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易班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以淮南师范学院为例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Easy Class—Taking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ASS.2022.116291, PDF, HTML, XML, 下载: 173  浏览: 343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马杨杰, 程芳云:淮南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淮南
关键词: 易班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Yi B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ffectiveness
摘要: 高校增强易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要明确加强网络思政的必然性与重要性,通过对相关制约发展因素的系统分析,探究基于易班平台的网络思政现状,明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困境,针对现实情况,从基本原则、内容建设与团队培育、体制机制等方面出发,提出多领域、多视野、多层次的应对策略,提升学校易班网络思政建设,增强易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实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大学生在新时代下的新发展。
Abstract: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E-class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larify the inevitability and importance of strengthening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the systematic analysis of relevant restrictive factors, we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ed on E-class platform, understand the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existing in the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focus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content construction, team cultiv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system and mechanis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multi field, multi vision and multi-level coping strategies, improves the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the easy class, enhances the effect of the easy class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realize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who and how to cultivate people”, and promotes the new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文章引用:马杨杰, 程芳云. 基于易班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以淮南师范学院为例[J]. 社会科学前沿, 2022, 11(6): 2121-2128.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2.116291

1. 引言

近年来,党和国家愈发重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建设,其中易班就是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建设和发展起来的,全面覆盖易班共建高校的全体学生、全体辅导员。各高校积极利用易班平台,不断推进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总的来看,高校通过易班平台仍可进一步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 高校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2.1. 紧跟时代步伐的迫切需要

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紧跟网络时代步伐的迫切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明确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突出实效性必须加强路径、方法的研究。这就要求在新形势下各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与研究,加强学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创新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的途径,从而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让网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和手段。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极大变化,不再满足于传统教学方式,转向更广阔的网络空间来汲取知识。面对开放性、互动性极强的网络,传统的教育方法难以适应,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的吸引性与互动性不佳,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现实开展中取得的成效不尽人意,传统思政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另外,虽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后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对于网络思政的工作形式仍没有摆脱传统灌输型教育模式,对于理论研究仍滞后于实践活动。当下,网络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它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时间、地点场合等的限制,极大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载体和手段,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1]。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互联网突破了课堂、高校、求知的传统边界,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从一定意义上说,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青年 [2]。而教育部在2017年所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将网络育人作为“十大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对高校开展网络育人做出了更高要求。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也是落实党和国家的育人政策,更是对于时代变化的积极应答。

2.2. 夯实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内在要求

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3]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建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思想政治教育是传播和巩固意识形态的主要手段,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特性。因此,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必须依赖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重要作用。同时,作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也决定着意识形态工作的成败。

当前,得益于网络新媒体的迅速发展,网络空间实现了质与量的扩大化、规模化,使得新兴事物与各种外来思想充斥着网络空间,西方借助意识形态渗透的隐蔽性,尤其是网络空间的隐藏性和信息的交互性,把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嵌入在西方文化中迅速输入中国,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思想产生冲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也因此受到来自各方的较大挑战,造成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受到一定的威胁。当今世界,谁掌握了网络,谁就抢占了意识形态斗争战场的制高点,谁就按住了信息时代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命脉 [4]。因此,推进网络思政教育是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重要使命。通过加强网络思政建设,逐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完善政治话语体系,增强话语能力,从而更好地抵制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入侵。

另一方面,在当前全球化时代下,社会思潮易于向高校集散、社会问题易于向高校投射、社会热点易于向高校传导、社会矛盾易于向高校转移 [5]。受这一影响,推进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就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利于社会问题解决、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主动之举,深刻影响到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2.3. 筑牢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

信息时代下,互联网成为了大学生获得知识、资源和信息的重要途径,全面开放的网络平台使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意识、不同的价值观在虚拟空间中得以汇聚、碰撞、交流与摩擦。大量的信息通过网络发展成一个以不同文化形态和思想观念相会交融的环境,使得大学生无所适从,进而产生一定的思想混乱 [6]。随着近几年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的负面效应体现的尤为明显,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冲击更为强烈。

