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有效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在一起,也利用市场机制,将农产品与市场相连接,能显著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将农业生产与需求联系在一起,增强了农户的市场竞争能力,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1]。为了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出台更是使得农民专业合作社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发展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因此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们解决“三农”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和重要抓手。作为市场主体其经营能力决定其生存状况,为系统而全面地了解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研究的热点以及发展趋势,本文基于CNKI数据库的研究文献,借助CiteSpace软件对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的研究热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用知识图谱呈现进行可视化分析,对未来研究的重点进行了展望,为政策制定和学术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2. 数据来源与方法
2.1. 文献数据来源
中国知网(CNKI)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深受国内学者青睐的数据来源平台,里面汇集了各类学术期刊、学位论文、会议、报纸、年鉴等数据 [2]。为确保知识图谱表达的精准性,本文选择CNKI里的学术期刊,并设定期刊来源类别为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北大核心、CSSCI以及CSSCD。然后将篇名设定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主题设定为“经营”,时间范围为2006年至今,检索时间为2021年10 月1日。最后,采用人工方法剔除图书评价、会议报道等非学术性文献,得到有效文献数据302条。
2.2. 研究方法
知识图谱分析便于观察和理解数据,本文利用陈超美博士研发的引文空间(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该软件便于操作,可绘制的图谱多样性、能达到较好的可视化效果,是目前比较常用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工具。本文将使用该软件分析筛选出的有效文献数据来分析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的研究热点以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3. 整体概况
3.1. 年度文献发表数量统计

Figure 1. Number of annual publications (article)
图1. 年度文献发表数量(篇)
图1是笔者根据知网检索并经过人工检查得到的文献数据绘制得到的年度文献发表数量图。年度文献发表数量的统计是为了能更清楚地反映研究主题的开始和发展过程 [3],由图可知,自2006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以来,学术文献年度发表数量总体是增加的,其中在2011年前文献数量增长幅度较大并于2011年达到了峰值。在2011年后年度文献发表数量又不断下降,其可能的原因是相关政策的解读和理论的探讨在2011年达到高潮,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也趋于成熟,学术界逐渐将研究重点转移至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制度、绩效评价等方面。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能力和绩效及未来发展的趋势成为研究重点。
3.2. 核心作者和文献机构分析
3.2.1. 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研究发文作者分析
借助CiteSpace软件对文献作者进行可视化分析,以“Author”为节点类型,设置阈值“TopN = 50”得到图2的合作网络图谱。其中,作者结点312个,作者连线153条,网络密度为0.0032。作者间的连线表示两者有过合作关系,连线越粗表明合作程度越高,节点越大表示发文量越大。从图2我们可以看出,2006年至今,该领域中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总体比较分散。合作关系较为紧密的有以孔祥智为中心组成的研究团队,徐旭初、吴彬组成的研究团队,任大鹏、曲承乐组成的研究团队,孙亚范、余海鹏组成的团队。有些作者个人单独发表的文献也不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研究很深入,他们的研究成果值得学术研究者学习和借鉴。

Figure 2. Visual knowledge graph of the authors of the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Management Study
图2. 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研究作者的可视化知识图谱
3.2.2. 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研究机构分析
选择节点类型为“Institution”,将阈值设置为“TopN = 50”,生成图3所示的256个机构节点和82条机构连线。其中,图谱中节点代表研究机构的发文量,节点越大说明发文量越多即影响力越大,连线表示各个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连线越粗表示机构之间合作越紧密。从图3可以看出,从2006年至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发表论文最多,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研究方面具有较高的权威;其次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和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这3个机构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研究领域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
从研究机构的地理位置分布看,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的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这些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水平高于西部地区,表明了国内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的研究具有发展驱动性。从节点间连线来看,连接强度较强的机构均为不同学校以农村发展研究为主的学院或农业机构,如扬州大学商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等。总的来说,发文量较为突出的研究机构中,农业院校是研究的主要力量。从合作关系来看,各科研机构间的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地方研究机构应与各高校、研究所开展紧密合作,提升领域内合作研究能力,以更好的适应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需求。

