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互换”在器官系统整合病理实习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Role Exchange” in the Teaching of Pathology of Organ System Integration
DOI: 10.12677/AE.2021.115222, PDF, HTML, XML, 下载: 342  浏览: 471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成永霞*, 颜 彬, 王 翀, 郭素芬:牡丹江医学院,病理教研室,黑龙江 牡丹江;孙立新:牡丹江医学院,教务处,黑龙江 牡丹江;李 丽:牡丹江医学院,动物机能教研室,黑龙江 牡丹江;任凤云:牡丹江医学院,高教培养中心,黑龙江 牡丹江;刘贵波#:牡丹江医学院,解剖教研室,黑龙江 牡丹江
关键词: 角色互换器官系统整合病理实习课Role Exchange Organ System Integration Course of Pathology Practice
摘要: 本研究在器官系统整合病理实习课中,针对本校教改临床专业学生采用“角色互换”的授课方法,尝试让学生走上讲台,教师辅助,让学生转变角色和定位,成为课堂的主导,成为学习的主角,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整合能力,以推进我校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
Abstract: In the course of organ system integration pathology practice, for the school educational reform, the teaching method of “role exchange” was used for the students majoring in clinical medicine in Mudanjiang Medical College. We tried to let students on the platform and teachers assist. And at the same time, let students change their roles and positioning, to become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classroom,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knowledge integration. In this way, we can promote the reform of our education methods and teaching methods with “student-centered” and “independent learning” as the main content.
文章引用:成永霞, 孙立新, 颜彬, 李丽, 王翀, 郭素芬, 任凤云, 刘贵波. “角色互换”在器官系统整合病理实习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 教育进展, 2021, 11(5): 1456-1460. https://doi.org/10.12677/AE.2021.115222

1. 引言

病理学是一门特殊的基础医学课程,它的魅力在于自身知识体系就具有整合性,涉及解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病理生理学和细胞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由这些基础学科延展到临床学科,如内科学、外科学及法医学等,所以把病理学比作本科教学中“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性学科”是非常恰当的。当今临床上病理诊断技术飞速发展,就要求医学院校在病理教学的教学模式上与时俱进,病理学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都要迎合临床的发展速度,向学生展示医学的日新月异,同时激发他们作为医者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角色互换”的宗旨是要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培养方式。理念上由教学过渡到培养,这也是角色互换教学法的精髓所在。具体方式就是学生走上讲台扮演教师的角色,学生的角度由“被动听讲”转变为“主动说讲”,从而激发学生创造力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角色互换”这种教学模式非常适合在小班教学中开展,而病理实验课正是小班授课,一个班级30人,每节课学时长为4学时。实验课程内容包括宏观(大体标本认知)和微观(切片认知)相结合,在认识到疾病的本质后,再结合相关疾病设计案例讨论部分,让学生真正达到宏观与微观、基础与临床的融会贯通。病理实验课是展示病理形态改变和疾病理论联系最重要的平台,而这正巧与我校正在进行的“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改项目不期而合,所以本研究将“角色互换”这种学习方法运用到病理实习课中,选用2018年新入学的教改生作为研究对象,以学生的期末病理考试成绩评定教学效果开展本项研究,具体如下。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8年9月笔者所在学校入学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60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小范围教学试点实验,其中女生35名,男生25名,年龄18~21岁,平均(19.3 ± 0.1)岁。将60名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0名,所有学生均经过高考入学成绩的统计,两组学生性别、年龄、入学成绩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2.2. 方法

2.2.1. 对照组: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育模式

具体教学方法如下:教师按照大纲要求内容,带教指导学生为主。首先,教师对本次课涉及的实习切片内容进行讲解,教会学生辨认切片中的病变,学生随后根据教师指导通过显微镜进行实践,教师在旁指导。再由教师指认大体标本中的标本,引导学生将镜下病变和脏器中病变结合,最后由教师进行课后总结。

2.2.2. 实验组:采用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方式,教师以听讲和引导为主

具体教学方法如下:1) 课前学生要对本次课程内容进行提前预习。例如心血管系统实验课前,学生要对心血管解剖、生理、组培知识进行预习。2) 学生在对心血管系统病理知识全面掌握后,自行总结出切片中病变形态变化,这一步需要综合教材、实习指导和图片资源,最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3) 学生结合心血管病例在实习课上进行实践讲解。4) 教师对学生表现进行总结,对学生带教过程中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给出鼓励和肯定。5) 学生总结自己对于角色转换实践的体会。6) 教师对心血管系统知识做最后总结梳理。

