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提升策略研究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and Enhancement Strategies of College Students’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DOI: 10.12677/CES.2022.106195, PDF, HTML, XML, 下载: 274  浏览: 572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李秋花, 秦荣廷:重庆文理学院,重庆
关键词: 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能力提升College Students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Enhancement
摘要: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急迫的需要拥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工作技能的人才,特别是创新、创业能力强的“双创型”人才更是如此。提高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能力是实现国家经济战略的内驱力之一,研究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分析当前阻碍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问题,探讨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有效途径和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背景下,对于培养创新型高素质水平的创新创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society urgently needs talents with profound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proficient working skills, especially the “double-creative” talents with stro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how to improve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nalyze the current problems that hinder the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to innovate, explore the effective ways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which is aimed at cultivating innovative and high qualit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alents under the current severe employment situation. The aim is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and high quality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in the current severe employment situation.
文章引用:李秋花, 秦荣廷. 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提升策略研究[J]. 创新教育研究, 2022, 10(6): 1211-1217.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2.106195

1. 引言

在新的时期下,充满创造力、具备专业知识的大学生对于推进中国创新创业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常规教育有着较大区别,主要表现在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目的的不同,正是这种差别促进了双创教育教学方法的转变。面对目前强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自主创业这种新的就业方式也逐渐流行。有效的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就必须把外部因素与学生自身的学习内容有效结合起来,通过构建新的教育方式,建立全方位的教育体系。

2. 当前中国大学生的创新和自主创业能力现状

2.1. 创新创业意识较弱

当代的大学生对于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开发缺少深度和广度,切入的角度也不够新颖独特。在个人自主创新和创业落地上缺乏更新和落实。虽然有不少人在实践中拥有着强烈的创新和实践热情,但是能够采取实际行动的人却非常少 [1]。许多大学生由于对创业基础知识的了解和认知还不够深刻,尚不能了解和掌握自主创业以及有关创业优惠的相关政策,同时由于他们接受的创新创业培养不够,缺少系统的创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创业和经营观念还有待更新。大学生参与活动不主动,整体积极性不足,盲目参加比赛活动,个人的参与方案缺乏新颖性等方面是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薄弱的具体表现。当前绝大部分学生对创业的理解即通过个人努力实现自己的商业计划,成为某个企业或者行业的创新者 [2]。正是这种对创新创业歪曲的认识使绝大部分在校大学生无法正确实施自己的行动,也就意味着当代大学生们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未得到充分发挥和全面开发,不能成为一个有活跃思想、有创新思维、有自觉行动的新时代创业者,不能满足当代中国对创新型人才的广泛需求。

2.2. 缺乏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创业知识不足。大部分大学生在学校主要以本专业的内容为主,对实际创业中用到的财务知识、会计知识、金融知识、营销知识了解不够。此外,大部分高校的教学模式普遍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而对创业实践的关注较少。其次,创业选择与市场需求存在偏差。大学生与社会接触较少,对市场形势、行业发展和消费需求了解不深。因此,他们在选择项目时往往比较理想化或盲目。一些大学生急于求成,过于注重高产出,忽视了项目本身的困难,也容易导致创业失败。第三,创新意识有待提高。大学生创业与社会创业最大的区别在于创新和技术,因为他们在资金、经验和能力上没有优势,所以大学生创业要想成功,必须在“新”字上下功夫,走技术创新之路。

2.3. 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弱

创新创业主体在自己所处的空间范围之内,其中的各种要素相互结合从而形成的一种关系的总和也就是创新创业环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政策体系,机制体系以及文化体系。创新创业环境直接影响创新要素的集会、创新潜能的发掘。创新创业的重要保障是具备良好的政策环境,政府部门积极营造有利于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政策环境,通过利用市场手段和发挥政府作用保护和支持创新事业,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效率。中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相对滞后于发达国家。虽然国家成功出台了优惠政策,促进和保障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但与其他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没有及时形成,环境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再加上政府制度的不完善,成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没有深入开展的原因。

3. 创新创业现状的成因分析

3.1. 创新创业教育不够深入

目前,中国各所高校并没有针对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进行科学、专门的指导和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其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只是少数地提及了关于创新和创业的基础知识,而且多数老师认为这种创业和科研教育的目标是我们就业和科研工作中的组成部分,创业的目标也就是为了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并没有把创新和科研教育工作提升至党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一个高度,并未突出对于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的训练和整体性培养。虽然中国的大多数高校已经慢慢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未来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处在刚刚起步时期的创新创业教育和未能得到有效、深刻、全面的传统教育改革,并不能在缺少教育标杆、缺少教学经验、缺少政策引导的情况下完成创新创业教育。

