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团为载体的高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Talent Cultivation in University Based on Association
DOI: 10.12677/CES.2021.94137, PDF, HTML, XML, 下载: 309  浏览: 480  国家科技经费支持
作者: 王 珩, 孙景超, 栾玉国: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理学院,辽宁 沈阳
关键词: 社团人才培养综合素质Associ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Comprehensive Quality
摘要: 社团是高校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载体,本文针对目前学生社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社团建设的有效路径,并指明了学生社团在培养高素质人才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对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第二课堂育人作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Abstract: Association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cultivating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ability of stud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current main problem about association, effect paths on development of association are presented, and the role of association in cultivation of high- quality talent is indicated. It will have some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exploiting the educational role of association as second classroom.
文章引用:王珩, 孙景超, 栾玉国. 以社团为载体的高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 创新教育研究, 2021, 9(4): 833-837.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1.94137

1. 引言

高等院校是青年人才的聚集地,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能力和有作为的国家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培养高素质青年人才既是时代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追求。新时代背景下,要求高等教育者不断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 [2] [3]。高校中的学生社团在培养高素质人才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中明确指出:“支持高等学校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社团。”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以专业、以班级为单元的教学概念逐渐淡化,而以学生的共同兴趣爱好和追求为纽带的学生社团则蓬勃兴起、发展迅速,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4] [5] [6]。本文根据目前高校中学生社团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建设高质量社团的路径,探讨了社团对培养人才综合素质的意义和作用。

2. 高校学生社团对人才培养的意义和作用

学生社团在丰富校园文化、塑造精神力量和提高学生素质等方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思想政治教育、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将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有机结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方式。学生社团可以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优势和作用,多渠道、多角度、多形式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社团聚集了一群兴趣爱好相同、理想追求相似的青年人,适应了学生自我成长的需求,尊重了学生的成长规律,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开辟了空间。作为学生活动、项目开展和竞赛组织的载体,在学习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开拓学科视野、培养创新意识、提升实践能力、养成协作精神和塑造职业品质等方面极大的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有效的弥补了传统课堂在育人方面的不足和缺点,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良好精神品质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渠道和有效途径。同时在参与社团内部事物管理运营和对外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大局观念、法治意识、公民意识和职业道德等,培养了学生以成果为导向的工作意识,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

3. 高校学生社团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各高校的学生社团不断崛起并发展壮大,但要想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作用突出、效果显著的社团仍然任重而道远,目前的高校学生社团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严重制约着其在人才培养中作用的发挥。

3.1. 管理、运行和激励机制不健全

社团大多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稳定性的规划,管理松散,社团内部责任和义务落实不到位,导致人员流动性大,缺乏凝聚力,无法保障社团的健康有序发展。

3.2. 硬件条件不足,缺少活动空间

社团的日常活动离不开专门的场地空间和硬件条件作为支撑和保障,高校虽然拥有大量的实验室和实验仪器设备,但能供给学生用作社团活动的却十分有限,学生无法自主使用实验室和仪器设备,严重制约了社团的发展。

3.3. 指导老师作用发挥不明显

部分高校教师对学生社团认识不足,只注视课堂教学,而忽视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有的老师尽管被聘任为社团指导老师,但在实际指导工作中,片面追求形式,指导工作不够深入、不够细致,影响了社团的高质量发展。

3.4. 活动经费缺乏保障

有力的经费保障是社团良好发展的前提条件,社团的宣传、报告和会议等活动都需要经费的支持。经费投入不足是社团面临的普遍难题,甚至出现老师和学生自掏腰包的情况,导致社团工作活动无法有效开展。

4. 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路径

针对高校学生社团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笔者结合近年来在学生社团建设中的实际经历和经验,提出社团建设的几点思路。

4.1. 健全社团章程,完善社团机制

规范的管理机制和科学的决策制度是高校学生社团充满生机活力的基础保障,是社团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首先学校层面要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出台符合校情的学生社团管理办法,明确二级学院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力,根本上避免社团管理混乱、隶属关系模糊等情况的出现;还应完善奖励和激励机制,对特色鲜明、成果突出、师生反响好的社团要加以奖励,并加大投入力度和支持力度,对在社团活动中表现积极的成员,学校应予以奖励和表彰。然后是社团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的章程和制度,明确社团日常业务范围、资产管理以及社团成员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等,严格按照章程和制度实施工作、开展活动,真正做到纪律严明、有理可依、有据可查;合理设置社团的组织机构,让每个机构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做到责任明晰、任务到位。以笔者带领的物理社团为例,社团设主席一名,副主席两名,下辖组织部、宣传部、外联部和科技部等机构,分别负责活动组织、活动宣传、对外交流和技术支持等工作,这些部门在各种日常工作活动中,既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又广泛联系、密切合作,高质量的完成了社团纳新、学术沙龙、竞赛培训和对外交流等工作。

