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路径
The Path of Social Work Intervening in the Elderly Care of the Empty Nest Elderly in Rural Areas
DOI: 10.12677/AR.2021.81001, PDF, HTML, XML, 下载: 493  浏览: 2,232 
作者: 王子健:广西科技大学,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广西 柳州;代雪:内蒙古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内蒙古 包头
关键词: 社会工作农村空巢老人Social Work Rural Areas Empty-Nest Elderly
摘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乡村“空心化”的问题出现,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也就成为新时代所需要解决的问题。社会工作作为介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社会治理主体在农村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服务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不仅能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具有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功能。本文将关注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养老困境及其产生原因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社会工作介入策略,以便农村空巢老人可以更好的享受晚年生活。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population aging in our country and the emergence of the problem of “hollowing” the countryside, the problem of providing for the elderly in empty nests in rural areas has become a problem that needs to be solved in the new era. As the main body of social governance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 social work has its unique advantages in home care services for the empty-nest elderly in rural areas. It can not only help disadvantaged groups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but also has the function of promoting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is article will focu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ilemma faced by the empty-nest elderly in rural areas and its causes, and put forward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on this basis, so that the empty-nest elderly in rural areas can better enjoy their old age.
文章引用:王子健, 代雪.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路径[J]. 老龄化研究, 2021, 8(1): 1-5. https://doi.org/10.12677/AR.2021.81001

1. 引言

根据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在全国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18,766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35,280人,占13.50%;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63个百分点 [1]。随着我国经济条件和医疗卫生条件不断增高,老年人群体也在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伴随着农村人口不断外流,乡村“空心化”的问题出现,越来越多的农村空巢老人也就随着出现,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就变成了新时代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居家养老作为大部分空巢老人的选择,在缺失子女陪伴的情况下,将会面临更多的风险。社会工作作为助人性专业,将需要帮助农村空巢老人解决其相关养老问题,使老人们可以更好的享受晚年生活。

2. 农村空巢老人面临的困境

自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多来越多的农村选择放弃在家务农,都纷纷跑去大城市打工,乡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而他们的父母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无退休工资,需要靠子女进行经济补贴才能勉强度日。他们面临经济、心理、精神等各个方面的困境,晚年生活变得异常艰难。

2.1. 经济方面困境

在农村,绝大部分空巢老人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子女给的赡养费,但随着家庭结构日渐缩小,“核心家庭”的增多,农村子女的赡养负担加剧,在照顾好自己“小家庭”的同时,对老人提供的经济帮助也十分有限,因此就需要老人继续从事简单的劳动事务来补贴自己的生活,从而加速导致了老人的衰老,同时也给身体带来了许多负担,例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容易发生,如此一来就需要花钱买药看病,加剧了生活开销,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2.2. 心理方面困境

随着网络的普及,越来多的新闻被人们所看见,一些空巢老人独自在家中去世好多天才被人发现的新闻更容易被农村空巢老人所关注到。在农村地区,大部分情况下空巢老人如果突发急性疾病是很少能得到及时救治的。与此同时,子女不在身边照料空巢老人的心理需求方面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害怕没有见到自己的子女最后一面就去世,面对这样的想法,他们更容易对生活产生恐惧的心理。除此之外许多农村空巢老人因为年龄太大而无法挣钱而产生负罪感,认为是自己连累了子女,内心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而又无力改变。

2.3. 精神方面困境

大部分农村老人都是把自己大半辈子的精力放在儿女身上,孩子们是老人重要的情感支持和精神寄托,但是现在子女大部分都是很久才能回家看望老人一次,平时只能靠电话、微信等方式联系,但是大部分老年人不太会使用微信这种现代化产品,外加子女忙,联系的次数也很少。另一个方面,农村老人相比城里老人,适合老人的娱乐活动较少,只能看看电视,和周围邻居聊聊天,偶尔看看村里表演的戏剧等,村里老人娱乐活动仅此而已,容易产生孤单感,加剧老人们精神方面的困扰,降低老年人幸福感。

3.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困境的成因

随着社会转型的不断加剧,农村结构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也导致了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面临了更多的困难,这些原因是各方面的,不是简单单一形成的,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3.1.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体系尚不完善

这么对年国家一直很重视养老,虽然我国养老事业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由于城乡二元制结构以及老龄化城乡倒置现象,使我国农村养老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体系尚不完善。政府没有足够资金投入到农村老年人养老项目中去,而对农村空巢老人的项目资金就更少。政府缺少相关的政策优待,并且政策在一些农村并没有真正落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全面的建立起来,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养老服务机构发展较为滞后,养老服务机构所能提供的服务远远不能满足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

3.2. 经济化社会正在改变家庭养老模式

我国传统的思想“养儿防老”在经济化社会中不断发生改变,家庭养老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先前的家庭养老是一种主要依靠家庭内部成员的养老机制 [2],而如今随着家庭结构的改变,我国“核心家庭”变成了社会的主流,不与父母一起居住成为绝大部分中青年人的选择,新的家庭结构产生了新的家庭观念,子女教育成为家庭的重心,老年人在家庭的地位不断下降。另外,随着外来多元文化思想的不断渗透,个人主义意识逐渐增强,冲击着以老为尊、敬老孝老的传统观念,使得社会上老年弱势群体数量不断增加 [3]。

