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地区蒙古黄芪栽培发展概况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Cultivation Astragalus mongholicus Bunge in Inner Mongolia
DOI: 10.12677/BR.2022.113041, PDF, HTML, XML, 下载: 515  浏览: 1,053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苏 敏, 刘江河, 董程明:呼和浩特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 呼和浩特;张 娟*: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生态与资源保护中心,内蒙古 呼和浩特
关键词: 内蒙古蒙古黄芪现状对策Inner Mongolia Astragalus mongholicus Bunge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摘要: 黄芪味甘,性微温,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内蒙古是蒙古黄芪的道地产区,所产黄芪粉质、糖份高、条秆粗壮,前身色鲜黄,品质上乘,畅销国内外。由于目前野生资源的匮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市场黄芪大多来源于人工栽培。内蒙古蒙古黄芪栽培历史不久,栽培过程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目前内蒙古蒙古黄芪栽培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对策作一概述。
Abstract: Astragalus sweet in taste, warm in nature, with invigorating Qi to consolidate the exterior, facilitating urination to draining pus, draining of pus, astringing sores to promote granulation effect. Inner Mongolia is the genuine production area of Astragalus mongholicus, which produces Astragalus with high farinaceous, high sugar content, and thick culms, the wet root is bright yellow, high quality, best-selling at home and abroad. Due to the shortage of wild resources, the market of Astragalus mostly comes from artificial cultivation. The artificial cultivation history of Astragalus mongholicus in Inner Mongolia is not long,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on. The current cultivation situation,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stragalus mongholicus Bunge in Inner Mongolia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文章引用:苏敏, 张娟, 刘江河, 董程明. 内蒙古地区蒙古黄芪栽培发展概况[J]. 植物学研究, 2022, 11(3): 354-358. https://doi.org/10.12677/BR.2022.113041

1. 引言

蒙古黄芪是我国传统大宗中药材,药用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应激、降压和较广泛的抗菌等医疗和保健双重作用 [1]。黄芪主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等省区,近年来,由于野生黄芪资源遭到掠夺式采挖,导致黄芪野生资源蕴藏量越来越低,市场上几乎见不到野生黄芪商品,为满足市场需求,目前,我国商品中药材黄芪主要来源于栽培 [2]。各地区对人工栽培黄芪技术进行研究,探索出一些适合当地的品种和种植模式,为黄芪人工栽培提供了技术支撑。蒙古黄芪相对于膜荚黄芪主根粗长、侧根少,质地柔软,粉性足,药性强,质量较好,近年来内蒙古地区栽培黄芪多为蒙古黄芪。内蒙古是黄芪的道地产区,栽培历史悠久、种植优势突出、知名度高,但由于种源混杂、种植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低、品种选育工作滞后等原因,制约了蒙古黄芪人工栽培发展,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2. 蒙古黄芪的形态和生态特征

蒙古黄芪为多年生草本,高50~70厘米,主根长而粗壮。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25~37片,排列紧密,呈椭圆形。总状花序腋生,具花10~25朵,较稀疏,荚果膜质、膨胀,无毛。花期6~8月,果期(7~) 8~9月 [3]。蒙古黄芪是喜阳、喜凉、耐寒耐旱、怕热帕涝的植物,在贫瘠和低洼容易积水的地区不易生长。冬季最低气温不得低于−40℃,夏季最高气温不得高于38℃。内蒙古地区蒙古黄芪种植区域(40~50˚N, 109~119˚E)海拔均高于1000 m,土壤类型为沙土,砂砾土和钙土。蒙古黄芪种植以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富含腐殖质的中性和微碱性砂质土壤为宜,不适宜土壤黏重板结、含水量大、贫瘠、低洼易涝的地方栽种。

