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现实探索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Marxist Thought of Free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DOI: 10.12677/ACPP.2021.104064, PDF, HTML, XML, 下载: 564  浏览: 1,124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张 晶, 刘静宁: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科技革新教育Marxism Man’s Free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ducation
摘要: 马克思、恩格斯受到欧洲重视人的文化氛围的影响,关注到资本主义私有制下,无产阶级在劳动过程中劳动异化的现象,发现无产阶级在劳动过程中受尽剥削、不能够自由地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无产阶级要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进行扬弃来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就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对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论述体现在人的社会关系、劳动、人的需求的自由全面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科技革新、注重教育体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现实性、体现了对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探索。
Abstract: Marx and Engels, influenced by the cultural atmosphere in which people are valued in Europe, pay attention to the phenomenon of labor alienation of the proletariat in the process of labor under capitalist private ownership, and find that the proletariat is completely exploited in the process of labor and cannot develop freely. Marx and Engels proposed that the proletariat should abandon capitalist private ownership to establish a communist society. The essential feature of communist society is the free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Marx’s and Engels’s exposition on the free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is embodied in the free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al relations, labor and human needs.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emphasis on education reflect the reality of the theory of free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free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文章引用:张晶, 刘静宁. 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现实探索[J]. 哲学进展, 2021, 10(4): 365-370.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1.104064

1. 引言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论述体现了其对于共产主义社会本质特征的探索、体现了其对于现实中人的关注。学术界对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研究成果丰富。有对于我国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探索的研究,徐丽葵探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之间的历史继承 [1] 。刘新敏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角度,探讨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价值旨归是人的自由主体性,点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指的是人各种潜能的全面发展、人社会关系的全面生成和人自由个性的全面实现 [2] 。也有学者探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涵,王燕利从人的问题、人的发展问题、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进行探析,阐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这两个问题 [3] 。还有学者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剖析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论述以及其现实意义。关注马克思、恩格斯对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论述有利于当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促进中国探索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践路径。

2. 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形成的前提依据

2.1. 文化氛围:民主自由与关注现实

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人文主义精神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使人们逐渐从以神为中心开始向以人为中心转变、从向上帝和教会寻求寄托到关注现世的生活和自身需求的转变。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进一步冲击了神学对自由思想的禁锢,使人们更加重视自身的个性与现世生活,促进人文主义、民主思想的传播。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倡导理性主义,反对教会权威,反对封建,有力地批判了封建专制主义、宗教愚昧及特权主义,宣传了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使人们更加注重现世生活的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求。这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促使欧洲形成关注现实生活、个人需求的氛围,为马克思、恩格斯重视人的发展、解放提供了历史文化传统的氛围。这三次思想解放运动,迎合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解除封建思想的禁锢。

伴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欧洲国家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新航路开辟、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对于原料和市场的需求促使欧洲国家向外侵略扩张、进行殖民,使得各国联系日益密切,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逐渐确立。这些都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生产力得到了提高、获得了大量的财富。在欧洲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之际,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逐渐尖锐起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并没有给所有人带来好处,无产阶级长达十几个小时的工作时间,换来的是微不足道的工资和资本家愈发刻薄的剥削。资本主义国家也开始爆发周期性的经济危机,1825年、1836年、1847年都相继爆发了波及欧洲各主要国家的经济危机,每一次的危机都对社会造成巨大的破坏。社会发展的现状促使人们深入思考。圣西门、傅里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剖析资本主义私有制弊端的同时思考、践行人人和谐、平等、自由的新的社会模式。黑格尔、费尔巴哈对于人在社会、国家中的价值进行不断地探索。这些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自由前面发展思想形成的社会基础和理论前提。

2.2. 社会背景:劳动异化与自由丧失

马克思发现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状况下,工人所进行的劳动生产使其受尽了奴役。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也加深了资本家对于工人剥削的强度。马克思发现工人通过劳动,生产的财富越多,对于生产规模影响越大,他就越贫穷,他获得的东西就越少。工人在劳动生产的过程中,是不自由的,工人是为了自我生存而进行的劳动,不是自愿而是为生存所逼迫地劳动。这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情况下的工人劳动异化的现象。“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 [4] 异化是一个哲学范畴,是指主体的后果变成了主体的异己力量,并且反过来危害或者支配主体自身。异化劳动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分工造成的必然的结果,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在创造产品的同时,也创造出反对、支配自己的独立力量。工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生产的财富远大于所获得工资,而这些财富又属于与自身对立的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从工人那里获得剩余价值使自身强大的同时又再削弱工人阶级的力量。劳动异化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是工人与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力量就越强大,他自身力量越发被削弱,自身发展受到限制,并且他所拥有的东西就越少。其次是工人与自身的劳动活动相异化,异化不仅表现在劳动的结果中,还表现在劳动的过程中。工人的劳动是强迫的,工人的劳动活动没有带来自我价值的实现,而是牺牲、奴役。然后是工人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人的类本质变成了对人来说是异己的本质,变成了维持他的个人生存的手段。最后是人同人相异化。当人同自身相对立时,他也同他人相对立。这种异化现象使马克思认识到工人阶级从这种异化劳动中解放出来,工人阶级需要通过政治革命,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人的解放,使人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