Figure 3. Visualization of institutional cooperation for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management research
图3. 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研究的机构合作可视化图谱
4. 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分析
关键词作为所著文章的关注点,能够很好反映文章的主题及内容。本文依据所研究领域主题,将通过中国知网搜集的有效文献借助CiteSpace软件来分别对关键词进行共线、聚类以及时区分析。
4.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在CiteSpace软件中选择“Keyword”为节点类型,以2006~2021年为研究范围,设置阈值“TopN = 50”,得到网络节点418个、连线941条、网络密度为0.0108的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4)。研究热点的体现不仅需要看节点大小,还需要根据节点中心性来进一步确定。节点中心性是衡量节点在整体网络中所起的连接作用,综合多种因素选择频次最高的前10个关键词(见表1)。
由图4和表1可以将2006年~2020年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研究的热点总结成以下两类:
第一,合作社的外部环境。一方面由于农业本身的弱质性,市场经济体制下,相对其他产业而言,农业面临的风险更大,另一方面农民自身也具有弱质性,其进入市场发展的权力也容易受损。因此,政府的支持,法律的保障是必不可少的 [4]。国家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各项政策的扶持下,财政政策对合作社经营绩效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 [5]。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问题,涉农金融机构如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为其提供低息和贴息贷款;同时,财政政策中的支出政策是向合作社提供投资、补贴,采取税收政策的方式则为退税、减税 [6]。此背景下,必然会出现政府和合作社“串谋”的现象,因此建立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是十分有必要的。

Figure 4. Knowledge graph of keywords of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management research
图4. 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

Table 1. The top 10 high-frequency keywords
表1. 排序前10位的高频次关键词
第二,合作社的内部治理。合作社是把分散的农户聚集起来,而农户所具备的各类资源具有差异性,因此合作社成员具有明显的异质性 [7]。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异质性既有促进合作、提升成员利益的积极作用,又有降低合作社社长的社会功能从而损害小农利益,使成员服务供需出现结构性失衡的消极影响 [8]。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创办初期由大农户领导,成员中核心成员占少数,而大多数都是普通成员 [9]。由于机会主义的理性选择,会出现“小农搭便车”或者“大农吃小农”的现象。市场经济体制中信息不对称、不完全契约也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所无法避免的难题。因此,为了防止合作社经营者采取机会主义行为,需要改进合作社内部契约,建立科学且合理的合作社内部契约,以确保合作社成员的权益得到保障 [10]。
4.2. 关键词聚类分析
对有效文献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图5所示的知识图谱。聚类效果的大小可由聚类模块值ModularityQ和聚类平均轮廓值MeanS表示。一般而言,模块值大于0.3,聚类效果显著,反之不显著;聚类平均轮廓值大于0.5,才能说明聚类结果在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合理的。图5的聚类模块值为0.6207,聚类平均轮廓值为0.9627,呈现了近10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领域的研究热点。

Figure 5. Keyword clustering knowledge graph of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management research
图5. 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研究的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
通过对聚类信息的深入分析,列出每个聚类程度最大的3个关键词(见表2)。其中节点数代表聚类中包含的关键词个数,程度越大的关键词对聚类越具有代表性。由此可知,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研究的热点主要聚集在如下几个方面:农业技术的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合作社的业务以及资金来源;合作社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农民组织化的程度;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及模式;三农问题的对接等。

