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
The Accumul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Writing Materi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Literacy
DOI: 10.12677/AE.2022.121046, PDF, HTML, XML, 下载: 430  浏览: 613 
作者: 尹 珺:湖南大学,湖南 长沙;余 波:楚雄师范学院,云南 楚雄
关键词: 素材积累搭建支架观察筛选整合核心素养Material Accumulation Set-Up Scaffolding Observation Filter Integration Core Literacy
摘要: 随着核心素养视域下新课程改革不断地深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对小学语文教师的写作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写作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培养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就小学来说,还处于作文的初级阶段,而模仿教育是其最主要的。教师怎样启发学生积累素材资料,学生自身的素材资料累积到了什么程度,在某种意义上便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作文水平。基于此,本文系统性地对小学语文写作核心素养进行了思考,并结合作者的实践经验,从如何积累生活中的精彩片段、搭建支架,帮助学生进行观察、积累语言、筛选,整合和转化写作素材这几个方面以凸显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为核心,阐述了解决写作素材缺乏的教学途径。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re literacy,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stage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writing teaching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ers. Writ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It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form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Chinese core accom-plishment. Th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are still in the primary stage of writing and imitation educ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 a sense, it directly affects students’ composition level that teachers inspire students to accumulate materials.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reflects on the core literacy of writing, and combines the author’s practical experience, how to accumulate wonderful fragments in life, set up a scaffold to help students observe; accumulated language; screening, integr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writing materials to highlight the accumulation and use of writing materials as the core and expounds the teaching approach to solve the lack of writing materials.
文章引用:尹珺, 余波.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写作素材的积累与运用[J]. 教育进展, 2022, 12(1): 273-282. https://doi.org/10.12677/AE.2022.121046

1. 引言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建构主义”“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1]。作文是用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与表达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了解世界、认识自我、并作出创新性表达的重要过程。因此,习作中素材的积累与运用是小学生写作的核心素养之一,写作的过程离不开积累,厚积才能薄发。对于语文作文教学来说,写作素材的积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写作素材是小学作文的根本。

2.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写作的思考

小学生处于作文的萌芽阶段。不管小学低段的说话写话,中段的起步写作,还是高段的成文表达,都离不开写作素材的累积。对于正处在小学低段的小学生来说,因为学校家庭生活环境受限,想要通过自己的学识完成写作的难度很大。所以在语文写作课程中,积累素材资源就变得尤为重要。同时拥有一定量的素材也能启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然而,笔者对所在中心学校7所小学一至六年级近1000多名学生写作状况所作的调查显示,13.8%的学生认为没有东西可写;缺少好词佳句占24.6%;而7.7%的学生却认为作文题目偏离教材,脱离学生实际;53.8%的学生肚里有话却难以组织整合语言,表达不出来。通过问卷调查和教学实验笔者分析归纳出以下四点原因:一是学生以学习为主,而忽略了实践和活动,缺乏写作素材和采撷灵思的契机;二是学生对周围的人物关注不多,对周围的事物观察不够,缺少捕捉写作素材的能力,对有意义的事物“熟视无睹”,导致“无米可炊”;三是学生渴望在习作前有教师指导,能帮助他们提炼、丰富写作材料;四是多数教师急功近利,平时很少上习作课,甚至不知道怎么上习作。在引导学生习作时,借助作文参考用书,急于提升学生的应试技巧和考试成绩。因此,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指导更加强调实现以学生主体,建构自觉、独立地习作行为,让学生通过积累生活素材,精彩片段,以期让学生形成观察力,在面对习作中,能自如地筛选、整合和转化作文素材,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独立创新的习作思维力。

3.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写作素材的积累

学生作文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内容可写——缺乏生活素材的积累。要克服这个问题,就应该首先从生活的积累开始。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要表达什么的“米”从哪里来?自然从生活中而来。生活才是作文中取之无穷用之不竭的重要来源,我们必须建立一个写作材料的仓库。只有充分地积累写作素材,才有可能源源不断地写出好作文。那么笔者是如何把积累生活素材这根“拐杖”教给学生呢?

