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器的发展主张:肖劲光海军装备建设思想探析
The Development Proposition of Sharp Weapon: Analysis of Xiao Jinguang’s Thought of Naval Equipment Construction
DOI: 10.12677/OJHS.2021.94009, PDF, HTML, XML, 下载: 854  浏览: 2,350  国家科技经费支持
作者: 姚 敏, 王瑞生: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关键词: 肖劲光海军装备现代化Xiao Jinguang The Navy Equipment Modern
摘要: 海军装备建设思想是海军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中国海军发展重要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肖劲光曾对海军的装备建设有着深刻认识。他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三个服从”以及坚持“科研先行”的指导原则,阐明了海军装备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结合实际提出了“转让制造”“仿制改进”“自主研制”的实践步骤,论述了“尖端技术与常规武器”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推动了人民海军的现代化进程。
Abstract: Thought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naval equip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val construction thought. As new China’s naval development important witnesses and participants, Xiao Jinguang has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navy equipment construction. He insisted on “self-reliance, and secondly for foreign aid” “the three obedience” and adhered to the guiding principl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first”, clarifie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navy equipment modernization,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proposed “made transfer” improvement “generic” “home-grown” practical steps, discussed “cutting-edge technology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weapons” model of development,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people’s navy.
文章引用:姚敏, 王瑞生. 利器的发展主张:肖劲光海军装备建设思想探析[J]. 历史学研究, 2021, 9(4): 65-72. https://doi.org/10.12677/OJHS.2021.94009

1. 引言

“海军发展的水平,集中反映在武器装备的发展上,尤其是舰艇的发展上” [1]。对新中国海军的建设和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肖劲光,对中国海军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与重要判断。学界对肖劲光展开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已有成果多聚焦于肖劲光的生平事迹,在其海军建设思想方面也有所关注1。但在肖劲光的海军装备建设思想方面,目前学界尚未有专门的论述。笔者不揣浅陋,试对肖劲光有关海军利器——海军装备的建设思想进行系统探析,呈现其思想与主张,以期能对当前我国的海军建设和海防有所裨益。

2. 与时俱进的海军装备建设发展方向和具体模式

肖劲光始终立足国内海防斗争及世界海军装备发展形势,以宏大视野着眼于实现海军装备现代化,提出了“尖端技术与常规武器相结合”的“两条腿”走路的具象发展模式,为人民海军装备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

2.1. 海军装备建设的发展方向:现代化

中国海军现代化要求海军装备实现现代化。“武器装备建设是海军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没有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就没有海军的现代化。” [2] 从人民海军建军起,肖劲光就把海军装备作为海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带领人民海军不断发展武器装备。这一思想贯穿肖劲光建设人民海军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1950年8月海军建军会议提出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富于攻防力的,轻型的海上战斗力量”的建设方针,明确海军建设方针的同时对海军武器装备提出了现代化要求。肖劲光对于海军建设方针强调到:“它强调现代化。这首先是指海军的技术装备,必须高度科学化,具有现代先进水平。” [1] 为此,肖劲光积极推进海军装备的现代化。建国初期,针对海军装备“速度慢”“仅能在海岸活动”且“数量少” [1] 的问题,肖劲光提出要“利用现有条件,建造几艘小型巡逻艇” [1] 的想法,并最终定型为53甲型巡逻艇。这些自制的舰艇在打击敌人侵袭活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海军装备现代化的发展。肖劲光的这一思想阐明了海军装备现代化与海军现代化的辩证关系。

世界海军的发展趋势要求人民海军装备实现现代化。肖劲光有关世界海军发展趋向的论述,强调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待海军装备现代化。对于世界海军的现代化趋势,肖劲光认为:“就海上作战来说,现代化的海战必然是一种立体战争,又是一种综合性的战争。必须把海面的舰艇、海空的飞机、海下的潜艇和海岸的炮兵,组成一个协同配合的整体力量,缺少那种力量在战争中都可能要吃大亏。” [1] 同时,肖劲光在1956年海军党代会上指出“海军发展趋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世界各国海军一般趋向于水下和空中发展,即发展速度快、有防护原子武器设备的、能够发射新式鱼雷和火箭的潜水艇和驱逐舰,同时大量发展海军航空兵” [1],反复强调世界海军的发展趋势。人民海军草创时期只有水面装备,且主要是缴获和接受国民党海军装备。这些舰船性能落后,“其中最老的有清朝购自日本的‘楚’字号,有清末开始在江南造船所建造、民国初年下水的‘永绩’号炮舰” [3]。水面装备尚且如此,何谈水面、水下、空中三位一体的现代化的海上战争。根据优先发展“空、潜、快”的建设方针,通过购买装备、自主建造等方式人民海军改变了依靠单一水面舰艇作战的局面,逐步形成了三位一体的作战力量体系,海军装备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晚年肖劲光提出“今后海军武器装备发展的趋势,应该是在尽可能多的领域内采用发达国家(主要是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2],彰显了肖劲光要求紧跟世界海军发展趋向实现海军装备现代化的思想。

