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回忆说对教师“一言堂”教育模式的启示
“Teacher Center” Educational Model Inspired by the Theory of Soul
DOI: 10.12677/AE.2022.124143, PDF, HTML, XML, 下载: 402  浏览: 2,321 
作者: 刘 瑾: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关键词: 教育一言堂灵魂回忆说启发Educate Teacher Center Theory of Soul Enlightenment
摘要: 近年来,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一直是教学方面的头等问题。如何从教师“一言堂”式教学模式走向多元化,如何有效确立课堂主人公地位,都是教育改革致力于解决的问题。本文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利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灵魂回忆说的观点对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模式做出一些启发性思考。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reform of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has been a major concern in teaching. How to change the teaching mode from “teacher center” to diversified teaching mode and how to establish the leading role in class effectively are the problems that education reform is committed to solve. On the basis of reading the literature, this paper makes some enlightening reflections on the classroom model of “teacher center” by using the view of ancient Greek philosopher Plato’s theory of soul.
文章引用:刘瑾. 灵魂回忆说对教师“一言堂”教育模式的启示[J]. 教育进展, 2022, 12(4): 902-907. https://doi.org/10.12677/AE.2022.124143

1. 先容柏拉图“灵魂回忆说”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利用宙斯率领诸神去赴宴这一神话故事对“灵魂既是理念,为什么会与身体结合在一起呢?”这一问题做出了形象的解释。

次等的神和灵魂跟在宙斯身后,由一些顽劣的马拉着,马车夫不具备高超的驭马技术,在经过陡峭的天路时,马车失去控制被顽劣的马匹拽到地上,灵魂也因此被折断翅膀,无力返回天上的理念领域,只能附着于肉体暂居。他以此暗示灵魂是一些不纯粹的理念,包含着向往身体的因素(“顽劣的马”),灵魂和身体的结合虽然是一种堕落,但却是符合灵魂状况的堕落,具有必然性 [1]。对于柏拉图而言,他认为灵魂永恒不朽,学习的过程就是回忆灵魂的原本所知 [2]。因为正如神话所暗示的那样,灵魂在堕落之前对理念领域是有所认知的,包含着天赋的知识,在灵魂和身体结合之后,受到身体干扰或污染,让这些天赋知识被迫遗忘,只有当经过一些训练,才能回忆起那些曾经见识到的知识,所以学习的过程即是回忆的过程。

“灵魂回忆说”顾名思义,有“灵魂”和“回忆”两大主体。灵魂一直以来都是以一种神秘莫测的印象存在于我们大众的心里,作为神秘的探索对象,深受大众和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而回忆则是针对一些原有的却被遗忘的记忆,通过话语、动作或相类似事件等帮助你回想起被遗忘的那些记忆。“回忆说”的提出是柏拉图分离理念世界与可感世界的一个关键环节 [3],同时“回忆说”在柏拉图的文艺思想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 [4],连接着客观世界和理式世界。“回忆说”旨在解决这样一个难题:“一个人既不会寻求他所知道的东西,因为他既然已经知道它,就无需再探寻;他也不会寻求他不知道的东西因为他甚至连他要寻找的东西是什么都不知道 [5] ”。“回忆说”肯定了人可以学习他所知道的东西,但是对“知道”进行了分析和限定。“回忆”是对自身的关注,是对已拥有过的知识的再认知和再记忆,而不是对未拥有过或未见识过的新的知识的习得。

柏拉图的哲学体系博大精深,且对其教育思想影响很深 [6],柏拉图更是研究各种学科中不可避免的人物 [7],因此,在现代教育方面也会有柏拉图的一些哲学思想体现。在此,将利用灵魂回忆说中的学习就是回忆这一理念对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一些启示和改进方向。

2. “一言堂”教学模式的问题

“一言堂”教学模式是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一大弊端,这种教学模式是封闭的、僵化的,是迫切需要被改革的。

(一) 关于教师“一言堂”

“一言堂”顾名思义就是一人说了算,不难发现“一言堂”的行事作风涉及各个领域,从而带来的问题也很常见。例如,政治上的“一言堂”,会破坏民主集中制,阻碍党内民主健康发展 [8];企业上的“一言堂”,会造成内部竞争机制僵化,妨碍企业内部良性竞争;家庭中的“一言堂”,会破坏和孩子间的良好沟通氛围,加速孩子的逆反心理。

