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赋能的艾滋预防资源整合机制与路径研究——以南京地区高校为例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and Path of HIV/AIDS Prevention Resources Integration Based on Value Empowerment—A Case Study of Universities in Nanjing
DOI: 10.12677/FIA.2022.112005, PDF, HTML, XML, 下载: 331  浏览: 818 
作者: 曹子昕:南京审计大学社会审计学院(国富中审学院),江苏 南京;张诗蕊:南京审计大学工程审计学院,江苏 南通
关键词: 艾滋病预防资源整合价值赋能 AIDS Prevention Resource Integration Value Empowerment
摘要: 本项目以南京地区高校为调研对象,围绕艾滋预防资源整合机制与路径进行研究。同时从价值赋能视角,对艾滋预防资源进行整合,并提出针对性策略和建议。本项目将深入了解艾滋预防资源现状,包括防艾资源的构成、配置以及分布趋势;以南京高校为调研对象,了解高校大学生在艾滋病认知,预防措施,宣传教育、行为干预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探寻艾滋预防资源的整合路径和机制,同时提出艾滋预防的针对性策略和建议。
Abstract: This project tak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Nanjing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study the integration mechanism and path of AIDS prevention resources. At the same tim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 empowerment, HIV prevention resources are integrated, and targeted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his project will provide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IV prevention resources, including the composition, allocation and distribution trend of RESOURCES; taking Nanjing universiti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aims to understand the experiences and practic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HIV/AIDS cognition, prevention measures,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and other aspects, explore the integration path and mechanism of HIV prevention resources, and put forward targeted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for HIV prevention.
文章引用:曹子昕, 张诗蕊. 基于价值赋能的艾滋预防资源整合机制与路径研究——以南京地区高校为例[J]. 国际会计前沿, 2022, 11(2): 37-45. https://doi.org/10.12677/FIA.2022.112005

1. 引言

自1985年我国报告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的流行在中国各地呈快速增长模式。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披露的数据,2020年艾滋病的发病人数达到了62,167人,在传染性疾病中其死亡率其死亡人数都远远高于其他疾病。而由于艾滋病本身的特性——危害性极大、传染性极强、病死率高、潜伏期较长以及社会偏见较强等因素,导致仍有大量的灰色数据未纳入统计范围。目前艾滋病仍无特效药可以治愈,健康人群也有一定的感染风险,需要提高对艾滋的防治知识储备,加强对艾滋传播的风险意识。

值得关注的是,艾滋病的传播在高校中呈上升趋势,高校大学生每年的新发感染人数逐年递增。2019年中国有三千余名学生感染艾滋病。而我国在校大学生是艾滋病感染和传播过程中的弱势人群,正处于性成熟与性活跃阶段,表现出明显的脆弱性。对高危行为认识不足以及规避风险能力低下,导致青少年学生感染HIV的风险大大增加。因此,降低青少年学生感染HIV的脆弱性,减少高危行为的发生,是AIDS防控的关键 [1]。大学生性教育普及率不高且存在高校认识紧迫性不够、学校教育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在此复杂严峻的背景下,针对高校大学生的艾滋防治工作将会面临新的境况与挑战。近些年,全国各地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青少年学生艾滋病干预力度,但其措施对控制学校艾滋病情况是否起到促进作用以及当前学校艾滋病防控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均是亟需了解的问题。

而南京作为样本调查点,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作为新一线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文素养水平都很高。高校学生成长背景、教育经历、思维观念各不相同,且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对于新事物更加持包容接纳的态度,思想也更为开放。

综上,研究南京地区高校有关艾滋防治的情况,探寻艾滋预防资源的整合路径和机制,同时提出艾滋预防的针对性策略和建议,不仅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是对高校现有做法的重要补充。基于此,本文以南京地区高校为调研对象,围绕艾滋预防资源整合机制与路径进行研究。同时从价值赋能视角,对艾滋预防资源进行整合,深入了解了艾滋预防资源现状,包括防艾资源的构成、配置以及分布趋势;了解高校大学生在艾滋病认知、预防措施、宣传教育、行为干预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探讨现有模式中存在问题及不足,并提出针对性策略和建议。

