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云南农村脱贫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Research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Yunnan Rural Areas after Alleviating Pover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DOI: 10.12677/SD.2022.121011, PDF, HTML, XML,  被引量 下载: 298  浏览: 785 
作者: 郭麒麟:云南大学,云南 昆明
关键词: 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可持续发展Rural Revitaliza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摘要: 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云南省的农村贫困人口在绝对数上大幅度降低,贫困发生率也同步大幅下降,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支情况大为改观、稳步增长,贫困区域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村居民生存和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当前各项精准扶贫政策措施,建立后续跟进保障机制,确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稳定和持续巩固脱贫攻坚胜利成果,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尤为重要。
Abstract: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y, the number of rural poor in Yunnan Province has been drastically reduced in absolute numbers, and the incidence of poverty has also dropped significantly. The income and expenditure of rural residents in poverty-stricken areas have greatly improved and increased steadily. The production and life of rural areas in poverty-stricken areas conditions continue to improve, and the survival, food and clothing problems of rural residents have basically been resolved. On this basis, we will further optimize and improve the current targeted poverty alleviation policies and measures, establish a follow-up guarantee mechanism, ensure that poverty alleviation is eff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stabilize and continuously consolidate the victory of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contribute to solving my country’s “three rural”.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bilities.
文章引用:郭麒麟. 乡村振兴背景下云南农村脱贫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 可持续发展, 2022, 12(1): 81-88. https://doi.org/10.12677/SD.2022.121011

1. 引言

2020年我国已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精准扶贫实施以来,云南省贫困人口逐年递减,扶贫效果显著,按照现有的脱贫标准,云南省在2020年年底实现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50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体脱贫,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6314元增加至11740元,自此,云南省告别了困扰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但是,全面小康后现行标准下绝对贫困的消除并不意味着贫困问题的彻底消失。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意味着中国脱贫减贫的重心向相对贫困的治理转移,扶贫的目标不再仅停留在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上,而是要积极探索贫困人口脱贫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云南省地处西南欠发达地区,集边疆、山区、民族、贫困为一体,存在贫困覆盖面较广、贫困程度较深、致贫因素错综复杂等问题,虽然绝对贫困已经消除,但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不仅与发达地区存在巨大差距,而且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也存在差距,相对贫困问题普遍存在。为此,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研究云南省农村脱贫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就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 云南省脱贫成效及其情况分析

2.1. 云南省基本省情

云南省集边疆、民族、贫困、山区“四位一体”,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从贫困情况看,2015年底全省有47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8个贫困县、4277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12.7%。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边远山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边境地区,其中,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占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43.4%。我省特有15个少数民族有贫困人口191.8万人,贫困发生率 28.2%、高出全省15.5个百分点;部分少数民族处于深度贫困和整体贫困状态,特别是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人口占全省贫困人口的比例高达80%以上。

2.2. 云南省脱贫措施

(一) 产业发展脱贫

1) 特色产业扶贫 [1]。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林产业等绿色生态产业,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村实行产业扶贫工程全覆盖,建立产业增收长效机制。2) 乡村旅游扶贫。加快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等重点景区景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鼓励各类资本和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等参与贫困村旅游开发,建设一批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星级户、金牌农家乐等乡村旅游精品。3) 电商产业扶贫。实施电商扶贫工程。培育农村电商第三方平台,加快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网络建设,扶持农村电商经营户。4) 资产收益扶贫 [2]。落实国家实施光伏扶贫工程、水库移民脱贫工程、农村小水电扶贫工程等要求,以财政支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形成的资产为重点,建立健全股份制资产收益扶贫机制。

(二) 转移就业脱贫

1) 职业技能培训。开展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等免费职业培训。结合国家“技能脱贫千校行动”,组织州市级重点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开展技能脱贫院校培训行动。2) 稳定转移就业。根据建档立卡贫困劳动者就业原望,分类施笛、精准服务。对已就业的,促进其稳定就业;对未就业的,通过健全劳务协作机制、开设就业岗位、强化技能培训等,促进劳务输出和就地就近就业。