3.1. 巧搭支架,学会观察

常言道:“心中有粮,遇事不慌。”而粮食的储存也要靠平时的点滴积蓄,这就需要孩子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仔细观察日常生活,记录日常生活的精彩片段。把自己做过的,看过的,想过的,听过的,觉得有意思的都要记录。不断的充实自己的材料库,才能实现有东西可写。观察不是纯感性的,观察的过程中往往渗透着联想、想象等活动方式。如,写一种水果,就可以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来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要有顺序,有重点,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有些事物是动态的,必要时要进行多次观察。用眼睛看一看它的形状,用鼻子闻一闻它的气味,用舌头舔一舔它的味道,再用手摸一摸感受它的触觉,同时进行必要的联想与想象,这样写出来的习作才真实,才能吸引人。那么,如何仔细观察事物,把事物写得清楚具体呢?

3.1.1. 教会学生写“每日录”

要求学生每天用三五句话记录每天发生的事或看过的人、景、物或自己的所感、所想。但必须持之以恒,但针对农村学生来说觉得每天的生活都差不多,每天都是读书、回家、睡觉仍然发现不了许多新的东西,为此,习作课可围绕如下,见表1表2观察支架展开设计和积累:

Table 1. Observation scaffolding in the junior grade

表1. 低年级观察支架

Table 2. Observation scaffolding in the higher grade

表2. 中高年级观察支架

“新课标”语文核心素养中第一要素即“语言的建构与运用”。重视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体性和知识的建构性 [2]。“每日录”的设计,一方面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自主学习,筛选自己的生活素材,丰富作文。另一方面,搭建支架表格作为学生积累素材的工具,使学生利用“头脑风暴”,激活学生记忆,激发学生个性化写作。学生“每日录”作品如下:

在当“女角”日子里

五月十二日星期三晴心情委屈

早晨,晴空万里。我在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学校的操场上练习着校园集体舞,盼、盼着班主任老师的到来——为我们排队分组。

我非常的失望——我成了我们班中唯一一个男生伴女角。

最难忘的是:突然听到一个声音:“哈哈,王云变成女人婆了。”顿时操场上发出了一阵“哈哈”大笑,我难过极了,只觉得好像千百双眼睛不停地注视着我,嘲笑着我,我不顾一切的冲回教室,委屈地哭了。

五月十三日 星期四晴 心情极差

第二天,我拖着沉重的步子来到教室,班主任老师走到我的跟前,耐心的说:“怎么了,委屈了,梅兰芳一生都是以男生伴女角,成了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老师认为你一定能担任,才会让你去做。”

我虽然不情愿去,但是还是硬着头皮来到操场。

最难忘的是:刚跳舞时,同学们仍然嘻嘻嘻笑个不停,可我在老师的鼓励下,终于尝试了一次“女角”。

五月十四日 星期五 晴 心情高兴

训练依然进行,可我今天觉得自然了许多。

最难忘的是:跳着、跳着、我仿佛融入了音乐,进入了情节,随后老师便让我们小组担当小老师,我自豪极了。

结合上面的记录,不论记什么一定要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并及时地把自己想法都记录下来,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就记,一两句话可以,几百个字也可以,总之,事实求是,说老实话,对自己负责。”一定会是好素材。

3.1.2. 教会学生写“观察录”

观察是写优秀作文的重要基石。鲁迅先生曾说:“对任何事物,都应该看精确,透彻,才好下笔。否则,就很难写出好文章来。”写作虽来源于生活,但有了生活不等于会观察生活,这就需要教师相机点拨观察的方法。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课文《肥皂泡》时,描写肥皂泡美丽、神奇的过程中,把肥皂泡的色彩美、动态美等描述得栩栩如生,而作者之所以能描写得这样细致入微,主要是因为对进行了仔细的观察、推敲。观察是有目的、有意识地感悟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活动,是观察者对观察对象的感受、认知和评价。观察时,必须眼、耳、鼻、舌、口综合活动,以提高观察效果。在生活中还有许多观察的方法,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写作要求搭建不同的支架(见表3)。