2. 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

2.1. 问卷调查的对象

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有关艾滋基础知识以及防治的调查问卷,向南京审计大学各年级学生发放,此次调查共发放电子问卷275份,回收有效问卷270份,有效回收率为98.2%。问卷题目设置涵盖大学生对艾滋病的感染与传播途径的了解程度、对艾滋病的检测的了解程度、对艾滋病宣传工作方式的了解程度、对艾滋病的预防方式了解程度、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等。

2.2. 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问卷调查的结果大致分为五个方面,具体如下:

1) 大学生对艾滋病感染与传播途径的了解程度

调查数据显示,有264名调查者知道艾滋病是由HIV病毒引起的,6名调查者认为是由SARS病毒引起的,占比分别为97.78%和2.22%,认为艾滋病由HIV9和HICP8引起的调查者人数均为0,占比0.00%。认为艾滋病的潜伏期为“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的调查者有246人,占比91.11%,认为潜伏期“一个月的”和“一周的”调查者均有6人,占比2.22%,认为潜伏期为“两年”的调查者有12人,占比4.44%。知道艾滋病通过性传播的有270人,占比100%,知道由母婴传播的有258人,占比95.56%,知道由血液传播的有264人,占比97.78%,认为通过垂直传播的有36人,占比13.33%。艾滋病症状中,选“持续发烧、虚弱、盗汗”有222人,占比82.22%,选“持续广泛性全身淋巴结肿大”有210人,占比77.78%,选“长期咳嗽、胸痛、呼吸困难、严重时痰中带血”有228人,占比84.44%,选“食欲下降、厌食、恶心、呕吐、腹泻、严重时可便血”有234人,占比86.67%。

分析可知绝大部分大学生对于引起艾滋病的病毒“HIV”是熟知的,但依旧存在小部分大学生不知道。91.11%的调查者了解艾滋病潜的伏期是数年甚至更长,近10%的调查者是不清楚艾滋病潜伏期的。显然,大学生对于艾滋病潜伏期还不够了解。了解艾滋病的传播方式意味着能够更加及时有效地预防艾滋病,大学生对于艾滋病的传播方式的了解程度较高,选择性传播,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占比都超过了95%,选择性传播的调查者高至100%。但是选择垂直传播的仅仅有36人,占比13.33%,垂直传播即母婴传播,对这一概念了解的同学为极少数。在艾滋病的症状问题中,每个选项选择的人数占比都小于90%,甚至有低于80%的,大学生对于艾滋病的症状了解程度也不高,艾滋病也叫做获得性免疫综合征,HIV病毒攻击人体免疫系统,让人逐渐丧失抵御疾病的能力,因此不同的人身上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很多大学生不知道这一点,见表1

Table 1.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awareness of HIV’s infection and transmission routes

表1. 大学生对于艾滋病感染与传播途径了解情况分析

从以上所有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艾滋病最浅显知识的了解较为充分,但是对于稍微深入一点的症状,潜伏期等的了解程度相对偏低,需要进行更深一层次的艾滋病常识教育宣传。

2) 大学生对艾滋病宣传方式的了解程度

调查数据显示,选择世界艾滋病日为12.1的有90人,占比33.33%,选择错误日期的人数总计174人,占比64.44%,不知道的人数为6,占比2.22。在题目“《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哪些新闻媒体应当开展艾滋病防治的公益宣传?”中240人选择广播电视,占比88.89%,132人选择报刊,占比48.89%,186选择互联网,占比68.89%。

由数据可知,知道世界艾滋病日的大学生极少。《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应当开展艾滋病防治的公益宣传。这条规定知道人也极少。此类知识如果不去刻意了解并且去记录艾滋病,是很少有同学能够知晓所有的。虽然此类规定对在校大学生的作用不大,但是对于新闻媒体工作者,应当尽力履行此类规定,开展艾滋病公益的公益宣传。而作为大学生,应当去主动地了解有关艾滋病的防治知识,保护自己的同时,关爱身边的患者。见表2

