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湖北省作为我国小麦主产大省,近十年来,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hm2以上 [1] [2] [3],2020年湖北小麦已上升至全国第6位,且全省小麦优质率达到83.4% [4]。但相比全国小麦生产,湖北小麦仍然存在“单产低、品质差、效益低”的问题,单产和品质方面都存在巨大发展潜力。另外,湖北地貌复杂,分为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四种类型,各区域气候差异大,对小麦品种的适应性也提出更高要求 [5]。因此,培育出高产、优质且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不仅对促进湖北小麦发展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稳定国家粮食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上述问题,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小麦育种栽培团队,多年来一直开展高产、优质、适应性强小麦新品种的选育工作,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研究进展,鄂麦608就是代表成果之一,目前该品种已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初审。
2. 亲本来源及选育过程
襄麦48是由襄阳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高代品系,该品系产量高,抗病性好,综合性状突出。镇麦06101是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高代品系,该品系春性,红粒,赤霉病抗性强。
2009~2010年度,在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南湖试验基地以襄麦48为母本,镇麦0610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F1代表现优异选择混收;2010~2011年度,将F2代点播种植20行,田间选取综合性状较好单株,室内考种后保留22株;2011~2012年度,F3代分株系种植,每个株系播种2~5行不等,结合大田性状和室内考种情况优系中选择优良单株8株;2012~2013年度,F4代材料按株系种植,最终选择了10个优良单株;2013~2014年度,F5代每个单株种2~3行,决选出8个优良单株;2014~2015年度,F6代分株系种植,每个株系种植2行,选择行号为56043的优势株系;2015~2016年度,对56043株系进行10行区观察实验,编号为“G6087”,夏收产量比对照郑麦9023增产7.8%,至此,该品种选育结束,命名为“鄂麦608”。2016~2017年度在襄阳、武汉两地参加品比试验,产量和抗性表现突出。2018~2021年度分别通过湖北省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3.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弱春性品种,生育期191.2天,与对照郑麦9023相当。幼苗直立,深绿色,分蘖力一般;株高85.3 cm,株型紧凑,茎秆蜡质重,穗下节细长,旗叶长度中等、下披;纺锤形穗、小穗着生密度中等、长芒,红粒、籽粒长圆型、大小中等、饱满度中等、角质。2018~2021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平均穗数504万穗/hm2,穗粒数33粒,千粒重41.3 g。
4. 产量分析
2018~2019年度区域试验,鄂麦608平均单产为6189 kg/hm2,12个品种中居第3位,比对照郑麦9023增产5.04%,增产达极显著水平(P < 0.01)。10个试点中8点增产,增产幅度 ≥ 2%的试点7个,增产点率80%。
2019~2020年度区域试验,该品种平均单产5512 kg/hm2,12个品种中居第7位,比对照郑麦9023增产3.86%,增产达极显著水平(P < 0.01)。11个试点中8点增产,增产点率73%。
2020~2021年度生产试验,平均单产5852 kg/hm2,比对照郑麦9023增产4.04%。9个试点全部增产。
综合三年结果,30个汇总试点中,25个试点增产,增产点率达83.3%,说明鄂麦806是高产稳产品种,其具体产量表现如表1所示。

Table 1. Average yield and three factors of yield of Emai 608 in different years
表1. 鄂麦608不同年份平均产量及产量三要素
5. 品质分析
鄂麦608的品质检测由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完成,结果如表2所示。根据湖北省小麦品种审定标准中品质指标要求,2018~2019年度,鄂麦608主要品质指标达到中强筋标准,2019~2020年达到中筋标准,综合两年结果,说明鄂麦608品质优,达到中强筋水平。

Table 2. Quality analysis results of Emai 608 and evaluation standards of wheat variety quality in Hubei Province
表2. 鄂麦608品质分析结果及湖北省小麦品种品质审定标准
6. 抗性分析
鄂麦608的抗性检测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完成。
2018~2019年度抗性鉴定结果为:中感赤霉病、条锈病和纹枯病,中抗白粉病。田间倒伏试点3个,倒伏程度 ≥ 4级的试点1个,平均倒伏面积9.5%。
2019~2020年度抗性鉴定结果:中感赤霉病、白粉病,中抗纹枯病,高感条锈病。田间倒伏试点5个,倒伏级别 ≥ 4级的试点1个,平均倒伏面积9.1%。
综合两年区域试验病鉴结果,鄂麦608中感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条锈病。两年21个试点中8个发生倒伏,田间倒伏 ≥ 4级的试点2个,平均倒伏面积9.3%。
7. 栽培技术要点
经多年试验、示范和试种结果表明,鄂麦608具有产量高、品质优、适应性广的特点,适于湖北全省种植。鄂麦608在中南部地区前茬作物为水稻的情况下,单产可达到6000 kg/hm2;在鄂北岗地高产地区单产可达到6750~7500 kg/hm2。根据鄂麦608的特性特点,其生产需注意以下栽培要点:
1) 适宜播期播量进行规范化播种。该品种为弱春性品种,播期可适当推迟,但不宜太早。因此,在鄂北地区,推荐10月25日左右进行播种;在鄂东南及江汉平原地区,应选择10月25日~11月10日之间进行播种。每公顷约播种120~150公斤种子,最适基本苗为225~270万/hm2。
2) 合理施肥。鄂麦608属于高产品种,产量潜力大。施肥时应注意氮磷钾配合,重施基肥,早施苗肥,看苗追施拔节肥,有利于优化品质。在中等地力水平田块,全生育期需施纯氮(N)、磷(P2O5)和钾(K2O)分别为150~180 kg/hm2、60~90 kg/hm2和60~90 kg/hm2,微量元素缺乏地区可适当对症施用锌、硼、硫等微肥。磷、钾及微肥可以作为底肥一次性施入,氮肥应以60%作为底肥,40%作追肥使用。追肥应注意在拔节前追施,以免造成小麦贪青晚熟。
3) 加强田间管理。播种前后保证沟厢配套,雨后及时清沟排渍,鄂麦608穗多、穗子较大,生产上需加强后期管理,保穗数、增粒重、防早衰。
4)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在年前或春季小麦拔节前进行化学除草来控制田间草害。鄂麦608需重点防治条锈病和赤霉病,在抽穗扬花初期至灌浆中期应实施1~2次一喷三防。
5) 适时收获。人工收获的适宜收获期为蜡熟末期,联合收割机收获的适宜收获期为完熟期。
基金项目
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CARS-3),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项目资助。
NOTES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