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开设现状及改革出路
Present Situation and Reform Directions of the Morality and Law Courses of Primary Schools in China
DOI: 10.12677/AE.2022.126323, PDF, HTML, XML, 下载: 243  浏览: 3,930 
作者: 刘 玉:重庆三峡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重庆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小学教育出路Virtue and Law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Solutions
摘要: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习近平总书记一贯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在当代德育教育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是培养学生德育的重要途径。这门课程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Abstract: A country without virtue does not prosper, and a person without virtue does not stand, the chairman of Xi has highly attach importance to cultivating socialism constructors and successors,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is on the center of education. Xi also emphasis the button should be tied up at the one’s first starting.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e virtue and law education, the course of virtue and law is the important path to cultivate students, which can foster better the world view, life view and value of students and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students’ grow up and development.
文章引用:刘玉. 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开设现状及改革出路[J]. 教育进展, 2022, 12(6): 2118-2122. https://doi.org/10.12677/AE.2022.126323

1. 背景

2022年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标准中提出“随着义务教育的不断普及,教育需求从‘有学上’到‘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这表明国家高度重视我国的教育水平和育人目标,我国始终坚持贯彻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坚持德育为先,大力提升智力水平;新冠疫情作为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向全世界人类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培养学生生命至上、健康至上、人类命运共同体、团队合作等方面的意识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当代小学生对新冠疫情作出的力所能及的贡献。

2. 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学科现状分析

我国虽然各个教育阶段都开设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相关课程,在小学这门课程的称为是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初中称为思想品德教育,在高中称为政治,在大学称为为思想政治。但是,都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来分析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

(一) “道德与法治教育学科的课程教育方式单一且过于形式化” [1]

当前,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大多数学校主要是依靠教材,很少利用信息技术等教学媒体,比如计算机、网络等多媒体的教学形式。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我们完全可以且有必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丰富教学形式。拓展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教育方面的视野,开拓他们的眼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可以增添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参与其中。

当前,很多学校只注重教学的形式,不注重教学的内容和教学质量。没有相应的考核标准,也没有对学生进行考核,只是单纯的把一本教材讲完,有的学校可能甚至教材都没有讲完,临近期末的时候,为了复习其他考试科目,占用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课堂。更为重要的是没有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学生只能在课堂上学一些死知识,不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二) 道德与法治教育学科脱离实际生活

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内容来看,其实很多内容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教学,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比在课堂上进行讲解的效果会更好。很多教师授课就只是照着书本讲,没有把生活中的事件穿插进课堂。学生不能更好地理解教学的内容,他们觉得这些与生活没有关系。因此,即使在生活中遇到很多简单的问题,也没有办法独自面对。正确的教育方法是要教会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把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

(三) 道德与法治教育课堂缺乏专业的教师队伍

很多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的授课老师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校的语文老师,一类是专门的授课老师。从分类就说明了很多学校缺乏专业的授课老师,同时也说明了学校对这门课程的不够重视。当然,也有专门的授课老师,但是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学生纪律混乱,老师的授课很随意,在课前完全没经过准备,讲解不专业,缺乏专业的知识。这一类老师,有可能也不是本专业毕业的,只是学校为了上这一门课而随便安排的老师。由此可见,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师队伍有以下问题:

1)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学校为了上这门课,但是又缺乏相应的任课老师,因此语文老师通常充当这门课的兼职老师。语文老师上这一门课大多数也是照本宣科,只是单纯的把书本上的内容讲完,没有系统的对这门课进行讲解,对于学生道德与法治方面的形成没有帮助不大,只是单纯的形式主义。

2) 考核标准不健全和专业培养不到位

学校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授课老师没有一套严格的准入制度,认为只要拥有了相应的学历,具有教师资格证就能教授该门学科;同时对该门学科的授课老师没有进行专业培训,更没有让任课老师参加教研活动。不重视他们的专业成长,所以他们也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师。

(四) 家庭、学校和社会在道德与法治教育方面缺乏合作

很多学校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这门课程主要是以老师口头讲解为主,没有形成家校合作的教学模式。其实单纯的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因为人的基本属性是社会性,我们必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才能得以生存,我们或多或少的都会受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所以,社会和集体的影响对于人的发展很重要,尤其是对于身心还没未成熟的小学生尤其重要。

(五) 道德与法治教育学课未能与核心素养紧密结合

大多数的小学课堂只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意识,未能把学科与核心素养结合起来。相关课程的教师未对2022年新课标进行仔细的解读,不清楚我国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涉及的核心素养内容,也没有意识到核心素养与学科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很少在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课堂上涉及到核心素养这方面的内容。因此,我国部分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非常缺乏,只是根据相关要求开设了这门学科,其实根本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首先,任课教师没有阅读或者认真阅读课程标准导致上课时没有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其次,对核心素养不够重视或者理解不深刻,导致没有把核心素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3.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学科现状的解决措施