3.2. 创新创业专题课程较为单一

现在大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仍然处于探索与待完善的阶段,具备专门性的创新型企业教育课程制度尚未普遍形成。存在着以下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弱、对学生创新性理论和创业性实践的整体结合契合度不强。且部分因素主要是少数学校不善挖掘对于学生有利的科研创新和自主创业课程资源,没能够找到把专业化教育和科研创新教育这两项课程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来的良好方式。目前高校校园内所持有的的创新创业课程都是以课外补充知识的形式存在,没有像专业课程一样的重要地位。创新创业教育重在落地,重在实践,因此要框定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体系,打造从创业意识到创新创业实训再到企业落地的递进式教育实践体系。只有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的知识和技能,针对学生的个人素质进行差异化培养,才能有效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 [3]。

3.3. 师资力量有待增强

提升大学生自主创新和实现创业能力的一个重要关键性因素就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但从目前各高校的情况来看,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配备十分匮乏,高校并没有能够建立起稳定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主要是由于师资团队未能真正实现其专业化和职业化,多数的教师源于自身对于企业和创新实践的认识欠缺,很难从课堂上引入生动鲜活的事件和实际情况,这些问题都是从不同的角度、从不同的程度、从不同的层次上对于大学生们的创新实践技能提升而存在着差异性和不同程度的影响因素 [4]。缺乏合格或者优秀的“双创”师资力量是目前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面临的最大的难点。否则,很难在没有师资引导的情况下培养学生获得双创意识和能力,而现阶段的大部分教师都不具备丰富的实践经历,这对满足创新创业的要求又增加了难度。

4. 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意义

4.1. 有利于提升就业质量

在当前的高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就业市场对于高素质、高能力人才的竞争也愈加激烈。国家教育部有关数据统计表明,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平均就业比例一直保持在70%左右。面对日趋严峻的市场经济形势,大学生作为一个接受到了高等教育的社会群体,在他们中推进创业素质教育,具备良好的自主创新和实践创业的内在保障基础与条件,能够在中国人民的创业中发挥优质的带头引导作用以及其带头人的作用。对于现在的各大高校来说,帮助那些在实践中拥有着浓厚的创业热情的学生,增强其自主创新的观念,明确其创业意愿和目标,帮助其真正掌握自己创业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帮助其找到自己的创业道路,这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4.2.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增强大学生的生存技能。大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都是同专业、同班级的人共同学习的,相对来说个人的特点不够明显,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激发出每个学生的不同创意,进而增强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学生在就业竞争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是核心竞争力,这与科学地制定职业规划并在严格的执行中修改职业规划以达到最终的职场目标的能力密不可分。与其他阶段不同的是,大学的学习阶段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和有价值的阶段,与义务基础教育的“考试式学习”不同,它是一种步入社会前的学习和实践的学习模式。从目前的发展方向来看,创新和创业技能正逐渐成为新时代个人的基本生存技能。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进而提升大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步入社会。

4.3. 有利于企业的创新发展

大学生的卓越创新和创业精神为公司的整体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企业在市场经济以及经济进程的发展中都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提升,对企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市场的发展、对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对创新的推进都起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体现新的理念,加快新的进程,同时,企业的发展和创新可以带动整个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很明显,一个公司的发展离不开优质的人才,人才也需要企业的打磨。注重培养创新人才,吸纳创业人才,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大学生就业方面,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为传统企业的改革和扩张提供新的方向。

4.4. 有利于为国家储备人才

从国家的发展蓝图来看,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创新在各个层面的基础上是不可或缺的,而创新人才的主要来源,即未来创新发展的人力资源库,就是已经或正在接受高层次教育的大学生。国家的未来是大学生,国家的未来发展需要创新战略的支持。大学生应努力提高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描绘祖国未来的发展蓝图做好充分准备。具有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为国家提供了创新人才库,并在国家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加强人才自主培养,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推动新时代发展方式转变,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提供人才支撑。

4.5. 有利于国家建设和发展

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迫切需求。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繁荣进步的伟大精神,居于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地位。拥有着丰富的创新能力和高层次的优秀人才资源,意味着国家具备了开展知识型经济活动的巨大潜力。中国现代化的要求和其他国家综合国力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来说就是一种对国家科技和经济实力的质量竞争、对高层次素质专业人才的能力竞争。大力资助、支持、推动和促进高校优秀毕业生,着重培养一批具有双创能力的优秀在校生,可以给当前中国输送一大批具有自主创新创业思维的中国优秀创新型知识青年,在推进科技兴国、人才强国和推进构筑国家创新型经济产业发展中的战略建设中的机构建立,发挥了重大作用。

5. 提高大学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有效途径

5.1. 构建专业的师资队伍

有效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就必须创建教学专业的、经验水平丰富的、实践能力强的、综合素质水平高的师资队伍。各地各高校要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责任,完善专业技术教师岗位和绩效考核标准,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要为创新创业教育配备专职教学团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定期考核制度,或聘请成功企业家、创业者、风险投资家等社会各界优秀人才担任双创课程教师,由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引领,师生共同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 [5]。面对高校创新创业的高要求,教师的压力也逐渐增大。为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学工作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学校可以建立利益驱动机制,激励教师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中来。

