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专业认同的质性研究
A Qualitative Study of Undergraduates’ Professional Identity
DOI: 10.12677/AP.2022.123069, PDF, HTML, XML,  被引量 下载: 295  浏览: 857 
作者: 赵亚轩:河南师范大学,河南 新乡
关键词: 专业认同质性研究Professional Identity Qualitative Study
摘要: 专业认同作为影响大学生专业学习心理和专业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受到了我国研究者的高度重视。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全日制本科生专业认同的状况,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8名全日制本科生进行深度访谈。基于扎根理论,总结出本科生专业认同的五种类型:认知主导型、情感主导型、行为主导型、价值主导型、人际主导型。根据本科生专业认同的现状特点,从多角度出发提出相应举措,为提升高校本科生专业认同提供参考和借鉴。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issue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learning psy-chology and professional ability, professional identity has been highly valued by Chinese re-searcher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full-time undergraduates. Eight full-time undergraduates were conducted with in-depth interviews by us-ing the method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Based on grounded theory, this paper summarized five types of undergraduates’ professional identity: cognitive dominant, emotional dominant, behavior dominant, value dominant and interpersonal dominant.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graduates’ professional identi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from multiple angle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improving undergraduates’ professional identity.
文章引用:赵亚轩 (2022). 本科生专业认同的质性研究. 心理学进展, 12(3), 604-612. https://doi.org/10.12677/AP.2022.123069

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分工的逐步细化,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也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金则霜,2011)。近些年随着高校不断地进行扩招,本科生群体也越来越庞大,可随之而来的却是毕业后就业难的尴尬局面。大学是个体所经历的一个专业性较强的学业阶段,也是大学生专业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能否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认同,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投入程度,更影响着将来的职业选择与职业认同。

专业认同是认同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具有认同的特点,但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安芹和贾晓明(2006)的研究对专业认同进行了初步的概括,将学生对专业的喜好程度,专业的认可程度,从事专业对应的职业,在专业对口的职业实现自我价值,接受职业规范,以职业作为自我的目标等方面统称为专业认同。胡忠华(2007)对护理本科生的专业认同进行了界定,即护理本科生认同自己的专业以及未来职业身份,接纳本专业,认可专业的价值,对本专业做出的感知和评价。他将专业认同分为专业知识、专业情感、专业意志、专业价值观、专业技能、专业期望六个维度。也有观点认为专业认同包括对自己将会拥有或已经拥有某一专业群体成员身份的明确认识;对所学专业,所属群体的态度和情感;以及相应的行为表现(黄涛,2008;柳叶,2012)。王顶明和刘永存(2007)则从自我同一性的角度对专业认同的内涵进行界定,他认为专业认同是指“学习者对所学专业的接受与认可,并愿意以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行为去学习与探究,表现为学习者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在诸多专业中将某一专业视为与自我同一的,而将其他专业视为他者,甚至希望自己成为与该专业杰出者一样的人的反应”。他将专业认同分为认知、情感和持续三个维度。此后的研究当中,专业认同的内涵和结构维度的划分大多参考了王顶明和刘永存的研究,或者在他们的基础上对内涵与维度适当地添加修改。

美国心理学家Erikson提出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指出,建立同一性与同一性混乱这一危机是青少年必经的阶段。他认为自我同一性的标准是独特性和连续性,即具有自我同一性的人会体验到有别于他人(周红梅,郭永玉,2006)。而刚入学的大学生,在年龄阶段上恰好属于青年期,在认同的发展上也呈现出了“认同对认同混乱期”的特点(秦攀博,2009)。社会认同理论代表人物Tajfel (1970)认为社会个体可以认识到自己是归属于某个特定的群体,也体验到成为这个群体成员所拥有的情感和价值(李娇,2014)。自我认同理论和社会认同理论都表明了认同对个体的重要性,对其行为有重要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专业认同水平较高,学生的学习目标也就越明确,能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并且能够进行较好的职业选择。但专业认同水平较低时,可能会出现消极怠学的情况,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生长和社会适应,还会影响学生的个人发展和职业选择。