Table 2.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research hotspot clustering
表2. 农民专业合作社研究热点聚类
根据关键词聚类图谱及其包含的关键词,对主要几个聚类标签进行相关文献的查阅,得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研究的热点如下。
4.2.1. 农业技术
已有研究中,名称为“农民专业合作社”中聚类程度最大的关键词之一就是农业技术。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技术创新与应用,另一方面农业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有助于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例如,杨天荣、李建斌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技术推广应用的载体,其通过实证分析得农业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推动合作社创新发展 [11]。郑丹认为合作社对农业技术的推广作用主要体现在资源整合、双方的需求、加速技术创新及扩散等 [12]。同时,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方面,范远江和杨贵中建议农业技术创新纳入指标体系 [13],倪细云和王礼力结合了合作社的特点,从内外部分别构建指标建立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技术创新能力,为评价合作社经营绩效提供了量化的依据 [14]。
4.2.2. 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都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高利芳和修长柏从政策、专家以及学术界三个角度分别梳理了农业产业化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关系,得出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必须走两者一体之路 [15]。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生是农民为了应对农业产业化寻找创新发展模式的结果 [16],吕德宏、杨希等人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产业化运行机制及效果,提出了“农企对接”和“农超对接”是实现农产品市场化的有效途径 [17]。丁宏术将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与市场经营绩效挂钩,基于SCP后范式理论分析了在此模式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路径 [18]。
4.2.3. 农村金融
农村金融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内联农民、外接市场的作用,是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胡卓红认为农村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发展是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20];王宏生通过调研信阳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的情况,加大对合作社信贷投放力度以及创新支持方式有助于促进合作社的发展 [21];实证方面,汪艳涛、高强、苟露峰等人通过构建理论模型,采用多元Logit方法进行检验得出金融机构的专用性金融支持效果更为显著,从而提出降低金融机构的贷款门槛、增加融资渠道等建议 [22]。
4.3. 关键词时区分析
时区图谱反映了关键词首次出现的时间,并依据时间线逐一呈现。图6是对关键词进行时区分析的结果,直观地呈现了不同时段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及发展趋势。

Figure 6. Keyword time zone knowledge graph of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management research
图6. 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研究的关键词时区知识图谱
2006年10月,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颁布,随后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强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问题,这些都引起了学术界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持续关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业经营主体、土地流转、利益分配、影响因素、治理机制、政府职能等关键词频频初现,成为2007~2011年期间的热点关键词,并在随后几年持续出现。随着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央很多关于促进三农发展的政策文件都鼓励兴办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同时精准扶贫理念自2014年开始实施,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7年12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进行修订,因此政策扶持、农业现代化、合作社绩效、农业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收益分配、三农问题、乡村振兴等热点关键词初现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研究文献中,成为2017~2021年期间的热点关键词。研究热点的发展趋势带有明显的政策痕迹。
5. 研究结论及展望
5.1. 研究结论
第一,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的背景下,国内对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研究经历了先快速后稳定的发展阶段。核心作者多以高校科研人员为主,有影响力的研究机构多为农业院校。总体上,各研究主体之间合作较少且程度较弱。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是一个集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交叉、具有较强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研究主题,因此,应鼓励研究机构和作者多与政策部门及合作社沟通交流,进一步完善合作社经营管理的理论体系,深化人们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功能作用的认识,使得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更具特色。第二,通过关键词聚类分析,可将研究热点归类为农业技术、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金融三个主题。从目前核心文献梳理可见,学术界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的研究方向具有明显的变化。研究主题由起初法律政策的保障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到现在财政资金、金融政策的支持,具有宏观到微观层面的转变趋势。最后从关键词时区图分析来看,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方面的研究具有明显的政策导向性。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具有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自身收入的作用,因此目前研究前沿主要集中在农村金融、经营绩效方面。学术研究应当超前于政策,为政策的创新以及合作社后续发展注入活力。
5.2. 进一步展望
一是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无疑对合作社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优化合作社的资源配置,拓宽市场,提高劳动生产率能够提升规模效益;不断创新农业技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合作社的绿色发展;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通过引进人才,提升组织化程度,加强合作社的精神培育;治理能力是战略政策实施的保障,优化治理结构,强化监督治理,使合作社运行得更制度化、规范化。因此如何提高经营效益,让农民生活得更富裕是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研究重点,应给予重视。
二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联合发展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是家庭经营,龙头企业是公司经营或者集体经营。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创新的思路在于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载体,充分发挥家庭经营、公司经营以及合作经营机制的优势。这一模式既可以将企业与农户连接起来,大大减少市场交易成本,又可以由合作社给农户提供更为专业化的服务,提高农户的生产效率。总的来说,这一新模式能够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更为紧密,同时又能促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升自身的经营能力。因此如何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的最大载体优势是未来研究所面临的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