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金管理平台的构建
Construction of Funds Management Plat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OI: 10.12677/FIA.2022.112010, PDF, HTML, XML, 下载: 247  浏览: 372 
作者: 孔令巧:清华大学财务处,北京
关键词: 高校资金管理资金管理平台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unds Management Funds Management Platform
摘要: 随着数智化时代的到来,智慧校园的发展,高校在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资金管理水平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针对高校资金体量大、资金管理模式落后、资金存放审批流程复杂、数据手工收集的工作量大等问题,阐述了资金管理平台的搭建。通过对资金存放、分析、监控等方面进行信息化建设,加强资金的集中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合理配置资金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Abstract: 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formation era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campu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in improving the level of funds management by mean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large amount of funds, backward funds management mode, the complicated approval process of funds deposit, and heavy workload of manual data collection, this paper expound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funds management platform. Through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funds management, analysis, monitoring and other aspects, we have strengthened the centralized, refined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funds, rationally allocate funds resources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apital use.
文章引用:孔令巧. 高校资金管理平台的构建[J]. 国际会计前沿, 2022, 11(2): 71-76. https://doi.org/10.12677/FIA.2022.112010

1. 引言

资金管理作为高校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高校各方面的运营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高校资金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资金的使用效率。针对高校资金体量大、传统的资金管理模式落后、资金存放的审批流程复杂、手工收集数据的工作量大等问题,本文从高校资金管理的背景、存在的问题,以及资金管理平台的搭建等方面,探讨在利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手段的基础上,如何实现高校资金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2. 高校资金管理背景

在高校追求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背景下,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保障,高校财务在如何深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运行与服务的规范性和效益方面,受到政府、高校、学术界等各方的高度关注。

作为非营利性组织,高校的资金运作受政策性影响较大,进行管理时能够使用的增值手段有限。目前国家为防控风险,明确规定“高校不得使用财政拨款及其结余进行对外投资;高校不得买卖期货、股票;不得购买企业债券、基金和其他任何形式的金融衍生品或进行其他任何形式的金融风险投资”。当前,高校资金的增值渠道主要是银行存款。

由于高校管理机制的特殊性,大多款项都是专款专用,使得高校一方面手握大笔专项经费,另一方面却苦于非专项经费捉襟见肘,甚至赤字。另外,在“过紧日子”的形势要求下,财政拨款压缩,资金缺口逐渐增大,高校面临经费紧张、吃老本的局面。这就要求高校在保证资金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提高资金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让高校资金得到最大限度的保值、增值。

3. 高校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资金管理模式落后

高校资金体量大,银行账户多,沉淀资金分散,资金调动频繁。面对不断增加的业务体量,单纯依靠人工进行管理,工作量大且繁琐。同时还可能存在资金利用不及时、不充分的现象,从而导致存款利息减少,造成不必要损失等问题,影响了资金存放的时效性和资金的整体使用效率。传统的纸质文件记录方式不便于查看,面对面的口头传达,财务信息的层层传递耗时较长,相关负责人不能及时了解资金的进展程度,也无法对业务过程进行跟踪监控 [1]。

3.2. 财务信息的可追溯性差

按照高校资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沉淀资金的存放需要提前进行申请。目前,沉淀资金的存放审批仍以纸质文件的形式,由资金管理工作小组层层进行手签。但是资金管理小组成员较多,归属于不同部门,办公地点分散,从而造成审批效率偏低;而且流转审批过程及进度不可控,无法让管理者根据需求查阅相关信息,相关数据信息的可追溯性差。

3.3. 对沉淀资金的筹划缺乏科学管理

目前,高校对沉淀资金的管理方式是,专人凭借丰富的业务经验和职业判断对资金进行筹划管理,对定期存款、通知存款等业务进行到期转存。但是,面对大额的沉淀资金,单纯依靠人为的预测、判断、分析,只是对资金收益的粗略估计,对于存款方案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达到利益最大化并没有进行合理的测算,缺乏精细化、科学化管理 [2]。