基于网络的虚拟性,网络事物得以披上了“美好”的外衣,使大学生群体的知觉被蒙蔽。学生通过网络交谈聊天、游戏等形式,在缺乏法律与道德规范制约的虚拟世界中随意地表达、展示自我,以获得“良好交流体验”。网络空间的愉悦与肆意感,使人缓解现实生活的紧张,也加剧了主体的自我放纵,由此对大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导致他们对网络过分地迷恋,整日沉溺于虚拟网络中而无法自拔,降低了现实中与他人沟通交往的能力,引发焦虑、孤僻、冷漠、忧郁等心理问题,对身心健康造成强烈的危害,使学生丧失对现实理想的积极憧憬和对美好未来的不断追求。另外,网络的自由性与平等性使得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其中,造成虚拟环境良莠不齐、鱼目混珠,互联网充斥着含有西方色彩的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也散播着各类的黄色、暴力信息等,造成了严重的信息污染、信息泛滥等。形形色色的网络信息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精神产生了一定的消解,侵袭了大学生理想信念之基;同时,社会阅历较浅、鉴别能力不强的大学生在大量的信息面前丧失鉴别力,造成对生活和社会认识的迷茫与困惑,产生了是非观念淡薄、政治意识弱化等情况,使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错位,从而意志消沉,丧失正确的理想信念。

因此,借助网络载体,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时代的进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时代要求。高校必须充分了解大学生在理想信信念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需要,坚定不移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以高尚的精神塑造学生,弱化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扶正、巩固大学生的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复杂环境中发挥其促进人、约束人、规范人、培养人的功能。

3. 高校基于易班平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易班是教育部推广的高校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综合性互动社区,也是互联网时代下高校网络思政平台与教育新阵地。在教育部主导下,易班平台以其较高的安全性和资源的可靠性,能够很好地降低网络安全隐患、减少网络问题的发生,具有其他平台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另外,其丰富的育人资源满足了师生的多元需要,为师生学习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也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创新了路径。

易班全国共建覆盖1700多所高校,近2500万大学生,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淮南师范学院作为安徽省首批易班共建高校(共20所),自2018年3月份正式启动易班建设工作,不断推进网络思政建设。在易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过程中,学校确实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3.1. “低质”与“高量”的现实矛盾

截至2019年12月,淮南师范学院易班立项及培育网络思政项目41项,建设和培育了特色工作站、特色公共群、特色公共号等项目20项,开设了“‘易’心向党”、“党史一周汇”、“易就业”、“易心理”等特色网络文化专栏。基于易班开展各类线上活动年平均20余场次,建设了入学教育、党员教育、学风教育、心理教育、“四史”教育等一大批专题教育优课群累计500余个,课群活跃度始终位于安徽省高校前列。其中,自2021年1月~6月,建设党史主题的学习易班优课群34个,累计活跃指数达31,571;创建党史党建主题等各类轻应用快搭10余个;开设党史主题的专题专栏6个;发布党史相关网文320篇。凭借着较高的活跃指数、共建指数等,淮南师范学院易班工作站入选全国三星级易班工作站。

学校易班建设过程中,与“高量”相比,“低质”问题是更为突出的。在媒体宣传、教育培训和活动推广等方面,传统的命令型的推广方式仍有较大的存在痕迹,其手段、方法仍处于传统时期与过渡时期的阶段,没有上升到新的发展阶段;此外,当前易班与其他平台之间在内容上同质性比较高,优质的教育课程、精品的文化资源没有很好的融入到校本化过程中去,学校易班优课群缺乏实质性的丰富内容,网络文创产品不足,创新性不高,无法创造具有特色的、浓厚文化气息的高水平网络资源来满足学生。同时,学生参与过程中所编辑的网文,“灌水帖”、空帖较多,学生发布的网文质量参差不齐,水平整体较低。另一方面,从易班网络思政队伍的建设情况来看,易班队伍由指导老师和学生骨干两大部分组成,其中指导老师主要为各二级学院的专职辅导员,其专业方向差异较大,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性,关于网络思政的理论知识较为欠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尚未熟练掌握,不足以拓展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容和方式,难以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模式进行创新;另外,学生骨干对于网络思政的专业性问题不够明确,在实际工作中更多的是“照本宣科”、“沿着老路走”,无法真正地参与到网络思政建设中去,由此形成易班建设队伍的低水平现状。

