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管”的连词化及机制
Conjunctions of “Bie Guan” and Its Mechanism
DOI: 10.12677/ML.2022.105122, PDF, HTML, XML, 下载: 271  浏览: 398 
作者: 王志帅: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
关键词: 别管连词化机制Bie Guan Conjunctions Mechanism
摘要: “别管”最早是在明代出现,作为状中短语使用,表示“不要理会、不要过问”的意思。但是考察发现,状中短语“别管”是由“不要管”发展变化而来。到了清代,“别管”发展出连词的用法,相当于“无论”,引导无条件的条件复句。“别管”的连词化经历了三个阶段:来源,构式化阶段,连词化阶段。结构省缩、主观性增强、重新分析和使用频率是“别管”连词化的重要机制。
Abstract: “Bie Guan” first appeared in the Ming Dynasty. It is used as a phrase in the petition, which means “ignore and don’t bother”. However, the investigation found that the phrase “Bie Guan” in the form developed from “Bu Yao Guan”. In the Qing Dynasty, “Bie Guan” developed the usage of conjunctions, which was equivalent to “regardless” and guided unconditional conditional complex sentences. The conjunctions of “Bie Guan” have gone through three stages: source, construction and conjunctions. The reduction of structure, the enhancement of subjectivity, re-analysis and frequency of use are the important mechanisms of “Bie Guan” conjunctions.
文章引用:王志帅. “别管”的连词化及机制[J]. 现代语言学, 2022, 10(5): 918-925. https://doi.org/10.12677/ML.2022.105122

1. “别管”连词身份的确定

“别管”在现代汉语中存在着短语和连词两种用法,但是“连词”别管的使用频率低于短语“别管”,所以需要介绍“别管”的两种用法,并确定连词“别管”的身份。

1.1. “别管”的短语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别管”往往是以状中短语的形式出现的(在所考察的CCL语料中,以短语形式出现的“别管”语料超过80%)。例如:

(1) 他们指着张正若警告他【别管】闲事,说他们只是要找丁大巧说个明白。(刘郎《美德,也有受到伤害的时候》)

(2) 谢丽娟在电话里说:“你【别管】我在哪里。我只问你一句话:你过去说过的话,还算数么?”(李佩甫《羊的门》)

例(1)中,“别管”后接名词“闲事”作宾语,作为短语,“别管”后接的名词大多是“这事、闲事”等,这与“别管”所表达的语义有关,状中短语“别管”表示“不要理会、不要过问”,带有“命令、不容置疑”的语气。说话人不愿对方干预自己的事情,所以用抽象的“这事、闲事”替代具体的内容,命令对方不要管。这种是短语“别管”的典型用法。例(2)中,“别管”后接小句“我在哪里”,是状中短语“别管”的非典型用法,所出现的语料非常少。在这类句子中,状中短语“别管”的动词性弱化,已经向连词的方向发展。

1.2. “别管”的连词用法

除了作为状中短语进行使用,“别管”已经发展出了连词的用法。例如:

(3) 于是,只要是总部的人,【别管】干什么的,有没有本事,都被抓急当了人才,而且重用。(1998年人民日报)

(4) 刘副市长拍着他的肩头,语重心长地说:“【别管】别人怎么说,我支持你。”(黄道强《从持刀行凶到创办孤儿院》)

上面两个例子中的“别管”均为连词,引导无条件的条件状语从句,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例(3)中,连词“别管”引进带有疑问词语的短语“干什么”,充当句子的一个分句,后面与“都”呼应;例(4)中,“别管”放在主语“别人”前面,引进小句,说明无论在哪种情况下,说话人都会支持听话人。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1] 中,“别管”是作为连词收录,意思是“无论”,在现代汉语中,“别管”连词化的用法已经固定下来,但用例较少。同时,“别管”还存在状中短语的用法,“别管”还处于虚化阶段,并未完全虚化为连词。关于“别管”是如何进行连词化,相关研究较少。主要还是针对“别”和“管”分别进行的,如江蓝生(1991) [2],彭语盈(2019) [3],李金凤(2020) [4] 等。本文从北京大学中文语料库(CCL)选取语料,对“别管”的连词化过程及其机制进行研究。