3.4. 存在信息孤岛现象

资金管理不只是简单的资金流入、流出,账务凭证的录入,还需要从不同层面,使用不同口径对数据进行深层次的统计分析。而当前资金管理缺少相应的信息化平台,与账务系统、银校互联系统等脱节,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有关银行存、取款的账务处理仍然采用手工录入的形式,同时资金业务的相关数据分散,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手工收集和整理数据信息,不能及时、全面地为决策者提供可靠有用的资金决策信息。

4. 资金管理平台的搭建

根据实际业务需要,高校聚焦于资金管理平台的具体模块,开发与完善账户管理、流程管理、权限管理、报表管理等功能,建立满足自身业务需求的资金管理平台,提高资金管理效率。

4.1. 实现资金数据的集中化

面对银行账户数量多,资金分散所带来的资金风险,资金管理平台多源头收集银行数据,形成资金数据中心,完成账户由分散到集中的转变,实现账户资金的统一规范管理。

4.1.1. 账户管理

通过资金管理平台,建立银行账户的名片夹,列示账户的账号、开户名称、开户银行、账户类型、账户状态等信息,以便集中管理各类型银行账户;建立各家银行现行各类存款利率表,并根据政策的变化进行实时维护;设置综合查询功能,实时查询银行账户的相关信息。通过对账户的电子化管理,及时更新各类存款的动态,实现账户统一的规范化管理,实时了解各银行账户的动态。

4.1.2. 账户权限管理

参与单位资金管理业务的角色包括资金业务经办人、存单录入人、存单复核人、资金用款申请人、资金业务审批人、数据分析人等。根据资金管理内部控制要求以及岗位分工的不同,在资金管理平台中分别设置不同的访问和使用权限,以达到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作用。通过权限管理的设计,将内控关键点嵌入到信息系统中进行控制,有效提升资金风险管控能力。

4.1.3. 存单电子化管理

该功能模块的功能主要包括存单录入、存单审核、存单到期结清、存单查询。在资金管理平台中,设计存单表样,将各家银行不同类型的纸质存单的内容录入系统,并上传存单图片,实现银行存单的电子化管理。同时,将存单的存、取款流程图置入系统,实现对银行存单的开立、结清、销户等业务的线上管理 [3]。该功能模块的建立方便了相关数据信息的存储和追溯查看,为后期的数据统计分析打下基础。当有存单到期,系统在负责人登入系统后会及时进行提醒,尽量避免遗忘情况的发生,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如图1所示:

Figure 1. Flow chart of online management of deposit certificate

图1. 存单线上管理流程图

4.2. 实现资金服务的全面化

通过对资金计划、执行、反馈的相关问题进行信息化管理,并在系统中嵌入审批流程、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关键点,建立资金线上审批、大额资金用款、资金存放等功能模块,提高高校资金使用效率,协助控制资金风险。

4.2.1. 资金线上审批

根据单位银行存款业务的实际需求,针对不同类型的存款业务,梳理并绘制单位内部的资金管理及审批流程。同时,在资金管理平台中置入资金存放审批表,明确审批用户的权限和职责,并与现有的线上审批系统对接,实现资金流转审批的信息化,提高资金管理的时效性,后期也便于单位管理层对相关审批信息的追溯查看 [4]。如图2所示:

Figure 2. Online approval flow chart

图2. 线上审批流程图

4.2.2. 资金计划管理

该功能模块主要涉及到资金存放管理和大额资金用款申请两部分内容。根据高校的实际需求,在资金管理平台中,设计资金存放申请样表和大额资金用款申请样表。业务经办人根据资金变动、到期存单等需要填写资金存放申请表;用款部门通过填写大额资金用款申请提前上报基本建设、设备购置、工资、税金等大额资金需求。通过汇总资金的用款计划,收集各类账户的存量、到期存款本金及利息的流入量等信息,依据预期剩余的资金量,统筹安排资金,以更好地调度资金,压缩账上余额,优化通知存款和定期存款的存款比例,增加利息收入。同时,为资金监测工作提供大量的基础数据,加强资金监控。

4.2.3. 账户预警

资金的应用通过系统的链接,整合相关数据,实时监控资金的使用情况和资金的结余。通过设置账户余额区间,实现账户余额自动提醒功能。当账户余额一旦达到最低下限,则系统自动推送消息给相关人员,及时补足资金,防止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当账户余额达到最高上限,就会提醒相关人员统筹安排多余资金,将沉淀资金进行定期存款、协议存款、通知存款等,以减少因存款不及时而造成的不必要损失,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4.2.4. 系统对接

