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职卓越幼师培育路径研究——以抚州地区为例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Cultivating Excellent Preschool Teachers in Loc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Taking Fuzhou City Area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ASS.2022.117350, PDF, HTML, XML, 下载: 232  浏览: 376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冯美娣, 江子璐, 朱桂兰:抚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抚州;甘玉华:江西工业工程职业学院,江西 萍乡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幼师职业教育抚州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eschool Teachers Vocational Education Fuzhou
摘要: 从非遗文化遗产所蕴含的生活属性、工匠精神、育人功能看,在卓越幼师培育中融入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培养造就一批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和具有终身学习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具有重要意义,对优化卓越幼师培养路径的有重要作用。通过各种途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充分且有效地融合,传承对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培养卓越的未来幼儿教师,使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life attribute, craftsman spirit and educational function contained in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the integration of loc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to the culti-vation of excellent preschool teacher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ultivate a group of high-quality professional and innovative teachers with deep educational feelings, solid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courage to innovate teaching,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capacity, lifelong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ability”.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optimizing the training path of excellent preschool teachers. Fully and effectively integrate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with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of preschool education through various ways, and cultivate excellent future preschool teachers while inheriting each other’s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so as to influence each other, promote each other and develop together.
文章引用:冯美娣, 江子璐, 甘玉华, 朱桂兰. 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职卓越幼师培育路径研究——以抚州地区为例[J]. 社会科学前沿, 2022, 11(7): 2567-2571.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2.117350

1. 引言

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地方人民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对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秩序有特殊价值。学校是人类传承文明成果的重要场所,传承本地非遗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从非遗文化遗产所蕴含的生活属性、工匠精神、育人功能看,将抚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卓越幼师培养体系,可优化抚州高职院校优化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卓越幼师培养的适应性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沉积着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明确强调,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文化遗产。教师地方文化素养的发展既要保持本土性和生活性,同时也要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地方文化素养更好地服务于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以及幼儿的整全发展 [1]。年轻一代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未来掌握在年轻人手中。青年一代必将受学校教育的影响,因此,在学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非常必要。

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育人功能与卓越幼师培养目标相一致

2014年启动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中提出要培养构建厚基础、强能力、重融合的培养体系的一批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综合素质全面、保教能力突出的卓越幼儿园教师。同时,幼儿教育的合适教材就是人类在相似阶段所创作的材料,如神话、民间故事和古老绘画、舞蹈、歌谣等材料。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于非遗的认同,能够激发他们传承非遗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而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与职业认同感。这正是卓越幼师最基本的素质要求。

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活属性与卓越幼师工作内容相适应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生活性。非遗产生于人们生活的需要,人们在创造和传承它的过程中倾注了人们关于生活制度和行为规范的内涵,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追求,是人们生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于生活,又反映生活,使它自然而然的涵盖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这五大领域,因此非遗可以同时也应当成为幼儿园教师组织教育活动、开发地方性幼儿园课程的宝贵资源。

幼儿园教师应将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的非遗资源融入至幼儿园游戏活动、主题活动中,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动身,促使幼儿通过非遗如传统舞蹈、传统美术等方式进行表达与创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未来的工作内容这一角度来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要充分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内容以及文化精神。因此,将抚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卓越幼师培养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匠精神与卓越幼师职业态度相契合

工匠精神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灵魂,是教师从事、坚守与奉献教育事业的动力源泉与精神支撑。当代教师职业精神缺失、教师自我价值实现和教育目标实现亟待工匠精神的回归和培育,共筑教育梦,助力“中国梦” [3]。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高校就熏习传统技艺,接受大师的技能培训和精神熏陶,对培育未来的职业精神具有重大意义。抚州传统技艺和传统美术给人视觉及心灵上的双重震撼,如临川篾编技艺曾编出50米《清明上河图》长卷,乐安蛋雕在薄薄的蛋壳上雕刻出精美的图案,先后到意大利米兰、斯里兰卡、马克思故乡参加文化交流,资溪竹烙画在竹板上烙画,纤毫毕现,栩栩如生,这些都体现了非遗大师的敬业乐业、笃实好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约翰·杜威说:“指导者的任务是充分利用已有的东西——使已有的东西在最有利的条件下起作用” [4]。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若能充分利用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幼儿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贡献应有之力,又能提升教师职业技能和素养,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3. 抚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学校育人体系的教育价值