2. “别管”的连词化过程

要对“别管”的连词化过程进行梳理,首先要确定“别管”的连词用法从何而来。根据“别管”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大致可以推断出连词“别管”来源于状中短语“别管”。而状中短语“别管”同样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梳理“别管”连词化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来源、构式化阶段、连词化阶段。

2.1. 来源:“不要管”→“别管”/“别要管”

在状中短语“别管”中,“别”是表示禁止义的副词,而“管”是表示“过问、干涉”的动词,短语“别管”一般在句中作谓语,表示“不要理会,不要过问”。对短语“别管”的语料进行考察,发现短语“别管”最早出现在明代,有9例语料。并且在同时期的语料中,发现“别要管”的语料有二十六例,而在语用上,“别管”和“别要管”大致相当。是否“别管”和“别要管”之间存在关联呢。

2.1.1. 语音方面

江蓝生(1991) [2] 分析了“别”、“别要”在明清文献与现代方言里的使用或变化情况,从而确认了表示禁止的“不要”跟“别”的语源关系,进而提出“别”是“不要”的非规则合音,而“别要”是“不要”发生合音后产生的另一种变化。从中可以推测“别要”和“别”在语音上存在关联,同是“不要”的合音变化。所以“不要管”可能是“别管”和“别要管”的来源。

2.1.2. 语用方面

“不要管”最早出现于宋代的《朱子语类》,并且在明代的《金瓶梅词话》和《醒世姻缘传》中都出现了“不要管”的用例,例句为:

(5) 若如正淳之說,則是【不要管】他,却非朋友之道矣。(北宋《朱子语类》)

(6) 你也【不要管】他,左右是我,随他把我怎么的罢!(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

(7) 你【不要管】他,你只替我在大舅合妗子面前尽力撺掇,相大叔面前替我圆成。(明·西周生《醒世姻缘传》)

“别要 + 管”最早出现于《金瓶梅词话》,状中短语“别 + 管”最早出现于《醒世姻缘传》,例句为:

(8) 李瓶儿道:“你【别】要【管】我。我还要一方银红绫销江牙海水嵌八宝儿的,又是一方闪色芝麻花销……”(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

(9) 晁夫人道:“咱【别管】他;他叫咱替他收拾房,咱就替他收拾……(明·西周生《醒世姻缘传》)

从语用角度看,“不要管”后接人称代词,在句中作谓语,表示“不要理会,不要过问”的含义,而“别要管”和“别管”同样是这一用法。并且在《金瓶梅词话》和《醒世姻缘传》中,出现了“不要管”和“别要管”、“不要管”和“别管”共现的情况,说明在这一时期,两种用法都在使用。

综上,“不要管”是“别管”和“别要管”的来源。

2.2. 构式化阶段:“别要管”→“别管”(短语)

同时期产生的“别要管”和“别管”语义相同,用法相似。根据语言经济性的原则,相似用法的语言形式最终只会保存其中一种表达。冯春田、王群(2006) [5] 重点调查了《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聊斋理曲集》《歧路灯》和《儿女英雄传》这五种明清时期北方系文献,对其中的“别要”和“别”的语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别要”从38例→162例→0例,而“别”从3例→100例→139例,整体上“别要”语料的使用减少,乃至消失,“别”语料的使用增加,至今还在使用。可以从用法和结构两方面进行考察。

2.2.1. 语用差异

明代出现“别要管”语料中,“别要管”只有一种用法,即“别要管”的前后接人称代词,构成“人称代词 + 别要管 + 人称代词”,例如:

(10) 金莲道:“你【别】要【管】他,丢着罢,亦发等他们来收拾。(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

例(10)中,“别要管”的前后都出现了人称代词,往往是说话人对听话人进行劝阻,只出现了“主 + 谓 + 宾”结构,句子简单,命令性语气较强。

相比之下,“别管”的用法更加多样,例如:

(11) 胡师傅,你【别管】他,你还往东厅里闩上门写去,写完了,拿来我画押。(明末清初·西周生《醒世姻缘传》)

(12) 他要拦阻我,不叫出去,我可定不饶他。妹妹,你【别管】闲帐,与你不相干。(明末清初·西周生《醒世姻缘传》)

