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热词“破防”的词汇化过程、动因及语用探究
The Lexicalization Process, Motivation and Pragmatic Research of the Internet Hot Word “Pofang”
DOI: 10.12677/ML.2022.107194, PDF, HTML, XML, 下载: 333  浏览: 1,659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朱志勇, 韩东时:云南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院,云南 昆明;李瑾皓:澳门科技大学国际学院,澳门
关键词: 破防跨层结构词汇化“Pofang” Cross-Layer Structure Lexicalization
摘要: “破防”一词近来成为热度较高的网络流行语。通过对其演化路径进行探析发现,“破防”从明清时期作为跨层结构和动宾结构短语并存,到民国时期主要作为跨层结构出现,再到21世纪初期最终完成词汇化成为双音节词语。“破防”在历时过程中主要受韵律机制、认知隐喻机制以及高频使用三个方面的动因推动演化,同时受重新分析和缩略两个方面的机制调节与影响,最终完成词汇化。在词汇化后,由于“破防”在网络上的频繁使用,其语用功能也发生变化。
Abstract: The word “Pofang” has become a popular Internet hot word recent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its evolution path, it is found that “Pofang” as a cross-layer structure, coexisted with a verb-object structure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mainly appeared as a cross-layer structure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period, and finally completed lexicalization in the early 21st century and be-came a double-syllable word. In the diachronic process, “Pofang” is mainly driven by three moti-vations: prosody mechanism, cognitive metaphor mechanism, and high-frequency usage. At the same time, it is regulated and influenced by the mechanism of reanalysis and abbreviation, and finally completes lexicalization. After lexicalization, due to the frequent use of “Pofang” on the Internet, its pragmatic function has also changed.
文章引用:朱志勇, 韩东时, 李瑾皓. 网络热词“破防”的词汇化过程、动因及语用探究[J]. 现代语言学, 2022, 10(7): 1450-1457. https://doi.org/10.12677/ML.2022.107194

1. 引言

“破防”一词近来成为热度较高的网络流行语,甚至被评为“2021年度十大流行语”和“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破防”源自“突破防线、打破防御”之意,原本作为网络游戏用语。但在人们的高频使用下,“破防”成为网络流行语,语义和语用都发生变化。通过检索中华经典古籍库、中华文史学术论著库、BCC语料库及CCL语料库发现,“破防”最早以跨层结构和动宾短语的形式共现于明朝,但如今的“破防”已经完成词汇化的发展,成为一个词语。

跨层,简而言之是指A和B两个成分共现但又处在不同的句法层面。跨层结构则是指在一个句法结构中,某些线性顺序上紧密邻接但是却不在同一个句法层次上的两个成分组成的结构 [1]。跨层结构的词汇化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词汇化变化过程,指的是一个非语言单位的形式经过历时的发展变化成为一个词汇单位( [2]: p. 35)。目前学界对网络热词“破防”的研究仅有李凤兰(2022)从共时角度分析了复音节词“破防”的来源及语义拓展 [3]。然而,从历时层面上来看,“破防”其实发生了从跨层结构到词的转变,这种词汇化历程在共时状态下是难以分析的( [2]: p. 34)。此外,通过分析搜集到的相关语料发现,“破防”在词汇化后,语用功能也得到了扩展。因此,为了探索网络热词“破防”背后蕴含的语言演化机制,本文将从历时角度对“破防”的词汇化历程、动因及机制以及词汇化后语用功能扩展做进一步的探讨。

2. “破防”的词汇化过程

2.1. “破”和“防”的语义分析

“破”字最早现于周朝 [4],《说文·石部》的解释为“破,石碎也”。可见其本义是用来表示“石头碎了”,为破碎义。有学者指出,“破”的词义演化路径是由其本义“破碎”在先秦时期经“破”从及物性用法向不及物用法转变,发展为用来表达“破坏某物,攻破某国或军队”等义;再经过句法重新分析在汉初获得了形容词的用法,表示“残破的”;随后又经历“破”带宾语的用法锐减,语义引申出表“突破、破除”的抽象结果义 [5] [6]。如:

1) 秦王恐其破璧。(西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遣副校尉梁慬救尚,击破之。(南朝《后汉书》)

3) 数间茅屋破不修……(宋《松雪斋集》)

4) 高封见法被破了……(清《荡寇志》)

例1)中“破”为使动用法,即“使璧破”,解释为“摔破、摔碎”;例2)中“破”为动词,即“击败、打败”之意;例3)中“破”为形容词,即“破败、残破”之意;例4)中“破”为动词,即“破除、突破”之意。

“防”在《说文解字·阜部》中解释为“防,堤也”。可见其本义与“堤”相当,表示为“挡水的建筑物”。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防”具有动词和名词两种词性,做动词时有“防备、防御”两个义项,做名词时有“堤”一个义项。通过对“破防”的相关语料进行分析,发现网络流行语“破防”一词是由表“突破、破除”义的动词“破”和名词“防”构成的跨层结构逐步词汇化而来的。

2.2. “破防”的词汇化过程

通过检索中华经典古籍库、中华文史学术论著库、北京大学CCL语料库以及BCC语料库发现,“破防”最早出现于明朝,此时“破防”是跨层结构,也可作为动宾短语,其语义重心在“破”上,表示“冲破、突破”。这一时期内,“破防”无论是作为跨层结构出现还是动宾结构的例子都不多,只有3例,如:

5) ……败破防寅巳,团栾见申酉……(明《永乐大典》)

6) 此时颍考叔等已打破郜城,公孙阏等亦打破防城,各遣人于郑伯老营报捷……(明《新列国志》)

7) ……其子孙亦怀不满之意,一旦入手,若决堤破防矣。(明《戒庵老人漫笔》)

在例5)和6)中,“破防”属于非句法结构的线性连用。可将例5)中“败破防寅巳”划分为“[败破 + (防寅巳)]”,译为“八字有寅巳的人要防止生活破落”,在这一例句中,“败破”为并列结构作主语,整体构成主谓结构,可用“A破 + 防 + O”表示。例6)中的“公孙阏等亦打破防城”的句法结构可划分为“公孙阏等亦[打破(防城)]”,即“公孙阏等人也率军打破防城”,此处的“防城”为古地名,位于今山东费县。在这个线性结构中,“破”作“打”的补语,构成“V破”动结式,后可接宾语,即可以用“V破 + 防NP”这一构式来表示。在例7)中,“破防”一词属于动宾短语,“破”与前面的“决”互相补充,为动词,“防”在此为本义“堤”,译为“冲破堤坝”。

清朝时期,“破防”共现频率稍有增加,共检索到21条用例,其中“破防”再次以动宾短语的形式出现。如:

8) ……不意今年五月六日,仍复大水,冲堤破防,蛟龙四出……(清《光绪黄州府志》)

9) 鲲掉尾于中而弗胜也,破防而群遁,钓者惊折竿,坠于河……(清《思益堂日劄》)

在例8)和9)中,“破防”都是以动宾短语的形式共现。结合语境分析,例8)的“破防”的含义与例7)一样,表示结果,译为“冲破堤坝”;在例9)“破防而群遁”中,“破防”位于后一分句的句首,修饰后面的谓词性成分“群遁”,表示原因,可译为“鱼突破防线(渔网)而四处逃散”。由此可知,当“破防”作为动宾短语时,可理解为“冲破防线、冲破防守”义,带有[+冲破]、[+突破]的语义特征,是典型的动词短语。可见,明清时期以“破防”以动宾短语共现的形式虽然较少,但为“破防”的词汇化奠定了语义及韵律基础。

民国至20世纪末这一时期,“破防”主要是以跨层结构的形式共现。这是因为民国时期是现代汉语形成的重要时期,新文化运动使得白话文成为汉语书面语,某些词的文言义消失,旧用法不再使用,新用法凸现出来,用例大增。受当时社会因素的影响,“破”作动词用的例子逐渐减少,转为主要用作形容词,或作为动补结构的补语(2005,徐丹) [5]。且廖紫君(2020)在研究“V破”类动结式复合词的词汇化现象的时候也表明,“突破”、“撕破”等“V破”动结式复合词在近代和现代汉语中大量涌现 [7]。这段时期内,我们共检索到有效语料71条,受这些因素的影响,该时期内的“破防”均作为跨层结构共现于“打破防线”、“击破防御”、“突破防线”等动宾短语结构中。如:

10) ……乃力加整顿,打破防区制,集中训练,轮流驻扎,并订轮驻流巡法。(民国《民国甯国县志》)

11) ……与我卅七军,在王仙激战,击破防线二道,即分数路,循山僻小径前进,其行如飞马。(民国《民国醴陵县志》)

12) 伊拉克实施的军事打击及澳大利亚可能卷入的这场战争。他们打算冲破防护圈,并做好了与美军士兵发生冲突的准备。(新华社. 1996-10-04)

13) 不知1940年纳粹大举进攻时,不上几个小时就突破防线,6月初就大势已去。(作家文摘. 1995)

在例10)至13)中,“破防”的共现形式为[V破(防NP)],均作为跨层结构出现。例10)中,“打破防区制”为动宾短语,“打破”为谓语,“防区制”为宾语,其整体含义即废除已经设立的防区制度,“破”与“防”作为语素分别来自不同的词,即此处的“破防”为跨层结构。例11)至13)中,从句法成分上看,“击破”、“冲破”、“突破”均作谓语,“防线”、“防御圈”为宾语,此处“击破防线”、“突破防御圈”、“突破防线”、“撕破防线”均作为动宾结构短语出现,而“破”与“防”均为构词语素,仅在线性顺序上相连,并未构成短语。

尽管这些动宾短语不是固定短语,但“击破”、“突破”、“撕破”这类动词常常后接“防线”、“防御”等宾语,这种动宾搭配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型,且共现和使用频率较高。因此,此处的“破”和“防”即使不在同一句法层次上,但其在线性顺序上仍然紧邻。在这种跨层结构的长期使用下,线性顺序的紧邻逐渐诱发重新分析机制进行调节。此外,缩略式构词法在“击破”、“突破”、“撕破”这类动词中提取了相同的语素“破”,在“防线”、“防御圈”这类名词中提取了相同的语素“防”,由此构成其等义词汇“破防”,以简短凝练的形式来替代原先的动宾短语,完成了跨层结构的词汇化 [3]。

“破防”作为复音词最早出现于2000年12月18日的《文汇报》中:“这样既不容易个人犯规太多,也可以让姚明‘破防’增加难度。”意思是“这样的策略可以使姚明难以攻破对方的防线”。2000年至2020年之间,“破防”继承了“突破防线”、“攻破防线”的语义作为复音词运用在游戏竞技方面,如:

例14)特殊技能,Z键盘 + 鼠标右键使用,用于闪避对方破防、摔投等技能,亦用于破绽满时逃离对方。(《软件》,2004年第五期)

再到2021年,带有“破防”一词的话题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榜,“破防”在网络中开始被高频使用,这进一步加速了“破”和“防”由跨层结构中的两个语素转为处于同一句法层面的两个语素。这种推动使复音词“破防”形成并固化,还由此产生新的语用功能。如:

15) 跟爷爷奶奶视频聊天差点破防了,眼珠子在眼睛里打转。(微博. Li嗯哈. 2022-04-17)

16) 回家前老谢一句“饭一定要多吃一点,然后合理安排时间”把我整破防了。(微博. 谢丫头-Yo. 2022-04-17)

17) 封校久了,看到家里的隔离酒店环境破防了。(微博. 加油小羊. 2021-09-27)

18) 每天都在学习,每天都在破防,每天都在摆烂。(微博. 我们去吃火锅呀. 2021-06-04)

在上面四个例子中,“破防”的语义和语用功能都发生了变化,语义抽象为因看到一些事情后内心情感发生变化,受到了冲击,感情被触动,心理防线被突破。例15)和16)是因被家人关爱的话语打动而产生情感上的冲击;例17)是因深陷个人处境对比后的心理不平衡,从而受到触动;例18)是由于努力学习却无甚进步而造成的心理防线被突破。

