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农业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特征
农业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有着特殊的涉农背景,其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具有“知农、爱农、为农”情怀、具备财务核算与管理、财务决策、财务监督等专业能力,能够满足现代农业经济管理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财会人才。在“新文科”呼唤“新财经”教育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基于当前财经类学科发展趋势,农业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模式有其自身特点。
在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下,农业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基本形成了人才需求剖析、岗位能力对接、课程体系优化、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训实习跟踪的闭环,以培养出高素质、强技能、服务农业经济发展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首先,农业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更加注重德育培养,致力于培育学生“知农、爱农、为农”素养。高教司司长吴岩指出,涉农高校是强农兴农的“国之重器”,建设新农科是振兴高等农林教育的重大战略。农业院校的财务管理专业作为提升地方经济水平的重要抓手,始终引导学生以社会服务为方向,扎根中国大地,在助力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中明确使命与担当,形成推动农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其次,农业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注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致力于培育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2019年12月,吴岩司长在《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范式的深刻变革与新的质量观》中指出,培养新型农林人才不仅要推动农林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更要强化农林实践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1]。农业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在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背景下,必须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能够服务“三农”的农林类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
2. 农业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现状
目前我国涉农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进程中存在课程设置同质化、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模式固化等问题,学生服务农业的思想基础不稳固,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经济管理对人才的要求。
1) 课程设置同质化。
农业院校现有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与其他财经院校、综合性院校区别很小,其通识教育课程以及专业基础和专业必修课程的重复率高达70%,而能够彰显农业院校自身特色的农业企业财务管理学、农林经济会计等农商融合课程却未能得到凸显,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更趋于同质化。具体如表1所示:

Table 1. List of core courses for financial management major
表1. 财务管理专业核心课程设置概览表
2) 教学内容滞后。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的发展,构建“学科专业交叉、数字信息技术赋能、业财融合创新”的开放性人才培养模式被提上日程。原有教学内容在财务信息的确认、记录、计量、报告、分析、考评与监督内容上主要以ERP信息技术为依托,并没有充分涉及区块链、云财务、大数据等新兴网络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课堂教学内容与新财经行业现实需求相脱节。
3) 教学模式固化。
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目前农业院校仍较多采用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学生缺乏主动的独立思考和课堂讨论的机会。简单的灌输式教学并不能长期有效的培养学生财务核算能力以及财务决策、风险控制能力,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学生厌学心理。加之地方农业院校缺少涉农企事业单位的实际研究案例,财务管理理论教学资料不充分,不完善,增加了学生对相关会计核算与财务决策理解的难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4) 课程育人力度不够。
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强化课堂价值观念引领,促进财经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是培养服务乡村振兴急需的新财经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保证。当前,地方农业院校尚未构建完善的“财经知识 + 信息技术 + 职业素养 + 家国情怀”的课程育人体系,专业课程讲授仍然以专业理论为主,思政元素融入刻板僵硬,教学主阵地上的课程育人价值未得到充分发挥。
3. 课赛创融合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思路
针对农业院校在设置财务管理专业、培养财务管理人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依托“课赛创”融合的培养模式,以“课”为引领,丰富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理论体系,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知农爱农为农”情怀,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以“赛”为平台,立足新时期财经岗位需求,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持续融入智能会计、区块链技术、财务大数据分析等现代农经特色实践模块,深度融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加强实践育人体系建设,通过仿真的企业运营环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以“创”为抓手,在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创新教学手段的同时,润物细无声的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高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契合 [2]。具体如图1所示:

Figure 1. Ideas for talent cultiv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urse, competition and innovation integration”
图1. “课赛创融合”背景下人才培养的思路
4. 农业院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创新路径
1) 以“课”为引领,构建“新模式”
以“课”为引领,构建“学科专业交叉、数字信息技术赋能、业财融合创新”的开放性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涉农财务管理人才,农业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应依托学校农科优势,深化农商融合,以新财经人才素质能力为导向,建立宽视野、厚基础、高复合、强能力的新课程体系,从根本上解决课程设置同质化问题。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根据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坚持“基础课‘精准够用’、核心课‘专业到位’、拓展课‘交叉融合’”的原则,把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实践课程以及创新创业课程融入专业教育全过程 [3]。以“新文科 + 新农科”为切入点,拓宽财务管理专业口径,增加《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生物资产会计》、《现代农业技术导论》等农商融合课程,减少传统课程数量,构建“农工管”跨学科专业知识体系,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交叉融合的教与学培养模式。
二是紧跟大数据时代发展步伐,加大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科技在教学中的应用,强化大数据分析、区块链等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将大数据管理和信息技术应用融入课程教学,开设《python基础应用》、《大数据于财务决策》和《区块链实践应用》等课程,推进课程内容先进性建设。以新财经人才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持续推进信息技术课程植入,实现业财融合创新,突破“小文科”思维,构建“大文科”视野 [4]。
三是在现有课程体系基础上,进一步把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与财会类课程有效结合,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效结合,将个性化教育、思政教育与知农爱农教育有效结合,多维度、全方位的改革实践育人体系。通过引入企业真实案例,在课堂中结合产业背景、行业应用,进行实际工作环境与工作流程再造,自主设计课程教学的仿真操作项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果。
2) 以“赛”为平台,植入“新理念”
学科竞赛强调学以致用,是帮助学生构建专业知识结构树图的前提。一方面,竞赛不仅可以考察学生对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是对其综合素养的一次全面检验。以“赛”为平台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从“让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使学生能够自觉关注财务管理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财务管理的研究热点和焦点,从而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参与学科竞赛,能加深对企业经营决策、财务管理知识的理解,教师也可以有针对性的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通过竞赛平台,教师可以在以赛促教的进程中实现课堂教学与竞赛赋能的双重价值。
一是广泛开展案例式、研讨式教学,推动混合式教学建设,在课堂中结合产业背景、行业应用,引入实际工作环境与工作流程,结合现有的软硬件设施,探索虚拟仿真、场景实训等教学模式,优化现有的竞赛训练平台,提升课程挑战度与课程教学质量,为学生专业竞赛、实习就业、创新创业夯实基础。
二是鼓励学生深入本地涉农企业,了解企业经营管理流程,在真实环境下参观生产现场、了解生产过程,从中熟悉真实环境下农业会计核算过程和流程;在激发了知农热情、丰富了农业知识、具备了专业技能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与地方农业企业合作,引进企业赞助并结合企业的实际工作需要开展学科竞赛,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三农情怀。
3) 以“创”为抓手,探索“新路径”
以“创”为抓手,构建“课堂知识讲授–学科竞赛补充–创新创业赋能”三位一体的育人新路径。围绕新财经人才需求,将教学内容和专业性比赛进行有效对接,推进技能竞赛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 [5]。同时,结合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以赛促学、以练促赛,将创新意识和创业理念融入到学科竞赛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是推进融媒体、“智能 + 技术”、AI 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坚持从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持续发力,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方法改革,鼓励教师运用BOPPPS教学模式开展启发式、案例式、参与式教学,运用“OBE”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借助“新道云平台”营造场景化教学环境,将企业元素充分融入课堂,深入挖掘教学软件和教学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可实现的授课便利,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二是深化产教融合,构建与用人单位需求一致的人才培养机制,扩宽校企合作渠道,与地方农业企业构建“共建实习基地、共享实践教学资源、联办学科竞赛”的协同培养方案,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拓展实训基地及实习岗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毕业生综合素养,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高度融合。
三是持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断优化“第二课堂”竞赛训练平台,组织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及创新创业大赛,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与此同时,立足专业特色,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提供创业指导,引导学生捕捉商机,鼓励高年级学生自主创业,将能力转化为效益。
基金项目
2021年度河南省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地方农林院校新财经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编号:2021JGLX105。
信阳农林学院2021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财务管理学“SPOC + 对分课堂”混合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