国务院于2005年在《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做出了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5]。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中不断积累、流传,凝结了劳动人民经验智慧,也是学校实施文化育人的重要资源。

以江西抚州地区为例,抚州,建州于隋,在14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深厚的人文资源,是一个文化特质鲜明的城市。戏剧家汤显祖,哲学家陆九渊,曾巩和王安石以及著名词人晏殊、晏几道父子等都从这里走出。抚州市具有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以传统舞蹈类、传统技艺和民俗类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主,具有鲜明的地域性、表演性、参与性。至2019年10月,抚州市拥有国家级非遗名录7项、省级49项、市级86项、县级172项。所有名录均已建档立册,刊物《江西非遗》中有抚州专辑,省非遗研究保护中心官网也建立了抚州文化专栏,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抚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价值可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 弘扬红色文化,凝聚爱国情怀

抚州曾经是中央苏区北部门户,是红军第二、四、五次反“围剿”的主战场,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沃土。2021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提出“加强革命老区非遗保护,鼓励传承人创作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作品” [6]。学前教育专业可将红色文化融入学生的研学旅行、技能训练课程中,通过临川篾编技艺、临川白浒窑陶瓷工艺、抚州采茶戏、塘坊木偶戏等非遗技艺创作红色文化主题作品,以此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学生学非遗技能,提升手工技能和表演技能,弘扬优秀赣鄱文化 [7]。

2) 汲取民间智慧,传承中华美德

抚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抚州人民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抚州人民民族情感、道德传统、以及凝聚力和亲和力的载体,更是发展先进文化以及提高综合国力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南城非遗民间传说麻姑仙女的故事,颂扬麻姑为穷苦乡亲除病消灾、频赐丰年的美德;金溪徐神仙传说和胡乔仂的故事都刻画主人公敢于为百姓伸张正义的机智;浒湾书铺街灯谜则透露着金溪雕版印刷的辉煌历史与人们智慧。深入挖掘阐释非遗蕴含的民间智慧与传统美德元素,对高校立德树人具有重要价值。

3) 融入美学世界,陶冶审美情操

抚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音乐、民间文学、传统戏剧、等都体现了独特的美,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可带领青少年进入美的世界,接受美的熏陶。南丰的傩面具雕刻和傩舞表演的古朴神秘、抚州采茶戏的生动诙谐、乐安蛋雕的巧妙精致、白浒窑陶瓷的如玉色泽等,都会给人以美的享受。

4) 熏习工匠技艺,培育创新精神

抚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本地区文明的结晶,也是文明的乳汁,为民族文化创新奠定了丰厚的基础。通过学校和非遗大师的联合推动,通过技能展示、课程融合、拜师结对,让学生熏习“建昌帮”中药炮制技艺、麻姑酒酿造技艺、傩舞表演、古窑作品仿制等各项非遗技艺,让醇厚、大气、赏心悦目的非遗之美展现在青少年面前,鼓励年轻人学习、创新,让工匠精神得以弘扬。

4. 抚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卓越幼师培育体系策略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可以从以下路径入手,将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培育卓越幼师体系中。

1) 建设非遗资源库,提升教师素养

要将抚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卓越幼师的培养体系,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的非遗资源库,即广泛搜集抚州市地区非遗的文化起源、发展演变、主要特点及内容等,并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搭建资源库。各门课程的任课老师则可以在资源库中加强对于非遗文化的理解和掌握,选择与本门课程密切相关的非遗文化,依托非遗文化建设特色课程。如《幼儿文学》课程的教师可以选择民间文学麻姑仙女传说《沧海桑田》等作为欣赏素材,带领学生感受南城的风土人情;美术、舞蹈、手工课程老师可以借助我院非遗大师工作室这一现有资源,将抚州市传统美术、传统戏剧、传统技艺、传统音乐整合进教育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认识、欣赏、实践非遗艺术,建立文化认同与尊重。