3. “破防”词汇化的动因和机制

3.1. “破防”词汇化的动因

首先,受到了韵律机制的影响。汉语词汇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是双音化。冯胜利(1996)指出,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韵律单位是“音步” [8],汉语的基本音步就是两个音节。对跨层结构而言,构成它的两个单音节成分往往可以组合成为一个音步,这也是促使其形成韵律词的条件之一。就“破防”而言,构词语素“破”与“防”经常在同一线性序列上出现,构成了“1 + 1”式的音步,也即一个韵律词,这就为其词汇化提供了外在形式上的基础。而后由于熟用导致形式凝固,其间不再存在停顿,由跨层结构缩略为表示“因触动而突破人的心理防线”的双音节复合词。

其次,受到了认知隐喻机制的推动。Lakoff和Johnson (1987)提出隐喻的本质就是通过另一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当前的事物,并将源域向目标域的带方向性的互动称作“映射” [9]。邓亮、姜灿中(2016)在论述“V破”的隐喻结果式的语义变化时认为“破”的隐喻映射可能是具体概念或过程到抽象概念或过程的映射,当“破”出现在“击、打”等少数动词外,其[+破坏]的语义特征已经减弱 [10]。由此可知,当“破”作为补语出现在“打破”、“击破”等动词后时,“破”的语义已经虚化。“防”在从其源域“用于挡水的堤坝”映射到目标域“防备、防御”的过程中,也受到了本体和喻体的同一性作用。“防”源域具备两个特征,首先是“按一定关系组成的整体”,其次是“能起到抵御作用的”。在隐喻的过程中,源域的特征被投射到目标域中,“防”抽象为“心理防线”。正是由于隐喻机制的映射作用,进一步为“破防”的词义发展和语用功能变化提供了重要基础。

最后,高频使用助推“破防”的词汇化。高频使用是词汇化发展重要驱动力,指某一个词或短语在某一时间点内被人们频繁地运用在生活中 [3]。“破防”经由双音节化后,由于其形式的简单凝练,加之隐喻机制的作用,因而在使用的范围、场合和频率上逐渐占据优势。在微博中以“破防”为话题搜索,截止2022年6月9日,共有2826条相关话题,讨论量低至2000余条,多至逾十万条。如,#被高考倒计时整破防了#话题讨论量为2.4万,#被深夜妈妈破防瞬间#讨论量为10.9万 [11]。

3.2. “破防”词汇化的机制

3.2.1. 重新分析

现代汉语中无论是由跨层结构还是动宾短语演变而来的复合词,都有重新分析的过程 [12]。所谓重新分析是指词语之间句法关系的变化,受到人类认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原本线性排列为[(AB)C]的句法结构中,句法成分A、B与C之间的语义边界进行重新组合,逐步发展并融合成为[A(BC)] [13]。网络流行语“破防”是从跨层结构和动宾结构中演变发展而来,因此“破”和“防”两个构词语素之间也同样经历了边界重新组合、融合的这一重新分析的过程。

3.2.2. 缩略机制

在跨层结构的词汇化过程中,缩略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3]。张思琪(2017)认为缩略包含缩略语素和音节,注重形式简化,可能对内部结构的关系产生影响,是词汇化向前发展的动因 [14]。网络流行词“破防”源于“打破防御”,通过提取其构成成分的代表性语素“破”与“防”,构成“破防”,表层结构被简化的同时,其意义被保留了下来,内部的结构关系也未曾改变。缩略后的“破防”能以简约的形式传达丰富的信息,也符合人们更愿意用较少的字表达更为丰富的含义的心理。因此,“破防”从跨层结构发展为双音节固化形式,缩略机制的作用可见一斑。

