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汉维信息焦点分析
“Kong Yiji” Chinese-Uyghur Information Focus Analysis
DOI: 10.12677/ML.2022.106176, PDF, HTML, XML, 下载: 241  浏览: 323 
作者: 翟冰冰: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北京
关键词: 孔乙己信息焦点汉维翻译Kong Yiji Information Focus Chinese-Uygur Translation
摘要: 本文运用信息结构理论对《孔乙己》及其维译本中存在的新信息进行焦点结构分析,力图从焦点成分和焦点结构两个角度来展现汉维译本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流动。与原文的信息焦点进行对比研究,观察《孔乙己》维译本是否准确的让译文读者接收原文信息,以此探寻译文的准确度以及汉语焦点在维吾尔语中的表现方式。
Abstract: Using Halliday’s information structure theo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ocus structure of the new information in Kong Yiji and its Uyghur versions, and tries to show the transmission and flow of inform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Uyghur vers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focus component and focus structure.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with the information focus of the original text to observe whether the Translation of Kong Yiji is accurate to let the translation readers receive the original text information. On this basis, the accuracy of translation and the way of expression of Chinese focus in Uygur language are explored.
文章引用:翟冰冰. 《孔乙己》汉维信息焦点分析[J]. 现代语言学, 2022, 10(6): 1317-1323. https://doi.org/10.12677/ML.2022.106176

1. 引言

信息结构是把语言用信息单位来表示的结构,信息单位是信息交流的主要成分,所以信息交流是已知信息和新信息之间的相互作用。已知信息是言语活动中已经出现的或者依据语境可以判断出来的信息,而新信息与之相反,是言语活动中尚未出现或者依据语境难以判断的信息。可以这样说,信息结构就是已知信息与新信息相互作用从而构成信息单位的结构 [1],而焦点则是说话者希望引起受话者注意的部分,是意义上突出的内容。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Halliday (1967) [2] 最先用“foucs”来表示句子中韵律凸显的那部分,指出焦点反映新信息,是不能从文本或者情境中推测得到的信息,Rochment也认为“句子当中与给定话语语境中新信息相当的那一部分”就是句子的焦点,焦点一般是新信息,但是不一定都是新信息。

周士宏(2016) [3] 认为焦点基本上相当于新信息,属于语用,是使断言区别于预设的部分。徐烈炯、刘丹青 [4] 指出“焦点在本质上是一个话语功能的概念,它是说话人最想让听话人注意的部分。所谓‘最’,是相对其他部分而言的”。各派专家学者对于焦点仍未有统一且通行的定义,其一是因为各位专家学者的学术背景、研究目的各不相同,二是因为选择研究的语言不同。不过,学术界普遍认为焦点是说话人要传递给听话人的重要信息。所以信息焦点,就是信息表达和传递中说话人想要重点强调的信息,因此信息焦点不仅包括新信息,还有已知信息。句子是信息传递的基本单位,也是分析信息焦点的出发点。而与焦点相对的便是预设。根据Jackendoff (1972) [5],句子的信息结构可以按照预设–焦点进行切分。在某种语义表达层面上句子可以解读为预设和焦点两部分,并且在句子的句法结构上有所反映。

2. 《孔乙己》文本选择

《孔乙己》 [6] [7] 是鲁迅1919年4月发表在《新青年》的短篇小说。全文用短小的篇幅深刻揭露了当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和封建制度腐败的本质,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

《孔乙己》全文有着丰富的语言材料,既有心理、神态、人物等的描写还有对话,夹杂了口语和书面语的表达。如:“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这样的口语表达,还有“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这样的外貌描写。丰富多样的语言能够从更多的角度来看汉语焦点在维吾尔语中的表达。托合提·巴克先生是著名的汉维翻译作家,其翻译水平在汉维翻译界首屈一指,其翻译作品具有更高的可参考性。据此,笔者选择了哈米提·铁木尔先生的译著。因此本文选择的是2000年出版的汉文版《孔乙己》与2006年出版的托合提·巴克先生翻译的维文版作为语料进行对比研究。

3. 《孔乙己》中的焦点分类

焦点的分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二分法,主要包括常规焦点和对比焦点、无标记焦点和有标记焦点、宽焦点和窄焦点等等六种。另一种是三分法,焦点分类的三分论是指按照句法单位或表达功能的不同,把焦点分为三类,主要有周士宏主张的“谓语焦点、句子焦点、论元焦点”、刘丹青、徐烈炯的“自然焦点、对比焦点、话题焦点”和Gundel [8] 的“心理焦点、语义焦点、对比焦点”。本文所采用的方式是张伯江、方梅(2016) [9] 所主张二分法中的常规焦点和对比焦点。

3.1. 常规焦点

句子的焦点是句子的重点所在,焦点一般会放在句尾,越往后信息越新。这种比较固定的,总是放在后面的可以称之为常规焦点。

如:你读过书么?