Table 3. Observation record of the scaffold was designed

表3. 观察录设计支架

3.2. 以读促写,以本为范

“以读促写,以本为范”就是通过学习课文,把写作指导细化到阅读教学中,围绕课文促进学生写作,让学生通过仿写词语、仿写句子段落、仿写习作手法等形式,主动联系自身生活经验,在掌握基本的行文技巧的同时,提升了学生习作能力,让学生无论写什么都能将学过的课文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这种教学方法是依托课文和阅读教学情境生发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脱离范本进行独立的创新写作。

3.2.1. 积累文本中妙词佳句是作文详略得当的基石

语文课文是由教育教学资深专家和一线老师经过数十年的教学经验而精选的名家名篇,每篇课文都文质并美,既是语言教学的范例,也蕴藏了大量的语言教学材料和语言教学常识。在写作课堂时,教师引导学生在品味的基础上积累课文中精彩的词汇、句子,匠心独具的词群以及丰富文章的表达手法。因势利导,借机让学生进行仿段、仿段、仿文。经过多次模拟,帮助学生了解语句的基本范式。牢牢抓住读写结合的基本原则,对于精彩段落要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练笔,既让学习者积累语句,也使学习者运用新语句,从而实现了学以致用、读写结合的目的。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好自己的“采蜜本”,对课文的词语进行归类整理,如学习了《难忘的泼水节》一文,学生收集了“鲜红的地毯、难忘的泼水节、一条条龙船、一串串花炮、一座座山峰“即可让小朋友们按此结构方法动笔写一写。“美好的学校、火红的阳光、茂盛的森林、幽静的山村、热闹非凡的街市、一条条街道、一排排树、一幢幢别墅”等词从小朋友们心底汩汩流过。再如,课文《盘古开天地》中的句子:他的肌肤,化成了广袤的大自然;他的血液,化成了奔流不息的河流。于是学生们就模拟仿写:故乡的土屋,化成了高高的洋楼;故乡的泥泞小道,化成了宽敞的水泥马路;故乡的荒坡,成为了绿色的果园;家乡的小马车,却成为了长长的大货车学生们为什么还能够滔滔不绝地讲写,正是由于老师们为他提出了可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的范例,让学生写“有章可写,有话可说”。

3.2.2. 积累课文中的表达方法是作文井然有序的保障

堆砌材料也是学生在作文中的通病,往往是材料要点不突出,详略不得当,而造成整个篇章的中心概念模糊不清,表意不清。因此老师们必须全面的运用好教材资料,积累表达方法,并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的训练好连贯、并列、总分,和归纳与具体化的四个构成段。如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四个自然段时,总结地描绘了原野的热热闹非凡。然后再具体化描绘了黄豆、高粱、榛叶各自的特点来烘托出热闹的景象。于是我就让学生围绕一个意思来写一段话,有的学生就写到:通海的花街真热闹。四面八方的人都赶来凑热闹,大街小巷都拥挤得水泄不通,真是前不见头,后看不到尾。各式的花连成一片,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谁也不肯让谁,好像要把全部的美尽显出来。树桩也成为了花街的一道风景线,姿态各异,有的像老人,有的像猩猩。确实觉得收效非常大,于是我就又设计一个收集的范式:(见表4)

Table 4. Example scaffold

表4. 范例支架

教师可根据不同的习作要求设计最适合的范例支架指导学生习作。如何来安排顺序,有详有略地表达呢?1) 要确定好顺序。行文中,在段落的开头、结尾或者其他适当的位置,设置一些点明时间或地点变化的词句,这样就能让文章结构井然有序。2) 要围绕主题来选材,安排好详略。与主题密切相关的要详写;能表现主题,但是不突出的略写;与主题无关的则不写。

