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军队院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几点思考
Reflections on Strengthening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in Military Academies
DOI: 10.12677/CES.2021.95249, PDF, HTML, XML, 下载: 322  浏览: 418 
作者: 宋若瑜, 陈红林, 马 垒: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洛阳校区,河南 洛阳
关键词: 本科生导师制新型军事人才人才培养质量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New-Type Military Talents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摘要: 推进本科生导师制对于提升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教育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总结本科生导师制历史,找准导师制现存问题症结,分析军队院校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必然性,阐述了加强导师制的重要意义,提出以把握指导原则,更新教育理念,落实主体权责为主要内容,以完善顶层设计,理顺组织机制,形成合力育人为关键重点积极推行军队院校本科生导师制。
Abstract: The advancement of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ha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he training of high-quality new-type military talents as well as for accelerating the connotativ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he present study reviews the history of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identifies the crux of its existing problems,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implementing such a system in military academies, and expounds on the significance of strengthening tutorial system.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active pursuit of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in military academies should subsume grasping guiding principles, renewing concept of education, and implementing entity powers and responsibilities, with efforts focused on improving top-level design, rationalizing organizational mechanism, and form a joint force for educating and training.
文章引用:宋若瑜, 陈红林, 马垒. 加强军队院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几点思考[J]. 创新教育研究, 2021, 9(5): 1494-1498.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1.95249

1. 引言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1]。军队院校是军事人才的摇篮,承担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重担,必须发挥军队院校主渠道作用,以“强基固本、服务部队、服务作战”为指导,牢固确立本科教育在高等军事教育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和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前沿地位。加强军队院校本科生导师制是本科生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对提升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军队院校向着“一流”建设目标深入推进,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的改革不断深化,新型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形成,必须抓住这一关键时期,不断增强建立本科生导师制的紧迫意识,深入理解推进本科生导师制的内在要求,迅速找准深化本科生导师制的关键重点,充分发挥本科生导师制育人成效,打造支撑一流军队院校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队伍。

2. 不断增强建立本科生导师制的紧迫意识

2.1. 回溯本科生导师制发展的历史

在我国古代,“导”的教育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他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 的启发式教育。《论语》本身就是孔子与学生交谈和讨论的引导式语录。导师制起源于15世纪的牛津大学。17世纪,为保证学分制的顺利推行,牛津大学开始在本科生中广泛推行导师制,此后世界各国大学纷纷效仿,开展本科生导师制。西方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导师制体现了批判性学术思维,其本质是自由教育和人本教育,它将自自由、平等、启发作为师生关系的基础,特别注重个别指导、激发潜力与师生关系的融洽。改革开放后,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本科生导师制逐步在具有一定师资实力的重点大学实施。例如,北大的导师制坚持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取得了较大成果。我军多所院校也都对本科生导师制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导师制的推行成为军队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2.2. 理解本科生导师制施行的意义

深入推进本科生导师制对军队院校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深入推进本科生导师制是传承优良传统的需要。军队本科院校历来重视本科教育,长期坚持“以本为本”的育人理念。部队绝大多数优秀人才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导师制融于军队院校本科教育的长期实践证明导师制对优秀人才的培养有突出效果,应得到继承和发扬。其次,深入推进本科生导师制是优化教学方法的需要。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突出特点是复合型知识能力,这从根本要求突破传统教学方法,提升综合能力素质。传统的专业课与通识课以教师为中心,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互动性交流较少。而导师制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这从本质上要求导师与学员建立互动交流机制,是教学模式的完善和创新。最后,深入推进本科生导师制是创新学习方式的需要。传统的学分制以成绩分数为导向,难以兼顾学员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性,而导师制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启发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终身学习,对构建多元学习模式,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个性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

2.3. 查找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不足

目前军队院校实施的导师制主要有班主任导师制、课题研究导师制、毕业论文导师制、课下辅导导师制等,为一批批军事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对标新形势下一线部队人才能力素质要求,本科生导师制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效益仍显不足,其建设发展有一定短板弱项,主要表现在:本科生导师制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清,对本科生导师制的内涵理解存一定在偏差;院校各级抓导师制落实的制度不够健全,导师与学员二元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不明确,配套制度保障不完善;导师制的指导方式不够丰富灵活,师生互动交流不够充分,落实导师制存在一定程度的表面化和形式化;导师制立德树人、为战育人的指向性仍需加强;导师制对提升学员思维层次,掌握学习方法,强化自主学习和自主科研能力的促进作用较弱。