Table 2. Propor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wareness of HIV’s promotion pathways

表2. 大学生对于艾滋病宣传途径的了解比例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认为:南京审计大学的同学们对于艾滋病及其防治有一定程度的基本了解,主要得益于家庭老师的教育、同学之间的介绍、专家的科普、自己上网查阅相关知识等等,同学们对此已经形成了正确的认知,但是仍然不够专业或者不严谨,例如对于稍微深入一点的艾滋病症状、潜伏期、检测机构分布等了解程度相对偏低或者出现认知错误,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艾滋病常识教育宣传。大学生对于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总体呈现开放包容的心态,会尊重患者并且愿意提供帮助。因此,在日后的艾滋防控工作中,首先要做的还是科普艾滋病的知识,要做到深入科普而不是泛泛而谈。其次在防治方面,可以增扩检测防控机构,增加检测防控措施,使检测防控变得更加便利,更加触手可及。在心理教育中,也要帮助大学生不要对艾滋病产生恐慌心理而过度防治,面对艾滋病患者也应持尊重态度。

3) 大学生对艾滋病的预防方式的了解程度

艾滋病预防途径调查中,见表3,“严禁吸毒,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选择人数为264,占比97.78%,“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剃须刀、刮脸刀等个人用品”选择人数为240,占比88.89%,“不与艾滋病人肢体接触”选择人数为78,占比28.89,“坚持洁身自爱,不卖淫、嫖娼,避免婚前、婚外性行为”选择人数为252,占比93.33%,“不抽烟,不酗酒”选择人数为78,占比28.89%。在你认为握手、拥抱这种行为是否能传播艾滋病的问题中,选择“不会”的调查者有258人,占比95.56,选择“会”与“不知道”的调查者各为6人,占比2.22%。

以上数据表明,大学生对于如何预防艾滋病的了解程度是很高的,但是也存在一些同学选择了一些过度防护的选项。抽烟酗酒是影响身体健康的行为,但不是造成艾滋病的原因。与艾滋病患者肢体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首先选择这个选项的同学对艾滋病传染方式的认知还不足,其次在预防艾滋病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过度防护的现象。因此,在宣传艾滋病防控的过程中,不仅要宣传艾滋病的严重性和防护的必要性,还需要倡导大家理智防护,不能对艾滋病产生恐慌心里,普通的肢体接触,只要接触的地方没有伤口,是不必担心得艾滋病的。

Table 3. Propor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wareness of HIV’s prevention pathways

表3. 大学生对于艾滋病预防途径的了解比例

4) 大学生对艾滋病的检测的了解程度

调查数据显示,在选择检测艾滋病的机构时,“各级医院的门诊部”选择人数为192,占比71.11%,“二级以上医院和疾控中心”选择人数为258,占比95.56%,“单位医务室”选择人数为42,占比15.56%,“私人诊所”选择人数为24,占比8.89%。是否了解HIV监测对象中的一般人群调查中,“孕妇”和“婴儿”选择人数均为204,占比75.56%,“义务献血者”选择人数为150,占比55.56%,“无偿献血者”选择人数为192,占比71.11%。

由数据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都知道二级以上医院和疾控中心可以检测艾滋病,只有约70%的同学知道可以在各级医院挂门诊。甚至也有不少调查者选择了单位医务室和私人诊所两个无法检测艾滋病的机构,显然,对于艾滋病的检测机构,很大一部人大学生知道的不全面或者认知有误,这将导致一旦大学生产生了艾滋的疑似症状,却不知道去哪里做检测的情况。或者是去小诊所等地方当作普通小疾病来治疗,这不仅不能使艾滋病患者本身病情得到控制,还会因为防护意识薄弱而使艾滋病在诊所等地方传播,后果不堪设想,见表4

Table 4. Propor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wareness of HIV’s testing agencies