(三) 易地安居脱贫

1) 易地扶贫搬迁 [3]。按照国家“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要求,坚持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的标准,同步开展安置区(点)配套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2) 住房安全保障。对于无力建房的特困农户,采取建设集体公有住房进行安置、乡镇和村也可调剂村集体闲置房屋等方式兜底保障解决,产权归政府或集体所有。

(四) 教育扶贫

1) 巩固提升基础教育。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解决或缓解城镇学校“大班额”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大通铺”问题,逐步实现未达标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场所标准化。2) 发展职业教育。制定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畅通贫困地区学生纵向流动渠道。高校招生计划和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向贫困地区倾斜。支持普通高校适度扩大少数民族预科班和民族班规模。3) 减轻因难家庭负担。通过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地方试点、社会参与等方式,以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重点,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状况。4)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拓宽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扩大特岗计划实施规模,鼓励县级政府统筹建立乡村教师补充机制,培养本土化一专多能乡村教师。

(五) 健康扶贫

1)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贫困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采取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管理指导等方式,提高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建立帮扶双方远程医疗平台,开展远程医疗服务。2) 提高基本医疗保障能力。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以及农村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实行倾斜性支持政策,降低特殊困难人群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减少贫困人口大病费用个人实际支出。3) 加大疾病预防控制力度。做好贫困地区慢性病、传染病、地方病的筛查工作,实现早诊早治全覆盖,切实加大防控力度。4) 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开展贫困地区妇女儿童健康行动,加强重大传染病监测和防控,努力改善贫困地区人居环境条件,加强妇幼健康教育。

(六) 兜底保障

1) 农村低保标准动态调整。省级统筹制定农村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方案,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2) 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将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低保范围,将符合扶贫条件的农村低保家庭纳入建档立卡范围。对不在建档立卡范围内的农村低保家庭、特困人员,统筹执行有关扶贫开发政策。对返贫家庭,按照规定程序审核后分别纳入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农村低保等社会救助制度和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开发政策覆盖范围。

(七) 社会扶贫

1) 定点帮扶。中央国家机关定点扶贫,“十三五”开局有49个中央国家机关单位、高校、中央企业等定点帮扶云南88个贫困县,要进一步加强沟通联系和衔接,做好服务和引导工作,争取政策、信息、技术、人才等更大支持。2) 企业帮扶。落实中央企业定点帮扶贫困革命老区“百县万村”活动,加强革命老区贫困县和贫困村水、电、路等一批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老区脱贫致富步伐。动员省内上一定规模的民营企业,采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扶贫等方式,一对一帮助贫困村加快脱贫进程。

2.3. 云南省脱贫成效

202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省经济呈现强劲复苏势头,“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经初步核算,云南省2020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 24521.90亿元,比上年增长4.0%,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98.91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增加值8287.54亿元,增长3.6%;第三产业增加值12635.45亿元,增长3.8%。三次产业结构为14.7:33.8:51.5。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50299元,比上年增长3.3%。非公经济增加值11411.25亿元,比上年增长2.6%,占全省生产总值46.5%,比上年降低了0.7个百分点。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95元,比上年增长5.5%。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00元,增长3.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42元,增长7.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4569元,增长4.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069元,增长7.9%。

在此背景下,云南省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按照国家统计局每人每年生活水平2300元(2010年不变价)的现行农村贫困标准测算,2020年全省66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804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0.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绝对贫困历史性消除。全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40元,比上年增长9.0%,2012~2020年年均增长12.0%。

3. 云南省福贡县脱贫成效及其情况分析

3.1. 福贡县基本概况

福贡县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怒江大峡谷中段,东邻维西县和兰坪县,北接贡山县,南连泸水市,西与缅甸接壤,国土面积2756.44平方公里。全县辖6乡1镇,57个村委会、9个社区,439个自然村,6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8万户11.89万人。与缅甸接壤的边境线长142.22公里,占中缅边境线总长的6%。境内生活着傈僳族、怒族等20多个少数民族,有全国唯一的怒族乡——匹河怒族乡,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8.88%。

