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成功的追求有了多种方面的考量。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ation)是指人们在日常活动中,追求成功的内部动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示个体为追求成就而付诸的努力程度 [1]。现有研究结果表示成就动机与学业倦怠呈现显著的负相关 [2],且成就动机被证明能够显著影响大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水平 [1]。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建立积极的成就动机有利于个体明确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由成就动机理论可知,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种相对稳定的倾向——追求成功和避免失败 [3]。当个体力求成功的动力高于避免失败的动力时,则个体会为了获得成功,付出努力;但是当避免失败的动机强度更高时,个体会选择能轻松完成的简单任务或无论如何努力也完不成的过难任务,减少努力的付出 [4]。因此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如何培养积极的成就动机,选择恰当的任务和目标是实现个体发展的重要部分。
领悟社会支持(Perceived Social Support)是个体在主观维度上对社会支持的感知,是个体从各种社会支持源如家庭、朋友或他人中感到自己被尊重、支持与理解的情绪状态体验及满意度 [5]。以往研究验证了社会支持的主效应模型,指出社会支持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且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越高,越有利于个体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和积极的情绪体验。在韩国的一项针对青少年的研究中发现,感知到来自父母的支持对青少年的动机和成就指数的预测范围最广 [6]。同时在不同类型的学生中,领悟社会支持对成就动机的影响也同样得到了验证,在2018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特殊教育的学生对来自同学的领悟社会支持水平与成就动机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7]。
尽管领悟社会支持与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在一些研究中得到了验证,然而对于其中的作用机制仍存在争议。希望特质(Trait Hope)是指个体对个人的目标产生合理路径的感知能力和利用这些路径实现人生目标的动机 [8]。Snyder的希望理论指出,希望特质包含三个重要的部分——目标、路径思维和动力思维 [9]。路径思维是希望特质的认知成分,指实现目标的过程和相应的计划;而动力思维是希望特质的动机成分,指执行目标计划的动力,此成分高的人往往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会轻言放弃,不半途而废。以往研究证实,个体的希望特质与学业适应 [10]、压力应对 [11]、心理弹性 [12] 等能力息息相关,是个体获得积极发展的重要能力之一。在2020年的研究中,学者探究了希望特质在社会支持与孤独感之间的作用,结果证明当个体的领悟社会支持水平高时,希望特质水平同样表现出较高水平 [13]。同时,Pratt和Foster在2020年对影响监狱囚犯自杀的因素进行探索,发现希望的分维度——路径思维和领悟社会支持与低自杀意愿显著相关 [14]。综上研究对于领悟社会支持与希望特质之间的关系比较明确,即领悟社会支持与希望特质之间正相关。在冯维等人2018年的研究中,希望特质与成就动机共同影响工作责任心,且成就动机在其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15]。这一研究从侧面证明了希望特质与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然而对于领悟社会支持、希望特质与成就动机三者之间的关系目前的研究不够充足,无法直接得出结论,因此本研究综合以往结果,提出假设:
H1:希望特质能在领悟社会支持影响成就动机高低的过程中起到一定中介作用,并能共同预测成就动机。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和施测过程
本研究利用网络调查,通过平台向各地大一到大四的大学生发放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问卷、成人希望特质问卷以及成就动机问卷,其中男生158名(47.3%),女生176名(52.7%),被试平均年龄在20.25岁(SD = 1.51)。通过问卷星整理并发放问卷。通过链接发放问卷364份,回收359份,回收率为98.6%,有效答卷数为334份,有效率为93.0%。
2.2. 测量工具
2.2.1. 领悟社会支持
使用Zimet等人编制,姜乾金修订的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 [16] [17]。量表有三个维度——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量表由12题组成,采用李克特计分法。各题分数的累加之和则表示该个体在领悟社会支持上的水平高低。以36和60为分界线,区别低中高三个等级。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88,重测信度分别为0.85。
2.2.2. 希望特质
使用成人素质希望量表(ADHS),中文版由任俊翻译,陈灿锐等人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良好 [18]。量表统共12题,包含三个部分(路径思维、意愿动力以及干扰项目),采用四点计分法,干扰项目不计分。个体的希望特质水平由各题分数相加得出。量表的α系数在0.74~0.88之间,重测信度为0.86。
2.2.3. 成就动机
使用T. Gjesme等人编制,叶仁敏修订的成就动机量表(AMS) [19]。量表统合30个项目,由与获得成功相关的动机和与避免失败相关的动机这两个部分共同组成。量表采用四点记分法,每个选项对应相应的分数。量表的信效度较好,其中分半信度为0.77,效度为0.58。
2.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26.0进行分析。使用非参数的Bootstrap方法检验间接效应的显著性 [20],如果统计结果显示置信区间不跨零,则表示中介效应显著。
3. 结果
3.1. 共同方法偏差
由于数据都来自被试的报告,因此在数据处理之前需要采用Harman的单因素检验法 [21]。根据检验结果第一公因子的解释率为4.35,小于40%,可以认为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3.2. 描述统计和相关
从表1,表2中可知,领悟社会支持、成就动机和希望特质中,性别、年级和专业的差异不显著,且领悟社会支持、成就动机和希望特质三者间有着明显的相关关系:其中领悟社会支持与成就动机呈显著正相关,即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越高,成就动机水平越高,且在成就动机的力求成功维度上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力求成功的动机强度越强;领悟社会支持与希望特质之间也呈显著正相关,即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越高,希望特质水平也越高,在希望特质的意愿动力维度,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越高,意愿动力水平也越高;同时,还可以看出希望特质与成就动机呈显著正相关,即希望特质水平越高,成就动机水平越高。

