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挑战及应对
The Value,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All-Media Era
DOI: 10.12677/CES.2021.95207, PDF, HTML, XML, 下载: 261  浏览: 918 
作者: 山 灵:河南科技大学,河南 洛阳
关键词: 全媒体思想政治理论课挑战应对All-Medi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Challenges Countermeasures
摘要: 在全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学必须着力解决好高校“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信息传播样式多样化、信息传播内容海量化、信息传播范围扩大化等现实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较大压力和挑战。对此,必须加强党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领导,加强思政课教师对大学生的经常性引导,积极学习运用最新的网络信息技术,方能有效提升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
Abstract: In the all-media er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must focus on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who to cultivate, how to cultivate and for whom to cultivat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diversity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styles, the mass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content and the expansion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scope bring great pressure and challenges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Party’s leadership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rengthen the regular guida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to college students, and actively study and use the latest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o as to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all-media era.
文章引用:山灵. 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价值、挑战及应对[J]. 创新教育研究, 2021, 9(5): 1263-1267.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1.95207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全球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各样的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再加上原有的传统媒体,人类已经进入全媒体时代。作为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否感受到这一时代的压力和挑战,能否适应这一时代、融入这一技术,将直接影响高校育人工作。正基于此,正确认识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时代价值,精准把脉面临的压力和挑战,积极探索改革创新的可行策略,唯有如此方能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更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有用人才。

2. 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时代价值

全媒体时代的来临,对高校育人工作带来更大挑战,对高校思政课教学提出更高要求。对此,只有紧密结合全媒体时代的特点,加快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才能更好解决高校“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2.1. 更好解决高校“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向性,也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大学生运用互联网给自己的学习、生活等带来了便利,但同时各种各样复杂的信息也给青年大学生带来了羁绊与迷失” [1]。在全媒体时代,移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各类新兴媒介平台不断涌现,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传统信息传播模式,对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培育和行为选择造成较大冲击。部分学生在这一时代潮流中失去了方向、迷失了自我,不知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不知应当发展什么样的素质本领,不知应当扛起什么样的使命担当,高校育人工作面临极大挑战。对此,在全媒体时代积极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更好解答大学生的思想疑惑,更好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更好指明大学生的奋斗目标,才能更好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从而更好解决高校“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2.2. 更好解决高校“怎么培养人”的问题

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一定的技术性,也即“怎么培养人”的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坚持与时俱进、因材施教,取得了多方面的成绩。但同时也要认识到,“在相当一部分高校里,思想政治理论课并没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我国高校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模式固化、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手段单一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影响高校育人工作实效。对此,在全媒体时代积极借助雨课堂、腾讯会议、钉钉、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型媒介平台,及时改进创新教学思路、模式、内容和方法手段,既能够契合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又能够培养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的兴趣、信心和定力,才能真正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从而更好解决高校“怎么培养人”的问题。

2.3. 更好解决高校“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也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众所周知,一直以来,西方敌对势力惯常利用各种手段、通过各种渠道对我国高校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发起意识形态攻击,与我争夺青年一代。特别是在全媒体时代,西方敌对势力巧妙利用各种新兴媒介和平台,打着各类旗号和名义极力抹黑革命英雄,妄图诱导大学生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意图使红色江山变色。对此,在全媒体时代积极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更好占领网络意识形态主阵地,更好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仗,才能更好引导大学生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从而更好解决高校“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3. 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压力挑战

“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 [3]。相较于传统媒体时代,全媒体时代呈现出一系列显著特点,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和育人工作带来诸多压力和挑战。

3.1. 信息传播样式多样化带来压力挑战

与传统媒体时代不同,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样式的多样化体现在三个方面:传播手段融合化、传播形式多样化、传播方式双向化。首先,在传播手段上出现了原有的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移动平台等新兴媒介融合并存的立体化格局。其次,在传播形式上出现了声音、影像、动画、文字和图片等多种表现形式。最后,在传播方式上,传统媒体时代的信息主要遵循“传者→受者”的单向传播模式,传者主动发布信息,受者被动接受信息,较为固定。全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开始走向“传者←→受者”的双向模式,双方均可发布信息并给出反馈,灵活性日渐显现。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手段整体保持稳定,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然而,随着“00后”逐渐成为大学生群体的主体,他们更加偏爱、更易接受信息传播样式的一系列新变化,逐步成为多样化信息传播样式的最先体验者。与此相比,受一些主客观因素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对多样化信息传播样式的接纳、适应和运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未能走在时代最前列,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网生代”大学生的吸引力。

3.2. 信息传播内容海量化带来压力挑战

在传统媒体时代,就高校思政课教学而言,在校大学生主要通过课堂学习和教师讲授来获取正统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传播方式是单向的,传播内容是固定的,有助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稳步有序开展。与此形成鲜明对比,在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有发布台、人人都有发布权、人人都是传播者,再加上网络信息传播的隐秘性、便利性,导致各种正面和负面的、积极和消极的、健康的和有害的信息泥沙俱下、良莠不齐,在校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日趋多样,获取的信息量呈现爆炸式增长。长此以往,他们偏向于信网络不信课堂、信大V不信老师、信谣传不信权威,导致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控制力和导向性逐步减弱,权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趁机借助各种新兴媒介平台肆意传播西方政治制度和民主思想,巧妙利用电影电视、综艺娱乐、新闻八卦等持续输入错误社会思潮,散播“普世价值”观念,尤其部分大学生政治思想不成熟,理想信念不坚定,极易被蛊惑、被误导,这就更加凸显了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正统性渐失的紧迫性、严重性和危害性。

