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015年国务院扶贫办将电商扶贫作为脱贫攻坚十大创新举措之一,实施了电商扶贫试点和示范,全国电商扶贫快速发展硕果频出。截至2019年,全国的832个贫困县已经达到了电商扶贫的全面覆盖,累计投入资金214.17亿元,贫困县在农产品上行、物流体系建设以及电商培训等方面大幅改善。在电商扶贫政策的强劲推动下,许多省、市、县和平台企业主动作为,体现了电商扶贫在帮助贫困地区消除贫困以及增加贫困家庭收入方面的有效性。电商扶贫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也逐步发展起来,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通过文献计量分析和可视化分析等方法,分析目前国内电商扶贫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热点和演进趋势,为进一步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解决农村地区相对贫困问题、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参考。
2. 研究基础
2.1. 数据来源
为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数据的可信度,本文以国内收录文献数量最为丰富、覆盖范围最为广泛的 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为样本数据源,在其中选取期刊和硕博士学术论文作为本研究中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的数据来源。同时,为了精确把握我国农村电商扶贫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在期刊来源类别中选择“核心期刊”与“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对期刊论文进行进一步筛选。在CNKI数据库中,以“农村电子商务”、“电商扶贫”为主题和关键词,并用“或者”指令,选择“同义词扩展”选项进行检索,检索年限为:2020年至2021年3月,获取了该领域文献的题录数据包括篇名、作者、期刊、机构、关键词等信息,共获得1052篇有效文献,其中期刊文献866条,硕博士论文186条。
2.2. 研究方法
CiteSpace是目前学术界绘制知识图谱的常用软件,与其他软件如Ucinet和VOSviewer等相比,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的研究最为广泛。CiteSpace软件具有构建机构分布网络、作者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等可视化功能,可以直观反映学科研究的前沿热点及其演化趋势。CiteSpace软件可以格式化转换从CNKI数据库中输出的数据,并绘制成知识图谱,通过节点的大小和网络密度等因素展示研究地带的时区布局和热点趋势。本研究使用的软件是CiteSpace V,版本为5.7.R2。
3. 研究概况
3.1. 发文时间分布分析
在CNKI中国知网指数检索中检索农村电子商务相关文献发表情况如图1所示。从文献发表数量总体上来看大致经历了低水平缓慢增长、爆发性增长、平稳回落和趋于稳定四个阶段。

Figure 1. Statistical map of the number of papers published from 2000 to 2020
图1. 2000年~2020年论文发表数量分布统计图
具体而言,2000年至2010年农村电子商务相关研究数量极少,数量均在30篇以下。2010年至2014年论文发表数量较之前有所提升但仍保持在100篇以下,在2014年之后论文发表数量出现了显著增长并在2016年达到顶峰615篇,2016年之后相关研究数量有小幅下降但数量仍保持在500篇左右。
论文发表数量体现出学术界的关注程度,发表相关论文数量越多则表示学术界对该话题的关注程度越高。从总体趋势上看,学术界对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关注度整体趋势的变化与国家政策导向和农村发展实践经验都密不可分。此前最早的相关研究是学者张海波 [1] 在《计算机与农业》期刊中论述了面向农民开展电子商务面临的主要困难,并有预见性地分析了电子商务这一新型中介组织的出现将对我国农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2010年前后,通过电子商务售卖农产品的模式开始迅速发展,通过电子商务实现农村贫困地区脱贫的构想也开始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自发性探索。电商扶贫模式在2014年被国务院列为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在2015年,国家出台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实施电商扶贫工程”。由此,电商扶贫成为推动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举措。在这一阶段,郭承龙 [2] 于2015年在《经济体制改革》期刊中发表的《农村电子商务模式探析——基于淘宝村的调研》成为之后关于农村电子商务研究被引用最多的经典文献。郭承龙对淘宝村进行深入调研,主要从共生理念的视角,对不同类型的农村电子商务共生模式机理进行研究,并提出农村电商共生发展路径。同一时期,陈红川 [3] 立足“互联网+”大背景,从宏观层面探究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径,凌守兴 [4] 则从产业集群的角度,研究了农村电商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演进机理。2016年关于农村电子商务的论文发表数量达到峰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学者谢天成、施祖麟 [5] 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和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在农村电商发展过程中贯穿新发展理念从而促进电商发展的建议。
