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浅析正统马克思主义
An Analysis of Orthodox Marxism Based on Lukacs’s History and Class Consciousness
DOI: 10.12677/ACPP.2021.104049, PDF, HTML, XML, 下载: 503  浏览: 1,354 
作者: 魏丽媛: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关键词: 卢卡奇正统马克思主义总体性Lukacs Orthodox Marxism Totality
摘要: 卢卡奇的《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一书发表于1919年,后来收录在《历史与阶级意识》的第一篇文章中。在这篇文章里,卢卡奇不仅初步规定了“历史”、“总体”、“辩证法”、“阶级”等核心概念的基本内涵和内在联系,而且建构起了他理解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础逻辑构架。可以说,这篇文章是构成青年卢卡奇“新世界观萌芽”的纲领性文件,深入研读学习这篇文章对于我们深入把握卢卡奇的思想发展脉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从其产生的背景、内容、意义以及对当代的借鉴和启示四个方面进一步研读和探讨卢卡奇的“正统马克思主义”思想,帮助理清卢卡奇早期思想的同时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让我们在新时代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同时也更加坚定“四个自信”。
Abstract: Lukacs’s What Is Orthodox Marxism? was published in 1919 and later included in the first article in History and Class Consciousness. In this article, Lukacs not only preliminarily stipulated the basic connotation and internal relations of core concepts such as “history”, “totality”, “dialectics” and “class”, but also constructed the basic logical framework for his understanding of Marxist dialectics. It can be said that this article is a programmatic document constituting the “germination of a new world outlook” of young Lukacs. In-depth study of this articl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s to deeply grasp the context of Lukacs’s ideological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is paper further studies and discusses Lukacs’s thought of “orthodox Marxism”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its background, content, significance and reference and enlightenment to the contemporary, so as to help clarify Lukacs’s early thought and further understand Marxism, so that we can better adhere to and develop Marxism in the new era and strengthen the “four matters of confidence”.
文章引用:魏丽媛. 基于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浅析正统马克思主义[J]. 哲学进展, 2021, 10(4): 278-282.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1.104049

1. 引言

卢卡奇,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和哲学家,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开创者,非常具有影响力的同时也十分具有争议,他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奠定了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这本书的开头,卢卡奇提出了一个尖锐且严肃的问题,讨论了“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 [1]。都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卢卡奇“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提出和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卢卡奇的“正统马克思主义”思想距提出已经有一百多年的时间,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继续来研读和探讨卢卡奇的“正统马克思主义”思想,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卢卡奇的早期思想、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而且对于新时代坚持“四个自信”、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和实践指导意义,因此,本文探讨卢卡奇的“正统马克思主义”思想是十分必要的。

2. 卢卡奇“正统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背景

卢卡奇的“正统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产生,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受政治因素和理论因素的影响。政治层面上,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了,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这让当时正潜心研究的卢卡奇看到了希望,他把十月革命看作是一股解救人类、扫清资本主义世界罪恶的强大力量。匈牙利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也进行了一场无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匈牙利共产党,卢卡奇在这之后完成了《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然而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不久却失败了,卢卡奇被迫流亡海外。流亡期间,他不再是仅仅学习研究马恩的理论了,而是开始结合各国具体的革命实践去理解马恩的著作,在这一时期完成了《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一文,最终形成卢卡奇的“正统马克思主义”思想。面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卢卡奇试图从理论上把握时代脉搏,总结战争、革命胜利的经验,并从中总结问题、汲取教训,试图探寻一条如何将革命不断扩大的新路径,开始通过对比俄国革命与匈牙利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地方出现相反的后果进行反思。理论层面上,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不断有人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诋毁、否定、歪曲和篡改,严重阻碍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也由此影响了世界上很多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国内无产阶级革命的国家。这一时期,学界对“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这一问题争论不休,为了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正统性,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卢卡奇完成了《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一文,开头便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正统性就在于其辩证法这一著名论断 [2]。