3. 蒙古黄芪在内蒙分布情况

蒙古黄芪对外界环境适应性强,生于山地草原、灌丛、林缘、沟边等地。内蒙古地区是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大部地区海拔1000 m以上高原型的地貌区,是蒙古黄芪的道地产区之一。野生蒙古黄芪产于兴安南部(克什克腾旗、锡盟南部)、包头(固阳县)、阴山(大青山、蛮汗山、乌拉山) [3]。目前,栽培蒙古黄芪在我区主要分布在武川县、固阳县、喀喇沁旗牛营子镇、克什克腾旗达里镇、阿鲁科尔沁旗、察右后旗、杭锦旗、土右旗等 [4]。后李紫岩等人对蒙古黄芪生态适宜性区划进行研究,发现最适宜蒙古黄芪生长的地区为:包头市土默特右旗,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北部与包头接壤周边地区。较适宜蒙古黄芪生长的地区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包头市固阳县及其周边地区、鄂尔多斯市东北部达拉特旗、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及其周边、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赤峰市以及兴安盟部分地区 [5]。刘德旺等人对产地适宜性进行研究,发现与栽培蒙古黄芪主产区内蒙古地区生态因子相似度为95~100%的县区共计32个,面积为76013.93 km2,生态因子相似度为90~95%的县区共计81个,面积为417312.98 km2,这意味着内蒙古的绝大部分地区均可进行蒙古黄芪药材生产 [6]。

4. 蒙古黄芪栽培生产现状

蒙古黄芪自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人工栽培,固阳县从1976年就开始大规模种植黄芪,且品质优良,此后在固阳县、呼和浩特市武川县、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形成蒙古黄芪传统种植区域 [7]。近几年,蒙古黄芪种植区域由西向东逐步扩散,其中达茂旗、四子王旗、察右中旗、察右后旗、丰镇市、兴和县、正蓝旗、太仆寺旗、翁牛特旗、巴林左旗、克什克腾旗、敖汉旗、喀喇沁旗等地相继引种成功,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产量也大幅增加,内蒙古地区产量占全国的25%左右。目前,蒙古黄芪人工栽培一般采用种苗种植,一年收获,平均亩产270公斤干货,按照目前统货17~20元/公斤的价格,除去种植成本2800元左右,亩纯利润在1790~2600元左右,较内蒙古地区大面积种植的玉米经济效益要高,且黄芪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加,所以栽培蒙古黄芪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5. 蒙古黄芪人工栽培面临的问题

由于蒙古黄芪栽培历史不长,栽培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内蒙古地区蒙古黄芪生产发展,据调查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5.1. 种源混杂

蒙古黄芪种源混杂是蒙古黄芪栽培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其主要原因算以下亮点:一是内蒙古地区没有固定规范的蒙古黄芪种子种苗生产供应基地,造成种质不纯、种源混杂、品质退化的现象 [8],导致药材产品质量难以有效控制,质量分等也不容易做到合理标准 [9]。二是种子市场混乱,由于缺乏规范种子市场,药农会使用自采种子,或从其他药农购买,或者药材市场购买,导致种源来源不明,会时常出现蒙古黄芪种子中混有膜荚黄芪种子,更有甚者,会出现混有扁茎黄芪、紫花苜蓿等种子。

5.2. 种植技术落后

种植技术落实也严重阻碍了蒙古黄芪栽培的发展,一是缺乏规范化管理,虽然药农有一定的种植经验,但普遍生产管理粗放,多数采用传统的农业技术,较少采用规范的GAP种植技术,标准化、科学化生产水平不高,规模化生产层次较低,在新增加的种植区域,生产管理和技术落后的问题更加突出,普遍单产低、质量不高。二是缺乏标准化研究,对标准化工作投入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开展系统深入的科学研究工作,缺乏相应的资金扶持和支助,没有形成一套生产技术标准操作规范(SOP)。三是栽培科研基础薄弱,土壤学基础研究、病虫害防治、不同产区耕作制度等基础研究薄弱,导致蒙古黄芪产量总体偏低,产业化程度低 [10] [11] [12]。

5.3. 品种选育工作滞后

内蒙古地区是蒙古黄芪的道地产区,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但是目前内蒙古地区没有形成与产地相适应的道地性新品种 [13],说明新品种选育比较滞后,蒙古黄芪栽培中的关键技术难题没有得到解决。目前仍处于自选、自繁、自留、自用,辅以互相调节的状态。在生产过程中还存在盲目引种现象,因为不同产地药效物质基础黄芪甲苷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山西、内蒙古种植的黄芪甲苷含量较高,山西(0.18%~0.48%)、内蒙古(0.27%~1.09%)。其他引种产地如陕西、安徽、河北、辽宁等产地黄芪甲苷的含量明显偏低,陕西(0.04%~0.07%)、安徽(0.04%)、河北(0.09%~0.18%)、辽宁(0.07%~0.09%),新药典规定不得低于0.08%,2015版为0.04%。目前有些地区将陕西、安徽、辽宁、河北等地品种引进,没有遵循产地适应性原则,盲目引种,降低了黄芪药材的整体质量。