3.2. 发文作者及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发文作者是学术研究的主体,作者合作网络可以反映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群及其合作关系网络。本研究将1052篇有效文献数据导入CiteSpace软件,生成作者共引聚类知识图谱(图2)。图中的节点数量与大小代表了核心作者群体共现频次,线条数量与粗细反映了作者合作关系与强度,它们共同组成了作者群与合作网络知识图谱。图2中共有327个节点,94条连接线段,网络密度为0.0018。从中心性来看,中心性最强的作者是都永浩,其次是彭振宇和刘雪芹。从合作网络来看,相关研究作者之间合作呈现出小集中,大分散的特点,农村电子商务及电商扶贫相关研究今年来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些核心研究团队(图中连线线段颜色越接近深红色表示首次合作时间越靠近2021年,越接近浅黄色表示首次合作时间越靠近2000年),从软件数据显示研究团队中最具代表性的分别是以都永浩、彭振宇、谭继江、韩晓、张虹为核心的研究团队。从合作强度来看,核心研究团队内部合作关系强度较强,但研究团队之间相对独立,不具有中介中心性,信息在不同团队间传递能力较弱。从发文量统计来看,图2中节点大小代表作者发文数量多少,从图2总体上来看单个节点形状偏小,单个学者发文数量较少。其中学者最高发文量为5篇,仅有两人,分别是唐红涛和郭红东。发表数量达3篇以上的仅16人,这表明在农村电子商务和电商扶贫

Figure 2. Collaboration network of authors for research on e-commerce poverty alleviation from 2001 to 2021
图2. 2001年~2021年电商扶贫相关研究作者合作网络
相关研究方面作者集中度并不高。进一步对核心研究团队和高发文量学者发表的文章进行分析,可知核心作者群体主要关注的焦点问题有:电商专业服务与职业教育对精准扶贫的影响 [6] [7]、基于电子商务的农村现代商品流通网络研究 [8]、对外生式农村电商生态系统构建过程的探索 [9]、电子商务对扶贫的效应 [10] 和质量研究 [11] [12] 等。
3.3. 发文机构统计分析
利用CiteSpace软件对1052篇文献的发文机构进行可视化分析,生成发文机构合作网络知识图谱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研究样本中共包含276个节点、40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11,说明相关领域的研究机构很多,但研究机构间的合作强度比较弱,研究电商扶贫的机构比较分散,且未形成广泛的高强度合作机构网络。从图3中可以看到,当前关于电商扶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其次是研究所和有限责任公司等机构。当前国内已经形成了一些比较明显的机构合作网络,通过软件处理得到电商扶贫研究领域相关性最强的前三个合作网络分别是网络1:“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改革》服务中央决策系列选题研究小组”、“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网络2:“广州市传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云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云南财经大学商学院”、“云南财经大学高等职业学院”;网络3:“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

Figure 3. Cooperation network of research institutions related to e-commerce poverty alleviation from 2001 to 2021
图3. 2001年~2021年电商扶贫相关研究机构合作网络
为了进一步分析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与机构间的合作关系,对图3进行数据挖掘得到表1。从表1数据可知,最高发文频次为6次,且仅有“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和“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两所高校,其他机构发表电商扶贫相关的高水平论文的次数均在5次以下。这说明许多机构已经开始关注和研究电商扶贫这一主题,但关注程度并不够高,对电商扶贫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究的专门研究机构匮乏。

Table 1. Top 10 e-commerce poverty alleviation research institutions from 2001 to 2021