2.3. 成效评定标准

期末考试时对两组学生进行综合性测试,形式是笔试、现场口头作答和实际案例分析。成绩分为三个等级:不及格(60分以下),良好(60~85分),优秀(85~100)。

2.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 x ¯ ± s )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两组学生综合测评得分情况

两组学生经过半年学习后测评结果如下,实验组组优秀率 > 对照组优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5.18, P < 0.05),详见表1

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experimental scores, learning interest and satisfaction rate of the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实验成绩、学习兴趣及满意率比较

4. 讨论

笔者所在院校是一所普通医学高等学校,生源造成学生本身学习主动性和能力都处于平常水平,而决定学习成效最重要的就是自身内驱力,所以如何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就成为了教学者永恒的课题,这也是笔者从教多年一直追寻的答案。同时,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对知识的认知及接受程度都在转变 [1],这给教学者提出更多新的课题。尽管笔者绞尽脑汁变换讲述的方式和方法,但是病理理论35学时的教学过程下来,学生难免还是会产生审美疲劳和抵触。而且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如教师的教学天赋、人格魅力、执教年限、对工作的责任心以及对学生的爱心等。这种传统的老师在讲台上讲述以及考核方式的单一,使得学生在病理学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失去积极性 [2] [3],更有甚者是对医学失去兴趣。

“角色互换”是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 [4] [5]。教师在具体的研究实践中不做指导和点评,而是以学生身份参与提问,引导学生去思考,最后以讨论的方式做课堂总结,以学生结业成绩作为这次研究的标准。

笔者认为,教学研究本身也可以说是教学尝试,在“角色互换”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随时互换,相学相长。而本研究宗旨立足于不额外增加学生学习形式上和环节的负担,调动学生学习参与感,让他们敢说话、敢讨论。器官系统整合的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是改变学生对于疾病的认知角度,从而达到更加系统全面地认识和掌握疾病,但这种方式还不足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所以本研究将角色互换与器官系统整合结合在一起,在病理实验课这种小规模的教学模块中开展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

经过半学期的实验,根据测验成绩及问卷查结果(表1),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实验组学生的测验成绩(知识掌握程度)、提高学习兴趣方面与传统教学的对照组都有明显的差别(P < 0.05),实验组同学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同学。实验组上课满意率达到100%,其中“很满意”的同学占41%,激发学生实验课热情方面实验组也远超过对照组(100%:91%)。实验组中对实验课“很有兴趣”同学的比例为94.1%,这说明“角色互换”的教学方法在病理实验教学方面的尝试是成功的,同学们体会到了成就感,也达到了自我提升,自然就很认可这种教学模式,喜欢以“师生角色互换”这种教学模式来为自己授课。

教学是互动的、活动的,所以角色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在“角色互换”教学平台上教师对学生的认可与鼓励将成为学生学习最大的动力,师生建立了充分的相互信任和依赖,学生敢于挑战和尝试,把自己的思路和想法讲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疾病有了透彻和清晰的认识。更可喜的是,很多同学在这个过程中对以后的学医之路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和认识,计划考研深造的学生达到80%,并对研究生的专业和生活充满向往。

总结本次研究成果,“角色互换”教学研究的实践唤醒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再结合学生对医学的敬畏和踏实的积极学习态度,将为他们未来成为合格的卫生工作人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金项目

2019年度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SJGY20190696);2020牡丹江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WYYB20200001)。

NOTES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穆海川, 刘松青. 药学带教中师生角色互换教学方法的研究[J].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06, 6(2): 93, 138.
[2] 蒋鸫, 肖朝伦, 王景传. “学生主讲、老师助讲”在系统解剖学实验课的应用[J].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06, 31(3): 279, 282.
[3] 杨拯, 张晓, 马松涛, 等. 师生角色互换在医学机能实验课教学中的运用与探讨[J].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06, 28(3): 140-142.
[4] 辛岗, 苏芸, 王革非, 等. 师生角色互换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 基础医学教育, 2011, 13(9): 789-791.
[5] 王欣欣. “角色互换”模式在病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J]. 基础医学教育, 2016, 18(4): 262-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