3.2. 推行的广泛性与低认可度的不相称

与其他平台不同的是,易班采用的是高校范围内全员推广模式,将在校师生全部纳入其中,这样使高校师生注册率能够迅速提升,实现短期内的高效使用。截止2022年1月,淮师范学院易班注册与校方认证人数为21,855,实现了学校内的全覆盖。淮南师范学院在推广过程中,开发“网薪商城”模块,设立了校园服务、学生手册、“易心理”等版块,连接了统一门户、一站式服务、“易校联盟”、教务系统、学工系统等服务平台,以重要节日和时期为抓手,打造了“易迎新”、“易校庆”、“易寒假”、“易优班团展演”等系列品牌活动,从而将易班建设推行到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的各方面。

但是由于强制推行易班的使用,往往会造成被动接受者们对易班缺乏认同感,同时使用者对易班的了解不足,无法形成良性的用户黏性。易班作为综合性Web2.0应用,能够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服务,但是自身却不够独特新颖,与其他网络平台相比,缺乏不可替代性;同时其应用性单一,不能像同类产品微博、QQ等产品一样具有多样性,导致用户体验感不足,用户黏性差。

另一方面,由于学校易班校本化过程中,易班活动主要是由学校强制性进行的,网络推文强行植入与推广,学生主体的被动性大大增加,降低了学生对易班的好感度,导致了“有活动时热,无活动时低”的现象。笔者在寒假中借助易班发布问卷调查,面向全校师生发放问卷,仅回收155份,回收率为0.7%,可见其参与率是极低的。

3.3. 教育实践的价值性与低育人实效性的困境

学校易班建设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立德树人的价值性作为区别于其他应用平台的本质属性,积极推进思政育人。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现空间、时间上的双重突破,进行跨时空的思想政治教育,推进“三全育人”工作的落实。学校将易班的建设内容聚焦在思想政治引导与培育上,通过课群、活动实施入学教育、心理教育、法制教育、职业就业教育等,形成线上易班、线下课堂的混合模式,突显育人的价值所在。

虽然易班功能板块的育人价值能够展现出来,但是学校在育人功能板块的总体投入不足,未能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育人实效不佳。另外,由于各相关部门缺乏系统的规划统筹、沟通联系等,在易班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很难形成强有效的合力;易班的教育文娱等模块和功能得不到合理充分的运用,学生主动参与度不高,难以形成育人合力,降低育人的实践效果。同时,总体来看,易班的建设管理模式,欠缺对学生思想特点、个性特点和多元差异的深入了解,没有针对性地开发特色板块与专题建设;同时通过一种约束学生言论、增强教育内容而削弱娱乐功能的“封闭性建设”方式,以来谋求更好的育人成效,但事与愿违,没有很好的满足学生群体的多元需求与实际期望,也没有积极地对负面网络言行进行梳理解决,难以充分发挥网络思政育人的应有效果,造成实际成果与预期成果有较大的出入。

4. 高校提高易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策略探索

4.1. 坚持基本原则,把握旗帜方向

4.1.1. 方向性原则

正确的方向是实践的导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作为我国的根本指导方向,在经济、政治、文化各领域发挥着“灯塔”作用,因此在文化教育领域中想要更好地发展,必须坚持这一根本方向。在新时代下,基于易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紧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贯穿发展的始终,增强学生在政治方向的认识,提升学生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高扬时代主旋律。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就必须始终坚定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去领会新时代新思想、新征程新任务。