3.2. 福贡县基本贫情

福贡县累计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379户73124人,有贫困村57个,其中:深度贫困村51个、一般贫困村6个,7个乡镇中有5个贫困乡(镇),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的典型代表,是云南省乃至全国脱贫攻坚中的“上甘岭”、最难啃的“硬骨头”。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福贡县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按照“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要求,集中力量,聚焦重点,合力攻坚,全面攻克,累计脱贫17379户73124人,累计实现57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从最高时的53.5%降至0%,绝对贫困和区域性贫困得到历史性解决。

3.3. 福贡县脱贫措施

全县上下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殷殷嘱托,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扛牢脱贫攻坚政治责任,做到一天不懈怠、一刻不放松、一时不停顿,真干实干亲自干,建立六大责任体系,实施六个全覆盖,推动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攻克了深度贫困堡垒,脱贫攻坚全面完成,福贡实现了历史性巨变。

1) 建立“六大体系”,强化脱贫攻坚责任落实。一是建立组织领导体系。坚决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成立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二是建立调度指挥体系。建立以县为主体,以乡为战区,以村为阵地,以村民小组为堡垒的脱贫攻坚战指挥体系,县级指挥部由县委书记、县长任指挥长,统筹指挥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三是建立资金整合使用体系。围绕扶贫资金精准整合、精准使用、精准监管。同时,严格落实扶贫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度,规范资金管理使用,确保扶贫资金和项目安全。四是建立帮扶责任体系。制定出台了《福贡县处级领导脱贫攻坚“挂乡包村”工作制度》,实现“领导挂乡、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全覆盖。五是建立责任追究体系。建立了党政同责、县乡(镇)同责、部门同责、帮扶同责、督查同责“五个同责”责任制,各级各单位、各级干部职工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脱贫摘帽表态承诺书》。六是建立奖优罚劣体系。实行脱贫攻坚工作责任月考评制度。

2) 实施“六个全覆盖”,强化脱贫攻坚政策落实。全面落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对标对表,因贫施策,综合帮扶,提出并实施了“六个全覆盖”,确保贫困户精准脱贫。① 实施产业扶持全覆盖。始终将产业扶贫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因地制宜,长短结合,依托“一县一业”特色县,大力发展绿色香料、优质中药材、特色经作等特色产业。② 实施安居工程全覆盖。组建工作专班,采取加固改造为主、拆除重建为辅的方式,累计投入3.09亿元,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0404户,全面消除农村危房。③ 实施生态建设全覆盖。始终坚持脱贫攻坚与保护生态一体推进,结合“怒江花谷”建设和“治伤疤、保生态、防返贫”生态建设巩固脱贫成果行动。④ 实施劳动力转移全覆盖。出台《福贡县发展壮大劳务经济的实施意见》等文件,鼓励群众外出务工就业。深入开展务工人员务工地址清、务工厂家清、工资待遇清、联系电话清“四清”行动。制定一套针对性培训体系,成立一个地方劳务公司、一个劳务转移服务站,形成了农村劳动力从培训、转移到就业的全程跟踪服务体系。⑤ 实施民生保障全覆盖。采取国家资助、地方配套和社会帮扶相结合的方式,全覆盖解决学前两年至高中阶段营养餐和生活补助,做实贫困大学生资助工作,切实解决贫困学生“因贫辍学”的问题。建立健全农村基本医疗保障服务体系,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保。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符合参保条件的100%参保。⑥ 实施文明素质提升全覆盖。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和“文明新风进农家”行动,手把手教会群众整理内务、使用电器和厨卫设施,帮助群众养成讲普通话、讲卫生的良好习惯,教育引导贫困群众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3.4. 福贡县脱贫成效

