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绝经后患者骨密度程度和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38例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患者,根据骨密度水平分为骨质疏松组(n = 46),骨量减少组(n = 46)和对照组(n = 46),骨质疏松组:T值 ≤ −2.5,骨量减少组:−1 < T值 < −2.5,对照组:T值 ≥ −1.0,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HbA1c、TNF-α、IL-6对绝经后2型糖尿病性肾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病情有预测价值。结论:绝经后患者骨密度水平越差炎症因子水平越高。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postmenopausal patients. Methods: 138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0 to January 2021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osteoporosis group (n = 46), bone mass reduction group (n = 46) and control group (n = 46) according to bone mineral density level. Osteoporosis group: T value ≤ −2.5, bone mass reduction group: −1 < T value < −2.5, control group: T value ≥ −1.0,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is conducted. Results: HbA1c, TNF-α and IL-6 have predictive value in postmenopausal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ic nephropathy complicated with osteoporosis. Conclusion: The lower the BMD level in postmenopausal patients, the higher the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
1. 引言
随着人口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骨质疏松患病人群不断庞大。传统骨质疏松的诊断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器(DXA)测量骨密度,骨质疏松症定义为骨密度低于标准偏差(SD) 2.5或以上,并且骨密度每降低1个SD,骨折风险增加1.4~2.6倍 [1]。2010年全球有超过1.5亿患者处于骨折高风险中,亚洲是人数最多的,达到了55%,预计未来40年后高危人群的数量也将翻倍 [2]。根据美国国家骨质疏松症基金会的数据女性患骨质疏松症的可能性是男性的四倍,男女之间巨大的差异,和女性绝经后失去雌激素的保护作用有着密切关系 [3]。我们将主要探讨绝经后患者骨密度程度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
2. 临床资料
2.1. 研究对象选择
选择138例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患者,根据骨密度水平分为骨质疏松组(n = 46)骨量减少组(n = 46)和对照组(n = 46),骨质疏松组:T值 ≤ −2.5,骨量减少组:−1 < T值 < −2.5,对照组:T值 ≥ −1.0,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选标准:① 绝经后状态定义为闭经超过3年;② 骨质疏松符合2019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基层诊疗指南》标准 [4],排除标准:① 无恶性消耗性疾病;② 无病理性骨折。
2.2. 数据收集
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所有患者于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应用同一仪器检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等生化指标。运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IA)法检测患者炎症因子水平。
2.3. 统计分析
应用SPSS 22.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3组及以上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进行对数转换;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并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P < 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的比较
3组患者在年龄、BMI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1)。

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ic data in each group
表1. 各组基础资料比较
3.2. 炎症因子水平的比较
骨量减少组和骨质疏松组与对照组相比TNF-α及IL-6增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骨质疏松组与骨量减少组相比TNF-α及IL-6增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见表2)。

Table 2. Comparison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in each group
表2. 各组炎症因子的比较
注:CRP:C反应蛋白;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6:白细胞介素-6;IL-1β:白细胞介素-1β;IL-18:白细胞介素-18;ADP:脂联素;*:与对照组相比P < 0.05;#:与骨量减少组相比P < 0.05。
3.3. 骨密度与炎症因子相关性分析
以骨密度与血清炎症因子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骨密度与TNF-α、IL-6呈负相关(P < 0.05),而与IL-1β、IL-18无明显相关性(见表3)。

Table 3. Correlation between bone mineral density and inflammatory factors
表3. 骨密度与炎症因子相关性
4. 讨论
骨质疏松是目前世界上最普遍的骨病,患病人群广泛,其危险因素包括:激素改变、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体内钙和维生素D降低、种族差异、骨折病史、吸烟史等 [5]。雌激素可以对抗骨质疏松,对于老年患者是一个重要的保护作用,在一项对大于65岁女性的队列研究中,当血清雌二醇浓度下降或检测不到(<5 pg/mL)时,绝经后妇女髋部和椎骨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 [6]。绝经后骨质流失加速,并且随着年龄增加,骨量也在持续走低 [7]。
IL (interleukin)-6是来自B细胞分化的因子,具有多种功能,参与体内免疫调节反应、造血、急性期反应以及炎症反应,IL-6可以通过上调核因子kappa B配体(RANKL)的表达增加破骨细胞数量 [8]。TNF-α由巨噬细胞因内毒素刺激产生,具有细胞毒性可以引起肿瘤坏死,所以称为肿瘤坏死因子(TNF),其在破坏性疾病中表达增加 [9]。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抑制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降低RANKL的表达可以减少破骨细胞生成,减轻炎症反应和关节破坏 [10]。骨量减少组在TNF-α、IL-6较对照组患者增高更明显,骨质疏松组在TNF-α、IL-6较骨量减少组增高更明显,而IL-1β、IL-18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提示TNF-α、IL-6可能和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相关。本文回顾性分析绝经后患者重要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我们发现骨密度与TNF-α、IL-6呈负相关,在临床角度对炎症因子有新的认识,明确骨质疏松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这有助于未来将相应关联的炎症因子作为临床指标纳入患者常规检查检验中。
综上所述,绝经后患者骨密度程度与炎症因子存在相关性,在骨质疏松患者早期预防、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提供准确的抗骨质疏松方案,也为针对性的精准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利益冲突
本人与其他作者宣称没有任何利益冲突,未接受任何不当的职务或财务利益。
作者贡献声明
于洁负责文章撰写;鲁海山负责数据收集分析;张雪娟负责总体修改。
NOTES
*通讯作者Email: dzhangxue@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