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校德育课中工匠精神的渗透
On the Penetration of Craftsman Spirit in Moral Education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DOI: 10.12677/VE.2022.111012, PDF, HTML, XML, 下载: 312  浏览: 1,339 
作者: 肖淑敏, 袁仁书*:贵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关键词: 中职德育工匠精神中职学校Secondary Vocational Moral Education Craftsman Spirit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摘要: 职业教育为我国培育了大量的劳动人才,为提高就业率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总量的不断提升,我国正在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劳动人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职学校作为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育基地,必须着重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德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也在使用各种方法来增强德育的有效性。将“工匠精神”融入到中职德育教学中,有利于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健全中职学生的人格,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也有助于实现德育的有效性。本文将分析“工匠精神”在融入中职德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
Abstract: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trained a large number of labor talents for China and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 rate. With the progress of society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economic aggregate, China is transforming from a manufacturing power to a manufacturing power. In this transformation process, the craftsman spirit of labor talents striving for perfec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s the training base of high quality skilled personnel, must focu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craftsman spirit.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moral education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teachers are using various methods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moral education. Integrating “craftsman spirit” into mor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s conducive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spirit, perfecting their personality, making them become skilled talents needed by the society, and also helping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ness of moral education.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integration of “craftsman spirit” into secondary vocational moral education teaching, and put forward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文章引用:肖淑敏, 袁仁书. 浅谈中职学校德育课中工匠精神的渗透[J]. 职业教育, 2022, 11(1): 70-75. https://doi.org/10.12677/VE.2022.111012

1. 引言

2020年12月20日,习近平主席致信祝贺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举办时指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育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1]。“工匠精神”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培育工匠精神,既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需要,它主要表现为创新上进、精益求精等。良好的品行是学生将来立足于社会的根本,而“工匠精神”有助于学生在某个特定专业领域走得更宽广。因此,把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德育课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基本道德修养,还有利于塑造中职学生正确的职业观。所以,中职学校不能单方面强化德育课程的教学,还应把工匠精神的培育放在显要位置,这样将会造就一批具有“德艺双馨”的大国工匠。

2. “工匠精神”的内涵

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对于开展中职德育课程至关重要,本文对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梳理,并把有代表性的观点总结如下(见表1):

Table 1. The connotation of craftsman spirit

表1. 工匠精神的内涵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所谓的“工匠精神”就是工匠对自己的工作追求尽善尽美,有一种执着的精神,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耐心打磨,尽量达到完美的境界。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工匠精神”就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行为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从而为学生今后就业打下坚实基础的一种优良品质。

3. “工匠精神”在中职德育教学中渗透的意义

3.1. 有助于培育中职学生的职业精神

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在于: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中职学校的教育目标是促进学生更好地就业,根据企业的用人标准以及行业的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学习之后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来促进就业。随着我国对思政领域方面的要求不断重视,企业在人员选拔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考察人员的专业技能,还对人员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教育侧重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型技能,道德修养层面的知识有所欠缺,因此,把工匠精神融入到德育课程教学中,有利于弥补中职教育的不足,有利于实现全方位育人。因此,在德育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全方位地渗透“工匠精神”,挖掘各个学科的德育元素,将“工匠精神”真正与德育相融合形成合力,从而培育中职学生的职业品质和精神。

3.2. 有利于培育中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工匠精神内涵丰富,除了能够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精神之外,还包含创新创业能力。目前中职学校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相对较少,专业性师资薄弱,授课时间与学习主体不固定,创新创业课程的分散性与集约性差将不利于中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再加上,中职学生是推动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因此,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十分紧迫。而在中职德育教学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一方面,这将弥补中职创新创业课程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是对德育课程的拓展与补充,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向学生讲述在我国经济建设进程中涌现出的著名工匠,启发学生思考,让他们感同身受,以此为榜样,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成为一名高素质型技术技能人才不懈奋斗。综上所述,在中职德育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有利于培育中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3.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德育课程属于学生的必修课程,开设德育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与道德修养,在思想层面上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德育课程主要侧重于提高学生理论层面的知识。而“工匠精神”主要侧重于学生实践实训层面,“工匠精神”不仅仅局限于学生所处的当前阶段,还对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有所引导,“工匠精神”主要阐释了学生毕业之后,如何高效的工作以实现自身的价值。综上所述,在德育课程中融入“工匠精神”,可以概括为: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结合体,它不仅有利于学生当前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由此可见,德育课程中渗透“工匠精神”,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不断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不断实现人生的价值。