表1. 2001年~2021年前10个电商扶贫研究重要机构
4. 研究热点及演进趋势分析
4.1. 基于关键词共现时区图谱的研究热点分析
论文中的关键词体现了文章研究内容的主要方向和核心观点,按照词频排序统计,提取前20个重要关键词,见表2。统计结果显示农村电商、农村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等关键词出现频次最多,从高频关键词出现的年份来看,电商平台、精准扶贫、产业扶贫、电商扶贫、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关键词首次出现时间较晚,是近年来农村电子商务研究的热点问题。关键词的中介中心度体现了关键词的中心性,中介中心度越大则该关键词的中心性越强,与其他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强度也越强,体现了关键词的重要程度。根据表2,电商扶贫相关领域研究中中介中心度较高(中介中心度 ≥ 0.1)的关键词分别是电子商务(0.37)、农村电子商务(0.32)、农产品(0.17)、农村(0.15)、电商扶贫(0.14)、农村电商(0.12)、精准扶贫(0.12)、互联网+ (0.12)、农村物流(0.12)和乡村振兴(0.11),是该研究领域的重要节点,是电商扶贫研究发展过程中的热点研究主题。

Table 2. Top 20 high-frequency keywords in e-commerce poverty alleviation research from 2001 to 2021
表2. 2001年~2021年电商扶贫研究前20个高频关键词
进一步对电商扶贫研究领域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进行软件系统化处理,形成关键词共现图谱,可以直观反映研究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将选取的1052篇相关文献数据导入CiteSpace软件中,根据软件的关键词路径算法,计算出文献中关键词的共现频次、中心度,并绘制出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数据库时间跨度为2001~2021年,时间切片为1年,通过程度划分关键词,设置阈值为8,将Visualizations设置为Timezone View生成2001年~2021年电商扶贫研究高频词共现时区图谱(图4)。图4中共有关键词节点530个,连接线段641条,密度为0.0046,图中节点越大表明关键词出现频率越高,连接线段越多表明关键词共现次数越多。

Figure 4. Keywords co-occurrence time zone map from 2001 to 2021
图4. 2001年~2021年关键词共现时区图谱
从2001年~2021年关键词共现时区图谱(图4)中可以直观看到电商扶贫高频词演进过程。通过图示可以将电商扶贫研究发展演进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电商扶贫研究的起步阶段(2001年~2006年)
在这一阶段研究的突出热点主要聚集在“电子商务”、“农村”、“农村电子商务”、“农村物流”、“对策”等。在这个阶段,由于农村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尚未普及,学术界的关注点更多的在于新兴的互联网科技带来的新的商业模式——电子商务模式本身的研究。从2001年电子商务研究出现到2006年农村电子商务作为研究的热门关键词经过了5年的萌芽期,电子商务这一模式应用于农村的研究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才开始的。从其他热点关键词如“农村物流”、“对策”等,也可以看出这一阶段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的现实背景。
第二阶段:电商扶贫研究的初步探索阶段(2007年~2013年)
在这一阶段研究的突出热点主要聚集在“农村经济”、“发展”、“农产品”、“发展模式”等。可以看出这一阶段的相关领域研究已经开始将视线从技术的发展转移到农村的发展,电商扶贫开始初步的探索,主要集中体现在利用电子商务发展农村经济、农产品电子商务以及农村新的发展模式的探索。
第三阶段:电商扶贫研究的爆发阶段(2014年~2021年)
与电商扶贫论文发表数量趋势相一致,电商扶贫研究热点从2014年开始也出现爆发性增长。在这一阶段的热点关键词主要包括“农村电商”、“精准扶贫”、“淘宝村”、“电商平台”、“影响因素”、“互联网+”、“电商扶贫”、“大数据”、“网络扶贫”、“脱贫攻坚”等。随着研究数量的爆发性增长,技术创新和精准扶贫相关内容逐步成为重点研究内容。
4.2. 基于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的研究趋势分析
关键词聚类时间线视图通过关键词聚类的节点分布展示的是相关研究的历史成果和发展进程,可以直观反映关键词演化趋势和聚类关系密切程度。通过CiteSpace软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做出2001年~2021年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如图5所示。其中聚类模块值Q = 0.7208,聚类平均轮廓值S = 0.8973,表示聚类结构显著且聚类结果可信(一般认为Q > 0.3意味着聚类结构显著,S > 0.7意味着聚类可信)。关键词共现聚类中序号的大小与该聚类下所含关键词数量成反比,即聚类序号越小,该聚类下所含的关键词数量越多。

Figure 5. Keyword clustering timeline map from 2001 to 2021