3.3. 背诵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

“背诵是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材料的好方法”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些经验包含着科学道理和人们对语言掌握规律性的认知。古人学古文、背古文、写古文。用这个学习方法造就出了大批写文章的高手,我们应传承古代教学的可贵成功经验。要将好的文字烂熟于心,诵读如流,乃至脱口而出,除了下苦功夫外,要提升诵读效果,教师还必须注意运用教学中的情景因素,将课堂教学组织得活灵活现,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明白背诵后的目的和意义,如:在平时所背诵的歇后语和谚语中,我就训练学生们活学活用,如,学生在作文《这件事让我后悔》的结尾中就写到:这事把我弄得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但我从这件事中明白做任何事一定不能冲动,一定要吃一堑,长一智。这样一来让学生尝到了背诵积累的益处,学生的背兴趣会更浓。其次背诵课外阅读的语言积累也非常重要,不仅要求学生熟记课内要求背的课文段落,而且在平时的教学中,还须要求学生每日诵读约20~30分钟的课外书籍,同时对某些文段也要做到熟读成诵。此外,可以根据纪念日、季节、活动搜集相关的诗、词、句子,让学生每天坚持诵读一词、四字、甚至几句,将背下来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作为学生“话语仓库”中的一部分,要用时则“信手拈来”。

3.4. 课外活动是丰富语言积累之本

传统的语文写作教学以“应试为本”,不重视学生写作过程中综合能力的培养。 应试为主的写作教学以教师教授为主,即教师在考前依据历年测试题针对性地讲解习作技巧,学生则在短时间内机械化的背诵作文、模仿习作,这种过分注重考试结果的写作教学方式,忽略了写作过程的培养与积累,学生的作文水平难以得到真正的提高和进步。写作能力需要经过漫长的、大量的写作活动积累才能得以实现。杜威提出,“同是一个活动,有的仅仅是身体的活动,有的具有丰富的意义,这两面的差异是很大的” [3]。语文作文学习活动体现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它是由学生的外显行为和学生的内部活动,内部活动包括心理活动和各种想法、经验、感受内部行为构成,是由外部活动和内部活动相辅相成的学习活动,因此,课外活动活动必然是丰富有趣的语言实践活动。具体活动设计如下:

3.4.1. 定好课外阅读的时间

在平时的教学中给学生固定课外阅读的时间,保证课外阅读质量。为使他们能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计划开设每周二次每次2课时的课外阅读活动小组,每周一的晨会课,命名为资讯交流活动,在每周五开展剪报小组、贴报小组和编报组等三种趣味社团交流活动,对小部门学生开展个别指导,并开展编报、剪报交流活动等。以成为从课内向课外拓展的桥梁,引导小学生利用与课本相关的书籍和自由选择的方式阅读,通过学习为主的课堂形式,让学生自主地读书,并加强对阅读的引导与点拨“授人以渔”。

3.4.2. 推荐学生阅读适宜书籍

一般宜向低段学生推荐童话、寓言、神话故事等精品读物;中段学生推荐阅读意义深刻的童话书,儿童报刊、还可增加推荐战斗故事、普小品文、科学小说类等书籍;高段学生针对性推荐一些具备一定故事性的长篇小说、人物传记、历史童话、探险游记等。

3.4.3. 引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汲取养分,学会积累

要想学生从课外阅读中获得提高,老师必须教学生从书中吸取养分,通过学习积淀,锻炼学生把握语句知识累积的方式。让学生读课外书籍时,教师可搭建多层次读写结合的训练的平台(见表5)。1) 诵读批注法。边诵读边批注是最阅读中最随意的阅读形式,边读边思索,在有所感悟之处写批注自己的想法或收获,在读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之后可通过主词诵读法提纲记诵法、手抄与诵读结合等诵读方法促进思辩地写作。2) 摘录法,教给学生圈点勾划、批注、摘抄、制作目录卡、写心得、做看书摘抄的方式。设计制作摘要卡、索引、名言录,随时随地读读、记诵精彩段落、好词妙句。3) 归集法。对已摘抄的精彩词语、古诗文佳作,每一阶段做一次归类积累,将同类的词摘抄到一起,以方便查看记忆。同时老师也要给学生创造交往的机会,从交往中激发学生积累语句的乐趣。在拓展读写中,做到读与听有机地结合;听与议说有机地结合;读与诵有机地结合;念与写有机地结合;读与编有机地结合。并使用园地交流法,手抄报交流法,读书笔记交流法等,让每位学习者的读书活动经验积累,成为全校同学的共同财富。