3.3. 信息传播范围扩大化带来压力挑战

在全媒体时代,网络信息在时空的传播上不再是慢速的、有限的,而是迅即的、无限的。特定主体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发布和传播大量网络信息,所覆盖的地域和人群远超传统媒体时代,并且呈现出难以及时有效监管和控制的特点,这就在国内、国外两个层面导致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环境日趋复杂化。在国内,在校大学生能够摆脱传统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即时阅读浏览国内国外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类新闻资讯,其中难免夹杂许多负面消极、悲观消沉、虚假失实的信息内容。长此以往,极易引发大学生群体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的混乱和失序,随着全媒体时代的进一步发展,这一问题将会更趋严重。就国外因素而言,西方敌对势力紧紧抓住移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机,更加疯狂地在网络世界对我国在校大学生发起意识形态攻击,其手段更加阴险,形式更加隐蔽,内容更加隐晦,妄图在更大程度上和更广范围上扰乱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意图弱化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和拥护,再加上部分大学生的辨别能力不强、警惕性不高,这就进一步加剧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环境的复杂性。

4. 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创新策略

全媒体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新时代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以自信的态度迎接这一时代的各方面挑战,以开放的姿态引入运用各类新兴媒介平台和技术,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时代性、感召力、吸引力,从而更好做好高校育人工作。

4.1. 加强党对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领导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4]。在全媒体时代改进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首要任务是加强党对这一工作的领导,具体来说需要做好以下方面工作。第一,高校党委需要担起主体责任,充分认清全媒体时代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立足于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和提升育人工作实效,加强对思政课建设的顶层谋划和短期、中期、长期规划,在发展方向上提供明确指导,在政策、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充分保障。第二,高校需要结合在校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思想实际,积极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介新平台,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在此基础上辅助思政课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加强思政课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使用的培训,稳步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现代教学水平。第三,高校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必须紧密对接学校整体规划,积极探索改革创新全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学的具体手段措施,围绕课内课外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等方面进行改进,确保学校宏观政策落到实处。

4.2. 加强思政课教师对在校大学生的经常性引导

从一般意义上说,思政课教学是高校育人工作的关键一环,思政课教师是高校学生“三观”的重要培育者,在全媒体时代更是如此。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具备全媒体时代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使命感、责任感,积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紧密关注全媒体时代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动态,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经常性引导,具体来说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第一,“教师的思想道德、治学态度、行为习惯等对大学生的影响很大” [5],需要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加强自身理论学习,以模范正派的言行举止,在校园里、课堂上、网络上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同时要及时关注、发现并制止日常学生的不当言行,确保学生群体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第二,定期参加教育教学培训,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确保通过全媒体信息技术,更有效、更准确、更及时地把党的创新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对网络错误观点进行辨析讲解,提醒学生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在网络上的意识形态渗透,引导学生树牢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第三,确保“三尺讲台无杂音”,不在课堂上、网络上、生活中发表错误和消极言论,不把自身工作和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带到课堂、带给学生,否则将在全媒体时代对学生产生难以预测、难以控制、难以消除的负面影响,对高校育人工作造成较大冲击。

4.3. 积极学习运用全媒体时代的网络信息技术

“面对移动互联网的新挑战,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网络素养显得刻不容缓” [6]。根据前文所述,西方敌对势力一贯擅长利用各种新媒体新技术对我国在校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对此,高校思政课教师要认清网络信息技术“不为我所用就为敌所用”的现实,坚持“为我所用、为我服务”的原则,在教学全过程积极学习运用最新的网络信息技术,具体来说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第一,努力学习和掌握最新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和各类新媒介新平台,及时关注国内国外、网上网下、正面负面的各类资讯,及时了解当代大学生最喜爱、最常用的手机软件,确保在技术掌握和信息把握上走在学生前头,在此基础上灵活自如地开展思政课教学。第二,“网络化教学是高校思政课弥补既有改革不足的必然选择” [7]。因此,需要借助网络信息技术积极开辟网络教学新阵地,探索建设校园网思政课教学平台和专题网站,结合时代主题录制思政课在线精品慕课和微课,设立时政热点广播台,“使主流意识形态话语通过新型媒体平台,传播到学生之中” [8],以此辅助日常课堂教学,打造全媒体时代无缝隙、全覆盖式的思政课教学体系。第三,充分借助微博、微信、QQ等学生常用的网络媒介,加强师生之间的日常沟通交流,实现思政课教学互动的网络化、常态化,最大程度贴近学生、聆听学生、关爱学生,为全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学的有效开展和改革创新奠定必要的情感基础。

5. 结论

伴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新的网络信息技术和信息传播模式,对各行各业带来了全方面的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同样如此。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紧密结合全媒体时代特点,积极推进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迫在眉睫。对此,学校层面、学院层面、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等,都要群策群力、协同配合,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全面提升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在此基础上推动高校育人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王婷婷. “互联网+”视域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思考[J]. 教育现代化, 2017(6): 15-17.
[2] 张凯, 薛丽. 浅析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 教育现代化, 2016(20): 205-206.
[3] 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N]. 人民日报, 2019-01-26(001).
[4]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 人民日报, 2019-03-19(001).
[5] 任小青. 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 教育现代化, 2016(38): 128-129.
[6] 宋广锋. 移动互联网时代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实效性的思考与探索[J]. 教育现代化, 2017(32): 256-257.
[7] 管新华. 高校思政课网络化教学: 必然选择、效能不足和发展方向[J]. 教育现代化, 2015(15): 57-60.
[8] 王霄, 杨攀. 互联网思维对思政课教学创新的启示[J]. 教育现代化, 2018, 5(9): 265-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