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我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外语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The Study of Cultivating Foreign Language Innovation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Self-Development
DOI: 10.12677/AE.2021.115261, PDF, HTML, XML, 下载: 385  浏览: 481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赵滨宁:黑龙江大学应用外语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关键词: 自我发展理论外语创新能力问题意识The Theory of Self-Development Foreign Language Innovation Ability The Consciousness of Questions
摘要: 科技发展需要创新人才,培养大学生外语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然而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束缚了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和创新意识。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影响学生外语创新能力的主客观因素,分析了培养大学生外语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基于自我发展理论提出了适合外语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将促进语言习得、学科知识获取、创新思维发展、国际视野拓展和人文精神培育都融入到外语教学中。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eeds innovative talents; it is our mission to cultivate the foreign language innovation ability for college students. However, the exam-oriented education has neglected the students’ subjectivity for a long time, and it restrains the self-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paper finds out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ors that affect students’ foreign language innovation ability by means of empirical research,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foreign language innovation ability, and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for cultivating foreign language innovation ability. The promotion of language acquisition,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thinking, expansion of international vision and cultivation of humanistic spirit are all integrated into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文章引用:赵滨宁. 基于自我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外语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 教育进展, 2021, 11(5): 1687-1691. https://doi.org/10.12677/AE.2021.115261

1. 引言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核心要素,是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学生是最具创新潜力的社会群体,对他们的外语创新教育更是对中国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存在着许多弊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束缚了大学生的自我发展。比如缺乏独立思考、唯分数论、墨守成规、贪玩厌学等。还有现有的教学情势和教学方法也使学生的学习减效或失效,外语创新能力培养流于形式。问卷调查发现,52.7%的学生认为影响外语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是“自身没有发挥主动性”,33.2%的学生认为是“学校没有足够的激励措施”,也有21.3%的学生选择“理论学习不够”,22.5%的学生认为是“自身的创新动机,创新意识不足”,有12%的人选择了“导师指导不够”,还有15.9%的学生认为是“学校硬件设施不足”。这些主客观因素说明现代外语教学亟需改革,要突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目前大学生的外语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主观因素主要是指学生自身虽然已经认识到主体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把自我这一主体真正作为创新能力发展的核心。客观因素是指“学校的激励措施”以及“学校的硬件设施”不足等。从自我发展的理论来看,由于主客观双重因素阻碍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同时也限制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努力探索和分析这些因素的负面影响,通过分析把大学生自身作为主体参与到能力建构中,并根据环境的影响来调整自我的行动,才是外语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

鉴于以上问题,研究大学生的外语创新能力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首先将自我发展理论与大学生外语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从主体的角度提出大学生外语创新能力培养路径和策略,丰富有关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论研究。其次,通过实证调查,掌握大学生外语创新能力的现状,了解影响大学生外语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并针对现状提出具体的改进对策。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提出适合外语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外语创新能力培养的效率。

2. 理论基础

自我发展理论强调以自我为主体,从主体的角度出发,以客体为条件,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和构建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凯根 [1] 认为自我发展最主要的是主体自身的参与。凯根提出了“结构–发展”的理论。他认为自我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主客体分化整合以及两者关系不断调整的过程,主体不停的采择新意义,调整和整合两者关系,使其保持平衡,从而使自我发展到新阶段。自我发展的重要依据是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周围世界的方式。而个体即是发展过程的本身。凯根认为主体的自我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如果主体不能适应这一变化,自我发展的将处于停滞状态,只有主体适应和掌握了这种变化的关系,重新定义和理解所处的环境,才能继续发展。自我发展的这一过程可以概括为主体与环境及调整两者关系的过程,即主体面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或刺激,做出相应的,并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解释及对策,从而指导自我的行动或反应,因此也可以称为“刺激–解释–反应”的过程。

自我发展强调主体的参与,但主体并非单独存在。自我的系统与外在社会的系统不是彼此封闭的,而是开放的,相互联系的;两者之间的关系高于任何一个单独存在的系统。主客体关系体现于终生的发展过程:自我与世界的连续的质的分化,它体现为“与某物的关系”,而不是“沉浸于某物。”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环境、文化的介入,个体认知水平的变化,都会对其产生影响。自我不断的对新出现的环境和文化进行界定和理解,维持发展的平衡。因此,教师在日常外语教学过程中,既要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又要整合学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创造良好的自我发展空间。