4.1.2. 实践性原则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明确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作为主体对客体的一种客观物质性活动,应当融入到网络思政中去,科学发挥实践原则,积极创造教育实效。

易班网络思政是基于现实而开展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如何立足易班平台来创新教育方式、更新教学方法、拓宽教育路径、拓展教育空间、构建网络思政育人模式,都必须依赖于实践来进行探索、实施、验证;同时各种新的教育理论、方法能否适用于学生,能否作为易班的建设理论,都必须在实践运用中进行衡量裁定。另一方面,传统的理论灌输方式已不再受学生青睐,更多的应用型、综合型、导向型实践活动,更符合当前学生的发展需要与成长。

因此,易班网络思政的实效性必须在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中去提升,坚持实践育人的现实考量,去探究线上线下混合型、线上型的实践模式,去摸索新的实践模型与方法,巩固实践原则的理论指向。

4.1.3. 以人为本原则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也是网络思政的教育方向,因而易班网络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从学生主体出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根本,把握学生成长规律与需求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提升易班网络育人的针对性和亲和性。

基于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的发展需求是同社会发展相一致的,且需要相应条件与环境的支持。网络化时代背景下,学生的网络需求日益凸显,传统思政育人途径已无法充分满足学生的综合发展需要 [7]。这就要求易班在建设过程当中,需要着眼于学生的需求现状,从学习、生活等多方需求为切入点,打造优良的网络资源环境,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在人本思想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思政育人。

4.1.4. 时代性原则

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经验无疑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在新时代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立足现在、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体现时代性,才能够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的时代肯定会有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只有科学地认识和把握时代的特点,才能够更好地解决时代所提出的问题 [8]。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瞬息万变,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正确认识和把握时代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才能够更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易班建设需要基于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去进行分析和探索,与时代同呼吸,与历史同脉动,展现时代气息,突显时代特色,在弘扬时代旋律中增强其实效性。

4.2. 提升载体能力,构建有力平台

4.2.1. 建设硬度平台,增强网络基建

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易班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需要加大易班的基础建设,设立专项配套经费,将其纳入工作预算,确保其经费投入稳定持续,夯实经济基础。此外,针对其所存在的现实问题,优化网站服务系统,更新、完善数据库,推进软硬件开发,驱动技术升级,提升易班app在使用过程中的速度、效果。同时加强推进与其他平台的互通互建,增进多方多元深度融入,推进校本化过程,开发个性化应用功能,从而构建起“大思政”格局下以易班为中心的校本特色网络矩阵。

4.2.2. 增添广度内容,形成多彩空间

易班网络内容建设终归还要依赖于网络文化建设,要以多样的教育资源来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复杂性需要与差异化需求。结合大学生在校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选择与实际生活、社会热点关系紧密的问题,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多样化、大众化,满足学生的不同层次需求。

同时,进一步深化原有的入学教育、学风教育、心理教育等模块,积极开发专业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红色文化教育、党史教育等符合新时代教育要求的模块,多元融入道德观、伦理观、法治观教育,增强内容的多样性、育人性、政治性,将课堂课程与课外拓展系统地纳入易班网络内容体系当中去,造就资源充足、专业凸显、特色鲜明的内容场域。

4.2.3. 打造力度队伍,构建专业性核心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保证 [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着力打造网络思政团队,一方面,从马克思主义学院、计算机学院等选调部分经验丰富的教师兼职网络思政工作,尝试引入网络思政专项人才,增强教师团队的专业性,确保思想政治导向、方法的正确、科学;鼓励相关教师积极参与专项进修项目与培训项目,构筑好高校思政工作者的进修制度和培训体系。另一方面,加大对大学生骨干的培育培养,增强学生骨干对于网络思政基础理论的认识,提高对易班网络实践的认知,拔高学生专业水准,使学生骨干符合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更好地融入到易班建设工作中去。从而构建起相对稳定、技术实力强大、创新能力较强的易班建设管理团队。

