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Universities
DOI: 10.12677/AE.2022.127355, PDF, HTML, XML, 下载: 203  浏览: 330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方 燕: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关键词: 课程思政高校立德树人可行性路径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Universities Moral Education Viable Path
摘要: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也是打造“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及有效性的时代要求和必然选择。本文就立德树人背景下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进行分析,从教师队伍、课程建设及课堂教学三个方面探讨课程思政建设的可行性路径,旨在为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提升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水平。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s a strategic measure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stablishing mor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it is also the requirement and inevitable choice to create a “Three whole education” pattern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and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universities, and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background of mor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discussed the viable path of the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from three aspects: teachers’ team,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classroom teaching.
文章引用:方燕. 浅析高校课程思政建设[J]. 教育进展, 2022, 12(7): 2340-2343. https://doi.org/10.12677/AE.2022.127355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1]。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也是打造“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实现各门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合力育人,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及有效性的时代要求和必然选择。课程思政要求除思政课以外的各类课程都要注重挖掘蕴含在课程资源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并将这些思政要素如盐融水式地渗透到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使他们成长为能够担当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新人。

2.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 [2]。高校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要牢牢坚持全员、全过程及全方位育人要求,切实把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落到细处实处。第一,全员育人。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仅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落实育人责任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高校各任课教师共同承担,这就要求各课程教师在专业知识的讲授过程中有机融合思政元素,实现育人和育才的统一。第二,全过程育人。学生所处年龄阶段不同身心发展程度自然也不同,因此,课程思政的开展要遵循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大学三年过程中分阶段循序渐进开展。第三,全方位育人。育人功能要贯穿学生所有教育活动中,为此既要思政课发挥主渠道作用,同时也要求各门专业课程和各个教学环节尊重课堂教学规律发挥协同育人功能,实现全方位育人。

“三全育人”旨在实现德育与智育相统一,育人与育才相统一,并统一于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之中 [3]。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要求高校各专业课程从学生的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材、教案、课件等方面深入挖掘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在寓传授知识中塑造价值观,实现专业课程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合力育人,做到各门课程有思政,教师人人重育人,这也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仅仅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达到育人效果的“孤岛化”现象,真正提升高校思想教育实效性。

3.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可行性路径

《纲要》中指出:“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在此,《纲要》实际上已经明确指出新时代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可行路径,即要求从教师队伍、课程建设及课堂教学三个重要方面发力用劲。

3.1. 建好教师队伍这个“主力军”

高校教师是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因此,新时代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最为关键、最为核心的环节就是提升高校教师尤其专业课教师的思政素养和育人能力,建设具有高素质育人能力的教师队伍 [4]。虽然高校教师的育人意识以及育人能力与课程思政所取得的实效性成正比关系,但是,也不是所有教师都有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也不是所有的专业课教师都能挖掘和运用好专业课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因此,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提升教师的课堂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就显得十分必要而且迫切。

高校教师首先要树立育人意识。学校广大教师都要转换教育理念,认识到立德树人是所有老师都要承担的任务和责任,要进一步打造协同育人的教学理念。并将这一转变应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程,同时,高校也应采取有效激励措施,促使广大教师调动课程思政育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形成思政课与各类课程合力育人。同时,高校教师也要提升育人能力。高校教师要通过研修培训、在线学习等方式,学习借鉴其他高校和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经验,掌握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方法,并通过自己教学的实践,提升育人能力。总而言之,只有在课程思政推进过程中树立育人理念,充分认识自己所具有的育人责任,将德育作为首要的、基本的教学工作,并积极将这一理念牢记于心,提高育人意识,同时提升育人能力,才能将所教课程中内含的思政元素贯通于各类课堂之中,实现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塑造和提升。

3.2. 搞好课程建设这个“主战场”

课程建设是推进高校课程思政的主战场。搞好课程思政的课程建设首当其冲的是明确各类课程建设的重点,科学制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纲要》指出:“科学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成,主要是公共基础课、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类课程三个方面。”因此,要从公共基础课、专业教育课程和实践类课程三个方面来制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首先是公共基础课。公共基础课要注重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树立爱国主义情怀、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维护宪法法律意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其次是专业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要结合各专业特点,凝练出专业特色,找出专业课程中隐含的思政资源,通过隐形教育传递给学生。再者是实践类课程。实践类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注重在社会实践中磨练意志、感悟真理和增长智慧才干。

课程思政要求把各门课程中所蕴含思政元素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5]。为此,专业课教师要首先明确何为思政理论,同时深入挖掘所授课程知识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塑造正确价值观,最终达到育人效果。此外,教师可以通过整合学校的教育资源、观摩思政课教学及同思想课教师交流沟通等方式完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高校要以思政课为主阵地,对其他专业学科教育进行辐射,构建“大思政”格局。在专业课和通识课中,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3. 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课堂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学过程中最主要、最重要的过程,也是推行课程思政的关键场域。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是重点,要使“课程思政”发挥最大实效,就得挖掘整合出蕴含于教学内容中思政元素,如盐融水式地传递给学生,从而达到思政育人效果最大化。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增强大学生的思政素养,使思政元素入脑入心,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发挥实效。在课堂上多设计小组讨论、情景创设等教学活动,使课程思政的内容与日常生活接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和互动感,改变学生对于思政的刻板印象,让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将思政元素内化于学生心中,外化于学生的行动中。只有这样,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遇到问题,才能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尤其在面对多元化意识形态时,能够做到政治信仰坚定。

结合时代背景形成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教学风格的养成必须从学生的认知需求出发,贴近学生的需求和愿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教师要关注主流媒体上的热点话题,寻找当代大学生的关注热点和焦点,将其与课程思政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合来设计教学计划。同时,教师要结合自身特点,在教学语言上采取更贴合时代的用语,更接地气的话语,使课程思政真正被学生所接受。

4. 结语

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下高等院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举措,是社会发展对高校教育的基本要求。在高校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应提高专业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综合素质、构建完善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立全方位协同育人机制,发挥课堂育人的作用,积极为学生创设课程思政教育平台,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大思政育人格局,从而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深厚的爱国情怀、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1年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思政理论课教学质量专项课题项目《基于“四有”好老师标准下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编号:[2022] 1号-15)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 2016-12-09(01).
[2]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2020-06-01.
[3] 张凤翠, 邬志辉.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J]. 社会科学战线, 2022(4): 265-270.
[4] 邓杨.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内涵与优化路径[J]. 河西学院学报, 2022, 38(1): 84-87.
[5] 王鹏飞.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索[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1, 4(22): 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