3. 卢卡奇“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容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重新判断当时所处的革命形势,在批判第二国际理论家的同时重新阐释正统马克思主义。在第一篇在《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一文中,卢卡奇指出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性是正确的研究方法,即唯物辩证法,而不是对某个论点的信仰 [3],即使我们现代的研究推翻了马克思的所有命题,每个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仍然能够接受它并且仍然继续是马克思主义者。

3.1.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革命的辩证法

卢卡奇首先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正统性就在于其辩证法,即唯物辩证法。卢卡奇认为唯物辩证法是一种革命的辩证法,其革命性就在于第一次实现了理论与革命的统一,这也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马克思辩证法的出发点是现实中的人,人的感性活动也就是对象性活动,马克思称之为实践,人通过实践生成了辩证法,基于此,马克思的辩证法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现实的。卢卡奇看到了马克思辩证法中革命的、批判的部分,由此打开了一条对唯物辩证法的全新解读路径 [4]。历史是变化发展的,事实也是变化发展的,马克思辩证法的核心就是主客体关系在历史中的确认、理论与实践在历史中的统一、以及革命的力量在历史中生成。这里,卢卡奇主要针对机会主义者即第二国际的理论家进行批判,他们只看到过去的事实,而看不到将来的事实,指出这一把握事实的方法是不正确的,没有看到历史是变化发展的、事实也是变化发展的,没有辩证的看待事物的变化发展,离开了辩证法,我们只能看到历史的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而不能从整体上把握历史。

3.2. 要坚持总体性原则

在马克思主义正统性问题上,卢卡奇认为,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要坚持总体性这一原则 [5]。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每一个社会中的生产关系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里所说的“统一的整体”,并不是说把各个环节、各个要素归结为一种无差别的一致性或统一性,而是包含着现实的范畴。就比如说,我们头脑中所理解的矛盾,是人们没有充分认识某事物的标志,但是通过总体性的原则来看的话,我们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中所存在的矛盾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可以看到它是社会现实中本身就具有的、必然的、无法被消灭的,因此卢卡奇认为,只有坚持辩证法中的整体性这一原则,才能够了解并认识到历史变迁在社会更替中的真正作用之处,以及才能进一步认清现实中的过程是怎么样发展的,才能进一步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6]。我们可以看到黑格尔辩证法中虽然也有总体性的相关内容,但是在历史动力的问题上却没有结合总体性这一原则,因此没有找到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而马克思克服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理论与实践的二元对立,看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从整体性出发。

3.3. 无产阶级及其历史使命

卢卡奇在《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一文中解释,“人是社会历史过程的主体和客体 [7]。”这个观念的形成也是历史的,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够做到的。在封建社会中,人们的社会关系还主要是自然关系,很难认识到自己本身是社会的存在物,后来随着地域和阶级这种界限被打破,人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人,社会对于人来说才成为了现实,这一切发生在无产阶级的发展进程中,才成为可能。然而,修正主义和空想主义者都试图把运动和最终目标分开,这恰恰会导致道路的后退。因此,卢卡奇指出,最终目标不是提前预设好的,运动与目标在实践上是密不可分的,是社会整体关系的总体的一个现实环节 [8]。如果把无产阶级的“最终目标”从实践中抽离出来,那么将会陷入主体与客体、理论与实践的空想之中,有很大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对行动失去指导,最终目标就会变成理想 [9]。因此只有坚持辩证法,目标才会从理想成为现实的环节。

最后,卢卡奇在文中告诉我们,正统马克思主义的任务并不是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相反的,它是一场需要我们反复进行的、不断战胜修正主义和空想主义的战争 [10]。