3.3. 缺少相关养老配套设施

大部分农村现有的空巢老人居家养老资源供给不足 [4],尤其是医疗资源,农村空巢老人由于过度操劳,身体可能更容易得病,医疗卫生需求尤为重要,但是现在中国的医疗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医疗资源缺乏,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看病难、看病贵是一个突出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医疗资源分布不均 [5],由于经济发展的原因,好的医疗资源一般集中于大城市,农村医疗资源相对落后,加上农村空巢老人经济拮据,面对昂贵的医疗费用,更多的选择是“小病拖、大病熬”的现状。并且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低,民众的文化生活单一,只有跳广场舞和打牌,而这些并不适合所有的空巢老人。对大部分空巢老人来说,他们只是一个看客,而非参与者,缺乏精神层面的慰藉。

4.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必要性

社会工作帮助农村空巢老人提高生活质量。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正在被动转型,家庭养老被动自主化和商业化成为农村普遍现象 [6],可是这两种养老模式都有很大的弊端存在。政府和社会组织在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方面仍有许多不足的地方,这给了社会工作很大的发挥作用的空间。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是提高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社会工作在基层治理中扮演重要角色,社会工作在参与基层治理的实践过程中有三种重要角色。首先社会工作是服务的提供者;其次社会工作是资源的链接者;最后社会工作是政策的倡导者;社会工作可以积极号召,推动政府相关部分出台保障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优惠政策,并帮助这些政策可以安稳落地,达到惠民的效果,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为这类群体争取应得利益,寻求政策层面的保护,达到社会秩序的再调整。社会工作相关理念的灌输,社会工作是一门体现人文关怀精神的学科,有史以来都强调“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理念,并且将之贯彻于实务中。在帮扶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常引导空巢老人积极参与、互动、选择和决策等一系列活动,增强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启发他们自主决策,使他们从他助转向自助 [7]。社会工作完善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体系,在去年攻坚脱贫的关键阶段,社会工作进行精准扶贫,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获得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由此可见,社会工作有足够的理论指导和丰富的实务经验,让它参与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介入,然后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模式是非常可行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可以加快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成。

5.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研究

基于农村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缓慢,行政性质的社会工作在农村占主要地位,农村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服务路径要理论结合实务开展。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国针对于农村地区开展的乡村振兴工作的深入开展,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将得到进一步的解决。

5.1. 政府层面

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仍然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不仅需要政府提供基本的物资保证,还需要制定更完善的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政策,给与空巢农村老人更多的帮助。农村经济收入相对薄弱,仍旧需要政府的资金补救,同时社会工作可以积极联系相关基金会、企业等社会力量帮助政府减少资金压力。政府要整合相关资源,尽可能将资源向农村空巢老人倾斜,制定更加完善的养老政策,合理配置我国养老资源。

5.2. 社会层面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在社会层面需要社会工作的大力帮助,社会工作通过连接社会上的相关资源,获得更多的机会去改善农村空巢老人的居住环境和个人生活质量。同时,还可以与一些非营利组织合作,不仅让老人在家有家人照顾,还可以为老人们提供一些上门服务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给予老人物质支持和情感慰藉,增加空巢老人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

5.3. 社区(村庄)层面

村庄人口不断外流,留守的人群多为妇女、孩子和老人。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转型,留守妇女多为照顾孩子为主,农耕为辅,所以可以组织她们照顾村中的空巢老人;10岁左右的孩子意识逐渐成熟,作业不算很多,暂时没有学习压力,也可以投入到照顾老人中去。社会工作应该组织这两大群体,形成专业的照顾团队,定期举办关爱农村空巢老人的相关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农村空巢老人,还可以形成良好的“孝”文化在村中流传,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5.4. 家庭层面

社会工作者除及时就地解决空巢老人居家养老的日常生活问题和心理情绪外,最重要的是帮助空巢老人转变家庭养老观念,努力实现自我养老和群体养老 [8]。社会工作者要积极引导空巢老人改变思想,适应新时代下的养老模式,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不再是丢人的事情,让农村空巢老人积极面对,尽量让一些空巢老人的可以再社会化,让农村空巢老人可以选择新的养老方式。同时,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子女进行引导,让孩子多回家看望老人,让老人精神和心理上得到慰藉。

6. 总结

随着中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家庭结构核心化、小型化成为主流,“空巢老人”的数量日渐庞大。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现状非常困难,他们的需求常常得不到亲人甚至整个社会的重视,长此下去,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都不容乐观。因此,我们应积极发挥社会工作的力量,从多方面介入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帮助他们可以更好的享受晚年。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EB/OL].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C%AC%E4%B8%83%E6%AC%A1%E5%85%A8%E5%9B%BD%
E4%BA%BA%E5%8F%A3%E6%99%AE%E6%9F%A5%E5%85%AC%E6%8A%A5, 2021-05-11.
[2] 原新. 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与化解之道[J]. 人民论坛, 2019(6): 69-71.
[3] 李建勇, 张建英, 高永闯. 和谐社会视角下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困境与模式创新研究[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6): 60-66.
[4] 叶湄. 抱团养老模式下的乡村交往空间需求研究[J]. 特区经济, 2018(2): 52-53.
[5] 王武林. 欠发达地区老年人生活质量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研究[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7: 12.
[6] 王维, 刘燕丽. 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整合与多元建构[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19(1): 103-116.
[7] 彭惠青, 仝斌. 社会工作在基层治理专业化中的角色与功能[J]. 中国行政管理, 2018(1): 46-50.
[8] 张岭泉, 陈熹.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路径[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42(6): 147-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