Table 5. Design of reading recording activities

表5. 阅读记录活动设计

通过展示拓展阅读的成效,激发并巩固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定期对小学生的阅读状况进行检查和考核,阅读成绩进行展示,使学生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以便进一步加强阅读的兴趣爱好。可以通过口头交谈、自编文艺小报、举办大赛和评比、进行游戏和演出等多种形式,为小学生创造表现才能的机会。在活动中设立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估指标体系,增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意识。将课外阅读纳入学生平时成绩的主要成分。在日常拓展阅读活动中,重点考察学生的课外读物数量、读书习惯、阅读经验积累和运用等三个方面,将学生课外读物的成果衡量,并视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主要成分。

4.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写作素材的运用

语文核心素养不仅要求学生积累素材,而且要求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获取与表达意义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质 [4]。“大同中求小异”,我们平时习惯于单一地使用某一个素材,如把几个素材放在一起思考,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新课标首次将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标强调了学生通过积累素材运用,促进学生直觉、形象、创造等思维的发展。正如王开岭老师所说的那样,我们不仅要善于识别收集素材,也要善于筛选、整合素材,挖掘个性化素材。学生积累的素材比较零散,杂乱无章,这就需要教师搭建支架做好引导,让学生熟悉素材后,学会摆放,尝试组合,让素材与素材聚合转化为新素材,让素材与素材撞出创新的思维火花。

4.1. 筛选材料,整合共性特征

通过不断地训练,学生逐步进入写作情境,拥有了丰富的素材和记忆,可以边写作边思索,脑子里有了源源不断的素材基础。但是,这些素材尽管是丰富的,却又是散乱的,是不能直接成为文章素材的,还需要学生根据写作话题筛选、整合构思写作。

从某种意义上讲,写作素材资源的整合直接影响着语文课程及其他学科的教学质量。写作素材的积累、筛选、整合和转化是写作灵感的主要源泉,量的累积带来了质的变化。对语文写作课程而言,文字素材的累积才是根底,而素材累积量又往往直接影响学生在写作时的思维,是否能抛砖引玉,如何避免在寻找新语言和素材时捉襟见肘,也防止文字贫乏枯燥。素材资源积累才是写作文的根底,根本没有了,作文很快就会变得平淡不堪,没有丰富的美感。同样,当老师在对学生灌输写作思路时,若学生缺乏相应的素材累积,那么老师所教授的知识也会显得生涩拗口,甚至无法消化吸收。所以素材资源就是学生写作与教学的根底,而同时学生写作与教学又会反过来提升资源对积累的利用和拓展。二者都是相辅相成的关联。与此同时笔者研究发现素材资源积累对其他学科课程具有很大的影响。素材资料的累积有助于增强他们对写作课程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作文和材料使用的认识,提高其他学科课堂的有效性,便利了老师和学生之间交流。如统编版六年级下册《藏戏》这篇课文在结构和内容上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典范,课文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结构构建文章。随着作者脉络清楚、有点有面、有详有略地描述,绚丽多彩的藏戏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便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先用三个反问句构成一组排比段,概括介绍藏戏的主要特点:“戴着面具演出”“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接下来详细写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紧接着介绍藏戏的重要特点——面具的颜色、形状和象征意义。然后简略地说明其他特色:舞台简朴;剧情靠说唱来演绎;演出形式自由随意等。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点明藏戏这一民族戏剧艺术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运用示例:日常生活中,我们何尝不是在一起合作呢?(总)最明显的例子应该是军训了。军训结束的时候,总要举行一次会操表演。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场上,每一个同学注意力都要集中,心中要想着集体,此时我们共同的目标就是整齐。所以我们必须按指挥员的口令去做,如果有一位同学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而做错了的话,那么整个表演就算是失败了。(分)总之,我们成长的路上离不开合作。(总)在习作中运用这种结构时需要注意:1) 要用简洁、精练的语言筛选、整合构思写作,提炼出主要内容,作为全文的总起或总结,使读者对文章内容有整体把握。2) 中间部分要具体描写,根据人或事物的特点,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选择恰当的材料进行描写或介绍,使其特点鲜明、形象生动。3) 安排好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衔接过渡,可以用一些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过渡,也可以用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或过渡段来衔接,从而使文章浑然一体,流畅自然。