而教师“一言堂”,其实质就是“老师讲,学生听”,其现象是灌输式教育。一堂四十五分钟的课,从开始上课到结束上课,学生从头到尾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不断的在被灌输,却很难有机会自动输出,很难发挥自己的思考和想象。这里的“灌输”是很浅表的,老师们只是将课本知识和理论像机器一般一股脑的、简单的、公式化的传送给每个孩子的大脑,却并没有给予学生们自我独立思考和反思的时间和机会,学生接受到的知识仅仅停留在他们的眼、耳、口,并没有深入到他们的大脑和内心。

每件事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也有其形成的依据。教师“一言堂”从古至今存在,并且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都一直存在着“一言堂”的教育模式,其原因可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探究。从教师方面看,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表演,让学生成为整堂课的看客;教师完美的板书,让学生成为机械的摘抄工具,长此以往课堂成为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冷漠应对。从学生方面看,学生不愿意并且不主动参与课堂,只是享受着机械听讲和摘抄笔记带来的思想上的轻松,也成为教师被迫形成“一言堂”教学的重大原因之一。

如此下去教师和学生都形成了一种习惯,一代代的教师从学生中成长起来,带来的教学理念又和自己当年做学生时一模一样。教师和学生都不愿意做出改变,于是便形成了依然可以坚持下去的“一言堂”教学模式。

(二) “一言堂”教学模式的不足

自从班级授课制出现以来,学校教育出现了灌输、自主、对话等三种教育模式,三种教育模式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9]。“一言堂”的灌输型教学模式并不是错误的代名词,但是也确实存在很多的不足,这些不足也不光是对学生的危害,对老师,甚至对学校都有影响。

其一,教师“一言堂”阻碍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的发展,增加了学生的“惰性”。教师在课堂上将知识一味地输入到学生的脑海里,刚开始的时候学生还会进行筛选和自我消化,但是久而久之,当学生们发现只需要将知识死记硬背到脑子里就可以应付考试,并不需要加入自己的思考时,独立学习和思考则会被抛诸脑后。“惰性”是每一个人都有的东西,学生们更不例外,只需要背诵不需要过多思考就可以应付考试和完成学业那是一件多么轻松的事情,所以教师“一言堂”的存在,也会让学生们的“惰性”愈发增长。

其二,教师“一言堂”固化了学生们的思维,将学生禁锢在条条框框内。不论是作为学生还是有过类似听课经历的人,不难发现教师自顾自的在讲台上声情并茂的讲着课本理论,学生统一认真听讲的现象仍旧存在。老师讲的投入且深情,学生听的认真且统一难道不好吗?认真听讲并无过错,而问题则是出现在“统一”上。相信大家都有见过这样一幅漫画,在一个课堂上,老师拿着一把剪刀正在“修剪”学生们脑子里迸发的各种奇思妙想,到最后,五个学生端正的坐在那里,他们脑子里的知识也被“修剪”成了五个大小一致的正方形。

这幅漫画大家都能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然而学习并不是像园丁们修剪花枝一样,每一颗草、每一朵花的枝叶都必须规规整整并且不影响别的植物生长。学习知识、自我思考就必须要有自我理解的内容,每个人思维的不同,必然造就了每个人拥有不同的想法。而教师“一言堂”的课堂,将一模一样的知识灌输到所有学生的脑子里,学生丧失了自我思考的能力,跳不出老师限制的条条框框,或者说刚萌芽的新思想就被所谓的传统课堂给扼杀在摇篮里,这样是很难让学生们拥有创新能力的,只会一味地固化学生的思维,一味地产生出大小形状一致的“脑子”。

其三,教师“一言堂”容易出现“专制”,阻碍教师自身的发展。其实,一堂课里,不仅仅是学生在学习,更是老师发现自己备课中的不足以及课堂设计环节是否合理的一次机会。若在教师“一言堂”的课堂里,老师会发现,不光是整堂课的流程走的和自己预想的一模一样,并且学生认真程度也很好。但是细想来,真的和预期一样吗?学生是强迫性的接受知识还是理解性的呢?这个问题有待深思。如果,这次并不是一节“一言堂”的课,而是大家都在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思考、在融会贯通;那么这时的老师肯定能通过课堂随机出现的情况发现备课中的不完美、知识点的遗漏,甚至是学生接受能力的真实反映。是以,老师定能通过这些突发情况来完善下一次的课堂。