4. 中职学校德育教学中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现状

在当今社会,我们越来越强调“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也促使我们越来越重视德育的教学。德是占首要位置的,厚德载物,一个人首先要具有高尚的品德,才能承担大任。由此可见,在新时代下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德育教学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工匠精神”还没有完全渗入到我国中职德育的教学中,德育尚没有完全发挥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作用。

4.1. 德育教师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不够重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工匠精神也是多年的工作经验积累起来的。但是中职学校中很多老师都是刚毕业就步入了工作岗位中,直接从学校走进学校,完成学生到老师身份的蜕变。有些中职学校没有专门的德育教师,平时的德育工作由班主任代教,德育教学沦为一种形式,德育效果甚微。对于德育教师而言,大部分德育教师只对理论知识熟悉,但是缺乏企业的实践经验,在德育的课堂上,不能很好地向学生表达工匠精神的内涵,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不够重视,只是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学生不能真正理解什么是工匠精神。长此以往,中职学校很难培育出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德育也没有完全发挥出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作用。

4.2. 缺乏培育工匠精神的环境

培育工匠精神的环境包括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首先,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离不开政策的支持,需要完善的制度机制作为支撑。工匠精神在中职德育中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中职院校德育中“工匠精神”养成教育体系建设不完善,与学生“工匠精神”的养成教育起步晚有一定的关系 [5]。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是一个漫长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实际的教学中,工匠精神在中职德育教学中融入的程度并不高,还没有相关政策与制度的支持,要想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需要在学校的德育制度中加入与工匠精神有关的知识内容 [6]。其次,中职学校培育工匠精神的文化环境也不够优化。例如,中职学校很少举办以培育工匠精神为主题的班会、演讲比赛等,导致大多数中职学生对工匠精神领域的知识不甚了解。由此可见,对于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中职学校缺少一个良好的环境。

4.3. 教学讲授方式单一

由于我国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大多数中职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在实际教学中,呈现一边倒的态势,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单调乏味,学生的参与性较低,导致教学效果较差。德育内容仅仅在在德育课中传授,但很少渗透到专业课和实训课中。教师上课主要依据PPT直接讲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不甚了解,对德育内容也并不重视,德育教学的现状很难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学生对“工匠精神”很生疏,对“工匠精神”的概念和内涵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学习积极性和投入度不是很高 [7]。工匠精神并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需要在实践中感受和提炼出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本质,但就目前的情况看,工匠精神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应用,学生无法领悟到工匠精神的真谛,影响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吸收理解。

4.4. 选取的德育内容与学生发展契合度低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促使我国经济必须转型升级,也对中职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具备工匠精神。当今社会是个多元化的社会,中职学生容易受到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影响,面对这样的情况,德育教师应该思考选取什么样的德育内容作为教学内容。除此之外,中职教师没有结合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没能选取接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德育内容,从而使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认识较为模糊,导致德育的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德育的教学内容缺少前瞻性与创新性,不能满足当下社会发展的需求,更无法满足现代化建设对于工匠型人才的大量需求。

5. 中职德育融入工匠精神的有效实施策略

5.1. 强化教师的工匠精神

德育教师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过程中起到引导和表率的作用,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具备与时俱进的工匠精神的教学理念,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如观察工匠人物生活的环境、感受和学习工匠人物掌握的技能,在实践中提高德育教师的工匠素养 [8]。教师要经常关注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通过德育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性的引导,将前沿的、先进的教育理念传递给学生,强化学生工匠精神的意识,并且鼓励学生用工匠精神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将工匠精神渗透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中,争做工作中的先锋。不仅德育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工匠素养,教师要具备“匠心”和“匠技”,不能满足于现状,要不断地优化自己的技术能力 [9]。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班主任及其他的任课教师都要具有工匠精神,在专业课或者实训中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熏陶,用自己的敬业精神来感染学生,促进他们对学习产生热爱,进而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