(13) 你的盘缠,我程嫂子的过活,你都【别管】,都在俺街里身上。(明末清初·西周生《醒世姻缘传》)

例(11)中,“别要”的前后同样是由人称代词充当。句子简短,命令、不容置疑的语气较强。例(12)中,“别管”后面所接成分是名词“闲帐”,说明“别管”所限制的对象不再单纯指人,也可以针对具体事物进行限制,命令听话人不要过问某类事情。例(13)中,“别管”所限制的对象的数量也发生了变化,由单纯对听话人,扩展为对多个对象进行限制。“你的盘缠”、“我程嫂子的过活”都是“别 + 管”限制的对象,所以用“都”来统一限制。

2.2.2. 结构省缩

除了在语用上的差异外,“别要管”和“别管”之间还存在着结构省缩。结构省缩是指在语言演变过程中省缩原来的一部分,从而导致语言的演变。“别要管”虽然已经不再使用,但是其用法在“别管”中得以保留,这其中发生了结构的省缩,省缩了“要”,由“别要管”省缩为“别管”。类似的语言演变还有很多,例如刘红妮(2013) [6] 指出,“从不、从未”等“从否”类副词的“从”是“从来”的省缩,即“从来不”“从来未”省缩“来”成了“从不”“从未”。

综上,由于语言表达的需要和结构省缩的原因,“别要 + 管”向“别 + 管”演化。

2.3. 连词化:“别 + 管”(凝固成词的用法)→“别管”(连词)

2.3.1. “别 + 管”短语凝固成词的用法

(14) 刘振白道:“你【别管】有无,你合狄大爷说,借十两银子给我,好多着哩,便宜的不可言……”(明末清初·西周生《醒世姻缘传》)

例(14)中,“别管有无”既可以理解为“你不要过问有没有”,此时的“别管”是状中短语,表示“不要过问”。也可以理解为“你无论有没有”,此时的“别管”是连词,相当于“无论”的意思,后接表示正反两方面的词语“有无”。此时的“别管”具有连词化的倾向,但这种用法在明代只有一例,属于孤证,无法证明“别管”已经连词化。

2.3.2. 连词“别管”的用法

到清代,连词“别管”的用法固定下来。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别管”位置的变化,由原来的句中移到了句首,后接分句,引导无条件的条件复句。例如:

(15) 金头虎说道:“这是外国招,当时的灵机巧变。【别管】我这是什么招,你躺下没有……(清·张杰鑫《三侠剑》)

(16) 长青自己盘算:【别管】你怎样的精明,你也是难逃我手。(清·无名氏《小八义》)

在例(15)中,“别管”后接一个分句“我这是什么招”,整个句子是条件复句。例(16)中,“别管”后接分句“你怎样的精明”,而“你也是难逃我手”这一结果并不随着条件而改变,引导的也是条件复句。这两句中“别管”只能是连词,不能是短语。上述两个例子中的“别管”移到了句首,由句中其他成分充当谓语,成为句子的核心,而“别管”的动词性被削弱,容易发生虚化,这为“别管”的连词化提供了条件。

其次,状中短语“别管”后面所接成分具有定指性,而连词“别管”后面所接成分往往是任指性。例如:

(17) 只听里面有人说话,声音洪亮,说:“小子,你【别管】我的闲事,爷爷爱喝!”(清·贪梦道人《康熙侠义传》)

(18) 晚间嘱咐明白,【别管】有什么事,不许他出去。(清·无名氏《小五义》)

例(17)中,状中短语“别管”后所接的成分“我的闲事”,说话人已经限制了其所指对象,是说话人“自己的事”,是定指;而例(18)中,连词“别管”后接的成分“什么事”,是不确定的,既有可能是说话人自己的事,也有可能是听话人的事,还有可能是其他人的事,无法确定,具有任指性。

此外,状中短语“别管”所引导的事件往往着眼于说话这一时间点,而连词“别管”所引导的事件的发生时间不同,可以分成两类:第一类,连词“别管”所引导的小句事件先发生,主句的事件后发生;第二类,连词“别管”所引导的分句事件后发生,另一分句的事件后发生。例如:

(19) 国栋说:“你【别管】我了,我这就碰死,你去你的吧!”(清·无名氏《小五义》)