表4. 大学生对于艾滋病检测机构的了解比例

HIV检测对象的一般人群指孕妇、义务献血者和无偿献血者。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婴儿不属于HIV检测对象一般人群,但是选此项的人数占比很高,与孕妇选项并列第一,而选择义务献血者的调查者却只有一半。这足以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对HIV检测对象的一般人群是不了解的。因此综上数据,可以得出大学生对艾滋病的检测的了解程度普遍偏低。

5) 大学生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分析

目前在中国,艾滋病防治的一个重要障碍来自于对公众艾滋病患者的偏见、歧视等负性反应。大量研究表明,来自社会的偏见和歧视将会阻止艾滋病高危人群接受检查、阻止已经确认的艾滋病感染者公开他们的病情,这样会增加他们再传染给其他人的可能性 [2]。

调查者中,有138人认为艾滋病患者应该公开自己的身份,占比51.11%,有84人认为不应该公开,占比31.11%,有64人持无所谓态度,占比17.78%。有3名调查者身边有艾滋病患者,占比1.11%。有6名调查者面对艾滋病患者选择远离他们,占比2.22%,有262名调查者选择尊重他们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占比97.78%。

对于艾滋病患者是否应该公开身份的问题,调查结果较为分散,对于艾滋病患者的态度也多为尊重并提供帮助,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思想较为自由开放,对艾滋病没有恐慌情绪,对艾滋病患者也没有排斥,大学生思想的包容度较强,这也使得艾滋病的宣传与防治在大学生中能够更加容易展开。

通过问卷数据表明,针对艾滋病的最基本常识和防护知识,绝大多数大学生是比较了解的。但是再进一步的知识比如艾滋病的症状、潜伏期以及去哪里检测的知识,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的了解还不够,甚至是错误的。大学生对于艾滋病患者的态度,总体呈现开放包容的心态,会尊重患者并且提供帮助,见表5。因此,在日后的艾滋防控工作中,首先要科普艾滋病的知识。其次在防治方面,可以增扩检测防控机构,增加检测防控措施,使检测防控变得更加便利,更加触手可及。在心理教育中,也要帮助大学生不要对艾滋病产生恐慌心理而过度防治,面对艾滋病患者也应持尊重态度。

Table 5. Propor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s AIDS patients

表5. 大学生对于艾滋病患者态度比例

现在大学生已经成为艾滋病传染高危人群,必须要加强在校大学生的艾滋病的防治知识的宣传工作,增强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和责任感,而且青年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同时也处于学习知识,树立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阶段,因此在大学生正确认识艾滋病,才能真正做到有效防御艾滋病,从而提高整个社会对艾滋病患者的关爱。

3. 实地调查与结果分析

3.1. 实地调查的对象

随后,我们走访了南京的几所高校并展开了的调查,发布定向调研问卷,共计覆盖十五所南京(及周边地区)高校,如: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大学等,获得了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我们从中选取了四所南京本地区的高校进行进一步研究,即:南京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东南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3.2. 实地调查的结果分析

四所高校实地调查的结果分析如下:

1) 南京工业大学的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调查,南京工业大学组织的与艾滋防治相关的活动有:校红十字会开展“艾”的抱抱防艾主题活动;组织分发防艾宣传手册;学校举办艾滋病防治校园行主题知识讲座、定期举办防艾公益微电影、开展艾滋病知识竞赛等等。

学校方面,南京工业大学设立了南京工业大学青春健康教育基地,说明学校对于艾滋病防控的重视程度很高。但是在学校防艾机构与学生之间的连接做的还不够到位,青春健康教育基地存在的意义并没有在学生身上体现。此外,虽然学校开展了“大学生恋爱与性健康”课程,但是此课程只是作为一门选修课,课程覆盖率不够高。此课程无法满足全面普及艾滋知识的需要,其本身选修课的特性也没引起学生们足够的重视。

学生方面,校红十字这一学生组织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对防艾控艾进行宣传,使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了解艾滋,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了学生去了解艾滋的主动性。

