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各级政府积极地把“群众满意度”引入干部政绩考核的指标,这种尝试激励了政府养成对居民的负责意识,同时能够对政府工作进行客观评价,这种努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地方政府工作满意度是地方居民对政府工作的绩效评价,既是对政府过去工作的验收,也是政府调整和规划未来工作的目标方向,通过政府满意度的调查可以反映政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确,政府满意度对于一个政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居民对政府的满意度高,一方面说明了居民对政府的认可,另一方面有利于政府的执政;而居民对政府的满意度低,不仅反映了居民对政府的不满,同时也有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群体性活动 [1],使得社会动荡不安。因此,为了使社会和谐稳定地发展,研究地方政府工作满意度是重要且有意义的。
社会公平度和社会安全度是社会团结和社会评价的重要指标。公平作为社会学的核心要义,是公众基于社会客观事实的主观评价,是公众评价政府的关键准绳 [2]。安全是公众基于社会安全的主观感受和评价,对政府工作评价也具有一定的意义。在实际生活中,社会公平度和社会安全度两者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由于家庭、工作、生活环境等社会资本条件的差异,人民群众所享受到的社会资源不同,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相比贫困的人,生活和工作的空间更加安全,会造成贫富差距和安全感的落差感,当社会比较不如他人的时候,就会引起较低阶层群体的公平感缺失。张云英和马文文认为社会信任是农村居民安全感的重要体现,与农村居民社会公平感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3]。当社会安全度下降时,则社会公平感也会下降。当人民群众产生强烈的社会不公平感,便会导致社会积怨加深,它的迅速积累可能演化为社会动荡的导火索,或者当出现突发性事件时,这种积怨会成为“燎原之势”,极大地危害社会安全 [4]。因此,两者具有相关性。
当前国内对政府工作满意度的研究主要分为政府满意度测量、政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两类。第一类,政府满意度的测量,这类研究包括纵向测量和具体领域的满意度测量。满意度纵向研究是对不同时间点的政府工作满意度进行比较,胡洁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对中国民众10年间的政府满意度变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中国民众在民生保障领域、公正维护领域、国家治理领域的政府满意度均显著提升 [5]。而某一具体领域的政府满意度研究则更具有针对性,尉建文和谢镇荣对汶川地震重建后,灾区群众的政府满意度的特征和表现进行了分析 [6];第二类是对政府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贾奇凡等人将政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为政府–公民–政府公民互动三个层面 [7]。
总体而言,学界对政府满意度的讨论,呈现出以理论研究为主到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共同发展的趋势。当下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激发、社会不确定性增加、突发性风险增加、阶层矛盾严重,因此关注民众对政府工作的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探讨社会公平度和社会安全度这两个因素在地方政府工作满意度评价这个过程中起怎样的作用。
2. 研究路线与方法
2.1. 研究路线
本次调查研究使用的数据来自CSS2017数据(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SS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于2005年发起的一项全国范围内的大型连续性抽样调查项目,目的是通过对全国公众的劳动就业、家庭及社会生活、社会态度等方面的长期纵贯调查,来获取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变迁的数据资料,从而为社会科学研究和政府决策提供翔实而科学的基础信息。剔除了无效问卷和对数据进行处理之后,本研究运用了SPSS23.0软件对问卷进行了信效度检验,在两者都满足标准的情况下,建立地方政府满意度结构模型,并且使用IBM SPSS Amos 26.0绘制模型并计算路径系数,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EFA)和验证性因子分析(CFA)相结合的方法对模型进行效度检验和适配度分析,若效度和适配度符合标准,则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路径分析和模型结果分析。若效度和适配度不符合标准,则须对模型进行修正和调整,并再次运行模型,直到效度和适配度符合标准为止。研究路线见图1所示。
2.2. 数据选择
本文选择CSS2017 (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数据,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 CGSS)始于2003年,是我国最早的全国性、综合性、连续性学术调查项目。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共回收问卷10143份,剔除与本研究无关的问卷,最终得到5837份有效问卷。具体的指标如表1所示。