(20) 管他真八路,还是假八路,没听见暗号,咱们一概不承认他是八路,【别管】他央告、哀求,你就给他来个不理。(冯志《敌后武工队》)

(21) 听着施俊二字,就想艾虎说过他的盟兄叫施俊,光州府固始县人氏,【别管】是与不是,先打发这两个解差上他们姥姥家去。(清·李凤山《小五义》)

例(19)中,状中短语“别管”所引导的事件“你别管我”是发生在说话的这一时刻,没有前后时间差。而例(20)中,连词“别管”引导的事件“他央告、哀求”发生在前,“不理”这一事件发生在后。例(21)中,“先打发解差上他们姥姥家去”是先发生的事件,而连词“别管”所引导的事件“是与不是”是之后进行讨论的。

综合上述三小节的分析,可以得出“别管”连词化的过程,绘制成图1

Figure 1. Process diagram of “Bie Guan” conjunctions

图1. “别管”连词化的过程图

3. “别管”连词化的机制

根据对前文的分析,并结合连词化机制的相关知识,“别管”连词化的机制大致可以归纳为结构省缩、主观性增强、重新分析和使用频率。

3.1. 结构省缩

杨永龙(2017) [7] 则进一步提出了词法层面的构式省缩是指一个完整的词汇形式省去其中的一部分,使得其中的构成成分之一独立承担整个词形的功能。 [1] 同时分析了“何等”省缩为“等”。例如:

(22) “处家何等最乐?”(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

(23)“死公,云等道!”(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祢衡传》)

“何等”原为名词性偏正短语,意思是什么种类,之后凝固为疑问代词,如例(22)中“何等”是疑问代词,相当于“什么”。当“何等”凝固为疑问代词后,其构成成分“等”可以独立承担“何等”的功能,如例(23)中的“等”充当疑问代词,表示“什么”的意思。此时,“何等”构式省缩为“等”。

本文所分析的“别管”也同样如此,一开始在语言中出现的是“别要 + V”,如“别要说、别要叫”等,“别要管”是其中一种用法。后来“别要”的省缩为“别”,“别”和“管”在组合而成短语“别管”,再通过语法化,进一步发展出连词用法。

3.2. 主观性增强

沈家煊(2001) [8] 指出:“‘主观性’是指语言的这样一种特性,即在话语中多多少少总是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也就是说,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情感,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而“别管”从状中短语发展出连词用法的过程中,主观性增强,同时在话语中留下印记,表现为“别管”前人称代词的消失。例如:

(24) 忽听恶奴说道:“朋友,这个事你【别管】……”(清·石玉昆《七侠五义》)

(25) 王胜仙说:“也【别管】她是什么官的小姐,今天你家大人要找她作乐,哪个敢不答应?”(清·郭小亭《济公全传》)

例(24)中,说话人是对听话人进行劝说,前面有称呼语“朋友”,“别管”前只能用“你”或“你们”等第二人称代词,说话人对听话人进行劝阻,表达一种命令、不可置疑的语气。此时的“别管”是短语;而例(25)中,是说话人自己要发表观点,所以是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进行阐述,“别管”前可加“我”或“我们”等,但为了避免羡余,往往省去代词。整个句子表达是无条件的条件复句,无论条件是什么,其结果不会因为条件而发生变化。此时的“别管”是连词,位于句首,前面不出现人称代词。随着“别管”前人称代词的消失,整个句子的主观性得到增强。

3.3. 重新分析

重新分析是词汇化演变的重要机制之一,往往会造成语法范畴的消长或新的词类、新的结构的出现。Langacker (1977) [9] 将“重新分析”定义为“没有改变表层表达形式的结构变化,一个分析为(AB) C的结构,经过重新分析之后,变成了A (BC)的结构。“别管”从状中短语到连词的演变过程,也经历了重新分析。重新分析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X + Y”→“X + Y”/“XY”→“XY”。“别管”现在正处于虚化的第二阶段,即短语“别管”和连词“别管”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共现。通过对“别管”所在分句进行层次划分,可以看出“别管”所经历的重新分析的过程,例如:

a) 别/管 + 宾语,如:(26) 咱别/管他;他叫咱替他收拾房,咱就替他收拾。(明·西周生《醒世姻缘传》)

b) 别管/ + 宾语,如:(27) 就听西边那白脸的说:“别管/他是不是,把他等拿住,亮字字把瓢给摘了,总算他情屈命不屈。”(清·郭小亭《济公全传》)