2.2. 海军装备建设的发展模式:尖端技术与常规武器相结合

肖劲光根据世界海军装备向原子能、导弹、火箭方向发展的趋势,在长期的海军建设实践中提出了“用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力争尖端,另一方面努力改进提高常规,实行尖端技术和常规装备相结合” [1] 的理念,形成了符合海军建设实际的“两条腿”走路的装备发展模式。

“尖端技术与常规武器现结合”强调朝着原子能、导弹(火箭)方向发展海军武器装备。面对世界海军装备的快速变革,不研究新技术、生产新武器,就难以实现海军装备的现代化。肖劲光以高远的战略视野认识到“现在世界各国军事装备的发展,总的是向导弹、火箭、原子核武器方面发展,而且还有那么一种趋势,这种武器逐渐成为普遍性的武器” [2]。这种认识符合当时世界海军装备发展形势。他清晰地认识到,经过建国初期的技术积淀,我国虽在海军装备上有了长足进步,但“这些装备与国际水平相比,仍然是比较落后的” [1]。面对“海军总的发展趋向是向原子动力、导弹(火箭)方向发展,不管是水下、水面都是这个趋向,尤其是潜水艇。” [2] 的现状,肖劲光在《关于海军建设方针和发展重点的问题》中讲道:“我们海军在技术装备上也必须来个大革命。” [2] 这深刻反映了其要求海军装备实现海军新技术突破的强烈愿望。面对海军装备向什么方向发展以适应世界海军发展趋势的时代课题,肖劲光提出的“两条腿”走路发展海军武器装备的思想有着具体的指向性。

“尖端技术与常规武器现结合”强调在现有基础上巩固发展海军装备。常规武器是发展尖端技术的必要前提,没有常规武器装备的消化、吸收,不可能有新的发展。萧劲光强调:“新的发展总是不能离开原有基础的,巩固和提高现有的基础,同时就是为新的发展做准备。” [2] 尖端技术是由冶金、化学、机械、电力等常规工业技术结合起来的,没有常规工业技术的积累,就难以发展尖端技术。面对如何发展尖端技术这样的新课题,1957年3月肖劲光针对当时如何建设海军产生的争论,即“1) 不搞旧的,马上搞新的,搞原子动力的,火箭、导弹装备的。不搞柴油机动力的潜艇,免走弯路。2) 先从柴油机动力和鱼雷武器搞起,就是先从基础搞起。3) 新的旧的同时要搞”,指出:“我们必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海军本身必须脚踏实地地从柴油机鱼雷搞起,另一方面,则应大力支援国家搞新型武器,国家制造新型武器的工业搞起来了,制造海军所需要的新式武器就不困难了。” [2] 因此,“要跃进就必须有条件,没有条件,就不能跃进,不能向前发展。” [2] 1971年,肖劲光又指出“尖端与常规问题……随着装备的不断发展,尖端与常规在一定条件下是相互转换的”。

“常规武器与尖端技术现结合”强调尖端技术与常规武器良性发展,利用尖端技术提升常规武器。常规武器也在不断改进,许多新技术应用于常规武器中,使得其战斗性能得到提升。发展尖端技术不代表废弃常规武器装备。如1958年肖劲光谈到潜水艇时指出:“要建立一支以装备导弹(火箭)原子动力的结合鱼雷柴油机动力的潜艇部队;……将来可能装备原子动力、导弹武器”,对于柴油机动力潜艇发展前景强调到“以远景前途来讲不应该大量发展,也不是基本方向,一定数量是需要的” [2]。这充分表明了肖劲光强调尖端武器与常规武器实现良性发展的思想主张。1971年,肖劲光在《关于海军装备体制问题》中强调:“我们的常规武器一定要改进,要采用新技术,不断提高其性能。比方鱼雷,不仅要提高速度、深度,而且要能自导” [2]。事实证明,常规武器的改进有效适应了当代海防实际需要。肖劲光着眼于长远建设,辩证发展地眼光看待尖端技术与常规武器的结合,既契合我国海军建设的战略要求,也符合世界海军装备建设的发展趋势。

