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百年来基层党支部的发展历程、历史作用及当代启示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Historical Role and Contemporary Enlightenment of the Grassroots Party Branch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the Past Century
DOI: 10.12677/ASS.2021.1011428, PDF, HTML, XML,   
作者: 张 秀: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关键词: 基层党支部发展历程历史作用Grassroots Party Branch Development Process Historical Role
摘要: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历史也就是其基层党支部建设发展和不断优化的历史。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不同时期,基层党支部逐渐形成、不断发展并日益完善,并在不同阶段始终发挥着重要的政治核心、桥梁纽带和先锋模范的作用。这启示我们,在新形势新实践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就要提升基层党支部的思想引领力、强化基层党支部的政治领导力、完善基层党支部的先进性建设。
Abstract: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n the past century is also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and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of its grassroots party branch construction. The party’s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are the party’s fighting bastion in the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of society, and are the foundation of all the party’s work and combat effectiveness.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revolution, construction,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the new era, grassroots party branches have gradually formed, developed and improved increasingly, and have alway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as a political core, bridge, and vanguard at different stages. This enlightens us tha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nd new practice,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s grassroots organization is to enhance the ideological leadership of grassroots party branches, strengthen the political leadership of grassroots party branches, and improve the advanced construction of grassroots party branches.
文章引用:张秀. 建党百年来基层党支部的发展历程、历史作用及当代启示[J]. 社会科学前沿, 2021, 10(11): 3125-3131.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1.1011428

1. 引言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伴随着党自身建设的发展与完善。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不同时期,党的组织建设始终摆在党的建设的首要位置,而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就是强化党支部的领导。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本文将在总结梳理百年来基层党支部建设和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基层党支部在各个历史阶段发挥的重要作用,并为我们在新形势新实践下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提供重要启示。

2. 百年来共产党的基层党支部的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历史也就是党支部建设发展和不断优化的历史。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不同时期,基层党支部逐渐形成、不断发展并日益完善。

2.1. 艰苦卓绝的革命时期

其一,革命时期的复杂困难的环境促使基层党支部理论创建的形成。建党初期,由于党员数量少,全国大多数地区是没有党员的,而且党中央并没有形成党支部的概念,所以一直认为“小组”是党的基层组织。随着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不断深入,党中央对支部的认识更加清晰、对于支部的规律把握的更加准确,于是在中共四大上面明确了党的基本组织就是“支部”。随着党支部作为党的基本组织形式确立下来,中央局1926年在《支部的组织及其进行的计划》文章中明确了党支部在党内的定位、党支部的任务以及党支部建设的方法。由于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党面临的革命任务及环境发生了变化,于是陈云1939年在《党的支部》中总结了党支部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系统的回答了“为何建支部、如何建支部”的基本问题,这标志着党支部理论的形成与成熟 [1]。

其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探索出“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以及军队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完成革命任务的重要保证。三湾改编前,军队中党支部一般设在团一级。但是为了解决军队在战斗中经常出现溃散的问题,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这一原则在政治上保证了军队听党指挥,在组织上加强了党和战士以及人民群众的联系,使得人民军队在面对任何艰难险阻都能够立于不败之地,都能够绝处逢生。

2.2. 拼搏奋进的建设时期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执政党,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自身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面对着新的任务与挑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对党支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要求包括:巩固和纯洁党的组织、扩大党支部建设领域、丰富党支部建设理论。

其一,巩固和纯洁党的组织。新中国成立之后,到1949年底,党支部的数量增加到了20万个,党员数量增加到450万,仅1949年就增加了140万。随着党支部和党员数量的增加,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共产党的队伍蓬勃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混入到党员队伍中的投机分子和坏分子。为了巩固和纯洁党的组织,中共中央在1950年的《关于发展和巩固党的组织的指示》中明确提出,当前党的支部建设主要任务是进行整顿和巩固。

其二,扩大党支部建设领域。由于革命任务和环境的改变,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工作重心也由夺取政权转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也就导致基层党支部建设由原来的集中于军队和党政机关中转向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领域。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党先后探索了政府机关、农村、国有企业中的党支部建设,这使得党能够带领各行各业的人民投入到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潮流当中。

其三,丰富党支部建设理论。通过对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以及对于新中国成立后执政党建设特点的把握,中共八大对党支部建设做出了重要规定。规定主要包括新形势下党支部的定位、党支部的规模以及党支部的任务。这些规定反映了党的执政地位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对党提的新要求。

2.3. 与时俱进的改革开放新时期

在党和国家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做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要决策。在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与时俱进,根据党的建设新形势,不断完善党的组织建设,这使得党支部建设在新实际下具有新的特点和独特的运行轨迹。