图5. 2001年~2021年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谱
从图5可见,CiteSpace软件将所有文献关键词聚类处理后得到#0~#13这14组聚类,且这14组聚类均形成了明显的时间横线,组内关键词存在明显的时间关系,聚类研究热度也存在着一定的延续性。以#0脱贫攻坚聚类和#1乡镇企业聚类为例。从总体上看,#0聚类的发展时间相对较短,但集中于该聚类下的相关研究数量较多。#0脱贫攻坚聚类下最早出现的关键词是处于该聚类时间轴上最左侧的节点,即2015年出现的“产业扶贫”,随后该聚类下的其他关键词相继出现,如大数据(2016年)、精准脱贫(2016年)、三变改革(2018年)、交融型民族关系(2018年)、参与意愿(2019年)、绿色减贫(2019年)、数字鸿沟(2020年)、“短视频+”(2021年)、公共治理(2021年)、减贫逻辑(2021年)等。该聚类下关键词突现集中在2016年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并与#8聚类中的“乡村振兴”和#10中“电商扶贫”、“相对贫困”存在关联关系。#1聚类是14组聚类中发展时间最长的,该聚类下最早的关键词是2001年出现的“因特网”和“电子商务”,随后该聚类下关键词发展:乡镇企业(2002年)、市场经济(2006年)、电子商务化(2006年)、新农村(2007年)、农村市场(2008年)、空间优化(2010年)、农村现代商品流通(2010年)、特色市场(2011年)、农村消费品(2013年)、交易费用(2016年)、业态发展(2017年)、城乡一体化(2018年)、特色农产品(2019年)、增收效应(2020年)、政策评估(2020年)、农村合作社(2021年),体现了该组聚类下的研究从农村市场开辟到农村商品要素流通,再到农村政策和农村发展模式的转变过程。
综合图4、图5可见,近20年来电商扶贫相关研究中“农村电子商务”一词影响范围最为深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14条纵向分化路径,综合“农村电子商务”的横、纵向演化进程,可梳理总结出两条重要的研究演化路径。
(1) 农村电子商务与农村经济建设的研究路径。
农村电商与农村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辩证统一。电商扶贫逐渐成为许多贫困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农村电商的发展不仅作用于宏观社会经济,其收益也反作用于各个扶贫主体,促进农村多方主体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农村电子商务–乡镇企业–科技扶贫–电商扶贫–脱贫攻坚–协同发展”多维度纵向研究,呈现出从宏观研究方向到细化、精确化研究方向的转变。
(2) 农村电子商务与新技术应用的研究路径
“农村电子商务–模式设计–‘互联网+’ –聚类分析–区块链–移动电子商务–电商平台–O2O平台生态圈”这一系列多维纵向研究,从技术角度对电子商务“模式–平台–技术”三方面深化研究。从图5可见,目前国内关于电商所涉及的相关技术研究已经非常丰富,然而技术的推广普及并不是单方面的,农户是接受和运用这些新技术的主要对象,在贫困落后的农村,农户能否接受新技术也决定了电子商务能否在农村普及、电商扶贫能否真正实现。然而现有相关研究中对农户赋能的研究较少,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4.3. 基于关键词突现词表的电商扶贫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通过关键词突现词表可以进一步探析电商扶贫的研究前沿和动态。关键词突现词指在一段较短时间内突然出现的频率激增的关键词。通过CiteSpace软件大数据整合,得到2001年~2021年电商扶贫相关文献关键词突现词表,如图6所示。
从关键词突现的强度来看,2001年~2021年电商扶贫领域的研究排在前列的高强度关键词分别是“乡村振兴”(S = 10.32)和“农村电子商务”(S = 8.35)。从表中可以看到,“乡村振兴”一词的突发年份为2019年~2021年,而“乡村振兴战略”最早是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从中可以看出学术领域关于电商扶贫从乡村振兴角度的研究存在一个融合的过程,直到2019年以后才出现爆发性增长的研究趋势。“农村电子商务”一词突现年份为2015年~2016年,这与2015年国家明确实施“电商扶贫工程”相吻合。由于在突现词表中,“乡村振兴”和“农村电子商务”这两个关键词突现强度明显远高于其他关键词,为了研究其重要性作者进一步查阅了这部分的相关文献,从总体上看涉及这两个关键词的论文主要集中在贸易经济和农业经济的研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杜永红 [13] 研究了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贫困地区发展电商面临的问题及优化路径,梅燕、蒋雨清 [14] 以乡村振兴为背景,分析了产业集聚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问题等。
从关键词突现时间来看,“新农村”、“电子商务”两个关键词突现时间最长,为5年,且二者突现年份出现重叠部分,说明电子商务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农村电商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也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Figure 6. E-commerce poverty alleviation related literature keywords emergence vocabulary from 2001 to 2021