5.2. 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

随着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等院校的知识生成、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的功能正在逐步演变。作为新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变化,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及方法,展开适应于大学生双创教育的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只重视理论知识的纯输出,导致学生无法将其完美的融合于自身的理解和实践中,这也导致学生们理论与实践脱节,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普遍偏弱。只有高校真正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找到理论实践同时并存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意义上满足创新创业课程的要求以及新时期的发展需求。通过行动导向性的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发挥自主思考、自主创新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参加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拥有高素质水平的复合型人才。

5.3. 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高校应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目标的要求,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建立专业课程体系,促进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完美结合,挖掘和丰富各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知识的教学 [6]。做到专业对口式的教学。在设置双创课程的同时,应时刻以各个行业、企业的发展需求,帮助学生们选择优质的、创意的创新创业项目,根据不同层次、不同阶段以及不同类别来进行独特的创新创业教育。在科技高速发展情况下的新时代,双创教育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在不同的教育平台,实现开放性的网络课程。从课程体系建设上看,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可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双创实践课程和特色高端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即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课程:必修课和创新创业基础、职业素质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等一系列选修课。双创实践课程,即项目化指导: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学科竞赛、创新创业论坛、创业集市等。特色高端课程:如开展创新创业精英班、互联网创业集训营。

5.4. 完善教学考核方式

大部分高校的专业教育一般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这虽然体现了很大的规模和覆盖面,但也反映了班级教育的局限性——知识无法扩展,因此在创新的道路上很难长期有效。但是,如果高校通过社团的形式开展创新活动和教学,可以弥补各自专业的不足之处,打破各学科知识之间的壁垒,加强社会之间的合作与互助,让学生在学科知识的交融和思想的碰撞中创造出创新的火花,也有助于打破学科知识之间的壁垒,加强社会之间的合作与互助。全国各大高校可以开展指导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扩大班级教学模式的覆盖面,推进教师在教学课堂上融合国际前沿学术动态、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与此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充分利用大数据的高科技技术,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规律和需求,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丰富、更优质、更权威的教育资源。改革后的评估的主要目的是更加注重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途径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基于分数。

5.5. 拓展实践平台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态势下,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优越的创新创业环境是不可或缺的。通过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的这种科学的教学体系,在企业场地与资金双支持的帮助下,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使之具有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意识的实践必然是要在实践中体现,所以实践平台就不可或缺。在这方面,作为对学生后备支持的高校应提供创新和创业平台,确保学生创新和创业的双面实现 [7]。要加强对于创新型企业和实践性教育平台建设,比如,设计组建创新创业基金组织,在专业教师的引导下落实创业想法。成立相应的组织体系,成立创新创业学习小组,并且对于优秀的创新创业项目予以奖励,为学生的创业环境提供资金保障。同时,可以邀请优秀创业成功者进行专题演说,通过学术交流指导、专业主题讲座等方式引导广大学生积极地参与且全身投入到自己的创新发展和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中,培养和促进广大学生的自主创新和企业文化素质。

6. 结束语

总之,新形势下,随着国际经济局势的不断变化,中国对人才的要求和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和改进。当前严峻的就业环境是高校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和创业教育的重要原因,在学生的专业课程之外增加学习创新创业方面的知识,为大学生今后的就业出路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高校必须对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引起重视,并努力解决现存问题,深挖创新创业教育的自身价值,设置专门的实践基地,在教育实践中积极探寻课程、师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应用,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与此同时,可以依托政府相关政策和企业平台的帮助,加快建设和完善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个人竞争力,向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国家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致谢

本文是在我的指导老师秦荣廷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到定稿,导师都给了我关键性的启迪,在此我衷心感谢他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给予我多方面的教益和帮助!

同时,我还要向在我写作期间支持、帮助、关心我的张书维学姐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最后,向所有关心我的同学、朋友、老师、领导和亲人致以衷心的谢意!

基金项目

重庆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微时光咖啡厅的开展及其运营研究”(S202010642033)。

参考文献

[1] 郑洪亮. 大学生创新能力低下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 现代交际, 2020(1): 147-148.
[2] 陈敏.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提升措施[J]. 商展经济, 2021(9): 71-73.
[3] 王媛媛, 郝永建, 刘佳. 新时代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路径探索——以河北省某高校为例[J]. 西部素质教育, 2019, 5(5): 154-156.
[4] 晏文龙. 地方师范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实践研究——以某师范学院为例[J]. 现代商贸工业, 2021, 42(30): 63-64.
[5] 叶群利. 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意义与途径[J]. 江西建材, 2020(4): 194+196.
[6] 郑雅宾. 新视域下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管理研究[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21(6): 65-67.
[7] 罗燕, 谢林武, 林垚, 李婉娴, 周新成. 基于校外教学实践基地的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 23(13): 23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