3. 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内涵表征

3.1. 立足之基:剖析人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论述要落脚于其对于人本质的思想。马克思关于人性的观点是将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统一起来进行认识的。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本能,是现实人的基础。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人的社会是人的自然属性、精神属性实现的场所。人的精神属性要受到社会的制约。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对于人本质的认识也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人的类本质,马克思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人本质的普遍性,马克思认为人的类本质将人与动物区别出来,劳动、社会实践是人类区别于自然界中其他生命类型的根本体现。劳动中的人具体表现为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人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的、具有主观创造性,能够认识、改造世界,而动物的活动是盲目性、自发性、无目的性的。其次是人的现实本质。“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5]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由家庭关系、法律关系、政治关系、经济关系、道德关系等社会关系的总和所决定,人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并且人的本质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的,不同历史阶段、社会形态、社会关系决定了人的本质的不同。最后是人的个体本质。从个体角度,人的需求就是人的本质。人的本性是满足自我需求,而人在满足自我需求的同时也会满足他人的需求,这体现了利己与利他的矛盾统一。马克思在对于人本质思考,点明了人的本质、也点明了人的发展方向,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论述也是从社会出发、集中于社会关系,点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状况是共产主义社会,以及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前提是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3.2. 动力源泉:追求人类幸福的劳动

马克思在对于青年职业选择、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探讨共产主义社会本质中体现了其对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思考。马克思在其中学考试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分析青年在选择职业时要有崇高的理想、在社会现实条件中选择职业不仅只考虑眼前的兴趣爱好,更要看到所选择职业长远的效益。马克思认为青年对于职业的选择不仅影响其今后的工作生活,还会影响其人生轨迹。在这样的基础上,马克思认为青年对于职业的选择应当慎重,青年选择职业时,要将其职业为自身所树立的远大理想而服务。马克思强调青年在选择职业时会受到自身兴趣爱好的影响,青年对于自身的兴趣爱好也应当进行理性的判断,由于社会、他人、职业效益会使青年产生的对于职业的兴趣爱好过去感性,很可能青年在工作中其对于该工作的兴趣爱好就会消失。这也提醒青年在进行职业选择时要理性思考,摆脱名利束缚,寻求有丰富社会阅历长辈的建议,充分认识职业的困难之后再进行选择。马克思也点明了由于社会条件、社会关系、个人能力影响着职业与自身的适配性,以及青年应当选择的职业。“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会彼此敌对、互相冲突,一种利益必定消灭另一种利益;相反,人的本性是这样的: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 [6] 马克思认为青年选择的职业时,青年选择能够满足自身理想追求、自己在工作中不惧困难充满热情、能够获得高尚的尊严的职业,这样的职业一定是为了人类幸福而奋斗的事业。马克思坚定为人类幸福而奋斗的信念,并且一生向着信念拼搏。马克思对于青年职业选择的思考,体现了其对于职业的看法更多是侧重于职业对于青年发展终身、长远的影响。马克思对于人类幸福事业的追求,体现了其对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探讨的决心。