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大体上可以分为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外在因素又包括学校支持、家庭环境和社会文化等,内在因素包括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和自我意识等。经过对大量文献的梳理发现,专业认同领域的研究方法多使用问卷调查法,以量化研究为主,得到的结果并不能对专业认同进行深层次的解释。而且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部分量化研究也缺乏科学性、认可程度较高的通用问卷或量表,不同研究者所自编的问卷工具也参差不齐。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本科生专业认同的特点进行研究,为大学生专业学习和职业选择提供建议。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样的方法,样本量以访谈资料不再呈现新的主题为止,即资料达到饱和为标准(陈向明,2000),最终在河南师范大学选取8名本科生(编号A1-A8,按照受访时间顺序排列)作为本次研究的受访者。其中男生4人(50.0%),女生4人(50.0%);年龄20~21 (20.50 ± 0.53)岁,独生子女2人(25.00%),非独生子女6人(75.00%),具体信息见表1所示。

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the subjects

表1. 被试基本信息

2.2. 访谈内容

本研究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与受访者进行面对面的深入交流,根据研究目的及文献分析结果,列出半结构访谈提纲。在访谈的过程中,根据参与者的回答展开追问。访谈提纲主要包括以下问题:

1) 上课时能专心听讲嘛?如果不能,你认为影响因素有哪些?

2) 你能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专业吗?

3) 你觉得学校对你的专业培养方面怎么样?比如教学资源,教学条件等?

4) 在学习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呢?你是怎么解决的呢?

5) 你觉得怎样做才是对专业的热爱,你平时会怎样做来提高你对专业的热爱程度呢?

6) 你未来打算做什么呢?

2.3. 访谈过程

访谈时间由主试与受访者共同商议后确定,在采访前先由受访者签订知情同意书,并在受访者同意的情形下完成录音。访谈时间在九十分钟左右。

2.4. 资料分析

本研究是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下对受访者进行访谈的,访谈结束后立即进行了文本转录,转录过程中隐去受访者的姓名,并对文本资料进行错别字的修改,最终获得约6万字的文字资料。本研究主要采用质性分析软件NVivo11.0,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类属分析、描述和组织提取相关的主题分析,抽象出研究主题。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进行编码和分析。扎根理论是Glaser和Strauss于60年代创立的一种社会科学研究法,主要目的在于对质性研究中的描述性资料进行理论分析,主要解决“为什么”、“怎么样”等探究原因的问题。该方法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对资料进行逐级编码,包括三个级别的编码:一级编码(开放式登录),将所有的资料按其本身所呈现的状态进行登录;二级编码(关联式登录),发现和建立概念类属之间的各种联系,以表现资料中各个部分之间的有机关联;三级编码(核心式登录),在所有已发现的概念类属中,经过系统的分析以后选择“核心类属”,将分析不断集中在核心类属上(陈向明,1999)。

3. 编码与分析过程结果

3.1. 一级编码:开放式登录

开放式登录的主要目的是从获得的资料当中发现概念类属关系,对类属加以命名,确定类属的属性和维度,在进行一级编码时,研究者要保持一种抛弃个人偏见、开放接纳被访者的态度,将收集到的资料以其本来面目呈现出来,然后对研究的现象加以命名及类属化。

在Nvivo11.0中,开放式登录的过程就是在原始资料中抽取节点,每个节点来源于一个或多个原始资料参考点。本研究共抽取了例如课程认识、专业选择、专业设置、群体特点等23个节点,所有节点共来源于147个参考点,具体内容见表2所示。

Table 2. Examples of concept nodes and reference points of open coding

表2. 一级编码的概念节点与参考点示例

3.2. 二级编码:关联式登录

关联式登录的主要任务是发现和建立概念类属之间的各种联系,以表现资料中各个部分之间的有机关联。这一环节可以进行多次选择和对比,也有研究者认为可以形成多个层次的概念类属,如类属和亚类属。根据类属之的关系,可以建构理论的雏形。本研究对23个节点进行对比和选择之后,确定了13个亚类属以及5个类属,具体内容见表3所示。

Table 3. Axial coding and the focus of concept category

表3. 关联式登录与概念类属的聚焦

3.3. 三级编码:核心式登录

核心式登录,又称选择式登录,指的是在所有已发现的概念类属中经过系统的分析以后选择一个核心类属,分析不断地集中到那些与核心类属有关的码号上面。核心类属必须在与其他类属的比较中一再被证明具有统领性,能够将最大多数的研究结果囊括在一个比较宽泛的理论范围之内。通过对本研究中五个类属的对比分析,将本科专业认同的特点分为五种类型,见图1所示。

