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已纳入乙类传染病 [1],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但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生以来,时有医务人员发生感染事件报道 [2]。本院是一所专科三级甲等医院,妇科门诊因日平均就诊人次数多,在专科医院防控工作中是重点区域。本文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妇科门诊的日常工作中积累的防控经验,旨在为专科医院妇科门诊工作者提供参考。
2. 概述
目前我国新冠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但仍有全球各地病例陆续报道。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全球继续保持警惕,视其为卫生公共事件,要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止与控制,应对疫情反弹。因此,在疫情常态化时期,除了保障临床治疗工作以外,毫不松懈地强化的疫情防控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还有不容易立即确诊的无症状感染者也可成为潜在传染源 [3]。妇科门诊由于涉及接诊患者流动大,诊室相对封闭。加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途径包括呼吸道飞沫、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等,感染高发 [4],加之医务人员在患者进行妇科检查,近距离接触患者,直接接触患者分泌物等,也增加了感染的概率。
3. 门诊管理
3.1. 双重预检分诊流程
在疫情期间我院门诊独立设定出入口,分设出口及入口,保障患者就诊及离院“不回头”。在门诊入口处设置预检关口,对所有入院区的人员一律进行体温监测,并且医务人员与患者通道分离。入院预检人员由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及保卫处组成轮流值班组,24小时值班,每组6小时(分两个时间段),检查入院人员是否规范佩戴口罩及行程码,如发现有发热或流行病学史患者,由预检派专人按规定路线陪同到发热门诊就诊。如无发热症状,核实完毕后进入门诊。
在妇科门诊预检分诊处护士台再次核查患者身份证、体温及行程码,根据行程码及健康码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对重点人员再次测量额温及询问流行病学史。
最后一个关卡设在各个妇科诊室,由接诊医师完成,严格实行单人单诊室,一人一消,避免诊室内人员扎堆,降低交叉感染风险。作为一家专科妇幼保健院院,根据医院下发的关于《贵阳市妇幼保健院黄码或橙码人员处置流程》,建立妇科门诊接诊处置流程图,指导防控(详见防控图1)。门诊医生重点对患者的流行病学史、现病史询问,包括再次询问居住史、14天内有无新型冠状病毒疑似或确诊患者接触史、有无境外旅行或境外人员接触史,有无发热和咳嗽等症状,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的排查。如发现可疑病例,由一级预检安排专人陪护到发热门诊筛查。

Figure 1. Flow chart of gynecological outpatient treatment of Guiyang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图1.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接诊处置流程图
3.2. 门诊人员管理
医护人员管理:入市前做好体温测量、登记。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工作服等防护装备,在妇科门诊时医务人员戴护目镜是有必要的 [5],同时若有分泌物喷溅可加戴面屏,检查严格无菌操作,检查结束后均应洗手,做好个人防护。医护定期进行核酸排查,减少医源性传播。
患者及陪护人员管理:患者及陪护家属在诊室外指定区域等候就诊,在护士站及等候区放有新型冠状病毒知识宣传屏幕滚动,包括宣教洗手、口罩正确佩戴方法等基本防护。并有巡查人员进行维持次序及巡查,反复告知不得随意走动,不能涌入诊室,需佩戴口罩,各等候患者之间间隔1 m以上。仅限1名家属(陪伴)在诊室外的区域等候。
3.3. 防护用品的管理
医院通过多渠道购买或接收上级主管部门匹配的各类防护物资,集中管理,协调各部门分工合作。按照医疗机构耗材管理相关办法,实施对医用防护应急物资的全过程监管。进行提前物资准备和储存,保障各项物资的供应,能让门诊工作人员得到有效防护。妇科门诊工作人员防护等级为二级,防护用品的规范按国家卫健委建议进行执行 [6],每日根据需求取用防护用品。
4. 存在问题
4.1. 防治规范性存在疏漏
在进行防治工作的设置时,存在明显的责任分工不均状况,部分环节存在交叉现象,这就导致在发生问题时,可能会出现协调不力。部分医护没有建立完善的防治意识,容易出现忽略、侥幸心理的现象。而除此之外对于部分患者、家属而言,认为防治工作只是流于表面,认为病症不会感染到自己,所以在防治时往往都对防治操作进行忽略,这些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院,尤其是门诊防治工作开展的效果。