此外,在尖端技术与常规武器的具体结合方式上,肖劲光认为在舰艇的动力方面,应以柴油机、透平机常规动力为基础,逐步过渡到以原子动力为主;在海军武器方面,以导弹为主安排建设力量的同时,相应地继续推动火炮、鱼雷等常规武器的发展。 [1] 肖劲光提出的“尖端技术与常规武器相结合”的思想,为人民海军装备建设提供了具体发展模式:即在现有基础上发展海军新技术,实现尖端武器与常规武器的协调发展,不可偏废。这有效解决了人民海军武器装备技术水平低下与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海军的长远目标之间的矛盾问题。

3. 鲜明的海军装备建设指导方针

建设一支拥有现代化武器装备的人民海军,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指引下,在领导海军建设的实践中,肖劲光为人民海军装备的建设提供了具体的建设方针。

其一,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原则。肖劲光始终强调,人民海军要坚持自力更生发展武器装备,同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升海军装备建设质量。建国初期,人民海军装备建设举步维艰,争取外部援助以发展海军是十分必要的。但肖劲光始终将自力更生放在人民海军建设的第一位。1950年的海军建军会议强调:“三年建军中必须从自力更生的思想出发,但又必须争取外援。所需舰艇,除非十分必要从外国购置外,力求自己修装、改造及自造部分船只” [1],对自力更生与争取外援作了初步说明。毛泽东也一再强调:“(军舰)要进口买一些,主要的还是靠自己建造……海军建设要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 [4] 1956年,首次海军党代表大会作出了世界海军朝着原子武器发展趋势的分析。对此,肖劲光结合人民海军发展现状指出:“我们……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争取使我们的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慢到快,改变我国海军目前落后的状况。” [2] 同时,针对中苏双方签订的1953~1955年具体订货实施计划中,苏方一再推迟交付期限、出口使用过的旧装备等问题。1956年海军首届党代表大会指出“不能依靠向外国购买装备来建设我们的海军,我们的海军建设,必须建筑在我国工业发展的基础上” [5],强调依靠自身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依靠自身并不代表放弃外援。1958年,肖劲光在《关于海军建设方针和发展重点的问题》中指出:“我们要不要争取外援呢?是要的。我们学习苏联,就是要学他们的先进科学技术,不学习关起门来自己搞,速度就会慢,以我为主,在他们的帮助下,搞得就快。” [2] 对自力更生与依靠外援的关系作出了明确阐释。正是明确“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指导思想,在中苏关系破裂后,人民海军仍能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一系列进展。肖劲光在海军装备建设中遵循的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指导原则清晰地阐明了“内”与“外”的辩证关系,很好地促进了海军装备建设的发展。

其二,坚持“三个服从”原则。海军装备建设是海军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发展受海军建设方针的制约与影响。建国初期,国家工业基础薄弱,肖劲光认为,我国当前财政经济的实际情况要求海军建设必须采取建设轻型海防力量的方针。 [2] 以质量精、吨位小、速度快的轻型海军装备武装起来的人民海军才能有效适应建国初期海防斗争需求。“文化大革命”时期,肖劲光再次强调:“装备技术的发展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就是要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 [2] 关于建造航空母舰的问题,肖劲光认为:“海军要不要建造航空母舰,决定于国家财政的可能和军委战略方针的确定。” [2] 并根据指出:“国防建设要服从经济建设的大前提,在海军武器装备建设中,即要积极,又要稳步,逐步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逐步实现海军武器装备的现代化。” [2]。在海军建设与从国防建设的关系方面,肖劲光指出“不能把海军建设从国防建设的整体中孤立起来。” [2]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肖劲光即从大局出发,坚决拥护党中央将支持海军建设的经费拨给空军购买武器装备的决定。在肖劲光看来,只有将海陆空力量统筹发展、协调配合,海军才能充分发挥力量。这一思想在肖劲光晚年得到进一步发展。他指出:“应该根据海军战略、海军作战任务和作战特点,研究确定海军各种舰艇、飞机及其他武器装备的总体发展方向,是海军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建设,在正规化、系列化的前提下积极稳步地发展。” [2] 关于海军内部建设的关系,肖劲光认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内容应有所不同。” [2] 肖劲光的上述表述,阐释了海军装备建设应服从于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以及海军内部建设,为海军装备现代化提供了指导方针。