图6. 2001年~2021年电商扶贫相关文献关键词突现词表
从关键词突现演变趋势来看,2001年~2021年电商扶贫领域的研究不断迸发出新的研究热点。在电商扶贫研究的起步阶段,突现了“乡镇企业”、“电子商务”两个相对独立的研究热点,二者之间关联度并不强;在电商扶贫研究的初步探索阶段,突现了“新农村”和“移动电子商务”两个研究热点,而这一阶段正是技术应用于发展农业经济的初步探索阶段,新农村建设为农村地区运用新技术发展经济的构想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在电商扶贫研究的爆发阶段,突现了一系列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群”、“扶贫攻坚”、“淘宝村”、“影响因素”、“乡村振兴”和“消费扶贫”,这一阶段研究成果丰富,也就的热点也明显增多。近年来,电商扶贫模式逐渐走向成熟,从中可以窥见农村的发展从着眼于乡镇企业本身到产业集群的系统性发展思维的转变,农村的建设从完善基础设施到新技术的普及和运用于农业经济发展,这些转变都是基于一定时期的政策背景,通过政府政策引导而形成串联,同时也形成了不同的分析和研究热点。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本文基于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中的核心期刊和硕博士论文,通过建立作者合作网络、机构合作网络、关键词贡献网络、聚类分析以及突现词分析等方法,直观展现了目前国内电商扶贫相关研究的现状、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等,研究结果表明:
(1) 从总体趋势上看,电商扶贫相关文献发文量经历了大致经历了低水平缓慢增长、爆发性增长、平稳回落和趋于稳定四个阶段,截至2021年相关研究数量仍保持较高水平,并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些核心研究团队,相关研究作者之间合作呈现出小集中,大分散的特点,研究机构主要集中于高校。
(2) 2001年~2021年国内电商扶贫的研究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2001~2006年,是电商扶贫研究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针对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型商业模式的研究;第二阶段为2007~2013年,是电商扶贫研究的初步探索阶段,这一阶段开始探索如何通过电商模式发展农村经济;第三阶段为2014~2021年,是电商扶贫研究的爆发阶段,这一阶段研究主要集中于精准扶贫、电商扶贫、大数据、“互联网+”与农村电子商务的结合等方面。
(3) 电商扶贫研究的主要热点关键词有“农村电商”、“农村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精准扶贫”、“电商扶贫”和“乡村振兴”等,初步聚类后形成14条纵向分化路径,并进一步梳理出两条农村电子商务研究演化路径,即农村电子商务与农村经济建设的研究路径和农村电子商务与新技术应用的研究路径。
5.2. 未来研究趋势及展望
为促进电商扶贫领域研究科学有效进行,未来电商扶贫领域的研究可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1) 培养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机构,加强跨机构、跨学科的合作研究。目前许多机构已经开始关注和研究电商扶贫这一主题,但关注程度并不够高,对电商扶贫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究的专门研究机构匮乏,多为小规模和独立的团队研究,缺乏连续性。各个机构和不同领域学者应当加强合作,逐步构建系统、稳定的电商扶贫研究团队,促进电商扶贫领域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和多样化。
(2) 加强电商扶贫研究领域的前瞻性研究。从电商扶贫研究的整体演进趋势可以看出,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方面的电商扶贫研究,都集中于相关政策出台之后,体现了研究内容上的滞后性。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应与国家政策相互促进,前瞻性的研究能更好的为政策的出台提供参考借鉴,因此应当进一步强化电商扶贫研究的前瞻性。从当前研究趋势上看“乡村振兴”和“消费扶贫”等是当前实际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未来的研究中应结合农村电子商务研究演化路径和热点问题,从农村经济建设和新技术应用方面进行深入挖掘,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借鉴。
(3) 开辟电商赋能的研究视角。2020年底我国实现全面脱贫,我国扶贫问题的重点开始转向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农村电商作为一种重要手段,在巩固脱贫成果、解决我国相对贫困等问题上有望发挥更大作用。但电商模式作为以技术为依托的经济模式,需要农户拥有与之相匹配的能力。目前相关领域对农户能力的研究较为缺乏,应进一步开辟电商赋能研究视角,促进农村电商可持续发展,更好的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