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外交思想中的哲学内涵探赜
A Probe into the Philosophical Connotation of Xi Jinping’s Diplomatic Thoughts
DOI: 10.12677/ACPP.2022.113069, PDF, HTML, XML, 下载: 273  浏览: 950 
作者: 王 宇: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关键词: 习近平外交思想哲学马克思主义Xi Jinping’s Thought on Diplomacy Philosophy Marxism
摘要: 习近平外交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我国对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扎根于马克思主义,紧密联系中国具体实际,建立了一套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系统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深厚的哲学内涵。通过分析新时期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进一步探究习近平外交思想中的哲学基础,对于准确把握习近平外交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Xi Jinping Thought on Diplomacy is the fundamental follow and action guide of China’s foreign work at present. In the face of a complex and volatil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has taken root in Marxism and closely linked it with China’s actual situation and he has established a systematic and scientific theoretical system with distinctiv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found philosophical connotations. By analyzing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facing my country in the new era, further exploring the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in Xi Jinping’s diplomatic thought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ccurately grasp Xi Jinping's diplomatic ideas.
文章引用:王宇. 习近平外交思想中的哲学内涵探赜[J]. 哲学进展, 2022, 11(3): 392-395.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2.113069

1. 引言

伟大时代需要伟大思想,伟大思想引领伟大实践。在世界各国日益联系的今天,各个国家的外交思想战略在处理国际事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我国进行对外工作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实际紧密结合,提出一系列极具时代性、创新性和科学性的外交新理念新思想,创立了习近平外交思想。通过探究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丰厚哲学内涵,以便更加深刻领悟习近平外交思想,更加准确把握世界大势,以更开拓的视野关注国际格局。

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理论永久不衰的哲学生命力在于不论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它都能以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反映事物本质和问题,揭示时代的发展规律。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形成过程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考和运用,在丰富的实践中不断提炼和升华外交哲学思想,立足于国内实际问题和世界发展格局,在丰富的外交实践中提炼和升华外交思想,以此指导解决中国外交的实践问题。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形成首先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他强调要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认识和改造世界。“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 [1]。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这一重要理论基石的指引,中国共产党才得以在面对新时期的诸多考验和挑战中稳步前进,并在最终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而习近平外交思想则是这一最新成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习近平外交思想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2]。当前,人类社会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关系和中国外交面临着百年未遇之变化,习近平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当今世界的国际环境和发展趋势,运用唯物史观基本原理观察和把握当今时代历史方位抓住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极具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中国方案,为当代国际关系的和谐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3.1. 以联系的观点应对国际关系

恩格斯认为:“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3] 事物内部的诸多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同样事物与事物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国际社会正是由众多国家组成的人类共同体,中国的经济发展影响着世界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往来也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和活力。

从西汉的张骞出使西域,到唐朝的高僧游历日本传授佛教,再到明朝的郑和七次下西洋,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往来,习近平总书记“一带一路”的构想就是基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基础上提出的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习近平认为,以西方和资本为中心的全球治理早已不再适应现今国际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扩张性、殖民性、排他性特点,导致国际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多个领域开始出现综合性、总体性危机 [4]。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国际文化之间的频繁交流,早已不可分离,各国要摒弃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将一切“对象国”视为本国自由发展的条件,以服务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为宗旨,加强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共同抵御反全球化、去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等社会思潮,在平等、友好的交流合作中实现国与国的共同利益诉求,共谋发展新路径,在不断探索中找到并发展共同点,进而最终实现共赢,形成“1 + 1 > 2”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指出,和谐并不是一味追求矛盾的绝对同一,只有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能和谐相处,命运共同体并不是一味地强调只找国与国之间的“共性”而弱化个体国家的“个性”差异,而是在尊重“个性”的前提下,探索符合人类整体利益诉求的“共性”,最终实现人类经济社会文明发展成果的全球共享。

3.2. 国际交往要抓关键看主流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一书中提出:“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5]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而西方发达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不同使得冲突和差异自然存在,但所有国家一切战略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其最终目的都是推进本国科学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实现社会繁荣稳定。

各个国家身处地球村,要想实现发展,首先要做的是摒弃彼此孤立、独自发展的思想,相互协作,实现共赢,不断把合作的蛋糕做得越来越大,在合作的过程中找到利益交汇点和同心圆,互相借鉴,共同发展。在和平合作、平等协商的条件下,国与国之间进行良性竞争,才能使有利于彼此进步的健康发展。4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等方面迅速发展,许多领域在国际社会上处于领先地位,进入21世纪,中国加入到国际贸易组织,参与到全球化的进程中,国与国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日益密切,虽然存在着竞争与利益冲突,但是加强合作依然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主要内容,中国有着庞大的消费人群和广大的市场,有自身的优势领域,但也存在需要继续发展和借鉴别国经验的领域,因此,习近平始终强调,在两国关系处理上,正视差异,积极处理冲突和竞争,同时加强多方面的深入合作。面对两国关系,应把握关键,认识到合作共赢的重要性,在交流合作中相互吸取有利于本国发展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同时利用对方的发展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合作与共赢才是实现发展的关键所在,但西方部分国家始终停留在“冷战思维”,继续推进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始终没有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趋势,跟不上国际形势,不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对自身的发展也是有害无利。

3.3. 坚持人民为主体的国际事务处理原则

马克思指出:“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他认为:“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 [6]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回答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对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发挥的作用给予充分肯定。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更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

深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发现,马克思始终强调人民在历史活动中的主体位置,人民是历史活动的最终目的,人的存在本身是价值和意义的来源。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期外交政策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也都是为了更好满足全世界人民的需要,帮助全人类实现幸福生活而提出的。在外交事务中,实现做的是坚持国家利益第一位,保护我国公民的切身利益,让中国公民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感受到祖国母亲对于同胞的关心和维护。在“中国梦”的基础上,习近平提出世界公民都应享受到尊严和安全保障,中国作为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的目标是让增长和发展惠及所有国家和人民,让各国人民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日子都一天天好起来!” [7] 他倡导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构建各国共享共有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他提出发展“一带一路”以加强周边国家队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拉近沿岸国家与人民的距离,彼此了解、相互接纳,让世界更多国家更多人能了解世界、融入世界,享受全球化发展的圣果;积极支持联合国的维和行动,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与其他国家合法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习近平同志从人类发展角度,顺应时代潮流,针对非传统安全问题,相继提出了一系列与人类命运紧密相连的问题,如“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核安全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等。一切的外交战略思想,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世界的发展、人类的幸福。

4. 结语

习近平外交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握新时期国内国际形势,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内涵,理论结合实践,提出一系列积极有效的对外政策和外交战略,为新时期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贡献了中国智慧,同时对于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丰富作出了巨大贡献,向世界展现了马克主义哲学在二十一世纪崭新的历史面貌。习近平外交思想不仅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对国际社会的繁荣进步也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2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57: 118.
[2] 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 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1: 322.
[3]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359.
[4] 新华社. 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J]. 党史纵横, 2014(1): 1.
[5] 新华社. 中国发展新起点全球增长新蓝图——在二十国集团工(商)(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J]. 中国经济周刊, 2016(36): 26-35.
[6] 王伟光.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与实践的思想基础[J]. 哲学研究, 2019(3): 3-13.
[7] 袁久红.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方法论意蕴[J]. 理论视野, 2020(3): 18-22.
https://doi.org/10.19632/j.cnki.11-3953/a.2020.0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