4.2. 建立活动基地,提供硬件保障

活动基地和相关硬件条件是社团开展各项活动的必要保障,二级学院和相关部门应为学生社团提供必要的空间、场地和设备,以保证社团活动的有效开展。应向学生提供专门的场地作为社团基地,便于学生随时利用基地开展社团成员培训、竞赛经验交流和科技学术研讨等实践活动,保障社团活动的持续性。比如将学生活动中心作为社团基地,可以最优化利用资源,便于统一管理;还可以利用学校的实验室资源条件,实验室中还配有各种仪器设备,有利于各种活动的开展;也可以与校外行业企业联系,建立校外活动基地,可以让社团成员接触社会、开阔视野。我校的物理社团活动基地依托物理实验中心建立,基地房间的门锁安装了电子门禁系统,学生可以通过刷卡或者输入密码等方式进入基地,实现了基地的智能化管理,最大程度的为社团活动提供了支持和保障。同时物理实验中心还拥有齐全的仪器设备,可以供社团成员在开展项目、参加竞赛和科技创新等活动中使用,合理的实现了仪器设备的利益最大化。

4.3. 配备指导教师引导健康发展

指导教师是引导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指导教师一方面可以对社团的建设发展给出指导意见,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自身深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技能为社团的活动提供指导,比如依托社团进行的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和各种学科竞赛等等。指导教师通过这种第二课堂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协作精神和职业素养等,弥补传统第一课堂的不足,充分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除了校内专业老师外,社团还可以邀请校外的行业企业专家、知名成功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特别是本校优秀毕业生,来担任社团兼职指导教师,通过讲座、访谈等形式向学生们传授他们获得成功的经验。这些来自身边的真实案例对学生来说更有说服力,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总之,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校内外结合的社团指导教师队伍,对于社团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4. 积极对外交流扩大广泛合作

高校学生社团长期稳定的发展离不开积极的对外交流和广泛的外部合作。社团在保持公益性和服务性的前提下,应该积极采取合适的推广手段,争取校外合作,为社团发展寻求更多的资源。搭建学生社团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对接平台,在社团组织的如讲座、竞赛、沙龙等活动中,积极与企业联系以争取合作、争取赞助,获得经费和物质支持等,学生在与企业的合作交流中,提高了实践能力,培养了责任心和职业素养,使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市场,及时了解领域前沿情况和市场需求,在学校和行业企业间搭建了桥梁,为社团成员提供了更多的与企业交流的机会,为学生的实习就业奠定基础。此外,社团还应积极联系周边兄弟院校同类社团和校外协会组织等,一起交流学习,共同开展活动,这样在协作中取长补短,能更清楚全面的认识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局限,促进社团可持续发展。

5. 总结

学生社团是高校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形式,是第二课堂建设的有效载体。新时代背景下,各高校应加大对学生社团的支持力度,理顺关系、客服障碍,不断丰富学生社团的内涵建设,创新学生社团的组织形式,积极发挥社团在人才培养中的巨大作用,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和全面发展。

基金项目

感谢以下基金项目对本论文的资助:教育部2020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实践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202002068015);教育部2019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光电子学方向师资力量提升”(201901253020);教育部2019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面向光电产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902310006);2018年辽宁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依托虚拟仿真中心建设,切实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周旭. 新时代背景下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37): 45-46.
[2] 方丹. 试论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及保障路径[J]. 教育现代化, 2019(64): 26-27.
[3] 熊光红. 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及保障路径研究[J]. 智库时代, 2019(16): 273-274.
[4] 朱华兵. 专业社团建设在本科教育教学中的意义、存在问题及对策[J]. 教育现代化, 2019(97): 181-182.
[5] 徐燕. 学生社团建设与管理机制探索[J]. 中国高等教育, 2019(12): 58-59.
[6] 顾超, 李青励. 试析高校社团组织建设的多维向度[J]. 江苏高教, 2016(2): 1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