3. 外语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高等教育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创造美好未来”。因此,培养大学生外语创新能力是国家教育改革高瞻远瞩的目标之一 [2],是国家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战略要求,也是席卷全球的信息技术革命改变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大势所需。

从外语学科的培养目标角度来分析,要想培养大学生的外语创新能力,最根本和首要的任务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英语阅读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技能。心理语言学认为阅读是一个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学生利用视觉信息自下而上地对文章的子、词、句进行解码,逐步理解整个语篇的意思;学生也可利用已有的背景知识,自上而下地预测内容。在阅读过程中这二者常常交替综合使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阅读材料是一定社会和文化的产物,没有一定的文化与社会背景,学生很难对所读材料有真正全面的理解。所以我们在教学研究中发现,培养学生对篇章的联想、提问和推理能力尤为重要。因此,教学中我们要通过不断地提问来思考、反思作者论述中存在的问题,批判性地评价所读材料,培养大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

4. 基于自我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外语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在《大学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英语教学的目标要着重体现在对学生外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协作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基于学生的提问进行讨论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可以激发学生自我发展观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3],进而促进学生外语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法,该教学法会在未来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受益群体也会越来越多。

4.1.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问题思维导图,促进语言习得

课堂上,教师讲课要做到精讲重难点,为学生思考、提问和讨论留出时间。教师根据讲授的基本概念、重难点知识,为学生形成个人见解和相互讨论提供依据,引发学生产生探索、思考和追问的兴趣。让学生通过演绎法和归纳法在追问中完善思维体系,形成一系列问题思维导图,清晰地描绘出思维的线路和层次,将发散性思维具体化和可视化,将知识内化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促成知识和智慧的升华,逐步把对问题的思考引向深入。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符合自我发展观,能够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主体性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主动探索、自主思辨、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有效性,促进语言习得。

4.2. 通过师生双边提问和讨论,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阅读和听力是英语输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阅读是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英语语言技能最主要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主动向老师提问,形成了一种被动式学习习惯,导致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降低,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也不断下降,自信心严重受挫,学习效率低下。对于教师而言,需要扭转自身的观念,转变在讲台上的“权威”角色,通过角色互换,也给学生主动提问的机会,耐心平等地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平等轻松的气氛中,学生能更好地发挥想象力,提升辨别英语阅读中的事实与假设的能力,更准确地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各种有效问题,比如课文显性问题、隐性问题、认知表达类问题、思辨类问题等。在教学互动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地发表自己观点,适当地给与学生积极评价,尊重学生的思考与回答,多启发多引导,让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拓展他们的思辨空间并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要想做到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必须做到“隐性思维显性化,显性思维工具化,高效思维自动化”,课堂提问与辩论必不可少 [4]。在讨论和争辩中促进相互的思考和学习,并使学生运用事实和理据支撑论点,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批判性思辨,让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不同观点,学会分享知识和经验,增强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4.3. 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拓展国际视野,培育人文精神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将外语阅读理解为读者和文章进行交流和认知的过程。经过人的认知、思维和理解把读者、文章和作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获取文章信息,通过批判性思维形成自己的主观认识,并产生进一步探究和追问、省思和挑战。努力发现西方学者的不同思想,拓展国际视野。而这种探究意识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二语习得的研究者们曾经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和动机是影响语言学习效果的三大因素。因此,在英语阅读理解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创造轻松愉悦的阅读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尊重学生的思考和提问,巧妙地回答学生的极端和尖锐的问题,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把知识理性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多给与学生积极肯定的评价。

5. 结语

总之,新时期教育改革要从更宽广的视野来认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形式创新要以学生为本,始终面向学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将促进语言习得、学科知识获取、创新思维发展、国际视野拓展和人文精神培育都融入到英语教育中,使学生学之有趣、学之有获、学之有用!

基金项目

本文系黑龙江省哲学社科研究规划项目“跨文化通识教育与国家安全能力研究”(20EDB104)和黑龙江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基于自我发展理论的大学生外语创新能力培养研究”(2020C73)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美]罗伯特•凯根. 发展的自我[M]. 韦子木, 译.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9.
[2] 庞国斌. 试论实践能力在形成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过程中的重要作用[J]. 教育科学, 2004, 20(6): 5-8.
[3] 陈小威. “发展自我”与“自我发展”: 当代大学生应有的发展自觉[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2): 27.
[4] 王建卿, 文秋芳. 国外思维能力量具的评析与启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维能力现状研究报告[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1, 17(7):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