4. 卢卡奇“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意义

卢卡奇的“正统马克思主义”思想具有非常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其一,进一步揭示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质及其包含的哲学基本问题。其二,逐步恢复了被第二国际修正的马克思主义,纠正了第二国际把马克思主义片面化、庸俗化等一系列问题,开启了解释马克思主义的新路径 [11]。可以说,这在当时是非常困难的,需要非常高的理论自觉和非常大的政治勇气,加之在那个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很多经典著作还并未发表,他们的一些著名理论也并不为很多人所了解和接受,在这种情况下,卢卡奇的这些思想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同时,卢卡奇也没有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因而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并不存在机械化和教条主义等问题。卢卡奇自身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把握,也符合马克思恩格斯以往的一贯主张,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因此我们说,卢卡奇“正统马克思主义”思想包含了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即便是在今天,对于我们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仍然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鲜明的现实意义。其三,社会主义已经伴随我们走过了五百多年的风风雨雨,虽然经历了道路的曲折,但我们仍坚信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光明的,因此我们要作好长期斗争的准备,高举科学社会主义这面伟大旗帜,掌握在国际地位中的话语权,同时,还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这在当代快速发展的中国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不断激发社会主义事业的青春和活力。

5. 借鉴和启示

卢卡奇对马克思辩证法的具体性说明,不仅指出了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必要性,而且启示我们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研究。

首先,我们要结合当今世界历史的变革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建构具有中国元素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卢卡奇对马克思的辩证法的说明,表明马克思的辩证法不是僵化的概念,而是批判的、发展的原则,这个原则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不断创造的内在根据,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不同的辩证法形态则是这个原则的具体表达 [12]。毛泽东创造的以实践的认识论为内核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方法是在充分研究中国革命实际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具有中国元素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这一哲学方法论是我们今天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研究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但我们的研究又不能囿于这个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而应该从新时代中提取新的时代内容和中国文化的元素,实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研究的创新 [13]。也就是说,我们要把时代性和民族性结合起来,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新形态,应该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研究的基本原则。

其次,我们要允许富有个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创造。一方面,任何哲学家的思想创造都离不开时代的、民族的文化土壤,都是在回答时代的和民族面临的问题中进行哲学创造的,因此,任何哲学家创造的哲学理论和方法论都必然是对时代的、民族的文化精神的概括和提炼,是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精华;另一方面,任何哲学理论和方法论的创造又都是由一个一个的哲学家创造出来的,是哲学家他们自己创作的产品,因而不能不带有哲学家的个性特征,创造富有个性的哲学方法论,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哲学创新和繁荣的前提。

进入21世纪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的研究已经摆脱了教科书体系的框架,开始深入到对哲学问题的研究,尤其是对当下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社会建设问题的研究。但是,在如何反思中国社会主义的市场模式,提出蕴含于其中的哲学问题上,还有待哲学方法论的建构。然而,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各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不同、研究方法差异,因此要求我们相对应建立的方法论必然不同,这就要求创造一个宽松的学术环境,允许富有个性的哲学方法论的创造,这样,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就会不断创新和更加繁荣。

参考文献

[1] 卢卡奇. 历史与阶级意识[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4: 47-48.
[2] 卢卡奇. 历史与阶级意识[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4: 50-52.
[3] 卢卡奇. 历史与阶级意识[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4: 75-76.
[4] 黄学胜. 论卢卡奇的“正统马克思主义”思想[J].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07, 5(4): 14-17.
[5] 李丹丹. 关于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浅析——基于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J]. 新西部(理论版), 2016(5): 3-4.
[6] 马羽菲. 两种对“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反思——卢卡奇与柯尔施批判之比较[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 30(4): 8-10.
[7] 张福公. 再探青年卢卡奇的历史概念及其逻辑演进——从《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最初稿谈起[J]. 学术交流, 2017(11): 19-24.
[8] 闫政. 刍议卢卡奇《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J]. 新西部, 2019(11): 2-3.
[9] 陆寓丰. 国外学者视野中的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正统性”关系问题——以国外毛泽东研究领域第一次论战为例[J]. 毛泽东研究, 2018(5): 116-122.
[10] 格奥尔格·卢卡奇, 张福公. 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 [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9, 33(4): 49-53.
[11] 何萍. 论马克思辩证法的具体性——读卢卡奇《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0(1): 20-28+2.
[12] 陈成. 论卢卡奇的马克思主义观——基于《什么是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文本研究[J]. 学理论, 2021(5): 22-24.
[13] 陈晨, 王强. 卢卡奇的“正统马克思主义”及其时代意义[J]. 榆林学院学报, 2021, 31(3): 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