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研讨在MPA教学中的改革策略研究
Reform Strategy of Structured Discussion in Teaching of MPA
DOI: 10.12677/ASS.2021.1011407, PDF, HTML, XML, 下载: 324  浏览: 434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王爱国: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重庆
关键词: 结构化研讨MPA教学改革Structured Discussion MPA Teaching Reform
摘要: 以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 MPA教育为例,文章阐述了在结构化研讨教学中研讨主题确定、催化师培养、研讨成果质量提升和考核标准等方面的困难,基于原因分析进一步提出了MPA结构化研讨教学的改革策略:一是完善教学计划并与学员协商才能确定更合适的研讨主题,二是广泛储备、培训和充实催化师队伍,三是教师团队需要及时总结提炼研讨成果,四是积极变革教学方案及考核标准。
Abstract: Taking the MPA education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hongqing Committee of the CPC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dministratio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structured discussion difficulties in determining the theme, training the catalyst teachers,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discussed results and the standards of evaluating, etc.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reform strategies of structured discussion for MPA: First, to perfect the teaching plan and consult with the students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more suitable topic for the discussion; second, to reserve, train and strengthen the team of catalysts extensively; third, the teacher team needs to summarize and refine the discussed results in a timely manner; fourth, to change the teaching program and assessment standards actively.
文章引用:王爱国. 结构化研讨在MPA教学中的改革策略研究[J]. 社会科学前沿, 2021, 10(11): 2981-2985.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1.1011407

1. 引言

结构化研讨发端于国家行政学院,是由催化师主导并按照既定程序和规则,依据立体思维理念,采用团队学习方法,引导学员针对一个主题或难题开展分层次、多角度分析讨论的学习方式。不难发现,中小学生甚至是大学生在校园里接受的主要是教师主导的知识与信息的传授,但是成人的学习侧重实践经验的反复总结与理论提升,研讨正是更符合成人学习习惯的教学方式 [1]。近年来,结构化研讨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培训课堂上普遍推广,成为积极有效的干部教育培训方式,但是学历教育特别是MPA研究生教学中的运用还比较缺乏。MPA学员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非常适合开展结构化研讨式教学。本文以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 MPA教育为例,针对结构化研讨在MPA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一步的推广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2. 结构化研讨在MPA教学中现实问题

2.1. 研讨主题确定存在困难

从学员的特点看,MPA入学考试报名的基本要求包括“两年以上工作经验”,学员具备了一定工作经验,为开展结构化研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他们的工作岗位却呈现多元化,学缘结构较为复杂,既有来自社科领域的各学科,也有理工类专业的学生。从学员的需要看,他们期望通过学习解决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结合生活背景和工作岗位,选择社会普遍关注、长期难以解决、大家都有话说的实际的研讨主题,更有助于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从课程的视角看,我校开展结构化研讨教学改革试点的“土地资源管理”课程,专业性较强,很多同学此前对该课程认知空白,过于专业的主题容易导致学员因不了解难以深入参与讨论,选择什么主题就变得极为困难。

2.2. 好的催化师培养不易

“催化师”借用了化学反应中的催化作用的含义,顾名思义,就是引导和提高研讨效率的人。催化师在结构化研讨中的作用极为重要,一个好的催化师可以有效激发学员运用知识储备、实践经验和聪明智慧积极思考,引导研讨更加顺利、更出成效。催化师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研讨的成效。但是,好的催化师是比较稀缺的,毕竟培养一位优秀的催化师需要大量的经验积累,研讨工具的使用和研讨过程的把控均非一夕之功。如何把握学员的情绪控制、如何激发学员的思想火花、如何体察现场氛围并及时调控研讨进程,都需要催化师多场次、长时间的历练得来。研讨主题有时并不在催化师的知识储备当中,这也成为考验催化师引导研讨不偏不散且客观深入的障碍。

2.3. 研讨成果运用有待提升

MPA学员不同于领导干部短期培训,在其课程中引入结构化研讨教学,既可以利用其实践经验展开探讨,又可以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实现更深层次的提升。但是,经过多年的结构化研讨教学后,我们发现MPA学员的结构化研讨成果多止于纸面之上,很少能运用于实践或提升为政策咨询报告。在结构化研讨教学中,我们除了强调该教学方法可以适用于单位问题研讨与决策外,也积极推广一些具体实用的工具,比如鱼骨图法之于问题剖析,博尔达计数法之于投票选举等。学员们大多年龄较小,多数还未走上领导岗位,缺乏将研讨结论付诸实践的路径和能力,也难以在现阶段将研讨成果和所学方法加以推广。教师则限于时间与精力,更加注重于教学课程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从而疏于研讨成果的提炼整理。