1) 干部精气神全面提振。过去,部分干部干事创业能力不足,遇到困难问题找理由、找借口,不敢为、不愿为、不会为的现象普遍存在。脱贫攻坚战中,聚焦易地扶贫搬迁、控辍保学、农危改等重点工作,先后组建“背包工作队”“控辍保学突击队”“志愿服务暖心团”等一线“尖刀队”,选派1520名干部(占干部总数的55%)下沉到村到户,真正与群众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干在一起,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帮助贫困群众谋发展、解难事、办实事、攻脱贫,攻克了脱贫攻坚最后堡垒,交出了傲人战绩。2) 群众思想观念明显转变。过去,部分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等靠要”现象普遍存在。在脱贫攻坚战中,我们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采取能人培养、就业帮扶、做实培训等综合措施,引导和鼓励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积极主动参与脱贫攻坚,依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先后涌现出一批“脱贫励志模范”“脱贫标兵”和“光荣脱贫户”。3)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过去,全县交通不畅、人居环境脏乱差,大部分群众过着传统、原始、落后的生活。近几年,美丽公路(福贡段)建成通车,沿江集镇建成了一批美丽宜居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一条条宽敞的进村进组硬化道路蜿蜒在峡谷两岸,一座座跨越天堑怒江的大桥投入使用,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乡村面貌日新月异。4) 安全住房全面保障。过去,大部分群众住着千脚落地、人畜混居的茅草房、杈杈房和木楞房,生活在没有安全保障和地质灾害频发易发等地区。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作为初心和使命,通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等系列民生工程,一间间民房被修缮翻新,一栋栋新楼拔地而起,一户户久居危房的群众住进宽敞明亮、现代家具家电齐全的新楼房,实现了从穷窝穷业到安居乐业的历史性跨越。7万多名贫困群众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千百年来住房条件差的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5) 群众生活更加美好。过去,群众缺衣少食、温饱不足、愁吃愁穿,就医上学难,生活十分贫苦。在脱贫攻坚战中,我们紧紧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扶持群众发展草果、茶叶等特色产业,鼓励有劳动力的群众就地就业或外出务工,做到有条件、有意愿的贫困户至少有一个能增收产业和有一人外出务工就业。通过抓控辍保入学,抓改薄促均衡,抓资助防返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验收,实现了义务教育有保障。完成57个行政村卫生室和29个医疗点的规范化建设,做到了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全覆盖,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服务,真正让贫困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全面落实农村低保、社会救助等政策,实现贫困群众“因保尽保”,织牢民生保障兜底网。如今,贫困群众愁吃愁穿、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等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实现了“苦日子”到“好日子”的沧桑巨变,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的历史性跨越。6) 扶贫成效十分显著。福贡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主动履行脱贫攻坚主体责任,保持开局就是决战、出发就是冲锋的工作状态,紧紧围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目标任务,集全县之智,举全县之力,全员下沉攻坚,全面冲刺歼灭,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对照云南省最新的贫困退出机制中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退出的1、7、5项指标,均达到县摘帽、村出列、户脱贫标准。

4. 云南脱贫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1) 产业帮扶稳定性和持续性不足 [4]。产业是乡村最重要的经济基础,产业旺,乡村兴。云南原深度贫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集中连片的山地使得土地分散且利用率低,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困难,产业无法进行规模化生产,目前仍以传统农业如玉米、土豆的种植和生猪养殖为主,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低,易于模仿,容易使得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导致农产品滞销,对农户的收入影响极大。虽然大部分贫困村也有农业专业合作社,但合作社规模小、资金少,产业扶贫项目选择单一,营销渠道窄,没有形成县域化、规模化、品牌化,引领带动作用还不明显,扶贫济困能力还有不足。

2)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任重道远。近年来,云南省易地扶贫有效地解决了贫困地区“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发展困境。但调研发现,云南省的异地搬迁与安置存在着住户的就业渠道少、生活成本高和安置小区入住率低等问题,大部分住户由于受自身综合素质的影响,无法掌握适应市场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导致难于找到合适的工作,加上城市生活成本大大高于原住地,以至于出现部分住户回原住地生活或者在原住地和安置小区之间“两头跑”的现象。异地搬迁安置与搬迁后发展衔接不佳,直接导致了这部分人口的脱贫稳定性差,容易成为相对贫困人口。

3) 劳动力流失严重,人才振兴陷入困境 [5]。在云南原深度贫困地区,乡村小而散的特征本就使得当地劳动力少而分散,但为使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稳定达到国家标准,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地方以交通补贴、外出务工补贴等方式宣传、鼓励该地区劳动力多向我国薪资水平较高的东部沿海地区转移,致使该地区劳动力资源存量逐渐减少。此外,在劳动力转移的群体中,一部分是具有一定技术、学历的高素质青年劳力,这不仅会加剧农村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也由于流出群体带走了大量农村物质资本,变相加剧农村贫困。从短期来看,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确实对深度贫困地区有明显的减贫效应,但农民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主体,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从长期来看并不利于农村的可持续性发展。