Table 1. The results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f the main variables with correlation
表1. 主要变量的描述统计结果与相关
注:*p < 0.05,**p < 0.01。1为领悟社会支持,2为追求成功维度,3为避免失败维度,4为成就动机,5为路径思维,6为意愿动力,7为希望特质。

Table 2. Difference test statistical results and correlation
表2. 差异检验统计结果与相关
3.3. 希望特质的中介作用分析
采用温忠麟2014年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方法,结果如表3,表4。
希望特质对领悟社会支持和成就动机的中介效应结果如下:中介检验的结果没有包含0 (LLCI = 0.0013, ULCI = 0.0604),表明中介效应显著,且中介效应大小为0.1076,即中介效应能占到总效应值的10.76%,表明希望特质在领悟社会支持和成就动机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如图1。

Table 3. The mediating effect analysis of trait hope
表3. 希望特质的中介效应检验
注:*p < 0.05,**p < 0.01,***p < 0.001。

Table 4.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trait hope
表4. 希望特质的中介效应
注:***p < 0.001。
Figure 1. The mediation model of trait hope
图1. 希望特质的中介效应模型
4. 讨论
本研究探讨了领悟社会支持与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有助于厘清大学生个体因素对其成就动机的影响,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生涯规划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结果发现领悟社会支持能够正向预测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即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越高,个体的成就动机越积极。此外,希望特质这种能力在领悟社会支持和成就动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在各个变量的描述统计结果中,领悟社会支持、希望特质的水平与以往研究一致 [22] [23] [24] [25],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同时在性别、年级和专业上没有显著差异。而成就动机与以往研究存在不同 [26],处于低成就动机水平,而且最大值和最小值差距较大,证明其分数波动较大,分数范围较广,说明成就动机存在强个体差异性。考虑到研究进行的时间正处于新冠疫情期间,根据以往研究,处于重大灾难性事件下,个体的成就动机会受到一定影响 [27]。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领悟社会支持与成就动机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28]:当个体的领悟社会支持水平高时,个体更有可能选择追求成功的目标取向,表现出更积极的成就动机 [29]。领悟社会支持作为一种积极情感,对于个体适应变化环境,同时保持心理健康,能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也是个体一种重要的应对资源 [30]。领悟社会能力强的个体能够充分利用积极情感转化成生活动力,在选择人生方向和目标的时候能够综合各种资源,做出理性的判断,努力追求成功;相反,领悟社会能力弱的个体则容易产生消极情感,对其心理健康产生阻碍,造成其心理资源的缺乏 [31],从而使个体只追求相对简单或者难以完成的任务目标。
中介效应结果显示希望特质在领悟社会支持与成就动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即领悟社会支持能够直接影响成就动机,同时也可以通过影响希望特质对成就动机产生影响。领悟社会支持能够正向预测希望特质。Snyder在1997的研究中指出在群体中有着共同目标,且相互支持的个体,他们的希望特质能提升到更高的水平 [32]。同时在对临床样本的研究中发现,个体感知到的来自他人的支持能够显著地提高其希望特质的水平 [33] [34]。
而希望特质也能够正向预测个体的成就动机。根据Snyder在1991年提出的认知动力理论模型,希望特质是一种积极的动机性状态,它包含的目标、路径思维以及意愿动力这三个方面与个体对目标的树立和追求都有重要意义。高希望特质个体相信他们可创造有效路径达到目标,相比低希望特质个体,他们即使面临失败的威胁,也能够始终保持较为积极的心理状态,这种积极情绪促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感知,从而增强信心获得个人成功。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对来自外界的支持和鼓励,包括来自家人、朋友、工作伙伴以及社会等等的支持会给予人向前的力量。主观感受的支持是获得完善的人格特质的要点之一。情感上领会到的力量可能更加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发展。而希望特质所表现出来的是个体对目标的追求,一方面既是对目标路径的分析和计划,另一方面也是执行计划的动力。希望特质水平高的个体,在面对困难时更有坚持下去的毅力,从而在建立目标前,会综合考虑各种问题选择那些需要努力才能实现的更具有挑战性的目标。
综上所述:领悟社会支持和希望特质是影响成就动机的内部因素;领悟社会支持对成就动机既有直接影响,也可以通过影响希望特质对成就动机产生间接影响;希望特质在领悟社会支持和成就动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本研究为领悟社会支持到成就动机的心理路径提供了实证支持,引入新的中介变量——希望特质,补充了以往的研究。同时研究结果支持了社会支持理论和希望理论,为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研究结果对教育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启示:1) 高校对大学生的成就动机的培养需要细化到实现的方式和具体目标的建立,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2) 针对大学生不同的特点,可以运用多种方式来提升成就动机水平,如加强心理辅导,保障情感支持,指导家庭教育,提升自我效能感等。
虽然本研究为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到成就动机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实证依据,但仍存在一定局限:1) 从研究被试的角度来说,样本的选取较为集中,大多是大二大三的学生,没有综合考虑大一和大四,因此其代表性存在一定的限制;2) 从研究数据的获取角度来说,通过网络问卷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被试的范围,简化了一定的实验程序,在带来了便捷的同时,也会对数据的真实性带了一定的减损,以及通过网络难以了解被试当时的情景,可能对研究的数据造成一定的影响;3) 从研究的时间上看,由于研究进行时期正处于新冠疫情爆发时期,这一重大公共事件是否对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状态存在一定影响还有待商榷。因此难以排除该因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