2) 南京邮电大学的调查结果分析

南京邮电大学对于防艾教育十分的重视,会定期邀请专业人士来校进行讲座的开办,并积极号召学生参加讲座,学习基础性与深层次的防艾知识,重视学生防艾意识的培养。其次,在校方建议下,南京邮电大学成立了红十字社团,社团会定期举办艾滋相关主题活动,宣传防艾知识于平时。再次,校方每年都会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观看艾滋纪录片,让学生认识到艾滋危害的巨大并了解相关防治措施。

南京邮电大学也是以讲座、艾滋课题研究、防艾知识竞赛、定期分发防艾传单、艾滋主题有奖问答活动、组织观看艾滋记录片为主要活动形式。此外,南邮也会有一些特色活动,如:校门诊部应校方要求,会定期在校门口宣传防艾知识并发放安全套;校红十字会采取新型防艾宣传形式,与参与者通过游戏互动如“扫雷”游戏,寓教于乐,利用新颖的形式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加活动并在轻松的氛围中宣传防艾重要知识。

南京邮电大学防艾宣传活动形式多样,兼具传统型与新型的特点,如果能够尽快投放艾滋自助检测机器,加强高校间的合作与校地联系,防艾教育工作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3) 东南大学的调查结果分析

东南大学中在艾滋防治工作上展现出更好的专业性以及规模性,曾多次邀请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中心等单位的艾滋病研究专家进校园,为师生开展系列讲座,从学术层面引导更多学生们科学理性地关注艾滋病。还曾联合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东南大学红十字会关艾青年协会、南京市江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承办以“主动检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工作人员发放宣传漫画和手册,为学生们解答一些关于艾滋病防治的问题;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防艾系列推送,通过知识竞赛,留言点赞等方式帮助青年人群了解艾滋病相关防治知识;观看防艾知识小视频、参与随机抽题竞答赢奖品小游戏等有趣的活动,也收获了同学们好评。

东南大学注重加强东大师生对艾滋病的关注、普及相关知识,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同时发动广大师生将防艾知识传播到家庭和社会,带动全体社会成员科学预防艾滋病。

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调查结果分析

为了进一步增强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意识和技能,鼓励青年学生志愿者积极传播艾滋病防治知识,普及艾滋病防治核心信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行了南京市艾滋病防治知识校园行暨免费智能发放机校园推广启动仪式。校方进行了免费智能发放机的推广使用工作,师生只需要扫描发放机上的二维码就能够免费获得计生用品、口罩、艾滋病检测包等防护用品。

而在学生表现上,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学生志愿者通过情景剧,相声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向学生们宣传和普及艾滋病防范知识。而长望学院志愿者举办明信片创作活动,向学生们发放空白明信片和流苏等材料,第二天回收明信片赠予给中国红丝带协会南京组织,再传递给艾滋病患者。不仅提高了同学们对预防艾滋病的重视,了解更多艾滋病的防治知识,更是为了消除偏见、解除歧视,为营造和谐、友爱的社会环境贡献力量。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认为,南京各高校在学校层面和学生层面上都有效地开展了艾滋病防治工作,例如:举办大学生防艾滋知识竞赛以及问答活动、成立关艾青年协会、观看艾滋病日宣传视频专家进校园进行宣讲活动、制作爱心书签、举办倡议签名活动、开展科普课堂等等。有的学校也会成立专门的社团定期宣讲防艾知识,定期举办防艾活动和同伴教育。另外,校医务室、校青协、校红十字会等等组织也会举办相关主题活动。总体说来,南京地区高校的艾滋防治情况总体良好,有健全的防治制度,无论是校方组织还是学生社团都投入了大量了时间精力,花费了很多的心思,将艾滋防治真正落到实处。通过学生们的反馈,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兼顾有趣和深刻,能够有效传达防艾知识,收效良好。