4. 网络热词“破防”的语用功能分析

语言的语用功能即语言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起到的实际作用。“破防”一词经过词汇化后,语用功能也发生了转变,也正是因为转变后的语用功能能够更加贴切地表达人们的情绪与感受,才会在网络上乃至生活中被高频使用。“破防”作为双音节词,在形成早期不附带任何感情色彩,表示“打破防线”或“破除防御”之意。而在一系列词汇化的动因与机制的作用下,“破防”逐渐有了话题与焦点功能和情感表达功能。

4.1. 话题与焦点功能

4.1.1. 引出话题功能

在以下三个用例中,“破防”一词均体现出引出话题的功能。句子的话题是说话者选择的传递信息的基点,围绕句子的话题,说话者将展开一系列说明。“破防”引出话题功能的标记为“破防”一词出现在句首。例如:

19) 破防了,消消乐卡在一关打了一晚上都过不去,我emo整个宇宙了。(微博. Lydia椰娃. 2021-08-31)

20) 我破防了,放假一周,我才发现我电脑充电线没拿回来。(微博. 花开富贵报平安. 2021-07-20)

21) 每天都在破防,电脑充电器是英插,忘记买转换器,群里团购的时候我还寻思我不需要呢,现在它关机了。(微博. 起愿星. 2022-06-03)

例句19)中,说话人先给出自己情绪“破防了”,随后说明“破防”的原因是一直无法通过手机游戏的某一关卡。例句20)中,说话人也事先引出话题“破防”,随后说明自己在放假回家后,发现将电脑充电线遗忘在学校,导致电脑无法使用,因此情绪崩溃。例句21)中,说话人通过“破防”引出后续内容,即破防的原因在于忘记购买电脑转换器,因而情绪低落到极点。

4.1.2. 突出焦点功能

在以下三个用例中,“破防”一词均体现出突出焦点的功能。句子中的焦点是说话人想传达的新信息,即受话人事先未知的信息。“破防”突出焦点的功能一般出现在新闻标题等突出显示的消息中。例如:

22) 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两年后,西方抗疫最成功的国家之一新西兰,终于“破防”了。(百家号. 新华社. 2022-03-23)

23) 精准防控疫情两年,上海突然破防!(百家号. 冰川思想库. 2022-04-01)

24) 网游防沉迷新规出台后的首个周末:账号交易让防沉迷破防。(新浪网. 2021-09-05)

例句22)中,在“破防”前出现的部分均是本则消息中的预设部分,即受话人事先已了解到的信息,而“破防”作为焦点出现,为了传达“新西兰疫情形势突然急转直下,病例数激增”的新信息。例句23)中,“精准防控疫情两年”是预设受话人已知的情况,而“破防”引出焦点,提供“上海疫情突然严重起来,日增确诊患者数持续增长”的新信息。例句24)中,前半句是提供预设信息,随后“破防”提供本则消息的新信息,即“网游账号的地下交易绕开了网游防沉迷新规的制约,导致原本用于保障未成年人适度游戏的法规形同虚设”。

4.2. 情感表达功能

4.2.1. 表达感动情绪

“破防”成为网络流行语后,最经常被用在表达说话人在经历某些事件或接收到某些信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感动,由此发出感喟。例如:

25) 在直播间陪边防官兵一起“云戍边”,盯着屏幕,听着远方传来的呼呼狂风,我们的战士坚守在岗位上,瞬间破防。(微博. 陌上清浅. 2021-12-31)

26) “不知何时才能与你们再见面”真的破防啊!元春!呜呜呜呜呜呜呜哭晕在厕所。(微博. 爱是三千里孤程. 2021-06-24)

27) 看着led播放那些照片里的我们,跟着去找这几年出现过的样子,加上最后告别的话,大家破防了。(微博. 未来有可期. 2021-06-20)

例句25)中,说话人在网络直播间看到戍边战士新年前夕依旧坚守岗位,内心的敬意油然而生,深受感动而内心“破防”,发出感慨。例句26)中,说话人在观看《红楼梦》电视剧时,被剧中人物元春即将回宫对家人的不舍而感动,内心受到触动而“破防”。例句27)中,说话人在毕业典礼上与曾经的校园生活告别,十分地不舍与感动。