3. 深刻理解加强本科生导师制的重要内容

3.1. 把握指导原则

西方的导师制对我们极其重要的启示之一是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导师制不仅是一种实施“一对一”教学的手段,更是一种不间断的导师与学员教学相长的学习过程。一要突出个性教育。我国传统教育很早就提倡“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个性化教育”是对“因材施教”教育理念的一种继承和发展,核心是要以学员成长为中心,尊重学员的个体差异性。导师应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尊重学生个性特以个性差异为依据为学员量身定做适合他学习和发展的规划,采取启发性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自我构建 [3]。二要坚持互动交流。落实导师制应实现导师与学员的“双向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性格、爱好与能力选择导师,导师根据自身专业特长选择学员,这是导师和学员互动的基础 [4]。导师治学态度严肃,思维方式严谨,思维的逻辑性和辩证性强,而学员的思维活跃新颖,紧贴时代节奏,双方的交流互动可以形成思维模式上的互补,对思维创新有积极推动作用。落实导师制应采取丰富多样的组织形式,师生交流不能局限在课堂,可以增加课下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使师生在轻松、互动、温馨的气氛中启迪思维,活跃思想,获益匪浅。三要强化示范引领。学高为师,行为世范。教员的职责在于言传身教,而导师之身教更胜于言传,落实导师制应牢固树立姓军为战的政治意识,塑造忠诚使命、品德高尚、专业精深的导师形象。学员经常与导师学习交流,耳濡目染,自然地受到导师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不知不觉对学员的成长成才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四要实现全面发展。导师不应只注重学员专业知识和学术能力的培养,更应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推进政治意识、思想品德、专业素质、军人养成、身心健康等全面提高,使学员真正成为一个“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新一代革命军人。

3.2. 更新教育理念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贵在长远,难在持久,重在坚持。因此,必须建立长效的教育理念指导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一是树立以人才质量为核心的理念。学员能否胜任未来岗位需求是导师制发挥效能的检验,人才能否充分服务部队、服务作战是军队院校教育质量的标尺。必须根据部队改革发展之变、人才需求之变,确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方向,保证人才培养与部队需求精准对接。二是树立以学员发展为根本的理念。把学员的成长成才作为落实导师制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培育宽专结合、知识融合、能力复合的优秀人才 [5]。同时,充分发挥导师制启发式教学的独特优势,推动探究性学习,激发内在驱动力,培育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知识体系和成长规划的自主构建。三是树立以导师能力为关键的理念。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优化导师年龄和专业结构。委任品德高尚、责任心强、专业过硬的教师担任低年级导师,强基固本。委任学术领先、成果突出、思路开阔的教师担任高年级导师,拔高能力。增加本科生导师赴一线代职经历,聘请一线部队专家和外校专家学者作为学员的第二导师。

3.3. 落实主体权责

一是理解导师制“导”的精髓。不同于传统教育“教”的核心,导师制的精髓在于“导”。“导”的背后实际上是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和质疑性的治学态度,只有导师允许和鼓励学员在学术领域挑战权威,学员敢于和善于质疑老师的思想,才能真正实现教学上的互动。牛津大学圣约翰院士威尔·摩尔对导师制有过精彩的论述:“导师制的教学方法归根到底是一种质疑的方法,一种让学生去提问、探索和审视的方法。它的最终目的不在于某种权威的声明,而在于批判、理论、分析和比较” [6]。二是拓展导师“权”的内容。军校的导师往往具有多重身份,导师既是学员学习上的良师,又是生活中的益友,既要做学术思维的引导者,又要做军人作风的培育人,具有“教”、“导”、“管”的多重任务,因此,导师教育管理学员的权利必须涵盖学员思想政治、军人作风、学术风气、心理素质等的各方面,真正将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培育堪当强军重任的优秀军事人才。三是端正学员“责”的态度。有调研表明,学员义务的缺失是导致本科生导师制实践效果不明显的重要因素。“要我学”和“我要学”的学员在同样教学环境下的学习效果截然不同,必须强化学员职责,明确学员在主动汇报、积极沟通、服从管理、自主学习等方面应尽的义务,使学员学会主动学习,积极与导师开展学习互动。