4.2. 人力资源缺乏
我院定期开展自查及严查防控工作,实行防控常态化。在督察过程中仍然发现防控环节存在漏洞。如门急诊预诊分诊以体温及流行病史作为分诊依据,容易漏筛。无症状感染者,不容易辨别。疫情防控时限长,医务人员容易在长期战斗中失去警惕性。部分患者及家属在院内不佩戴口罩等。自9月开始,考虑秋冬季节是流感、新冠高发季节,院内成立门诊支援班,由各支援队及志愿者组成,缓解门急诊及发热门诊压力。宣教科在微信公众号持续进行新冠防控科普宣传,加强公众的防控意识。定期进行院内、科内、组内理论及技能大练兵,加强门急诊医护人员防护意识。加强发热门诊效能,凡发热患者在发热门诊首诊制,充分发挥发热门诊“闭环式管理”。面对系列问题,紧抓细节,重工作及措施落实。
5. 解决策略及经验
5.1. 治管理工作的策略性
院内成立疫情防控院级小组,由党委书记、院长、分管院长形成领导小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包括医务科、院感科及临床、医技及检验科主任为组员,一方面行使行政责任,统筹协调、安排全院医疗资源。另一方面,明确具体工作流程,而行政–临床–后勤部门之间也应当做好联通工作,保证部门之间在进行政策传达时能够统一规划,使相关制度能够落到实处 [7]。
院内成立新冠专家组,并安排专家组轮值,防治工作中多个环节都应当详细挂钩,各行政及临床医技科室相互配合,对重点患者进行会诊,切实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这样有助于促进防治管理效果。
5.2. 建立门诊应急流程
根据医院相关应急防控流程,建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妇科门诊应急处置流程,并按院内及科室新冠疫情防控院内转运应急预案进行演练,提高医务人员对新冠肺炎的应急处置能力。具体应急处理流程:1) 报告:首诊医护人员发现确诊或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后立即上报门诊主管主任及护士长、立即报告医务科及保卫处,联系电话(内线),报告感管办(联系电话);2) 会诊:由医务科组织院内专家会诊,会诊后考虑患者为疑似新冠病人,及时将会诊记录,个案登记表上交院级;3) 院内诊治及转移。对于该患者,门诊启动新冠疫情防控2级应急预案。门诊接诊医护着2级防护装备进行隔离病房对患者进行查体,诊疗,予患者更换N95口罩。通知保卫科疏散电梯通道,做好装备工作,并通知保洁公司,对患者走过的路线进行物品消毒和环境消毒,保证所有在场人员不离开医院,减少感染其他人员风险进一步核查。
对于发生严重危及生命的急症,如大出血等,原则上不安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核酸结果未回患者入院。确需转入住院部者,进行及时、有序地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防控工作。并在需在指定的隔离病房按相关防护规定进行处理。确诊或疑似患者需要在妇科门诊手术室行手术者,上报医务科,经医院新型冠状病毒防控专家组批准,在指定的隔离手术间按相关防护规定进行手术。
5.3. 组织妇科门诊人员培训及加强民众防治宣传
利用网络学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 [8],并根据更新的版本进行每周线上、线下学习及培训,指导临床实践。院感科组织观看“各级防护实践规范”、“个人穿脱防护服”等视频,尤其是穿脱防护装备的训练,安排妇科各科室人员(包括门诊医师)分批次进行,严密组织并考核,进行穿脱防护服、手卫生、消毒、隔离的模拟实战演练,确保对新冠病毒肺炎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置。
通过张贴健康告示、医院定期播放防控注意事项,放置电子屏、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开展患者及社会公众的健康宣教,提高人群的公共卫生知识,做好个人的卫生防疫,减少患者及家属的侥幸及恐慌心理。并定期在院内健康宣教群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同步更新发布。
6.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呈现持续、常态化影响。在疫情防控及后疫情、甚至疫情反弹的各个阶段,各医疗机构都必须保持清醒头脑、高度的警惕性,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应通过健全疫情期间妇科门诊的防控措施,增强医护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贯彻“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防控、有效救治”常态化疫情防控总要求,保障安全开展医疗服务。
基金支持
贵阳市科技局,筑科合同[2020]-10-8号,贵阳市孕产妇及儿童新冠病毒防控运行机制探讨。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