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两种生产”理论的关系——基于《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研究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Kinds of Production” Theory—Research Based on the Origin of Family, Private Ownership and State
摘要: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提出的“两种生产”理论在国内外一直引起争论,反对者认为“两种生产”理论不仅割裂了唯物史观的统一性,而且质疑了生产决定发展的规律。不管怎样,笔者认为原著中的文字都需要仔细拜读研究,揣摩恩格斯在书中的真正的内涵,维护“两种生产”理论的真理性。因此我们有必要再次回到原著中去理解恩格斯对于“两种生产”理论的实在涵义。
Abstract: The theory of “two kinds of production” put forward by Engels in the origin of family, private ownership and state has been controversial at home and abroad. Opponents believe that the theory of “two kinds of production” not only separates the unity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but also questions the law that production determines development. In any case,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words in the original work need to be carefully read and studied, figure out the real connotation of Engels in the book, and maintain the truth of the theory of “two kinds of producti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return to the original work to understand the real meaning of Engels’ theory of “two kinds of production”.
文章引用:胡锦焱, 汤泉, 朱庭仪. 浅析“两种生产”理论的关系——基于《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研究[J]. 哲学进展, 2022, 11(1): 32-35.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2.111007

1. 引言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唯物史观的发展和完善,因为它把唯物主义历史观延伸至人类史前文明时代,将人类社会的历史起点纳入到它的解释系统之下,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从无到有,从氏族到家庭变迁过程中的普遍规律,对我们研究人类发展历史阶段提供了新的视角,从而受到广泛关注。其中,“两种生产”理论一直是最饱受争议的部分之一。以《起源》为基础的马恩著作发展中,我们究竟该如何理解“两种生产”理论?“两种生产”理论之间是二元对立还是辩证统一?“两种生产”理论与在社会发展过程有何关系?笔者将以《起源》为重要参考文本,结合马恩其他经典著作,浅析“两种生产”理论的关系。

2. 关于“两种生产”理论的讨论——生活资料及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

恩格斯指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底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须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 [1] 这两种生产制约着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区的人们的生活及其制度这是“两种生产”理论最经典的定义。关于“两种生产”理论一直饱受着争论,笔者搜集了一些对此理论的歪曲和误解,力图在扶正理论的同时浅析对“两种生产”理论关系的个人理解。

物质资料生产是直接生产和再生产的一部分。劳动的发展阶段指生产力水平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化,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在物质资料生产的基础上显现出来的社会关系。一些反对者就提出了“唯物史观割裂论”和“唯物史观二元论”的错误观点。首先,将人自身的生产隔离在经济领域之外是肤浅庸俗的。既然恩格斯提到生产本身又分两种,那么也就说明了人自身的生产是在直接生产与再生产领域之内的,只不过是其中一种;其次,人自身的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紧密相连。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自身的生产或制约或受制约于物质资料生产。这样来看,人自身的生产无法割裂在经济领域之外而独立存在的。至于认为物质资料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二元对立的观点属于无根据的自我论断。恩格斯始终认为,无论在原始社会还是阶级社会,物质生产都是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这两种生产从一开始就是同时存在的,他们共同制约着社会制度,有着同一个影响对象。所以我们并不能曲解成为两种生产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并将它附着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的立场之下。

除此之外,一些学者提出“两种生产共同决定论”和“同一种生产的两种方面”观点来回应反对者,这其实也是对马恩观点的曲解,无法站稳脚跟。首先“两种生产共同决定论”直接地破坏了唯物史观的统一性,将物质生产决定性作用改为物质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共同决定社会的发展。这种“共同决定论”不仅有悖于恩格斯的原意,同时也是在否认唯物史观的统一性基础上提出的。其次,持“同一种生产的两个方面”观点的人也没有深入地去理解原文。《起源》提到“但是,生产又分两种。”这短短几个字已经很明显的告诉我们这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生产,或是说这是两个方面的生产,有着各自的差别,不能混淆为同一种生产类型。恩格斯要讨论的是两种生产基础之上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而不是仅仅区分这两种生产,因此将两种有着明显区别的生产归到同一种生产的观点是不负责任和曲解原文的表现。

3. “两种生产”理论的关系探讨

关于“两种生产”理论的正确理解对于我们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了“两种生产”理论。大部分学者也持相似观点,站在正面积极回应的“两种生产”理论的重要意义,在这里笔者就不一一详细展开。