这句话中的“读过书吗”就是常规焦点。

经过对《孔乙己》的分析发现,汉语中焦点主要放在句尾,与蔡崇尧(1993) [10] 所提出的“尾焦点”相同的是维吾尔语中的焦点也是常常放在句尾。正如刚刚这句例子“你读过书么?”这句话的维吾尔语表达是“sän oquduŋmu?”,其焦点就是“oquduŋmu”,也是放在句子末尾处。

但是两者焦点的表现方式却是不同的。汉语常规焦点的表现形式主要用谓语成分和名词性成分等方式来表现,如:

a:叫他抄书的人(预设)也没有了(焦点)

b:孔乙己(预设)没有法(焦点)

c:他脸上(预设)黑而且瘦(焦点)

d:(预设省略)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焦点)

从a~d四个例子中,前两个例子的焦点便是谓语成分,后两个的焦点是名词性成分。但是在维吾尔语中的汉语焦点的表达方式有了些许的区别。

①汉语谓语成分焦点维译后仍是谓语成分:

a:你(预设)读过书么(焦点)

sän(预设) oquduŋmu? (焦点)

b:孔乙己(预设)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焦点)

kuŋ yiji (预设) közlirini parqiritip: sän nemišqa pak adämgä bikardin - bikar bohtan čaplaysän?!!—däytti. (焦点).

这两个例子中的主语分别是“你”和“孔乙己”,焦点部分都是句子的谓语部分,在翻译成维吾尔语之后,同样的也是除了主语部分之外,剩余的都是焦点。

②汉语谓语焦点维译后变成了动词性成分:

a:他们(预设)往往要亲眼看着黄酒从坛子里舀出(焦点)…

ular (预设) aldap ketidu däp änsiräp (焦点)...qarap qoyatti.

b:(预设省略)坐不到几天(焦点)…

u (预设) bir näččä kün iš bilän oltürup (焦点)...köp bolatti.

从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来在汉语中的焦点是除了主语(主语省略)之外的谓语成分,但是在翻译为维吾尔语之后却变成了用-p型副动词来表示的动词性成分。因为在维吾尔语中-p型副动词只能作为一种状态或者是趋向于谓语动词的行为外,不能作为句子的谓语成分,所以不能归纳到第一类谓语成分之中。

③汉语名词性成分焦点维译后变成了谓语:

a: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预设)唯一的人(焦点)。

ton kiygänlärniŋ arisidin päštaxtiγa yölinip haraq ičidiγan kiši (预设) yalγuz küŋ yijila idi (焦点).

b:(预设省略)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焦点)

(预设省略) taralmiγan čač—saqalliq kiši idi (焦点)

这两个例子的汉语焦点都是名词性短语,在翻译成维吾尔语之后发生变化,成为了句子的谓语成分,并且这两个例子中的焦点都是静词加上系动词的格式。

④汉语名词性成分焦点维译后变成了定语

a:做工的人(预设),傍午傍晚散了工(焦点)

čüšlüki wä käčqurunluqi ištin yanγan kišilär (预设)...(焦点)

b:但这些顾客(预设),多是短衣帮(焦点)…

lekin paxtiliq kaltä čapan kiygän addiy kišilärdä (预设)...

这两个例子中的焦点都变成了定语,用了形动词修饰原本的预设,这说明这个小句中的焦点在整个句子中并不是最主要的焦点,为了避免将重点混淆,便将其译为定语。

3.2. 对比焦点

与上述常规焦点相反,如果一个成分是说话者有意强调,在上文或者语境中已经出现的,那这个成分就是对比焦点。如:

鲁镇的酒店的格局(预设),是和别处不同的(焦点)。

这句话中的“鲁镇的酒店的格局”和“别处”便构成了对比焦点,而“是……的”则是焦点标记,用以表示焦点的位置。

对比焦点的表现形式除了重音、语序以外,主要是通过焦点标记的方式来体现。方梅对焦点标记词提出了三条划分标准:1)作为标记成分,他自身不负载实在的意义,因此,不可能带有重音。2)标记词的作用在于标识他后面成分的焦点身份,所以焦点标记后的成分总是在语音上带有凸显的成分。3)标记词不是句子线性结构的基本要素,因此它被省略掉以后依然可以成立 [9]。汉语中常见的如:连、是……的等具有限制性的副词(结构)作为焦点的识别。如:

(1) 是……的

①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预设)是决不责备的(焦点)。

bu yärdä meniŋmu bašqilar bilän billä külüšümgä bolatti, üniŋ üčün meni xojayin (预设) jimlimäytti. (焦点)

②鲁镇的酒店的格局(预设),是和别处不同的(焦点)

lujiŋ baziridiki mäyxanilar (预设) bašqa yärdikilärgä qariγanda alahidä bir xususiyätkä igä. (焦点)

这两句话中的“是……的”作为焦点标记,标记了焦点在“是”和“的”的位置,在例①中的焦点是“决不责备”,例②中的焦点是“和别处不同”。但是从其维吾尔语翻译来看,“是…的”在维吾尔语中字面上是没有相对应的表达的。

(2) “连”

你(预设)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焦点)?

—nimišiqa sän (预设) birinči ilmiy därijiniŋ yerimiγimu yetälmidiŋ? (焦点)

这句话中的“连”便是焦点标记,翻译为了语气副词“-mu”。

4. 焦点结构

预设是从逻辑学引入语用学与语义学中的术语。预设指的是“说话人假定句子中他和听话人共享的那部分信息”,那些非共享信息就是焦点,即提供新信息的部分 [5]。预设是句子被理解的前提条件,也是句子意义得以成立的基础条件。预设可以是语境,也可以是上文已经提及的信息,所以预设是可以省略的。如:

可惜他(预设)又有一样坏脾气(焦点),(预设省略)便是好喝懒做(焦点)。

这句话中的“他”是后面“又有一样坏脾气”的预设,“坏脾气”是后面“好喝懒做”的预设。先知道有“他”的存在,再知道他有坏脾气,知道他有坏脾气之后,就可以提前了解到后面“好喝懒做”的大概行为,所以后面小句中的预设“坏脾气”便被省略掉了。

汉语焦点结构的主要构成方式便是从已知信息到新信息,从预设到焦点的线性顺序流动,在维吾尔语中的焦点构成方式大部分也是如此:预设/预设省略 + 焦点,如:

①只有穿长衫的(预设),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焦点),(预设省略)要酒要菜(焦点),(预设省略)慢慢地坐喝。(焦点)

ton kiygän halliqraq xeridarlarla (预设) dukanniŋ ičidiki bölümigä kirip šu yärdä haraq wä tamaqlarni buyrutup aldirimay päyzi qilip olturušidu (焦点).

②掌柜又说我干不了这事(焦点)。

xojayinim(预设) meniŋ bu išni qilalmaydiγanliqimni bildi (焦点).

③(预设省略)后来呢(焦点)?

—(预设省略) andin keyin (焦点)?

以上三个例子都是从已知信息到新信息,从预设到焦点进行流动,可以看出是很准确的表达了原文的信息。

当然维吾尔语中也存在焦点前置的情况,把焦点放在前面,如:

①人(预设)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 (焦点)

—küŋ yiji, seni oquγan kiši deyišidiγu, rastmu? (焦点)—däp soraytti dukandikilär (预设).

②掌柜(预设)说,“哦!”(焦点)

—nemä?! (焦点)—dedi xojayin aldirap. (预设)

在汉语中原本是“预设 + 焦点”结构的在维吾尔语中译为了“焦点 + 预设”的形式,这种翻译方法,更加直接的将焦点凸显,准确的传达了原文的信息。

除此之外,维吾尔语中还有几种较为特殊的焦点结构方式:

(1) 预设A + 焦点 + 预设B,其中预设A和预设B是同一预设,如:

①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预设省略)有一回对我说道,“你读过书么?”(焦点)

bularniŋ hämmisi bilän tališip yeŋälmäslikigä közi yätkän kuŋ yiji kičik balilar bilän sözlišiškä bašlaytti.bir küni meniŋdin (预设): [—sän oquduŋmu?] (焦点)—däp soridi. (预设)

这个例子中的预设“孔乙己”因为上文语境中已经提及,所以进行了省略。每句话中的焦点都有着最主要表达的信息,那么,为了方便理解,本文将后面的焦点分为预设和主焦点,预设是“对我说道——meniŋdin...däp soridi.”,主焦点是“你读过书吗?——sän oquduŋmu?”而这个预设在维吾尔语中并不是一起出现的,而是放在了主焦点“你读过书吗?——sän oquduŋmu?”的前后,因此本文将其看作同一个预设的两个分体“A-B”。

②孔乙己(预设)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焦点)

kuŋ yiji (预设) közlirini parqiritip: sän nemišqa pak adämgä bikardin - bikar bohtan čaplaysän (n)?!! —däytti. (焦点).