4. 对策与建议

4.1. 加大宣传力度,扩大辐射人数

树立起青少年对艾滋病的正确认识是现在各大高校最重要的工作,学校组织艾滋防治系列活动不仅可以充分提高同学们对艾滋病防治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也是学校对外展示宣传的重要窗口。是简单有效的最佳渠道,在南京各大高校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宣传的范围狭窄、覆盖人数少和知识掌握不牢固等问题。学校在艾滋病防控的宣传上应该加大力度,扩大宣传范围和辐射人数,创造校内全民艾滋病科普的条件,提高科普效果。在内容层面上,需要紧跟时事热点不断创新,跟进艾滋病的最新发展,保证知识的前沿性和准确性。在后续阶段,学校还应建立起有效的检验路径,定期检验学生们对与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活动形式,巩固防艾健康知识。

4.2. 建立专业师资队伍,加强校地联合

此外,现阶段南京各高校有关艾滋病普及防治的专业师资力量还很匮乏,对相关专业课程还未建立系统的认识,影响和限制了防艾教育在高校内的开展情况。因此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对南京各大高校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可以为学生们提供最专业最科学的健康知识,也能大幅提高艾滋的防治普及知识的效率。学校应该利用自己的独特的资源优势,开展学生有兴趣的、丰富的活动,给予学生专业、科学的知识指导。例如可以邀请红十字会的相关专家,定期在校内开展主题讲座,传播科学知识;相关社团可以组织相关的活动,以开展同伴教育,巩固学习的效果;校方要加强与各市区的疾控中心部门的联系,校地联合,以专家进校园的形式多展开活动。防艾工作可多借助外部力量,例如与妇联、疾控中心一起开展,从而提供新的助力,主题教育活动也应与特色活动相结合,从而更能深入人心 [3]。

4.3. 利用网络媒介,加强正能量引导

而在现代社会,网络媒体也是大学生接触知识的一个重要媒介。大学生群体在新媒体和互联网环境下接触艾滋病防治信息后,能够认识到艾滋病对于人类健康的重要性,积极评价信息中的艾滋病防治措施,采取措施防治艾滋病的信念较强。经常在新媒体上接触艾滋病防治信息,能够提高学生们对艾滋病的认知,增进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了解和积累,这能够显著增强受众对于艾滋病严重性的感知。预防控制艾滋病健康教育传播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将健康教育的理论方法与传播技巧和传播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4]。针对于此,所以学校应该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了解和积累,包括利用QQ群、微信、微博平台,更加重视利用互动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的互联网相关平台,并加强对科普的正能量引导,更为有效地传播防治知识。

5. 总结

自我国首例艾滋病病例出现以来,艾滋病在中国呈快速增长趋势,防艾治艾形势严峻。更值得关注的是,艾滋病的传播在高校中呈中上趋势,对青少年的防艾工作亟需进行,因此基于价值赋能的艾滋预防资源整合机制与路径研究具有意义。本项目通过两种调查方式,从问卷调查,得出大学生建立正确的防艾理念,增强大学生防艾责任感是有效预防艾滋病在高校传播的关键所在。从实地调查,得出南京地区高校有健全的防艾制度,收效良好。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本期的调研,认为南京各高校在基于价值赋能的艾滋防治上采取了多种多样的行之有效的机制与途径,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传达防艾知识,数据反馈出的学生反响也比较热烈。“行为干预是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是全社会的共识。各高校应该在此前的制度基础之上,根据艾滋病的发展趋势,结合国家最新防治政策,不断完善制度的设计,创新活动内容与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更加丰富的艾滋防治知识。

参考文献

[1] 马迎华. 中国青少年学生艾滋病防控的关键要素[J]. 中国学校卫生, 2020, 41(12): 1761-1766+1771.
[2] 蔡华俭, 伍秋萍, 邓赐平. 对由不同途径感染的艾滋病患者的区别性反应及中介分析[J]. 心理学报, 2008, 40(1): 54-63.
[3] 郑清华, 齐玲玲. 高校防艾现状及对策分析——以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为例[J]. 科教文汇, 2018(32): 150-151.
[4] 伍凯明, 邓昌贵, 蒙天松, 莫海宁. 高校校园网防艾信息传播初探[J]. 新闻战线, 2010(10): 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