3.3. 远景表征:探寻人的发展需求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要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进行扬弃,“对私有财产的扬弃,是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的彻底解放,但这种扬弃之所以是这种解放,正是因为这些感觉和特性无论在主体上还是在客体上都成为人的。” [7] 共产主义是对于资本主义私有制扬弃的结果,并且共产主义本质特征是人的解放,是人对于自身感觉精神、他人感觉精神的全部占有,也就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认识到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劳动者被异化、对象化,其在劳动过程中是受尽剥削、不充分、不自由的发展,解决这样的问题就需要人们对于财富的共同占有,需要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所具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能够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共产主义不是平均主义、也不是充满惰性的社会,而是人对于人本质的全部占有,对于人本质的复归。在这样的社会状况下,人能都成为自由人,能够获得自由全面的发展。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也对于共产社会有一定的描述,“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8] 马克思点明了共产主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是对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扬弃,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全面地发展,而不是像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占据社会少数人的资本家的发展是以牺牲占据社会多数人的无产阶级利益的状况,强调的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马克思对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考落脚于人的本质、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社会关系、劳动、人的需求的全面发展。在共产主义社会中,阶级不复存在,人与人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能够脱离资本、阶级的束缚而自由全面地发展。在这样的社会关系中,人们的劳动也不再是异化的,劳动不再作为生存资料的牺牲品,人们可以是按照需要进行劳动,能够自由地选择劳动。从个体的角度出发,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就是人的需求,人的需要的满足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重要内容,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生存、享受需求得到了满足,就会追求对于发展的需求,体现了人的需求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从社会关系出发,点明了全面发展中个人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是一切人发展的基础,这体现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互为前提基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高度和谐、利益共享的 [9] 。

4. 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当代价值

共产主义是我们国家党和人民的共同理想,共产主义社会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目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为我国进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现实探索提供了重要的指引,注重革新科技,提高社会生产力和注重发展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都体现了我国对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追求以及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现实性的探索。

4.1. 注重革新科技,提高社会生产力

马克思认为人类解放的实现是对于私有制的扬弃、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能够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这表明了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是需要有相适配的物质基础,科技创新能够带来蓬勃的生产力。并且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家转向了高质量的发展阶段,但是创新能力不能够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强调加强科技创新、关键领域技术突破的重要性 [10] 。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物质基础,科学技术能够带来促进社会发展强大的生产力、能够推动社会进入物质资料极度丰富、生产力高速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也是实现人的自由前面发展必要的社会环境。

科学技术如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能够代替人类进行生产劳动,这也使得人类能够更加注重自身的发展。人工智能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排挤人类的问题,这需要坚持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成果的共享、坚持人的主体地位、加强国家社会保障。在人工智能发挥其生产效益的同时,人类能够在脱离其所替代的生产劳动后有条件、有保障得到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可能,也就可以再缓解人工智能与人类在生产劳动中矛盾的同时,探寻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的可能性。

4.2. 注重发展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对于国家、社会、个人的作用是巨大的。国家现代化强国的建设、社会的进步需要教育不断发展,培育适合国家、社会发展的人才,提高国家与社会的文明程度。人们能力的增强、知识的获取都需要通过自我、社会或者学校教育。因此,教育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习近平总书记也十分重视教育的作用,并且点明了教育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1] ,这强调了教育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现有的社会条件上,最大程度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教育的目的、成效不应仅仅聚焦于学生知识的获取,还需要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取知识、获取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增强综合能力。教育对于学生的培育成效也不应该只是考试分数的表现,培育的人才应该在现有社会条件基础上,尽可能获得德智体美劳这五方面的全面发展。在教育过程中,要采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加强教师指导作用的教学方式;倡导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能够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观念,加强学生与社会实践的紧密性。

5. 结语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论述是对于人类解放实现的探索。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需要一定的社会环境,社会发展程度对其限制作用较大,其实现需要依托于共产主义社会,这样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中才能实现。并且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他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不冲突的,是对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一种普适、抽象的发展目标,自由全面发展是指向每个人的,具有一般性,由于其受社会条件影响大,其具体内涵是抽象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内涵的抽象性,并不意味着其缺少现实性,反而意味着其表现形式是丰富多元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对于教育和科技创新的重视都体现了我国对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探索。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论述具有现实性,对于人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致谢

我首先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张晶老师。张老师对我论文的研究方向做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及时对我遇到的困难和疑惑给予悉心指点,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改进性意见,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此外,还要感谢朋友以及同学们在论文编写中提供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给我带来极大的启发。最后,也要感谢参考文献中的作者们,通过他们的研究文章,使我对研究课题有了很好的出发点。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1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专项课题“数字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有效性及评价”(编号21JXYB2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徐丽葵. 人类命运共同体: 历史、现实与未来——基于马克思主义当代解释力的视角[J].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41(4): 8-13.
[2] 刘新敏.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视域[J]. 高教探索, 2021(5): 20-25.
[3] 王燕利.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探讨[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1, 20(11): 91-92.
[4]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156.
[5]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501.
[6]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459.
[7]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190.
[8]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53.
[9] 王恒. 论《共产党宣言》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及其新时代价值[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 17(4): 4-6.
[1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 人民日报, 2020-11-04(1).
[11]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 人民日报, 2018-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