在此基础上,笔者将探讨“两种生产”理论的关系。恩格斯认为,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水平和社会演进的不同阶段上,两者关系的表现和作用互不相同。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特别是私有制和分工的出现,各种新的社会阶级不断产生并壮大。在社会关系日益丰富后,人自身的生产对社会的支配作用会越来越小,生产关系等社会关系对社会支配作用就日益明显。在这段表述中,笔者发现恩格斯对于物质资料的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的关系认识是建立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而不是静止的讨论,同时恩格斯用过“一定历史时代和一定地区”来加以限定。所以笔者认为,“两种生产”的关系是辩证着的、运动着的关系,这是我们正确认识两种生产的前提,也是必要条件。这是很多学者在讨论“两种生产”理论所忽视的。

3.1. 处于运动变化中的“两种生产”理论关系

上文提到理解“两种生产”关系要放在社会历史运动中去理解,这样才能理解“两种生产”的内在关系。在《起源》中恩格斯认为,当处在不发达的原始社会时,劳动产品不足,社会财富受限,上层建筑就很大程度上受家庭关系影响,即易受到人自身的生产形式所制约。在这里,我们首先可以看到这是母系氏族时代(血族关系)中对财产(物质资料或生产资料)的继承和分配,在这样一个生产力不发达,物质资料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保障每个人的生存,或者说如何让某一些人拥有生产资料和生产工具?这里分配的依据是根据氏族关系来确定,也就是说分配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社会制度受血族关系制约和控制。再者“只要有一个简单的决定,规定以后氏族男性成员的子女应该留在本氏族内,而女性成员的子女应该离开本氏族,转到他们父亲的氏族中去就行了。” [1] 可以看出,在父系氏族社会中,由于生产力不足,物质资料的分配有限,同样受到血族关系的影响。不过,从母系到父系的发展过程中,虽然人自身的生产(与血族关系相关)在社会制度中占据主导影响力,但是这并不是否认物质生产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因为社会制度和社会发展有着本质区别,而且“主导影响力”并不能替代决定作用。

生产力发展到今天,父系氏族的财产继承制度仍然有着较大影响力,但是社会制度并不是受现代家庭的牵制了,而是在财产私有和剥削制诞生之后,国家成为第三种力量根据生产力状况而衍生出的一系列上层建筑。所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并影响社会制度的变迁。

3.2. “两种生产”理论——同时存在和对立统一

“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活着……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第二个事实是,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一开始就纳入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第三种关系就是:每日都在重新生产自己生活的人们开始生产另外一些人,即增殖。”“从历史的最初时期起,从第一批人出现以来,这三个方面就同时存在着,而且现在也还在历史上起着作用。” [2] 在这里提到了三种生产:物质生活生产、物质生产工具生产以及人的自我生产。其实生活资料生产和生产工具生产可以看做是物质生产,都是为了满足人的基本生活需要的,为了便于讨论,我们将它看做一种最基本的生产。那么原文中明确的提到这两种生产从一开始就纳入历史发展过程中,生产物质生活本身既需要生产维持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也需要生产能够将生活资料不断再利用的生产者,这样的生产构成了“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马恩在这里并没有详细分析这两种生产是否是融为一体?从何处开始成为前提,如何成为前提的?不过笔者认为,“两种生产”理论的内在矛盾运动决定了它们的同时存在。

在有人类史的那一刻起,为了能够活下去,物质生产就占据了人类的全部。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生产工具是在满足了第一需要即生存需要之后才产生的需要,所以直接的物质生产成为了首要的因素,这为人类提供了延续生命的可能。但还有一种生存需要也是同时发生的,那就是繁衍。这是身为动物的天然意识,在最初的阶段不以生产力为转移。人不仅像在意识中所发生的那样理智地复现自己,而且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已,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 [3] 不过在人类历史产生后,这就和物质生产紧密联系起来了——因为物质生产需要持续稳定的劳动输出,这样才能保障生命的持久。所以笔者认为,在有人类史以后,物质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的关系是:物质生产提供了人类社会生存的可能,而人自身的生产则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延续的可能,二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一同为人类社会的演进输入了最基本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 [M].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15-16+67.
[2]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M].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519.
[3]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9: 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