其一,基层党支部建设面临的新环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学习了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了党组织“一肩挑”的局面。但是这种经济模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的经济现实,于是党中央及时将我国经济模式调整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也使得党支部建设面临着经济成分复杂的新情况。为了适应新情况的需要,基层党组织在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也具有不同的特点。

其二,基层党支部建设具有的新特点。随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重新转向经济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基层党组织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根据基层党组织特点的不同,可以把改革开放时期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分为三个阶段:恢复发展、改革创新、巩固完善。恢复发展时期,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左”的问题,党中央及时地变革领导体制方面,改变了基层党组织由上级部门一肩挑的领导模式。改革创新时期,党中央面对着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剧变、国际共产主义陷入低潮的复杂国际形势,更加强调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把党的战斗力建立在基层党组织的基础之上。巩固完善时期,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加加强和改进以党支部为重点的党的基层组织。

2.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着干部理想信念缺乏、思想政治水平不高,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弱化、政治生态退化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以及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重强调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 [2]。因此,时代赋予党支部的任务和要求也要与时俱进,使新时代下基层党支部在党的带领下焕发出新的生机。

其一,明确了党支部的职责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次明确界定党支部的职责任务是:“党支部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正是对于基层党支部职责的明确,党支部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党支部成员才能够更加明晰自身的职责所在,广大党员才能够在具体实践中体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其二,规范了党支部工作遵循的原则。中共中央2018年10月印发了《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条例》为党支部在新时代的工作有了可以遵循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践行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和群众路线,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充分发挥积极性。

其三,充实了新时代党的基层建设的新内容。为了解决党员队伍结构单一,人员覆盖不全面的问题,基层党组织在不断地优化,不断地增加党员中工人和农民所占的比例。为了适应新时代各种社会组织不断增加的新情况,基层党组织更加强调了其政治功能的实现。为了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基层党组织增加了党中央和党支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渠道。

3. 百年间共产党基层党支部的历史作用

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担负着直接教育、管理、监督党员,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的职责。因此,这要求基层党支部不断提高其质量,充分认识和发挥其政治核心、桥梁纽带和先锋模范的作用,让党员更有归属感、群众更有获得感、推动党的事业有效发展。

3.1. 举足轻重的政治核心作用

党的政治属性是党性的集中体现,党的政治功能是党的首要功能,这一结论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和党建理论中从来都是旗帜鲜明的。在党的建设历程当中,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提出的,但是这不能说明党组织的政治作用不重要,更不能说明基层党组织没有政治功能的属性。虽然在基层党支部的发展历程当中政治功能没有被明确提及,但是在党的建设历史中处处可以看到其身影。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革命任务是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运动中,主要的任务是发动群众、夺取政权。因此,这个时期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是和土地革命与军事斗争联系起来的,基层党组织积极宣传党的思想,团结广大人民进行斗争是这个时期政治功能的具体表现。新中国成立后党的任务是领导建设,面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这一阶段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主要体现在强调党组织“一肩挑”的领导模式,并且展现出明显的行政化倾向。改革开放时期,为了适应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需要,基层党组织也在提高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高党员的思想水平,培养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积极执行党的群众路线是这一时期政治功能的具体体现。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被摆在突出位置,这将为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巩固党的执政之基作出重要保证。

3.2. 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我们党无论任何时候都把人民当做自己的兄弟姐妹,积极与兄弟姐妹沟通情况,为兄弟姐妹解决问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条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依靠群众、实行人民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此时基层党支部充分发挥了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优势,积极的宣传、团结、组织、动员群众。在全面抗战路线的指引下以及基层党支部长期坚持的、百折不挠的、艰苦卓绝的、耐心而不怕麻烦的努力下,抗日战争才成为了全民族战争并取得空前胜利。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基层党支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通过思想动员和政治引导人民,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带领人民,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这个时期,基层党支部领导和号召人民开展经济建设,恢复生产,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任务。

新时代脱贫攻坚任务的实现过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是党联系和服务农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农村基层党组织是身处农村一线前沿,与农村人民共同生活,是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最为了解的人,也是最能够解决脱贫攻坚战中遇到的问题的人。另外农民的问题,遇到的困难需要通过农村基层党组织去反馈 [3]。因此,基层党组织将党和人民群众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这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意义重大。

3.3. 凝心聚力、主动作为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党支部就是一个先锋队。无论是在哪个历史时期,把广大党员团结在一起的党支部都起到了凝心聚力、主动作为的模范作用,在人民群众心中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新时代的今天,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无数党员干部主动请战,做新时代最美逆行者。其中既有冲锋在抗疫最前线的白衣天使们,又有一大批实干家在后方组织生产运输后勤物资保障,还要那些奋战在基层一线的社区工作者。无论是哪个岗位,哪个医院,哪个部队,都能够听到一句话:“我是党员,我先上”。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我国在第一时间公布了新型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并且成为全世界疫情防控做的最好的国家 [4]。取得的这些成绩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彰显了成千上万的基层党组织的英雄本色。