Figure 1. Diagram of the undergraduates’ professional identity characteristics

图1. 本科生专业认同特点图

4. 研究结果

通过对8名被试的访谈资料深入分析,本研究认为本科生的专业认同可以大致分为五种不同的取向:认知主导型、情感主导型、行为主导型、价值主导型、人际主导型。

4.1. 认知主导型

根据人的认知能力的发展,青年时期人的知觉、记忆、注意、思维和想象能力趋近成熟。随着学习年限的增加,本科生能够更加系统的掌握本专业知识,更好的理解专业知识的内涵,熟知成为专业人才所具备的特点,并且能够明确自己未来目标。大多数受访者并不是一进入大学就特别了解自己的专业,而是通过时间的积累和知识的学习,才慢慢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进而慢慢认同自己的专业。如A2:“我刚开始对于我这个专业是没啥想法的,因为上大学之前都没有接触过计算机,选这个专业是因为觉得发展前景比较好。但是后来学了之后,了解了之后,觉得计算机还不错。”当然,并非所有的受访者对自己的专业都有极高的认同感,如A8:“我这个专业,当时选专业没啥好选的,就选了几个比较了解的,最后滑到这个专业了,不是特别了解反正。”但从总体上看,本科生的专业认同受到认知水平的影响。

4.2. 情感主导型

张建育和李丹(2016)认为专业认同是学习者在认知了解所学习的学科基础上,产生的情感上的接受和认可,并伴随积极的外在行为和内心的适切感。在访谈的过程中,一部分同学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认同中存在强烈的情感因素,主要表现在本身就喜欢自己的专业,继而在后续的学习中,会不断地调整自己与专业之间的匹配程度,以便达到最佳状态,如A4:“高中就有了解,一开始就想造个激光炮,特别感兴趣,但一开始国家不让报,那我就搞通信。”“我们专业读博的人不多,但我想读博,还是想研究激光炮。”

4.3. 行为主导型

通过访谈得知,有些受访者表明更希望能够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当中,大多数的受访者都提到了实践生活,他们认为通过实际行动能够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增加专业优势,能够更好的从事自己所喜爱的专业。如A5:“因为我学了数学,我发现了一些我没学数学之前根本不会留意的东西。可能对大部分人来说,数学真的是一个解题做题的过程,但是因为我们学的是数学与应用数学,我们学完数学还要学怎么应用的话,就要扯到计算机的一些东西,要把这些东西编成一个程序或者怎么样把它给实行出来,或者是通过建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所以我感觉这个东西是非常受益的一个东西,我现在可棒,不是可棒,现在对数学,感觉可棒了。”再如A6:“本来汉语言借书率挺高的,最近大家好像更专注于去图书馆借书,我现在也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可以做,就会去看书,然后会跟别人分享,别人看了啥书也跟我分享。”

4.4. 价值主导型

有些受访者提到了自己专业的价值,并赋予了很高的评价。因为专业相对应的职业符合自身价值观,例如有些师范专业的大学生表明教师这个职业非常崇高,自己乐于去奉献。有的是因为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在社会上的地位,还有些是因为专业对应的职业能够带来的比较乐观的薪水。总体来看都是更加注重专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体现。如A3:“这是我自己喜欢的,如果我自己能达到那个水平的话,我觉得我可以活成自己想成为的人。”“如果我能把它学好的话,我还是想成为翻译的,我感觉我对自己有这样一个期许。”

4.5. 人际主导型

专业认同作为一种内部心理变量,是个体在与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的接触中,逐渐产生的认可、接受、喜爱所学专业,愿意以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行为去学习和探究的动态心理过程(王宝珠等,2018),其形成过程受到感知社会支持、师生互动和同伴合作等的影响。很多受访者表明因为受到教师、家人、同伴的支持,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与认同感。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师生互动和专业学习氛围,都能够增进本科生的专业认知和专业情感,从而产生愉快的学习情绪,促进专业认同。如A1:“西方哲学史的老师,她太厉害了,她能把这种东西讲明白,我感觉实在太厉害。”“我们英语老师上课的方式我还是挺喜欢的,再加上他平常会提问的,可以连麦,那种可能参与感就比只发PPT强的多,所以这种课堂的这种投入跟老师的方式的选择也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当然,也有受访者表明,因为自己的人际关系处理的不好,所以导致自己很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如A7:“我跟室友的关系不好,大家都来自不一样的省份,本来都不是很亲,因为作息的事情大家闹的很不愉快,弄得我都不想在学校呆着,老想回家,不想上学。”