2.4. 研讨成效与考核标准存在差异

传统的MPA专业课程学习的考核标准更注重教师传授知识的学习效果,并通过课程论文和试卷的形式体现。虽然结构化研讨比较受学员喜欢,并能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已有实践经验有效结合,也更符合学员的期望目标,但是存在学习成效难以量化的缺陷。我校每年MPA招生约40人,结构化研讨一般分为3~4组开展,每一组的学员及催化师均具有一定差异。同时,各位学员因原有知识结构和储备并不一致,运用统一标准衡量研讨成效也有失偏颇。学缘结构的多样性与考核标准的统一性存在一定的矛盾与冲突,难以实现因人施教和教考一致的目标,从而影响了结构化研讨的实效性。

3. MPA结构化研讨教学问题的成因探析

3.1. 主题确定受限于教学计划安排

我校开展的MPA教育非常注重学员实践能力的培育提升,现场教学、案例剖析、实践锻炼等教学方式得到了很好地运用,教学效果和受欢迎程度都很高。但是更多课程是传统的由教师讲授来完成,结构化研讨仅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式嵌套于部分课程之中。笔者所承担的MPA“土地资源管理”课程即是如此,因限于总课时较少(32课时),28课时用于知识传授,仅4课时用于结构化研讨。这与我校主体班学员形成鲜明对比。主体班一般安排三次研讨(问题呈现、原因剖析、对策建议)和一次报告,相当于16个课时。由于课时限制,很多主题对MPA学员而言比较陌生,难以短时间内深入理解和进一步思考。由此可以看出,“浓缩版”结构化研讨虽然受到了学员们的欢迎,但是由于研讨程序过于紧凑,学员思考时间受到大幅挤压,成效也就打了折扣。因此,研讨主题的筛选受困于传统的教学计划。

3.2. 师资培养不足导致学员兼任普遍

作为省级党校,我校已培养了一批老中青结合的结构化研讨师资队伍,为主体班等班次的学习研讨奠定了坚实基础。不过,从该团队师资水平看,堪当好的催化师人数比较有限。再具体到学校MPA教育,很多教师对部分专业课程内容并不熟悉,因此很难承担起他们的课程结构化研讨的催化师角色。在教师难以胜任时,通常是从学员之间选择本科专业类似或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兼任。在研讨课程开始前,我们先对兼任催化师的同学加以培训,促使其尽快了解催化师的职能职责和部分催化技巧。但是,由于很多人已经习惯于传统的讨论方式,他们在实际的结构化研讨中并不能熟练引导同学运用“垂直思维模式”展开讨论,甚至偶尔出现讨论“跑偏”的情况,导致部分研讨效果不佳。同时,囿于师资不足,教师通常身兼多职 [3],培训师、催化师及教师等角色轮流切换导致结构化研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3.3. 研讨成果转化受限于教学环节

我校是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智库,每年都有数百篇咨询报告产生,但是大多数由主体班参训学员和部分教师撰写提交。MPA是我校充分挖掘师资潜能、开展学历教育、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学员多来自于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等,他们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通过理论学习能加深对各自岗位和工作内容的认知,再通过社会热点问题的结构化研讨,相应成果经过梳理应该能够成为高质量的智库资源。但现实中,MPA的结构化研讨课程总是“重中间轻两头” [3],教师往往重视研讨过程的结构化和教学主题的时代化,忽视了主题调研、课程设计、效果反馈等环节,课程效果评估和研讨成果提升也不及时、不充分,最终导致学员研讨成果闲置,而未能转化为党政机关的智库资源。

3.4. 传统教学考核标准的路径依赖

学员整体素质的提升是开展MPA教育的目的和初衷。结构化研讨教学方式虽然被普遍认为是更符合成人学习的方式,但是多数学校的现行MPA教育培养方案遵循了传统讲授式教学的考核方式,多以试卷考分高低和课程论文质量来衡量,而结构化研讨的成效难以在这两种形式中呈现出来。现有考核标准中的“课堂表现”一栏,主要体现了讲授课堂上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还没有专门体现结构化研讨中学员表现的直接考核形式。另外,结构化研讨式教学目前仅作为极少部分课程的改革试点开展,并不是占据主流的教授方式,全面修改考核标准也同时涉及更多门课程的联动,不同性质课程的独特性可能并不一定符合这种方式,既使符合也面临如何确定不同课程间量化标准差异的难题。