其四,教师“一言堂”会阻碍学校课堂的多样性和多元化发展。学校里同一个科目的老师不止一个,如若老师们都以统一的教学方式,即课本知识传送的机器。那么则分不出课堂的好坏,更不会有个性化的课堂。长此以往,不难发现,这个学校会变成一家类似流水线的工厂,学生们千篇一律的被如出一辙的老师灌输着一模一样的知识,这也违背了教书育人的初衷。

总之,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在教育中体现的不足颇多,但也不能将它轻易地与“错误”、“剔除”完全划等号。所以,对待教师“一言堂”的课堂要取精用弘,利用哲学思想来分析它,使其焕然一新。

3. 利用“灵魂回忆说”把握好课堂

热闹的课堂也不一定是优质的课堂。随着“一言堂”现象的减少,热闹的课堂增多,“热闹”甚至成为了评课时的一个硬性标准 [10]。热闹的课堂和传统的“一言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想要改变“一言堂”的课堂并不能简单的在安静和热闹这种浅表的形式上做出改变。传统的“一言堂”课堂并不是完全不可取代,不然也不会存在如此之久。而优质的课堂更是需要将传统融合现实需要,结合教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打造。

(一) 激发学生作为个体的独立思考能力

根据柏拉图的灵魂回忆说,灵魂摔落人间以身体作为它的暂居地,这个是符合灵魂状况的堕落,是有必然性的。同样的教师在课堂上授课,在讲台上输送课本理论知识也是具有必然性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堂课四十五分钟,每一分每一秒都仅仅是老师在传送知识。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老话想表达的也是老师在学生和知识中间只是起到一个中介的作用,老师将知识带领给学生,让学生认识知识,接下来就应该是学生和知识的单独沟通磨合时期。在《曼诺篇》中,苏格拉底曾做过一个实验,找来从未学过数学的童奴,对其进行适当的提问之后,童奴居然知道用两个正方形面积之比等于它们边长平方之比的方法来计算正方形面积。这也是苏格拉底独创的“精神助产术”的教学方式的体现 [11],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启发学生,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这个理论,苏格拉底的助产术中也有隐喻到真正的灵性是灵魂智慧的自我潜能实现 [12]。柏拉图也通过这个实验说明了,知识并不是后天获得的,不是灵魂中自发产生的,而是灵魂它所固有的,它是先于天地存在于灵魂之中的,只不过因其处在潜在状态,而学习的作用就在于触动它、提示它甚至唤醒它,使之清晰明白的从灵魂中醒来。教师“一言堂”的课堂在柏拉图等古希腊哲学家看来则是没有看到灵魂在附着于身体前对理念的掌握。即使,在科学的世界,不少人并不相信灵魂存在这一说法,教师“一言堂”的做法,也忽略了将学生作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个体。

柏拉图对苏格拉底“助产术”有所继承,认为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在学习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13]。学生学习知识,犹如开发者自己对产品的信息加工,是产品的主人翁和构建者,不应该由教师这个第三方来将信息和零件进行组装和加工,这样就完全失去了这件产品和开发者存在的意义。知识是人的灵魂所固有的,教师需要做的是将学生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主体,充分相信他们有自我思考和学习的能力,并且通过较理智的手段引导忘记知识的灵魂,让它们重新回忆起天赋知识。作为学生也应当在课堂上自觉积极配合老师,参与到整个课堂当中去,主动地、积极地回答老师抛出的引导问题,并且自觉地、深入地对问题进行思考并且对回忆起的知识进行再记忆。

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应该被简单地总结为好或不好。孔子是世界上最先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 [14],只不过启发式教学在之后的教育发展中遇到一些困难,演变成了所谓的“一言堂”教育,但是说无论是孔子还是柏拉图,早期哲学家们注重的都是学生个体,他们不赞同一味地灌输,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想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把学生作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主体。

(二) 从理论说教走向感官运用

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近年来逐渐成为国内外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并深刻的影响了教育的发展 [15]。“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中心”的上课方式,在教育发展的路上,它的一些缺陷也逐步展现出来,所以才会由以“老师为中心”逐步转变成为以“学生为中心”,再到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双主型 [16]。新的课堂教学理念要求打破“一言堂”的单向流动模式 [17],从而走向多元化、个性化。不光是从教学手段上做出改变,例如多媒体走进课堂,形成全方位的教学空间,提高教学效率 [18]。更多的是切身关注学生这个主体,让教育更加民主化、生活化。