4.2. 抛砖引玉,加强学科间沟通

加强学科间沟通,有机整合不同学科资源,不仅可以“借鸡生蛋”,还可以创新性地解决学生不会运用写作素材的问题。例如,笔者命制了这样的话题作文:未来世界,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更深、更远。然而,在人类发现宇宙奥秘的同时,也引来了宇宙中的危险敌人。一群以抢掠其他星球资源为生的外星人对地球发起了进攻危难时候,你会如何保卫自己的家园?请你以以上内容为故事背景,展开大胆想象,编写一个精彩的科幻故事。要求:情节离奇且有一定的科学依据。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本次习作的重点要求小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将科幻故事的情节写得清楚、完整,并且以一定的科学知识为基础,在故事中创造出那些现实中并不存在,但看起来令人信服的科学技术来。有的小作者通过大胆想象,生动地描写了身为“地球卫士”的“我”为保卫地球所经历的危险,以及为保卫地球所做出的努力。利用科学知识展开丰富想象,并依据现有科技创造了很多有趣的仪器,令情节曲折动人,很吸引读者。如句子“天黑了,戒备的外星人明显减少了,我蹑手蹑脚地走过去。走近机器才发现,原来还要经过一层电网才能进入基地。怎么办?我急中生智,从身上拿出绝缘手套,慢慢地爬了过去,结果还是被外星人发现了,他们把我关进牢房。我发现外星人的牢房四壁都是厚厚的钢板,怎么也砸不透。这时,我突然想起自己贴身带着新型水刀,这种刀可以把钢板割开。于是,我抽出水刀,在钢板上割开一个大洞,从牢房里逃了出来。”习作用词非常准确,像“戒备森严、蹑手蹑脚、急中生智”等词语都用得十分恰当,让人感受到了故事中的紧张气氛。编写科幻故事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展开想象的,所以想象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不能天马行空地随便幻想。在依据某方面有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做破性创造,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4.3. 延伸拓展,拓宽视野

“审美鉴赏与创造”要与时俱进,在教学活动中创新性的开展生活,在体验中收集素材。生活并不能被动的去体验,而是人与大自然、人类社会共同创造的,这也是人类追求生命的最高境界 [5]。学生有生活不等于生活就丰富多彩,就有新的体验,感受。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们去开创更绚丽多彩的童年生活,让学生写出精彩的童年人生。同时,在积累素材的同时获得更加广阔的视野,激发学生思维和创造灵感。例如,积累全球新闻热点:人类向重返月球迈进一步,NASA超重型火箭热火测试成功;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3名航天员进入天和核心舱,开启中国空间站有人长期驻留的时代;中国科研团队正式发表全球首个新冠灭活疫苗Ⅲ期临床试验结果……学生利用网络、报纸等形式搜索积累资料,获得新闻的过程中任意采撷,在思考的过程中触发更多的写作灵感。

作文教学素材俯首可拾,学习者唯有经过大量诵读、记诵古典名篇佳作,方可累积起较强的汉语功底。语言积累的渠道是很多的,除了课内诵读中累积、课外阅读中累积以外,还应该说中学累积、大学学习中累积、日常生活中累积。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有效地引导学生用心观察,勤于思考,注重经验积累,学生写作时“无话可说”的情况,就能有很大程度的好转。总而言之,充分调动了学习者的所有话语认知因素,学习者便会在无形中累积到了相当大量的语言内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泉活水来”,就证实了话语持续累积的意义。而学生会写作文、乐写、善写的写作宝藏将更加翔实,教给孩子们从不同方面积累和运用作文素材的方法,最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1年版) [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2] 杨伟. 语文核心素养概念的背景、意义与理论资源——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创新[J]. 课程•教材•教法, 2019(7): 99-105.
[3] [美]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M]. 王承绪, 译.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 48.
[4] 丰向日. 思维: 语文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J]. 天津教育, 2017(11): 46-47.
[5] 贾进宝. 积累写作素材 提升核心素养[J]. 文学教育, 2017(3):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