2) 融入专业课程,彰显课程特色

幼儿的学习主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他们的经验是通过直接感知、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获得的,因此幼儿园教学活动与中小学教学活动存在着非常明显的不同。《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五章中提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8]。这意味着在未来迈入工作岗位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以抚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托开发地方性幼儿园课程,必须要将非遗文化转化成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具有操作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才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因此,专业教师在将抚州非遗文化融入课堂时,必须摒弃以往以解释和教导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转而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才更加贴近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符合学前教育的专业特色。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假想成低龄的幼儿,同时学生也会思考如果自己是幼儿教师,应该如何利用非遗文化组织活动,学生的教育教学智慧也会在其中得到不断提升。例如,在《幼儿文学》这一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制道具,以抚州地区民间文学为故事背景,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角色游戏中体会家乡文化,提高职业能力。

3) 对接岗位实践,提升职业能力

正如笔者在前文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活”属性与学前教育专业工作内容具有适应性,将非遗文化融入到幼儿园课程中,可以让幼儿接触到独具特色的本土民俗文化,这是幼儿教师的使命与责任。因此,将抚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卓越幼师的培养体系,还体现在鼓励学生依托地方非遗资源自主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包括幼儿园主题活动、游戏活动等。在该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于非遗的认知认同、情感认同以及行为认同,同时也帮助学生实现与工作岗位的对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院校还应该以产教融合为导向,与本地幼儿园积极展开合作,让学生带着活动设计方案进入幼儿园组织活动,检验其实施成效。

4) 开放第二课堂,重视环境育人

要将抚州非遗文化融入卓越幼师的培养体系,离不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身对于抚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与热爱。而培养学生浓厚兴趣的最佳途径就是组建校园非遗社团。即通过开展各项实践活动,吸引和造就一大批非遗爱好者,为非遗的传承和保护提供有力保障及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校园非遗社团的建立可依托当地非遗传承人以及非遗协会等组织。我院于今年组建了木雕社团、傩舞社团、陶艺社团、戏曲社团以及竹篾社团并广泛纳新。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们纷纷积极参加非遗社团,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各项实践活动。在非遗大师的面对面指导下,学生们亲身体验非遗文化的无穷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伟大的创造力,理解非遗文化特有的文化价值,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些都与卓越幼师的标准“不谋而合”。同时,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支持下,学生也开始思考竹篾、戏曲、傩舞、木雕、陶艺等非遗文化如何融入到幼儿园绘画活动、幼儿园音乐活动、幼儿园手工活动、幼儿园表演活动中。因此,职业院校应充分对接当地的非遗组织,通过校园社团活动渗透非遗文化,激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于非遗文化的兴趣,繁荣校园文化。

综上所述,非遗文化对培养卓越幼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要求职业院校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充分且有效地融合,在传承抚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培养卓越的未来幼儿教师,使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基金项目

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立项项目“地方非物质遗产文化培育卓越幼师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为JY19104。

参考文献

[1] 李志英. 幼儿园教师地方文化素养的内涵、价值与培养[J]. 学期教育研究, 2021(1): 89-92.
[2] 陈娅.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遵义: 遵义医科大学, 2019.
[3] 袁亮. 以培育工匠精神涵养教师职业精神[J]. 教育现代化, 2017(4): 82-83.
[4] 约翰∙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M]. 王承绪, 译.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5]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 [EB/OL]. http://www.ihchina.cn/zhengce_details/11571, 2021-10-22.
[6] 国家文化和旅游部. “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文旅非遗发[2021]61号) [EB/OL].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6/09/content_5616511.htm, 2021-10-22.
[7] 江西省文化厅. 江西省“十三五”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工作方案(145013322/2017-11389) [EB/OL]. http://www.jiangxi.gov.cn/art/2017/8/29/art_5296_342861.html, 2021-10-22.
[8] 国家教育部. 幼儿园工作规程(教育部令第39号) [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602/t20160229_231184.html, 202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