同样是“别” + “管” + 宾语的形式。a结构中,否定副词“别”否定“管”的宾语“他”,即“别”引导“管他”的结构;b结构中是“别管”对于“他是不是”这一事件的否定。从a结构到b结构,经历了“别 + 管”(短语)→“别 + 管”(短语)/“别管”(连词)的过程,是语言使用者们在语言使用中,对于“别管”的结构进行重新分析,从而接受将“别管”作为一个连词使用。但是“别管”是否最终完成“别 + 管”(短语)/“别管”(连词)→“别管”(连词)的过程,现在还未可知,需要着眼于语言的使用情况。

3.4. 使用频率

使用频率的变化是“别管”连词化的重要机制之一。Hopper P. J. & Traugott E. C. (2001) [10] 指出:“使用频率是语法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一种语言形式在话语中出现得越频繁,越容易语法化。”结合CCL语料中,状中短语“别管”和连词“别管”在明代、清代及现当代的使用情况,绘制成表1

Table 1. Statistics of the use of the phrase “Bie Guan” and the conjunction “Bie Guan”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in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times

表1. 短语“别管”和连词“别管”在明清以及现当代的使用情况统计

由上表可知:明代时,“别管”作为状中短语开始出现,这一用法共有9例,没有连词“别管”的用法。清代时,连词“别管”的用法开始出现,一共有31条语料。而同时期的短语“别管”的语料一共有83例。近现代,“别管”作为连词的用法出现了49例,比清代增加了不少,“别管”连词化的用法得到了发展。从明代到近现代,连词“别管”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连词化的用法不断发展和完善。

4. 结语

“别管”最早在明代出现,作为状中短语使用,表示“不要理会、不要过问”的意思。但是考察发现,状中短语“别管”是由“不要管”变化而来,到了清代,“别管”发展出了连词的用法,相当于“无论”,引导了无条件的条件从句。“别管”的连词化经历了三个阶段:来源,构式化阶段,连词化阶段。此外,结构省缩、主观性增强、重新分析和使用频率变化是“别管”连词化的重要机制。

方梅(2000) [11] 论述了语义弱化的连词会呈现出话语标记的功能,而董秀芳(2007) [12] 分析了“别说”的连词化及话语标记用法,张金圈(2016) [13] 考察了“别看”的连词化以及话语标记的浮现。所以,同样是具有连词用法,同样是“别 + V”结构形式,“别管”是否也会出现话语标记的功能呢?如果出现需要符合什么样的条件呢?有待进一步考察。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M]. 第7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6: 89.
[2] 江蓝生. 禁止词“别”考源[J]. 语文研究, 1991(1): 42-47.
[3] 彭语盈. 现代汉语“别”的分化及其情态化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锦州: 渤海大学, 2019.
[4] 李金凤. “管”字的语法化与词汇化[J]. 现代语文, 2020(1): 32-37.
[5] 冯春田, 王群. 副词“别”形成问题补议[J]. 汉语学报, 2006(1): 35-38.
[6] 刘红妮. 结构省缩与词汇化[J]. 语文研究, 2013(1): 22-30.
[7] 杨永龙. 词音变化与构式省缩——禁止词“别”的产生路径补说[J]. 中国语文, 2017(6): 643-652+766.
[8] 沈家煊. 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 [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1(4): 268-275+320.
[9] Langacker, R.W. (1977) Syntactic Reanalysis. In: Li, C.N., Ed., Mechanisms of Syntactic Change,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Austin and London.
https://doi.org/10.7560/750357-005
[10] Hopper, P.J. and Traugott, E.C. (2001) Grammaticalizati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Beij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103.
[11] 方梅. 自然口语中弱化连词的话语标记功能[J]. 中国语文, 2000(5):459-470+480.
[12] 董秀芳. 词汇化与话语标记的形成[J]. 世界汉语教学, 2007(1): 50-61+3.
[13] 张金圈. “别看”的连词化及话语标记功能的浮现[J]. 汉语学习, 2016(1): 4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