4. 百年来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当代启示

百年来基层党支部建设的生动实践,为我们把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努力把支部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提供了重要启示,积累了宝贵经验。

4.1. 提升基层党支部的思想引领力

思想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基层党支部建设的重要法宝。基层党支部在各个时期不仅承担着教育党员和人民的重任,还起到了宣传队的作用,让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人民的信任。基层党支部成员的理论水平和思想水平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思想水平与理论素养。

其一,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作为社会性动物的人的核心与灵魂。理想信念的培养是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活法,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的基本前提。对于基层党支部而言,只有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基层党支部才有为人民服务的魂,才能够外化出真正为人民服务的行为,才能使得广大人民群众拥有幸福生活。

其二,要学习先进理论。党的十九大通过的党章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时代党的指导思想,为新时代党治国理政提供了思想武器和理论指引。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支部思想、凝支部力量、谋支部发展的重要武器。

其三,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在思想建党的过程中,三会一课从制度方面保证了基层党组织成员落实学习马列经典著作的要求,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要求,学习党章的要求。三会一课制度也要随着新时代在学习方式上勇于创新,利用新兴媒体增强学习的灵活性与新鲜性。但是无论学习方式如何创新,增强基层党支部的学习效果提高思想水平是最终目的。

4.2. 强化基层党支部的政治领导力

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直接影响着党的政策的执行力度和实施效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基层党支部就是党在基层的实践形态。

提升基层党支部的政治领导力本质上就是要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领导本领。基层党支部是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需要党支部成员去体会理解并且及时反馈解决。所以,基层党支部队伍的政治领导水平直接影响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力与凝聚力。提高基层党支部的政治领导力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基层党支部成员要有明确的政治意识。这要求基层党支部能够准确的把握党中央的政策要义并且执行下去。其次是基层党支部成员要有坚定且正确的政治立场。基层党支部要不忘初心,坚定立场,为人民负责。最后基层党支部要具有前瞻性和总结的能力。从基层党支部的发展历史来看,基层党支部在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落实党的政策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因此党和基层党支部要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不断地完善基层党支部的政治建设,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本领。

4.3. 完善基层党支部的先进性建设

虽然党支部先进性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得到了人民的认可,但是其先进性建设仍是当代基层党支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基层党支部先进性建设集中体现在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

基层党支部是与人民联系最紧密的组织,始终与人民生活在一起,更能够知人民的冷暖与困难。党和人民的任务需要一个高效率、高素质的组织去完成。因此这要求基层党支部应该不断的优化组织结构,加强党支部成员之间交流,构造教学相长互帮互助的氛围,打造高素质的基层队伍。

基层党支部的作风素质一方面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必然要求,另一方也是党能够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保障。党的三大作风使得中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新的历史时期,基层党支部加强党的三大作风建设对于加深对党的宗旨的理解、提高基层党支部成员作风素质、更好地为人民谋福利有着重要意义。

据中共中央组织部统计,截止到2019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现在有基层组织468.1万个。其中基层党委24.9万个,总支部30.5万个,支部412.7万个。面对数量如此巨大的组织队伍,完善的基层党支部制度就显得格外重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关于基层党支部的相关制度,解决了无制度可依的问题。但是有制度不依和执法不严的问题仍然存在。因此当下需要做的是对实践中效果显著的制度继续执行、对于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制度果断废止、对于新面临的问题尽快制定相关制度,最终实现基层党支部制度的完善性、可执行性以及超前性。

5. 总结

纵观百年来党的建设史,其实也就是基层党支部的建设史。而党的建设最终要落实到基层党支部建设上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基层党支部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具体实施人,是中国共产党最直接的发言人、是人民群众最密切的联系人。基层党支部的建设水平影响着党的建设水平。从基层党支部的发展历程和发挥的作用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不仅具备带领人民群众打天下的能力,也具备作为执政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能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基层党支部建设会面临着新的形势与挑战。但是只要坚持党的三大优良传统、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基层党支部就一定能够完成新的历史任务,再创辉煌。

参考文献

[1] 王可卿. 中国共产党支部建设:历史演进、深层动因、行动方略[J]. 求实, 2019(3): 4-15.
[2] 童科, 兰剑. “打造基层战斗堡垒”: 中国共产党支部建设历程概述[J].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20(1): 33-40.
[3] 冷玉威.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探究[J]. 改革与开放, 2020(15): 54-57.
[4] 万攀兵. 基层党组织制度的社会治理作用——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视角[J]. 经济评论, 2020(3): 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