4) 贫困户精神贫困 [6]。虽然目前建档立卡已经全部脱贫,但个别贫困户已经习惯了政府帮扶式发展,形成了“与其自己努力还不如等待政府帮扶”的懒惰思想。他们主动脱贫的意识不强,发展产业、外出就业的积极性不高,群众素质仍需进一步提升。

5. 乡村振兴背景下云南农村脱贫后可持续发展路径

1) 优化产业发展路径,因地制宜的发展产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要求中,贫困地区应当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发展种养殖业,政策将着重支持符合当地特色的产业,同时,要求建设一批贫困人口有条件、有机会真正参与其中的特色农业基地。在《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中,选准适宜本地客观发展条件的特色产业应当采取科学的分析方法,从贫困地区的自然禀赋、生态环境、市场环境、产业现状、产业带动情况和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等不同方面进行考量;要积极发展特色产品加工,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拓宽贫困户就业增收渠道。

2) 持续巩固拓展搬迁脱贫成果,千方百计促进搬迁群众充分就业。加强搬迁脱贫群众动态监测预警。建立农户主动申请、部门信息比对、基层干部定期跟踪回访相结合的易返贫致贫人口发现和核查机制,实施帮扶对象动态管理。开展“政策落实大排查”“稳岗促增收”行动。实施“技能帮扶专项行动”,促进搬迁劳动力技能提升。开展突出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脱贫劳动力就业服务。开展外出就业精准对接,精准对接用工需求,提高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精细化程度。

3) 加强乡村人才建设,建立人才供给长效机制和可持续发展机制。加快建立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教育发展机制。同时强化激励机制,创新服务保障。一套强有力的人才激励机制和创新完善的服务保障制度是“留人、引人、育人”的关键,通过制定有激励性和保障性的招聘制度、薪资制度、考评制度、晋升机制和人才发展方案,善于从政治、物质、精神、心理等多个维度提高他们的工作干劲和满意度,从而保证让本土和各方人才“愿意来、留得住”,还要让他们“干得好”。

4) 重视“思想扶贫”,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扭转不良风气。本着因人而异、按需供给的原则,对贫困户开展技能培训,确保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掌握一门增收致富的技能,使贫困户积极参与到帮扶项目中,将“要我脱贫”的思想转变为“我要脱贫”。通过开展农村“星际文明户”评选活动等,帮助贫困户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脱贫观,可结合村情实际,制定对村民有着道德约束作用的村规村约,推动贫困地区的移风易俗。转变扶贫干部的思想认识,脱贫不能停留在“缺什么补什么”的阶段,在扶贫过程中,扶贫干部应从贫困户的思想认识着手,最大限度激发贫困户潜能,这才是脱贫致富的长久之策。

6. 结论与展望

云南省是全国贫困面较广、贫困人口较多的省份。8年精准扶贫、5年脱贫攻坚,云南省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精彩篇章。到2020年底,云南省93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50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整体脱贫。立足新发展阶段,云南省乘势而上、接续奋斗,推进脱贫地区群众实现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发展,多举措确保脱贫不返贫、振兴不掉队。云南省将和全国一起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在夯实脱贫攻坚成效的基础上,吸取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宝贵经验,推动乡村振兴的工作重心逐步下移至农村,推动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方式的常态化和制度化,建立健全乡村振兴长效实施机制,做好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效衔接。

参考文献

[1] 徐顽强, 王文彬. 精准扶贫的元要素聚焦与整体治理路径[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8(6): 52-57.
[2] 张立冬. 中国农村多维贫困与精准扶贫[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7, 16(4): 65-74.
[3] 张玲.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探析[J]. 中国经贸, 2016(17): 108-109.
[4] 张耀文, 郭晓鸣. 中国反贫困成效可持续性的隐忧与长效机制构建——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的考察[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9, 20(1): 62-69.
[5] 闫磊, 朱爱. 可持续稳固脱贫的实现路径研究——基于森的可行能力理论[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8(4): 119-125.
[6] 郑长德. “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奔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 民族学刊, 2017(6): 1-8+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