其三,坚持“科研先行”原则。肖劲光自人民海军创建伊始便十分注重科学研究。正如他所言“学术研究是海军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2]。建军伊始,为充分发挥“原海军人员”在海军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肖劲光组建了“第二顾问团”,即由原国民党海军中的部分中高级军官组成的“海军研究委员会”,为海军党委和海军首长研究问题提供咨询,充分体现了他对海军科学研究的重视。在人民海军谋求新技术的发展阶段,肖劲光与其他海军领导人统一认识,鲜明地提出了 “海军装备发展必须科研先行” [1],的科学认识。1957年,肖劲光访苏期间与苏海军司令戈尔什科夫探讨了有关海军科学研究的问题。回国后,在他的建议下,1958年国防部先后成立了分工明确的六个科研院所。此后,为集中科研力量,便于领导,1959年国又成立了海军科学技术研究部,并从地方大学抽调毕业生充实海军科研队伍。“二四”协定签订后,国家对海军科学技术研究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不进一步培养海军科研能力,“二四”协定规定的五型舰艇、两种导弹等武器装备的仿制工作就无法落实。面对海军科研力量薄弱的现状,肖劲光报请军委成立统筹整个海军科研工作的舰艇研究院。舰艇研究院的成立使得海军科研工作有了运作中枢,并组织了各种舰艇的仿制、改进和自行研制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肖劲光仍十分关心海军科研工作。1970年7月,肖劲光在《胸怀大局,大胆创新,努力搞好海洋工作》一文中强调“要建立一支又红又专的科研工作队伍” [2]。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后,为贯彻毛主席的相关指示,肖劲光在海军七个专业会议上对海军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作出了指示,并对海军领导以及海军科研工作者提出了要求和希望,他指出“海军科研工作是海军建设的一条重要战线” [2]。晚年,肖劲光在《建设现代化的强大海军》一文中,再次强调了科学研究对海军装备现代化的重要作用,他认为“要实现海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必须坚持‘科研先行,质量第一’” [2]。在海军科研机构的配合下,人民海军先后完成了62型护卫艇、反潜护卫艇、051驱逐舰、长波电台以及“长征一号”核潜艇的研制工作,海军装备有了较快发展,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海军科研机构对海军装备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充分彰显。

4. 切合实际的海军装备建设实践路径

肖劲光致力于实现海军装备现代化、自主化,在建设海军、发展海军的军事实践中,提出了被概括为转让制造、仿制改进、自行研制的三步走发展战略。1950年8月海军建军会议明确指出“在我们工业尚未发达的条件下,要建设一支现代化的海军,除尽量利用我们现有的人力物力,而主要是依靠苏联的帮助,没有苏联的帮助,在3年之内完成上述海军建设的任务是很困难的。同时,必须长期打算利用我们现有的工业在苏联帮助下逐步予以发展,打下我们造船工业的基础” [6]。1954年,肖劲光根据此时国家工业情况,提出“要完成这样复杂的造船工业建设的任务,必须经过三个步骤” [2] 的思想主张。

4.1. 实现海军装备的转让制造

在技术力量薄弱的新中国,发展海军装备的关键是获得现代舰艇的制造权。肖劲光认为“依靠苏联的援助,从苏联得到制造现代舰艇的转让权,即用苏联发来的新式设计图表,用自苏联运来的全套造船材料,在本国进行加工安装” [2] 是发展我国海军装备的第一步。

新中国建立初期,人民海军装备多是国民党海军投诚的老旧舰船,战斗力量薄弱,难以有效维护海防安全。面对西方对新中国的技术封锁,我国曾借助“盟友”苏联的援助发展海军装备技术。1953年6月中苏两国签订的《六·四协定》,使人民海军获得了包含护卫舰、潜艇、扫雷舰、大型猎潜艇、鱼雷艇在内的五种型号舰艇的全部技术图纸和一批相关设备,且规定“转让制造舰艇49艘” [6]。人民海军通过这一协定获得了现代舰艇的制造权,开启了人民海军建设现代舰船的新篇章,这也意味着国内需要建立与之配套的造船工业体系。

