高等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24): 4-6.
[2] 孟安然.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创新探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23): 100-101.
[3] 杨力铭.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策略探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9(22): 87-88.
[4] 于斌颜, 贤斌.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探索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5(9): 30-33.
[5] 耿胥, 黄婕, 邓自洋.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化工高等教育, 2017(5): 43-47.
[6] 邓晓菲, 张涛伟, 张旭东.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探索与思考[J]. 科技经济导刊, 2017(6): 164,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