这个例子中的预设很明显是“孔乙己”,运用例①所提及的方式进行划分,后面的焦点可以划分成预设“睁大眼睛说”和焦点“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翻译为维吾尔语之后可以看出来“睁大眼睛说”译为了“közlirini parqiritip...—däytti.”预设变成两个,预设A是“közlirini parqiritip”,预设B是“däytti.”。

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来这种“预设 + 焦点 + 预设”的结构主要是出现在对话这种直接引语中,且在理解时需要联系上下语境。除此之外,对话的翻译还有下面这一种结构。

(2) 汉语原文中的信息在维吾尔语中也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是存在汉语中的预设在维吾尔语中被省略的情况的,如:

①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预设)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焦点)。

uniŋ közidin bäjayiki bu toγruluq paraŋ qilmaŋlar däp yalwurγanliq alamiti čiqip turatti. (预设省略) birnäččä adäm kelip, xojayin bilän billä külüškä bašlidi (焦点).

②孔乙己喝过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预设)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焦点)

kuŋ yiji yerim činä haraq ičkändin keyinla tatarγan yüzigä qan yügüräytti.

—küŋ yiji, seni oquγan kiši deyišidiγu, rastmu?—däp soraytti dukandikilär.u ularγa mänsitmäslik näziri bilän qarap qoyatti.

—nimišiqa sän birinči ilmiy därijiniŋ yerimiγimu yetälmidiŋ?(焦点) (预设省略)

例①中省略了原文的预设“此时”,例②省略了原文的“他们便接着说道”,之所以省略预设,是语境的制约,为了加快文章焦点的表达和信息的传递,同时,在语境下,省略预设也是不影响话题信息的推进的。

(3) 除了预设和焦点位置的分配或省略以外,还有一种,那便是原本汉语中的预设在维吾尔语中变成了谓语动词的语法形式,通过人称词尾来表示。如:

①我(预设)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焦点)

«qara buni, özi gadayčiliq qilip yüridu. yänä texi meniŋdin imtihan almaqči! » däp oylidim. (焦点–预设)

②我(预设)整天的靠着火(焦点)

kün boyi otniŋ qešidin kätmisämmu. (焦点–预设)

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来,原本在原文中是预设的“我”翻译到维吾尔语中却变成了焦点谓语动词的人称词尾“-im/-äm”,与焦点结合在一起,这里并不能说原文中的预设在维吾尔语中被省略,因为维吾尔语黏着语的特性,所以原文中的预设被放到了谓语动词的构形词尾中。

5. 结语

《孔乙己》中句型丰富,同时兼具口语和书面语,托乎提·巴克先生的译文也极大地准确传递了原文的信息,能够使得译文读者更好地感受到原文所要传达的目的。通过上文对汉维信息焦点的分析,可以看出汉语和维吾尔语在传递信息时的方式是存在着共同点的,两者在传递焦点时一般都会将焦点放在后面,但两者并非完全相同。汉语中常规焦点的构成成分在维吾尔语中不是一一对应的,译者会选择不同的成分形式在合乎译语的语言规则的同时尽力传达原文信息,如,改变焦点结构、省略预设等方式。通过分析还可以看出从信息焦点理论的视角来分析译文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胡壮麟, 朱永生, 张德禄, 李战子.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2] Halliday, M.A.K. (1967) Notes on Transitivity and Theme in English. Journal of Linguistics, 3, 37-81.
https://doi.org/10.1017/S0022226700012949
[3] 周士宏. 汉语句子的信息结构研究[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4] 徐列炯, 刘丹青. 话题的结构与功能[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8.
[5] Jakendoff, R. (1972) Semantic Interpretation in Generative Grammar. Cambridge MIT Press, Cambridge.
[6] 鲁迅著, 汪晖, 陈燕谷. 鲁迅文集[M].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0.
[7] 鲁迅. 鲁迅文集[M]. 托乎提•巴克, 译. 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6.
[8] Gundel, J.K. (1999) On Different Kinds of Focus. In: Boseh, P. and van der Sandt, R., Eds., Focus: Linguistics, Cognitive, and Computational Perspectiv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9] 张伯江, 方梅.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6.
[10] 蔡崇尧. 汉语的尾焦点及维译汉表达[J]. 语言与翻译, 1993(4): 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