为保障转让制造工作的顺利开展,肖劲光做了多方面的努力。首先,选定承接转让制造任务的造船厂。肖劲光指示海军和有关工业部门对国内造船厂进行了实地考察。经过对全国造船厂技术条件、人才力量等多方面的考量,最终确定了江南造船厂、沪东造船厂、求新造船厂、芜湖造船厂和武昌造船厂等5 个工厂进行转让制造工作。其次,为转让制造工作制定方案。海军装备属于高精尖技术集成产品,这一特性要求新生的人民海军全方位统筹装备的建设发展。为此,1954年8月23日“肖劲光和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黄敬就转让制造舰艇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全面协商,对于舰艇制造数量、进度、经费,国外订购的器材、设备和技术资料的转交、接收,以及工厂建设规模、造船工业发展长远计划、各船厂建设等一系列问题共同拟定了方案” [3]。据统计,“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转让制造舰艇共计116 艘,4.3万余吨” [5]。这些舰船使得海军装备现代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改变了自建国以来“绝大部分舰艇均为美、英、日、法、德、加、荷等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建造下水的,舰艇类型五花八门” [6] 的落后现状,缩短了与世界海军装备之间的差距,推动了人民海军的装备建设步伐;培养了一大批武器装备建设人才,积累了舰艇建造技术力量,推动了国内造船业的发展,也为日后海军装备的仿制改造和自行研制舰艇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4.2. 展开海军装备的仿制改造

在海军具备初步的装备生产能力后,海军装备制造迈入了仿制改造的阶段。肖劲光认为:“半制造的过程,即动员国内工业,生产一般的器材,与向外订购部分主要的器材,根据转让之设计图表进行仿制” [2] 是发展我国海军的第二步。

20世纪50年代后期,苏联海军在原子、导弹、火箭方向已取得长足发展。1958年,访苏回国的肖劲光深受苏联海军装备发展震撼,即与苏振华、罗舜初向时任国防部长彭德怀和军委作报告,指出“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基本上已不宜继续按照这些老资料进行建造,而急需获得苏联建造新的舰艇设计图纸及建造各种新的机械武器的资料,以便使我们少走弯路,避免某些不必要的浪费,并尽早获得较新较现代化的装备,可携带火箭、导弹的潜艇、快艇” [1],首次明确地提出了向前推进海军发展步骤的思想认识,这一着眼世界海军发展趋势的前瞻性的考量为我国海军装备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随后,中苏两国于1959年2月4日签订含有“苏联政府向中国提供5种型号的舰艇、2种导弹以及有关51项设备的技术图纸资料及9 种型号的主机和部分装备器材;同时将上述导弹潜艇、鱼雷潜艇和2型导弹艇的建造特许权转让给中国,并派专家来华指导” [7] 在内的“二四”协定。该协定“从海军装备发展步骤上是为了逐步从转让制造过渡到购买技术资料及样品进行仿制改进” [6],为人民海军装备的仿制改进提供给了必要的基础。肖劲光认为,这一协定的签订使人民海军获得了“算是‘尖端’技术或接近‘尖端’技术”的装备 [1],并在海军党委一节六次会议上宣布“海军建设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6]。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1960年海军建设的科研图纸被苏联专家带走,仿制改进产品无法顺利推进,人民海军仿制改进工作遭遇重大挫折。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坚强领导下,肖劲光迎难而上,带领人民海军先后仿制成功了导弹艇、中型潜艇、鱼雷、大型触发水雷、非触发水雷、双联装130海岸炮等海军装备。仿制改进过程中,人民海军没有因为苏联专家的撤走而停滞研发步伐,通过仿制改进工作,人民海军克服重重技术难关,为自主研制武器装备奠定了技术基础,在海军装备迈向现代化的征程中迈出了极为坚实的一步。