“一言堂”的课堂,更多的是偏向理论层面的说教,其实质是希望利用教师在讲台上不断的重复着知识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牢牢记住这些知识点,从而在考试或考察中能背答如流。这种做法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学生能够记住老师所讲的内容,但其方法是不符合实际的且不科学的。它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没有考虑到这样的背诵是机械的、不深刻的。大部分学生能背出答案,却无法真正理解这个答案的含义。现实课堂中从不缺少这样的例子,教师讲解一个例题后让同学们合上书再做一遍,百分之九十的学生都能做正确,这时教师再出一个同类型的题目却无法保证班上百分之九十的孩子都能回答正确。因此,“一言堂”灌输式教育,它只是机械的,是缺乏思考和理解的。

柏拉图相对肯定了通过感觉所获得的认识,感觉在认识理念的过程中有促进回忆的作用。我们通过身体回忆起知识,必然要通过眼睛去看、手去触摸或其他的感官来作为媒介传达,所以感觉也是回忆不可缺少的条件。想要快速且牢固的记忆就应该通过联想记忆,在一些具体事物中,利用五官来感受,从而达到一些共鸣,引发自我思考,将记忆深刻的留在心中。如同回忆说提到的,学习的过程就是回忆的过程,知识是先于天地存在于我们的灵魂之中的,我们不需要再去学习一遍本就存在于我们潜意识之中的东西,我们要做的就是通过一些启发和引导将它们回忆起来即可。因此,对于教师“一言堂”这个传统教学模式,在保留教师这个连接学生和知识的第三方中介的同时更多地注入一些启发性的、实验性的东西,让学生在生活中,通过听、看、触摸等感官来发现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让作为主体的学生自然而然地回忆。

4. 总结

教师“一言堂”有着许多的不足,却也有着一些可取之处。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在课堂中使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得到较大程度的激发 [19]。

优质的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占据整个课堂的话语权,也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肆无忌惮的忽视老师的引导。在老师和学生之间,需要的是一个平衡和角色认定。教师需要看到并且认可学生作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主体存在的必然性,更需要认可学生有自我回忆起天赋知识的可能性;学生也需要尊重教师作为自身与灵魂中固有知识沟通的一个引导者,并培养自身独立思考的习惯和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如此,才能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达到一个平衡,从而很好地改良教师“一言堂”的这种灌输式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赵敦华. 西方哲学简史[M]. 第2版.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62.
[2] 尹红霞. 试论柏拉图的灵魂学说及其影响[J]. 青年与社会, 2019(22): 219-220.
[3] 余纪元. 论柏拉图的回忆说[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88(1): 42.
[4] 许晨晴. 浅谈柏拉图的“回忆说” [J]. 文教资料, 2016(36): 6-8.
[5] 赵敦华. 西方哲学简史[M]. 第2版.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63.
[6] 刘丽英. 论柏拉图的教育哲学思想[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 30(5): 126-128.
[7] Fu, X.Q. (2020) Moral Education Thought and Enlightenment in Plato’s Republic.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and Education Research, 3, 291-294.
[8] 任中平, 邓超. “一言堂”现象的表现、危害、成因与治理[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1): 4-6+28.
[9] 孙钰华. 灌输、自主、对话: 三种教育模式的嬗变与启示[J]. 现代教育科学, 2007(8): 45-46.
[10] 杨清. “热闹”的课一定是好课吗? [J]. 中国德育, 2012, 7(5): 45.
[11] 蒋晓璐. 对苏格拉底“精神助产术”的几点思考[J].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8, 28(1): 130-132.
[12] Futter, D.B. (2018) Spiritual Pregnancy in Plato’s Theaetetus. Apeiron, 51, 483-514.
[13] 陈菲. “助产术”教学探究[J]. 科技风, 2014(19): 238.
[14] 徐爽. 启发式教学的困境与对策反思[J]. 安徽教育科研, 2020(18): 108-110.
[15] 李学得.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 小学生(中旬刊), 2018(7): 19.
[16] 张其海, 沈兆文. 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 从一言堂到慕课[J]. 海外英语, 2015(15): 74-76.
[17] 陈玉萍. 打破“一言堂”, 走向“对话式”教学[J]. 新课程(上), 2015(8): 31.
[18] 姜海燕, 陈慧娟. 打破一言堂, 趋向全方位——谈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 2018(35): 68.
[19] 李建忠. 倡导教学民主, 不搞一言堂[J]. 小学教学研究, 1999(11):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