5. 对策建议

专业认同水平的高低,包含了学生对专业的整体感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专业学习的效果以及从事相关职业的意愿,已经成为影响个体乃至群体专业发展的重要前提与因素(龙宇,2016)。通过本研究的上述探索可以得知,学生的专业认同存在不同的特点,可以说影响个体专业认同的原因也是多样而复杂的。因此,本研究从多角度出发,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加强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衔接。通过对本科生专业认同的研究发现,很多大学生在填志愿时并不知道自己所选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这就会导致学生进入校园之后的专业认同水平较低。在访谈中也发现,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对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能力倾向也都不能完全了解。这是由于目前在高中和大学之间缺乏衔接教育,所以如何选择专业就需要学生们自己摸索。中学应当将大学专业情况介绍纳入到已有的课程体系当中,也可以请职业指导专家或者本校有经验的教师开展专题讲座。同时,学校也要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和人格测评,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改变大学教育的专业培养方式。现阶段,学生们在进入大学前就进行了专业选择,仅有极少数高校在本科招生时不分具体专业,按照一定方法“合并同类项”,以大类形式招生。学生进入高校一段时间后,再根据兴趣和双向选择原则进行专业分流。高等教育应该普及这种专业选择模式,有利于学生充分了解各个专业,从而做出最佳选择。

加强专业学习环境建设。在访谈的过程中,不少受访者表示学校的设施和师资力量会影响自己对专业的喜欢。研究表明,学习条件与师资队伍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专业学习热情和专业投入,进而影响到学生的专业认同水平。因此,高校应当完善软件和硬件设施,加强专业师资力量,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另外,高校还要创造多样的实习和实践机会,让学生真正学有所用。

加强职业指导教育和专业适应教育。调查结果显示,许多大学生对专业领域的认同主要是充分考虑到了学科的未来价值和职业发展前景。但刚刚步入高校的学子对职业前景的了解还是不够深入的,所以高校也需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学,以帮助学生认识具体专业的前景,并指导学生通过认识自身特征,合理做出科学的职业决定。

致谢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程永佳老师,在我进行选题、资料查询、访谈、撰写报告的每一个环节,程老师都很耐心、细心地为我把关,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深深影响着我。其次,我要感谢河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各位老师们,感谢你们在专业学习上对我的指导与启迪。同时,我要感谢我的同班同学们,感谢你们在我联系被试以及访谈过程中给予的帮助。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我将不断努力,以更加丰厚的成果来答谢曾经关心、帮助和支持过我的所有老师和同学们!

参考文献

[1] 安芹, 贾晓明(2006). 高校心理咨询员专业认同的初步研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4(2), 203-206.
[2] 陈向明(1999). 扎根理论的思路和方法. 教育研究与实验, (4), 58-63+73.
[3] 陈向明(2000). 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教育科学出版社.
[4] 胡忠华(2007). 四川省护理本科生专业认同调查分析. 硕士学位论文, 成都: 四川大学.
[5] 黄涛(2008). 上海地区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问卷的编制及相关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
[6] 金则霜(2011). 大学生专业认同及其与自我概念、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长沙: 湖南师范大学.
[7] 李娇(2014). 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状况的质性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呼和浩特: 内蒙古师范大学.
[8] 柳叶(2012). 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认同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9] 龙宇(2016). 高师院校学前教育学生专业认同的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黄石: 湖北师范大学.
[10] 秦攀博(2009). 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西南大学.
[11] 王宝珠, 彭文波, 申仁洪(2018). 人格对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影响. 教师教育学报, 5(4), 29-35.
[12] 王顶明, 刘永存(2007). 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调查. 中国高教研究, (8), 18-22.
[13] 张建育, 李丹(2016). 大学生的专业认同及其与成就动机、学习满意度关系.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4(4), 562-565.
[14] 周红梅, 郭永玉(2006). 自我同一性理论与经验研究. 心理科学进展, 14(1), 133-137.
[15] Tajfel, H. (1970). Experiments in Ingroup Discrimination. Scientific American, 223, 869-874.
https://doi.org/10.1038/scientificamerican117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