5.2. 优化培育工匠精神的环境

在制度环境方面,首先,职业院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以及企业对人才培育的要求,制定一套完整、规范的德育培育方案,以“工匠精神”为主题,将其融入到德育的培育方案中。不同专业融入的德育内容是有差异性的,要结合不同专业各自的特点,设计出不同的德育内容,选择合适的上课形式,突出自己学校的办学特色,将工匠精神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中职德育教学中。其次,也要完善德育的评价体制。可以采用档案袋评价方法,教师给每位学生建立档案袋,采用多主体共同评价,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记录在档案中,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记录工匠精神表现,逐步形成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等工匠精神 [10]。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融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这样评价的结果才具有科学性和真实性。

在文化环境方面,文化环境的创设对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以及职业素养、态度等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化环境的创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共同去营造,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楼的走廊、教室里的墙壁上张贴新时代能工巧匠的图片并在旁边记录他们的事迹,在教室的一角摆放一些工艺作品等,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受到工匠精神文化的感染与熏陶,还可以组织学生多多参加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搭建一个可以展示专业技能的平台。例如学校多组织技能型的竞赛,以赛促教,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悟工匠精神的内涵与价值。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这些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对工匠精神深层次的理解,端正他们的职业观念,能够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 [11]。还可以通过邀请大国工匠走进校园,开设专题讲座,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让学生从他们身上加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从而受到启迪,有意识地培养敬业、乐业的职业态度与专业技能。

5.3. 创新德育教学中工匠精神的培育方法

当今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许多新型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例如翻转课堂、慕课等。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上丰富的教学资源,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拓宽中职学生的视野。单纯的德育知识的学习并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学生对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很感兴趣。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工匠纪录片在课堂上播放,例如,央视新闻推出的《大国工匠》八集系列节目,其内容讲述了一些追求职业技能完美和极致平凡的劳动者的故事。在课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工匠精神的主题演讲比赛,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最重要的是加强社会实践活动,还可以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真正去企业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体会“工匠精神”的意义和价值。

5.4. 结合自身优势培育工匠精神

中职教师应该结合职业学校自身的优势,充分利用工学结合模式深化中职德育课程中工匠精神的培育 [12]。一方面,中职教师应根据目前本专业的发展现状、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等,选择适合本专业发展的工匠精神内容,例如,面向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融入诚实守信相关内容,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工匠精神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有利于培育学生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另一方面,中职学校应适当把德育课程教学的实践环节放到学生实习实训阶段,课堂教学内容与实习实训环节相结合,使学生在实习实训环节不断体会工匠精神的真谛,进而引导学生对工匠精神、行业发展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职业观、就业观。

6. 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正处在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道德是占首位的,中职德育课就是培育中职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课程,将工匠精神融入到中职德育中去,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职业观,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致信祝贺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举办强调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育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李克强作出批示[EB/OL].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moe_838/202012/t20201210_504747.html, 2020-12-10.
[2] 邓宏宝. 工匠精神: 职教名师必备素养与成长动力[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9(17): 10-13.
[3] 毕晶晶.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探讨[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1(17): 83-85.
[4] 冯宝晶. 高职院校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必要性与主要路径[J]. 教育与职业, 2021(14): 108-111.
[5] 孙盛宝. 中职德育中学生“工匠精神”养成教育对策分析[J]. 现代职业教育, 2018(20): 194-195.
[6] 张建旭. 试论基于工匠精神引领下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J]. 课程教育研究, 2020(12): 241.
[7] 黄文忠, 伍承光. 中职德育与“工匠精神”的有机融合[J]. 现代职业教育, 2019(36): 56-57.
[8] 陈亮.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策略[J]. 现代职业教育, 2021(16): 174-175.
[9] 周六林. 中职德育教学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J]. 好家长, 2020(08): 82.
[10] 余梅. “工匠精神”培育初探——职业教育学的视角[J]. 职教通讯, 2017(19): 5-9.
[11] 周轩. 中职学校德育课中工匠精神的渗透[J]. 西部素质教育, 2019, 5(5): 43.
[12] 马力.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修课实践教学探究[J]. 现代交际, 2021(20): 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