4. MPA结构化研讨教学的改革策略

4.1. 开放式确定研讨主题

合适主题的选择必须首先调整教学计划,给予结构化研讨较为充足的课时,使得学员能利用研讨开始前和研讨各阶段的间歇期充分消化吸收研讨主题相关知识,为高质量的研讨做好准备。其次,研讨主题的确定既要考虑课程的需要,也要关注学员自身知识结构和工作需要。根据具体课程需要,主讲教师要结合当前热点、难点、痛点问题罗列主题并广泛征求学员意见形成备选主题库,既可以是政府政策调整方面,也可以是人民群众的广泛利益诉求方面,还可以是突发性的社会影响事件等;然后对照学员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筛选他们能够比较了解又能够深入思考的部分议题;最后结合学员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现实问题的学习期望来确定研讨主题。当学员们参与到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中,对各种问题进行分析比较,循序渐进解决了一系列问题,才能促进学习 [4]。每次开展结构化研讨课程前,笔者根据“土地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章节内容,围绕主要内容征求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社会热点确定10个备选主题,经过集思广益将列出的主要问题以投票的形式筛选出3~4个作为最终的研讨主题,分配给各研讨小组。

4.2. 广泛的储备催化师队伍

从学员中临时选用和培训催化师是应急之举,难以达到结构化研讨的预期教学效果,也不利于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的提升。催化师作为结构化研讨的灵魂 [1],稳定的、专业的催化师队伍是研讨效果的保证,需要广泛开展催化师队伍培训,并选择语言表达能力突出、观察能力出色、情绪把控能力出众,具备系统思维和相关专业知识的教师组建比较稳定的团队。结构化研讨教学方式的可塑性强,可以通过积极学习借鉴其他教学方式的长处,不断开发新的研讨工具,创新教学形式。同时,学校也需要通过催化师课酬、研讨室的保障、研讨成果的科研业绩认定等激励措施吸引教师们积极参与。就“土地资源管理”课程而言,近年来,学校新引进了两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教师,他们通过参加学校结构化研讨教学培训,逐步掌握了研讨技巧,提升了催化能力,教学团队逐步稳定成型。教师主导性的实现是以发挥学生主体性为前提和基础的 [5],教师团队组建完成既促进了成员间的合作交流,也将不同的教学风格和开阔的研究视野带给学员们,对提升研讨的效果大有裨益。

4.3. 及时总结提炼研讨成果

每个研讨小组根据研讨主题形成初步的成果,再经过班级交流后就更加成型。教师可以安排各组组长或其他组员将查摆问题、产生原因及对策建议等及时总结,并结合相关理论深入剖析,然后发放给组员补充完善并提交各教学团队审阅修改,最后由相关教师提升报告成果含金量后报送相关部门,使之转化为服务社会的政策参考。近年来,教研团队已通过结构化研讨成果为依托,进一步调研和加工完成了不动产登记、公租房管理、街区制改革、土地出让金缴纳等方面的多篇咨询报告,并将其转化为政府政策依据,体现了教学相长目标和服务社会的功能。教学方法就是发出和接受学习刺激的程序 [6]。除研讨成果之外,结构化研讨方法本身也是部门集体决策的重要工具,可以鼓励学员将该方法运用于实际工作之中,如在研讨中运用的博尔达计数法等投票方式也更能直接运用于“评先选优”等方面。

4.4. 积极变革教学方案及考核标准

教学方案是开展一门课程教学活动的基本遵循,课程内容安排、教学方式选择、教学师资投入均受其制约,其中的考核标准更是教学活动开展和学员学习方向的重要指引。传统的教师主讲式教学活动以考试或课程论文考核,但是结构化研讨成效难以用这两种方式体现,可以尝试给予教师更大的评价自主权,根据学员发言次数、发言质量和研讨角色贡献给与评分。结构化研讨的课时也可以适当增加,鼓励学员以自学形式完成教材学习并在知网或专业著作中加以提升,提高学员的学习主动性和现实问题处理能力。此外,单纯一门课程的改革难以满足学员对该教学方式的需求,在做好学员的欢迎程度调查基础上,可以从专业培养方案调整入手,适当扩展适于结构化研讨的课程范围,每学期安排一门课程开设即可。

基金项目

本文系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结构化研讨的MPA教学改革研究——以‘土地资源管理’课程实践为例”(项目编号:yjg18313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骆光宗. 结构化研讨: 干部教育培训新途径、新方式[J]. 行政管理改革, 2017(9): 59-63.
[2] 光娅, 孟枫平. 结构化研讨方式在MBA《会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 财会月刊, 2015(18): 113-117.
[3] 韩婷婷. 党校开展结构化研讨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 理论建设, 2017(3): 87-91.
[4] [美]M. 戴维•梅里尔. 首要教学原理[M]. 盛群力, 钟丽佳, 译. 福州: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6: 20.
[5] 潘娜娜. 结构化研讨在“概论”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9(8): 152-156.
[6] [美]拉斯卡. 四种基本教学方法[M]//教育学文集•教学(中册). 瞿葆奎, 徐勋, 施良方, 译.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8: 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