为了实现与其他财务系统的对接,资金管理平台开通了数据接口。在前端,该系统与核算层的高校账务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定义生成凭证的环节和生成规则,通过内置银行存、取款业务的账务处理模板,由系统自动生成相应的记账凭证。在后端,该系统与付款层的银校互联系统连接,实现银行与单位间数据流的交互,在后台创建定时任务,可以定期统计各活期银行账户交易信息 [5]。通过建立系统之间的链接,解决了单位资金管理与账务系统之间信息孤岛的问题,提高了资金管理信息化,加强了资金控制,能够及时、全面地为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资金数据。

4.3. 资金分析自动化

从不同维度对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以图表的形式直观呈现资金运营情况,方便管理者快速、全方位地了解资金整体情况,更好地预测未来资金的需求,合理高效的统筹安排资金,加强资金管理。

4.3.1. 资金分析

在资金管理平台中,可以查询银行账户余额,统计每日资金收支、交易笔数等;也可以手工录入各银行账户的历史数据。通过不同功能模块的基础数据集成,从资金流量、存量等角度,多层次地实现数据的统计分析,对单位的资金指标进行量化。分析结果可包括资金流入流出的趋势分析图、各银行资金分布分析图、存款总量同比分析图等。

4.3.2. 报表管理

资金管理平台可从银行存款分布、存期、利息收入、资金流量等不同维度,依据自定义的查询条件,生成各种类型的报表,例如账户数量统计表、账户余额明细表、账户余额统计表、利息收入汇总表等。

5. 资金管理平台意义

5.1. 实现电子化管理

搭建的资金管理平台,将存单管理、资金审批等业务升级为线上管理,减少了人工操作环节,提高了资金存放的时效性。同时,取代了纸质记录方式,大幅度降低了工作量,优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5.2. 实现资金动态实时监控

通过构建资金管理平台,管理层能够实时掌握各银行账户的动态及余额情况,及时对资金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有助于减少资金沉淀,加快高校的资金流转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5.3. 提高资金的风险管控能力

资金管理平台的搭建,单位可以随时查看资金业务的各个流程,了解进展程度,实现对资金业务的全过程跟踪监控,加强了对资金的监督和管控。通过实时关注资金流量与流向,及时有效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资金管理向集约化、精细化转型。

5.4. 提升资金业务决策能力

通过构建资金管理平台,实现系统间的对接,可以从不同层面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生成不同类型的图表,便于管理层全面了解资金整体情况,以满足不同资金业务决策需要,实现资金管理的科学化。

5.5. 提升内部管理能力

以业务流程为导向,资金管理平台通过嵌入审批流程和内部控制的关键点,明确各节点的责任人,落实责任管控,提高了业务处理的效率,提升了内部管理能力。

6. 预期目标

制定何种存款方案直接决定未来收益的高低。为提高存款收益以及存款方案的科学化,后期的主要思路是:根据现有存款、银行利率,各银行存款分布比例,历史存单到期金额等数据,通过设定利息收入的目标值,借助信息化辅助手段,系统自动给出实现目标值的几种存款方案。管理层在综合考虑多方因素的情况下,选择较优的存款方案,从而实现存款收益最大化。

总之,随着高校的健康发展及信息化环境的变化,高校资金管理也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根据高校在发展中遇到的资金管理问题,以信息化为核心,逐步优化、完善资金管理体系,以助力高校可持续、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少云. F上市公司资金管理系统搭建实践[J]. 财会学习, 2020(27): 181-182.
[2] 张杨. 高效沉淀资金管理探究——基于“最优存款结构”视角[J]. 纳税, 2020, 14(12): 181-183.
[3] 姚哲. 高校资金管理的信息化解决方案[J]. 经济师, 2018(3): 116-117.
[4] 黄扬新. 基于资金管理平台的管理创新实践[J]. 财会月刊, 2019(S1): 69-71.
[5] 陈虎, 孙彦丛, 常亮. 资金管理系统的功能与信息对接管理——以微软和中国石化为例[J]. 财务与会计, 2018(9): 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