(一)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1) 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摄像机记录学生的生活行为和学习情况” [2]。把记录的内容进行分享,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信息技术还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可以为教育提供方便、快捷、全面的服务。教师可以充分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实时与非实时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充分让学生参与其中,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 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创办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网站

“教育网站不仅是信息交换平台,也要跟紧时代变化发展。网络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图片、声音等形式的教学内容把道德与法治教育整合到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被充分调动,增加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育学科的学习和理解” [3]。同时,学生和教师可以在道德与法治教育平台上进行学习,打破了单纯的教材作为教学资源的局面。

3) 打造互动交流平台

学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互动交流平台,形成家校合作的局面。学校的教师可以把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和学习情况通过交流平台反馈给家长,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同时,家长也可以在互动平台上与老师进行交流,让老师更多的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以便老师更多地了解学生的情况,进行更好的相关教育。

(二) 在各个学科中渗透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核心素养

学科渗透是一种较好的教学形式,也可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小学阶段的各个学科中,都应该有关于道德与法治的相关教育。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灌输一些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中国古代优秀的文化,比如可以通过学习“孔融让梨”这个典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可以让学生知道要得到谦让;通过“亲尝汤药”这个典故,教会学生懂得孝敬长辈。在体育课上,同学在做体育锻炼的时候,不小心摔倒了,其他同学主动把摔倒的同学扶起来,体育老师可以通过活生生的例子,对学生进行表扬,充分体现了榜样的示范作用。对其他同学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在这些课程中渗透道德与法治方面的内容,是对当下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一种补充。

(三) 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维学科核心素养教育模式

在以往的教育中,我们倡导家校合作,家校合作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但是来自社会方面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学校教育中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本身就存在一些问题,家庭和社会方面的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有序的社会环境,为学生创造出文明、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当然,现实社会中还存在一些不良的风气和不遵守法律、法规的现象,我们要坚决抵制这种现象的发生,对违法犯罪的行为作出回应,让学生懂得遵纪守法的必要性。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心理发展特点,模仿成人的行为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式,因此家长的言行举止以及包括教育孩子的方式,久而久之都对孩子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 提高该门学科教师的准入门槛,培养教师专业的素养

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是国家实行的标准化考试制度,全国统一实行。拥有了教师资格证书只意味着有资格进入教育行业,并不意味着教师具有这方面的相关知识储备,对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任课老师,需要由相关专业毕业的老师担任。因此在进行教师资格考试的时候,就需要严格把握准入的门槛,相关专业毕业的学生才有资格报考该门学科教师资格证。

同时,教师专业性的培养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专业性的培养主要包括:职前培训、入职培训、在职培训等各种形式。职前培训主要是指在本科或者研究生期间进行的培训,这个阶段的培训是要让学生学习丰富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能够适应教育事业要求的基本技能;入职培训主要是对新入职的教师进行培训,通过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让新老师能够有所提高;在职培训指的是老师入职之后,对老师进行定时或者不定时的培训,包括参加教研活动,进修等。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也要有自我提高的意识,对自己的发展有规划,寻找自我提高的途径,明白自己目前所处的位置,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和锻炼自己的基本技能。

(五) 结合生活实际实施道德与法治教育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中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他认为,生活本身就含有教育的意义,教育来源于生活,他反对以死的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社会本身也是一种学校,可以把社会中的一些案例用于教育学生。“教学做合一”即表达了有学就应该有做,“做”是核心,从做中学,行是知之始,要把学和做紧密的结合起来。

道德与法治教育也应该借鉴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把相关的道德与法治教育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实际生活对学生进行教学,更能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加该课程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付诸于实际行动,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去做了,去思考了,才能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和法治观念的形成。放手让学生去做,说明教师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4. 结束语

总之,在新课改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地位不断提高,充分表明了国家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对小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迫切需求。当下,我国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缺乏专业的教师队伍,教学形式单一,不重视与实际生活联系等问题,但其中最主要的是没有把道德与法治教育和核心素养紧密结合起来。只有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革,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才能得到改善,小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法治意识才能得以提高,学科核心素养才能得以体现,达到真正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瓦永福.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 才智, 2020(9): 176.
[2] 张雁华.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小学德育工作探索[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15): 27-28+33.
[3] 周秀云. 小学德育教育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农家参谋, 2020(2):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