4. 迅速找准推进本科生导师制的关键重点

4.1. 完善顶层设计

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是用系统论的视角,从全局出发,将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统筹规划,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它由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实施体系和评价体系构成。首先,在目标上瞄准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需求,突出岗位任职能力,坚持综合全面发展,为导师制把准发展方向。其次,在内容上紧贴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发挥本科生导师制对第一课堂的互补增效作用和对第二课堂的引导支撑作用。第三,在实施上遵守导师和学员基本职责,坚持导师制基本工作制度和组织管理,完善评配套制度建设。最后,在评价上突出二元评价,将导师对学员的评价作为学分获取、学习标兵和优秀生评选、入党、毕业综合评定、遴选骨干、推荐先进的重要依据。将学员对导师的评价纳入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大力表彰学员评价高、人才培养效果明显的优秀导师。

4.2. 理顺组织机制

建立高质量的本科生导师制,关键是设计好导师制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理。一要明确权责关系。明确院校机关、教学系、学员大队和学员队的权利职责。机关处室对本科生导师制度落实统一领导,主要负责导师的遴选、培训、考评、奖励等工作,突出立目标、树规章、定标准、搞评估、搭平合;教学系对导师制具体实施,负责导师学员的双向选择、学习模式、学习形式、学习内容等的制定与落实;学员大队和学员队密切配合,主要负责学员教育管理,突出学员的教育引导和组织管理。二要加强制度建设。围绕导师制权责主体制定实施办法、指导原则、工作规范、导师和学员守则、奖惩规定等规章制度,形成导师制法规体系。三要构筑评价奖励体系。将目标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公正、客观、科学地评价导师与学员的表现。探索导师工作量计算、课时补助、工作考评、学习评价等机制方法,加大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力度,充分表彰奖励落实导师制较好的教员和学员 [7]。

4.3. 形成合力育人

导师制是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积极规划学员一到四年特色鲜明的导师制,还应将学员队和家长共同纳入导师制之中,形成合力育人机制。一方面,根据成长规律把好育人的纵向坐标。在学员入校至第三学期实行低年级导师制,打好学员思想与学习基础。第四学期至第七学期实行高年级导师制,突出个性化培养,进一步提升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第八学期针对毕业论文为学员配备论文导师,突出科研学术能力,强化岗位指向性指导,提升学员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发挥整体效能把好育人的横向坐标。以人才质量为核心,构建学员为主体,导师、学员队干部、家长共同参与,紧密协作的多点支撑的人才培养格局。聚焦全面综合素质和岗位指向性能力素质,将导师的专业性教导和个性化辅导,队干部的管理教育,家长的引导统筹协调起来,保持导师与队干部、家长的同频共振,真正发挥合力育人的整体效能 [8]。

参考文献

[1] 《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编写组. 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45.
[2] 谭湘清. 《论语》本义译解[M].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137.
[3] 傅钰, 毕海玲. 对军队院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几点思考[J].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2(6): 55.
[4] 郭晟, 杨承英, 吴玉章, 海峰. 本科生导师制在军队高等医学院校本科生培养中的实践与思考[J]. 西北医学教育, 2015, 23(6): 955-957.
[5] 杜岩岩, 傅钰涵. 英国本科生导师制的类型、特征与启示[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1): 37-44.
[6] 王晓宇, 周常明. 牛津大学导师制若干问题探讨[J]. 教育评论, 2011(3): 143.
[7] 李良. 基于本科生导师制优化的视阈构建新型师生关系[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3): 84.
[8] 葛磊, 朱蕊, 廖琪. 连队化管理模式下本科生导师制的问题与对策[J]. 教学研究, 2015(4):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