地方政府工作满意度。题项赋值为1~4分,得分越高,地方政府工作满意度越高。根据SPSS处理结果,可知地方政府工作满意度均值均大于2小于3,说明居民对地方政府工作满意度较多地处于不太满意到比较满意之间;社会公平程度。剔除了“不便于回答”的数据,最后得到题项赋值为1~4分,得分越高,社会公平程度越高;社会安全度。剔除了“不便于回答”的数据,最后得到题项赋值为1~4分,得分越高,社会安全度越高。
2.3.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信效度检验作为探索性因子分析(EFA),是模型检验不可缺少的部分。根据旋转后的矩阵成分可知,见表2,因子负荷量反映各测量变量对相应的潜在变量的影响作用大小,因子负荷量越大则该测量变量对其潜在变量的影响越大。由于A1题项的因子负荷量为0.494,小于0.500;B1、B2题项对两个成分有所影响,考虑到问卷的效度,故删除题项A1、B1、B2。删除题项后,表中各维度变量对应的因子负荷量均大于0.5,说明测量变量能够有效地反应潜在变量,则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检验分析。
对问卷变量进行结构效度检验,如表3。当KMO值大于或等于0.6时,可以进行因子分析。问卷整体的KMO系数为0.946,大于0.7,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0.000,小于0.005,且三个变量的KMO系数均大于0.8,说明问卷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强,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对问卷变量进行信度检验,得到结果如表4,潜变量的Cronbach α系数均在0.7以上,问卷总体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24,大于0.7,表明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综上所述,问卷具有信效度,问卷结果可信,则可以进行下一步分析。
3. 地方政府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模型
3.1. 结构方程模型
3.1.1. 测量模型
测量模型由观察变量和潜在变量构成。本文的潜在变量指社会公平度、社会安全度和地方政府工作满意度这三个变量,而观察变量是这三个变量的具体指标,是可以直接测量到的变量。对于指标和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数学表达式为:
(1)
(2)
式中:X表示的是外源指标组成的向量(社会公平度、社会安全度);Y表示的是内生指标组成的向量(地方政府工作满意度);
表示的是外源指标与外源潜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外源指标在外源潜变量上的因子载荷矩阵;
表示内生指标与内生潜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内生指标在内生潜在变量上的因子载荷矩阵;δ表示的是外源指标X的测量误差;ε表示的是内生指标Y的测量误差。
3.1.2. 结构模型
结构模型由外源潜在变量和内生潜在变量组成,在本文中,内生潜在变量是地方政府工作满意度,外源潜在变量是社会公平度和社会安全度。对于潜在变量之间的关系,数学表达式为:
(3)
式中:η表示的是内生潜在变量;ξ表示的是外源潜在变量;B表示内生潜在变量间的关系;Γ表示的是外源潜变量对内生潜变量的影响;ζ表示结构方程的残差项,反映了η在方程中未被解释的部分。
3.2. 模型假设
地方政府工作满意度是指居民对政府实际工作的主观感受从而对政府进行的评价,因此对地方政府工作满意度的衡量没有固定不变的指标体系,本文将主观感受的衡量指标设定为社会安全度和社会公平度。笔者选取地方政府工作满意度、社会公平度和社会安全度作为结构模型的潜在变量。
目前学界对于社会公平度和政府工作满意度的研究较少,且主要以实证研究为主,主要探究了政府信任、政治参与 [8]、政府满意度和社会公平度这几个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市场化改革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提高了社会财富,改变了平均主义观念,但于此同时中国的收入差距也快速拉大 [9],使得在生活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社会不公现象,民众内心积怨。为了维持社会公平、安抚民心和增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中国政府从战略性高度做出了系统性的安排。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社会公平正义作出了一系列的战略性论述,形成了习近平社会公平正义思想,公民的社会公平感逐渐成为影响政府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有关研究也表示在资本主义国家收入不平等会导致政府满意度下降 [10]。据此,我们可以提出假设1:社会公平度对地方政府工作满意度有显著影响。
对于政府满意度和社会安全的研究则几乎没有,学界主要讨论了政府在应对社会安全事件时的措施、影响因素等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不确定性增加,社会矛盾愈发严重 [11],时常引发公共性的社会安全事件,给国家社会带来巨大的隐患,同时这也很考验政府的应对能力,在面对社会安全问题,政府是否能及时解决。因此,社会安全度正是评价政府绩效、政府工作满意度的重要指标。据此,我们可以得到假设2:社会安全度对地方政府工作满意度有显著影响。
在结构模型潜变量指标中,考虑到社会公平度和社会安全度之间具有相关关系,则假设社会公平度和社会安全度之间可以相互影响,并且两者可以能直接影响地方政府工作满意度。采用AMOS26.0软件根据前文所述的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绘制模型路径图,将处理好的样本数据导入,运行软件可以得到模型一,如图2所示:
通过模型一结果可知,C2的因素负荷量平方(SMC)值为0.22,C4的SMC值为0.22,A3的SMC值为0.32,B4的SMC的值为0.22,小于0.36。对模型进行修正,因此删除题项C2、C4、C5、C11、A2、A3、B4。修正后模型二如图3所示,结构模型潜变量中,地方政府工作满意度包含C3、C6、C7~C10、C12共7个测量变量;社会公平度因素包含A4~A8共5个测量变量;社会安全度因素包含B3、B5~B8共5个测量变量。
4. 实证分析
4.1. 模型适配度检验
由表5可知,GFI的值为0.982,结果适配良好。有研究者认为CMIN (χ2)/DF是一个最常用的模型拟合度评价指标,但是由于社会现象以及社会心理现象的复杂性,一般认为,只要GFI > 0.8,就可以认为模型有比较好的拟合度 [12];AGFI的值为0.976,结果适配良好;RMSEA的值为0.034,结果适配良好;IFI的值为0.981,结果适配良好;CFI的值为0.981,结果适配较好。综上来看,地方政府工作满意度整体的模型适配良好。

Table 5. Overall fit coefficient table
表5. 整体拟合系数表
4.2. 模型结果分析
由模型估计结果可知,两个假设均达到显著水平,即H1、H2都成立,社会公平度和社会安全度对地方政府工作满意度有直接影响关系,并且成正向相关。结合图3的模型路径标准化系数和模型结果,笔者对模型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4.2.1. 社会安全度与社会公平度
根据模型结果可知,社会公平度与社会安全度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任一变量的提升都会产生衍生效应,两者共同作用于地方政府工作满意度,社会公平度对地方政府工作满意度的路径系数为0.44,因此,相比于社会安全度,社会公平度对地方政府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程度更大。
4.2.2. 社会公平度与地方政府工作满意度
根据表6可知,社会公平度和地方政府工作满意度的路径系数为0.44,P值 < 0.001,已达到显著水平,则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有正向相关性。由此可知,增强社会公平度可以提高居民的地方政府工作满意度。根据模型结果可知,在社会公平感的测量变量中养老等社会保障待遇公平程度(A7)的因子负荷量为0.72,说明居民很关注养老等社会保障待遇的公平程度,因此提高其公平程度可以提高居民的社会公平度,从而提升地方政府工作满意度,因此假设H1成立。其余测量变量中,根据因子负荷量大小,依次是依法办事,执法公平(0.71)、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0.67)、发展经济,增加人们的收入(0.66)、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0.63)。
4.2.3. 社会安全度与地方政府工作满意度
根据模型可知,社会安全度和地方政府工作满意度的路径系数为0.17,P值 < 0.001,已达到显著水平,则说明两个变量之间有正向相关性。由此可知,增强社会安全度可以提高居民的地方政府工作满意度。根据模型结果可知,在社会安全度的测量变量中食品安全(B5)的因子负荷量为0.67,对该潜变量的影响程度最大,因此增加食品安全、个人信息、隐私安全和环境安全,可以有效地改善居民的社会安全感,从而提升地方政府工作满意度,因此假设H2成立。其余测量变量依次是环境安全(0.66)、个人信息、隐私安全(0.65)、劳动安全(0.64)、交通安全(0.60)。
5. 结论与讨论
本文从人民群众主观感知出发,以地方政府工作满意度为对象,采用探索性因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法检验测量变量的解释问题能力,构建了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地方政府工作满意度评价模型,对影响地方政府工作满意度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
社会公平度与社会安全度之间相互影响,任一变量的提升都会产生衍生效应,共同作用于地方政府工作满意度,并且社会公平度对地方政府工作满意度的影响较大;社会公平度和社会安全度均对地方政府工作满意度有显著影响,且成正向相关。
综上所述,地方政府在实际工作时,应注重提高民众的社会公平度和社会安全度,注重人民群众的主观感知。只有提升了民众内生的认同感,才能有效地提高地方政府的整体形象和工作效率,因此提升社会安全度和社会公平度是发展地方政府绩效的长效机制。一方面,采取措施处理好各阶层的矛盾问题,减少阶层差距,特别是要保障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给予其更多的关注和关怀,从而提升民众的主观社会公平感。注重社会、环境、法治、经济、教育等多维度的社会公平度均衡发展,特别是政治和经济方面,涉及到居民的直接利益。居民尤其重视政府在政治权利、社会治安、惩治腐败、执法公平和发展经济这些方面的表现;另一方面,要完善社会安全保护措施,对侵犯民众安全的任何行为进行预防和制止,切实保护民众的生命、生活安全。居民尤其重视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劳动安全、个人信息、隐私安全和环境安全,这些大多都是自身生存所依赖的宏观社会大环境安全状况,因此政府应设法筑牢大环境的安全网,同时也要对微观安全要素加以保护。通过这两方面的改善,可以有效增强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这是提高地方政府工作满意度的有效手段。
由于调查数据的限制,文章缺乏结合更多因素对地方政府工作满意度的影响进行宏观分析。在后续的研究中可以结合人民群众的社会资本地位、年份、地域等特征对潜在变量和测量变量进行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