4.2.2. 表达崩溃情绪

“破防”除了表达感动的情绪之外,也常常被用来表达说话人因生活中出现的不如意、不愉快的事情而心情失落、崩溃与颓丧。例如:

28) 我以为看了伤感文案或者视频我会破防,我确实是想到某个人了,但是我没难过。(微博. 1217小星球. 2021-08-31)

29) 学生再不懂事再调皮我都可以好好地调节过来,我知道他们本身不易而我自己也有很多不足,但是从家长那里没有收到一句感谢的话语我还是狠狠破防了。(微博. 喝苏打水好了. 2021-07-20)

30) 算法考破防了,这都是什么呀,打字机才能写完。(微博. 青空之鸟. 2022-06-03)

例句28)中,说话人看了一些伤感文案后,本以为自己的心情也会随之而变得伤感,但最终释然。例句29)中,说话人因教学工作而身心俱疲,而学生家长的冷漠更是让其感到失落与难过。例句30)中,说话人由于算法考试的难度过大而心情失落。

5. 结语

对“破防”进行词汇化过程、动因及语用研究,不仅能够窥见语言在历时过程中的变化,也能够揭露其作为网络流行语形成的规律。“破防”在明清时期,一般作为跨层结构和动宾结构短语并存。到民国时期,受韵律机制的推动,原本的单音节词“破”和“防”逐渐双音节化,各自成为双音节词中的一个语素,此时的“破防”在线性顺序上紧连,主要作为跨层结构出现。再到21世纪初期,受到缩略机制影响,人们将“打破防御”这一短语中两个词提取出代表性语素“破”和“防”,又受到重新分析机制的调节,将“破”和“防”组块,自此,“破防”开始作为一个双音节词出现在网络游戏用语中,完成词汇化进程,最终成为双音节词语。由于“破防”一词具有高度凝练且表达生动的特点,人们在网络上频繁使用,使其语用功能也逐渐发生转变,既可以用于引出和突出句子的话题与焦点,也可以表达感动、崩溃等心理状态。

致谢

感谢《现代语言学》主编及编委会专家提出宝贵修改建议。感谢云南大学研究生院对本研究的资助。

基金项目

本文系云南大学第一届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重点项目“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线上汉语综合课教学行动研究”(主持人:朱志勇,编号:2021Z1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吴竞存, 梁伯枢. 现代汉语句法结构与分析[M]. 北京: 语文出版社, 1992: 12.
[2] 董秀芳. 词汇化: 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1: 34-35.
[3] 李凤兰. 浅析“破防”的形成及语义拓展[J]. 语文建设, 2022(1): 71-74.
[4] 文旭, 姜灿中. 基于语料库“V破”动结式的历时构式语法研究[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8, 41(2): 37-45+160.
[5] 徐丹. 谈“破”——汉语某些动词的类型转变[J]. 中国语文, 2005(4): 333-340+384.
[6] 王连盛. 多重互动视域下汉语“V + 破”多义构式研究[J]. 语言学研究, 2020(1): 83-94.
[7] 廖紫君. “V破”类动结式复合动词词汇化现象研究[J]. 北部湾大学学报, 2020, 35(7): 81-88.
[8] 冯胜利. 论汉语的“韵律词” [J]. 中国社会科学, 1996(1): 161-176.
[9] [美]乔治•莱考夫, 马克•约翰逊.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6.
[10] 邓亮, 姜灿中. “V破”动结式的层级特征及构式属性[J]. 外国语文, 2016, 32(5): 71-76.
[11] 新浪微博. 微博搜索[EB/OL]. https://s.weibo.com/topic?q=%E7%A0%B4%E9%98%B2&pagetype=topic&topic=1&Refer=weibo_topic&page=1, 2022-06-09.
[12] 刘红妮. “就算”的词汇化及其再演变研究[J]. 汉语学习, 2021(4): 3-12.
[13] 刘红妮. 汉语非句法结构的词汇化[D]: [博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2009.
[14] 张思琪. 从词汇化看新兴缩略语中的句子提取现象[J]. 中国语言战略, 2017, 4(2): 10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