4.3. 完善整体机制,创新发展体系

4.3.1 . 双向互动机制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教育主客体关系的界定是十分明确的,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的特征愈发凸显。但是目前仍有部分教育工作者并未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还沿袭传统的灌输型教育模式,将其简单应用于网络平台,导致学生对思想教育内容和形式参与度下降,主体和客体互动性不足,互动机制乏力。因此,要巩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尊重、激发大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意识,立足于作为客体的易班平台来构建良性的“双主体”互动机制。学生通过易班平台所提供的信息教育资源,学会自我选择、自我删减,为自我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同时借助易班平台与教师交流想法、反馈意见。教育者则应以网络技术始终贯穿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为指导,以实践体验为基础,以熏陶浸染为重点,以自我教育为辅助,打造“渗透式”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10]。此外,要积极借助易班平台构建师生讨论专栏或轻应用快搭,畅通双主体的交流互动渠道。

4.3.2 . 激励评价机制

高校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将易班参与情况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组成部分,对参与易班建设的学生骨干给予一定的评奖评优以及专项津贴;同时将班级活跃指数、网络文创情况等增加到先进班级评选的标准中,刺激各班级争先创优,从而充分调动大学生对于易班使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易班网络思政的参与度。对于教师和各院系,要将易班工作纳入个人与集体的考核评价体系中去,把易班教学、人气指数等作为先进个人的评选条件之一,将各二级学院(系)易班工作站的建设情况作为先进集体的考核要求,发挥评价导向作用,以促进易班工作的开展。

4.3.3 . 监督保障机制

健全的监督保障机制和体系是易班平台协调运转、健康发展的关键。学校要建立好相关规范保障,起草关于易班建设各方面的管理文件,及时出台并下发至各单位、各部门,并不断完善更新,使易班工作有章可循。同时,加强网络法制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网络不良言行危害的严重性和破坏性,防止和避免网络犯罪。

高校应基于国家所建立的规范信息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定出高校自身的网络管理办法,联络公安网信办等相关部门共同构建校内特色的网络信息安全系统,从内部加强管理;构建具有恰当性、科学性的管理、审核、追踪体系,提高整体的安全性能。

5. 结语

“互联网+”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必须要有强烈的使命感与紧迫感,立足于实践基础之上,伫立于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中,积极推进易班建设,深入剖析网络环境下的新特点、新趋势,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架构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开拓新时代网络思政新局面,牢牢把握网络阵地制高点,保障大学生网络思政的实效性,是对时代赋予的使命的有效担当。

易班作为高校网络思政育人的重要平台,其育人效能的发挥与建设水平密不可分,完善易班应用,提升育人实效,不仅需要通过技术的革新来提升平台功能与网域魅力,也需要通过价值内涵的深耕来打造高水准的专业教育,更需要始终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来形成个性化、系统化、校本化的育人格局。尽管实现这一目标是任重而道远的,但在新时代的发展洪流中,易班必然成为高校网络思政的鲜明旗帜。

基金项目

本文系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重点项目(编号:2020szjyxm129)、2021年度淮南师范学院“支持百名优秀学生课外科技实践创新活动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21XS108)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姜嘉.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2] 赵喜军.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做好“上中下” [EB/OL]. https://www.sohu.com/a/131359932_162758, 2017-03-31.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M]. 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6: 103.
[4] 李丽.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M]. 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9: 58.
[5] 顾海良.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认识和新目标——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2(1): 15-20.
[6] 陈少平, 主编.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 北京: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5: 35.
[7] 李亚平, 施向峰.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完善“易班”建设探析[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 20(4): 84-88.
[8] 刘建军, 许庆华. 中国共产党百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经验[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51(3): 5-13.
[9] 左殿升, 等.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9: 72.
[10] 邬海峰, 高艳丽, 乔芳琦. “双主体”视域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0(21): 73-7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