4.3. 推进海军装备的自主研制

肖劲光历来强调实现海军装备的国产化。他认为“当造船主要器材已可由国内工业生产供应时(包括主机、钢材、武器装备的大部分生产,至于某些少数特殊的仪器器材,仍有需要向外订货),则走上了自造的阶段” [2],这是海军装备发展的第三步。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肖劲光立足国内、从长远建设海军出发,在修复、改造旧舰艇的同时,便利用现有的极度薄弱的造船工业基础开始自行设计研发小型巡逻艇等海军装备,先后研制了53甲型及55甲型巡逻艇,有效适应了当时日益严峻的海防斗争需求。在仿制改进具备一定的研发基础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海军装备进入了自主研发的新阶段。自主研制阶段,肖劲光着力推进海军装备建设进程的同时注重海军人才的培养与保护。“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四人帮”的插手,海军装备建设发展缓慢,针对I型核潜艇和051型导弹驱逐舰迟迟不能定型生产的问题,肖劲光严厉地强调“在当今世界的形势下……把先进的科学技术用于海军建设,搞核动力装置,用先进的导弹装备先进的舰艇,与国防有利,何乐而不呢?……水面舰艇就是051,水下就是核潜艇I型,先打个基础。以后再求发展” [1]。在肖劲光的推动下,051型导弹驱逐舰及I型核潜艇顺利装备海军。海军人才在装备建设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科研干部被戴上“单纯军事观点”“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帽子而无法正常开展科学研究,海军科研力量大大受损,海军装备自主研发进程受阻。为保护科研干部,培养海军人才,肖劲光明确表示要“落实政策,解放一些干部,把总工程师、副总程师都解放出来工作,同时积极培养、大胆提拔一批新生力量,海军再调进一批干部,解决干部、设计人员不足的问题” [1]。在肖劲光的积极推动下,从60年代中后期开始,人民海军在复杂环境中先后设计制造了300吨级猎潜艇、053型导弹护卫舰、051型导弹驱逐舰、I型核潜艇以及水轰-5型海军专用飞机的研制工作。其中,051型导弹驱逐舰的批量生产标志着人民海军水面舰艇仿制历史的结束,海军水面舰艇开始进入自主研制建造的新阶段 [8]。

5. 结语

肖劲光有关海防利器即海军装备建设的思想,为人民海军的建设提供了行动方案,为如何实现海军武器装备现代化这一时代课题,为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海军武器装备发展道路做出了重要贡献。肖劲光在海军装备建设中投入了巨大精力,正如他自己所说“从我到海军工作开始,就用了很大精力搞装备建设,三十年中,尽管曾经批过我教条主义。……但我始终不改初衷,一有机会还是要抓这项工作……因为,从我思想来说,尊重的是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没有舰艇就不能称其为海军,舰艇达不到世界先进水平,中国海军就不可能强大” [2]。

在肖劲光有关海防利器即海军装备建设思想的影响下,经过自主研制的艰辛探索,人民海军基本实现了海军装备的国产化。人民海军在“海军新的技术装备发展必须立足于国内” [1] 的方针指引下,实现了一大批海军装备“量”的发展,“质”的突破,实现了从依靠苏联装备到自主研发的历史性飞跃,为我国海洋事业及海防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历史实践启示我们,实现本国海军装备的现代化,须自主进行研发核心技术,解决“卡脖子”问题。

研究肖劲光的海防装备建设思想,汲取其精华内涵,对新时代下加强海军建设,巩固海防,维护国家海洋主权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博弈与交流日益频繁的海洋中,建立起一支拥有先进武器装备的海军,对维护海洋利益免受侵犯、海洋通道免受骚扰、海洋资源免遭掠夺、海洋主权免遭破坏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近代东北海防研究(1840~1931)”(19YJC77005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NOTES

1主要成果参见:刘丽丽:《肖劲光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贡献》,《毛泽东研究》2008年第1期;刘丽丽:《论肖劲光的治军之道》,《世纪桥》2011年第12期;谢樑:《肖劲光海军建设思想研究》,国防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年。

参考文献

[1] 肖劲光. 肖劲光回忆录(续集) [M].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1989.
[2] 肖劲光. 肖劲光军事文选[M].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2003.
[3] 《当代中国》丛书编辑部. 当代中国海军[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
[4] 杨肇林.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丛书: 建立强大的海军[M]. 南京: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4.
[5] 海军史编委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兵种历史丛书: 海军史[M].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1989.
[6]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 海军综述大事记[M]. 北京: 解放军出版社, 2006.
[7] 《当代中国的船舶工业》编辑委员会编. 当代中国的船舶工业[M]. 北京: 当代中国出版社, 2009.
[8] 李杰, 姜炜. 海上强军之路—人民海军60年建设与发展[J]. 军事历史, 2009(3): 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