5.4. 机械化程度低

由于内蒙古地区蒙古黄芪种植面积还不够大,种植分散,导致一是种植机械化程度低,目前喀喇沁旗开始使用黄芪种苗播种机和收获机,但还有很多地区还在从育苗,定植、收获到初加工都是简易手工操作。二是加工层次低,内蒙古黄芪深加工比例低,大部分以原料出售出口,多数只是进行简单清洗和切片。一些具有规模的企业也还处于饮片等初加工阶段,产业链条短,增值能力弱。

6. 蒙古黄芪人工栽培对策及展望

蒙古黄芪原产于内蒙古、山西,长期生活于黄土高原地区,在干旱的条件下生长而形成较为稳固对的遗传特性,引种后根系形态变化较小,所以内蒙古人工栽培蒙古黄芪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应利用好这一优势,加快我区蒙古黄芪产业发展。

针对目前内蒙古地区蒙古黄芪栽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1) 建设规模化种子生产基地,优质种子是保证蒙古黄芪品质和产量的根本,建设规模化种子生产基地对于发展蒙古黄芪产业至关重要。2) 加快蒙古黄芪新品种选育工作,选育出我区的道地性新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3) 加快标准化研究,研究制定统一的蒙古黄芪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和种植技术标准操作规程(SOP),提高我区蒙古黄芪种植管理水平,提升黄芪药材质量。并建立健全质量检测体系,建立完善市场准入制度。4) 完善市场营销体系,促进经销商与药农建立合理稳定的生产种植购销合作方式,逐步发展内蒙古地区药材市场体系和布局,做好宣传,加强品牌建设。

小结:黄芪药用作用多且临床应用广泛,以黄芪为原料的中成药多达200余种,且在保健食品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近几年市场需求增长,黄芪价格较高,且黄芪具有防风固沙的作用。在我区发展蒙古黄芪栽培种植,不仅可以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发挥良好的生态效益。因此,要加快推动蒙古黄芪标准化、产业化发展,选育道地优良品种,解决栽培技术落后、种源混杂等问题,为我区蒙古黄芪栽培发展提供基础。

基金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zdzx2018049)。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冯学金, 刘根科, 梁素明. 蒙古黄芪种质资源研究进展[J]. 山西农业科学, 2010, 38(8): 95-98.
[2] 段琦梅, 梁宗锁, 慕小倩, 等. 黄芪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 2005, 25(6): 1246-1249.
[3] 内蒙古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内蒙古植物志[M]. 第三版. 呼和浩特: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20.
[4] 郭文芳, 李旻辉, 伊乐泰, 等. 蒙古黄芪种植技术研究进展[J]. 农学学报, 2019, 9(3): 36-43.
[5] 李紫岩, 朱寿东, 刘澜波, 等. 内蒙古道地药材蒙古黄芪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21, 23(2): 170-176.
[6] 刘德旺, 谷彩梅, 杨庆珍, 等. 内蒙古地区道地药材蒙古黄芪资源调查及产地适宜性[J]. 应用生态学报, 2016, 27(3): 838-844.
[7] 孙淑英, 陈贵林. 内蒙古黄芪产业化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J]. 分子植物育种, 2018, 16(15): 5126-5133.
[8] 张树森. 内蒙古黄芪栽培生产现状、问题与对策[C]//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天然药物资源专业委员会. 全国第5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2: 97-99.
[9] 张贺廷, 王健, 程铭恩, 等. 蒙古黄芪栽培及商品规格等级调查[J]. 中药材, 2015, 38(12): 2487-2492.
[10] 程萌萌. 氮磷钾对蒙古黄芪生长发育及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影响[D]: [硕士学位论文]. 咸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11] 任举. 黄芪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2, 20(13): 61-63.
[12] 段灵琴. 黄芪主要病虫害防治及种植现状[J]. 农技服务, 2014, 31(7): 132-132.
[13] 姜丽丽, 张东泽, 郝欣霞, 等. 内蒙古地区黄芪发展概况[J]. 疾病监测与控制, 2013, 7(3): 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