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现状研究及提升危机干预能力的途径
A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for Counselors in Private Universities and Approaches to Improve Crisis Intervention Ability
DOI: 10.12677/AP.2022.127295, PDF, HTML, XML, 下载: 227  浏览: 342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陈少鸿, 谢 超, 黄国富:广州华商学院,广东 广州
关键词: 辅导员心理健康危机预防Counselors Psychological Health Crisis Prevention
摘要: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和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指出怎样完善和提高大学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防范能力,在改变管理观念、提升专业素质、强化辅导员培训、创新工作方法方式,以及构建危机防范制度等方面所采用的具体办法与举措,以便于为我国高校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
Abstract: Through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this paper understand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main problems of college counselor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and points out how to improve and enhance college counselor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and crisis prevention ability, and the specific methods and measures adopted in changing management concepts, improving professional quality, strengthening counselors’ training, innovating working methods and ways, and constructing crisis prevention system,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文章引用:陈少鸿, 谢超, 黄国富 (2022). 民办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现状研究及提升危机干预能力的途径. 心理学进展, 12(7), 2479-2484. https://doi.org/10.12677/AP.2022.127295

1. 引言

健康的心理功能是高校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习、生活、工作的基本保证,怎样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及怎样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防范和干预工作,是目前中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主要任务。大学生群体的心智发展还不成熟,对情感、学业、求职、人际交往等方面遇到的压力十分敏感,同时,个人原生家庭创伤,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影响,也会使大学生极易产生心态失衡的状况,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障碍。二零零四年八月,我国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任务(人民报,2004)。”二零一八年,教育部发布了《高等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高校重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给予大学生及时疏导,并对其进行重大心理危险防范与干预工作,以最大限度防止和降低重大学生心理健康危险案例的出现。因此,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孙慧,2020)。当前影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多元,所以,对大学生开展适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怎样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预防,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以促进大学生自身健康和发展,是当前大学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规律及特征,掌握和提升心理育人的能力,以及应付重大心理危机事件的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是每个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的基本任务(刘天浩,2010)。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主要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和指路人。高校辅导员是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心态、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以及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都直接影响心理育人的效果。据二零一七年教育部43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提出,高校辅导员的主要职责之一是协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初步排查和疏导,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培育学生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李燕飞,2019)。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面对当今高校大学生日益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辅导员的心理育人与危机预防工作显得尤其重要。

2. 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育人工作中的优势

(一) 辅导员对学生相关情况掌握全面

辅导员是我国高校大学生教育与管理的主要实施者,也是与学生联系最多,接触最为频繁的人。因此,他们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相关信息,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育人工作。学生的既往病史、家族病史、家庭经济情况、父母婚姻状况等因素通常与学生心理危机状况的产生有着紧密的关系。学生旷课、请假、挂科、换宿舍、夜不归宿等外部行为的背后,也存在着不易被他人发觉,甚至刻意隐藏的内部心理问题,这些都是辅导员发现学生异常心理状态的有效途径。辅导员们能够很方便地通过对学生日常的观察,以及与任课教师、学生干部、宿舍同学的交流等途径,全面客观地掌握学生的整体生活状况。这些信息在对心理危机的防范与干预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魏向宇,2018)。

(二) 辅导员较易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

高校辅导员具备思想政治教育、求职引导与生涯规划、心理疏导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并且与大学生年纪相近,有许多共同的话题,同时,和学生长期紧密接触,对学生在学业、生活、求职等方面遇到的困惑和困难更易共情,高校辅导员能够及时给予心理上的关心和支持,也可以实际解决学生的一些困难,所以很容易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及时发现学生们的心理需要,了解学生们的心理困惑,将潜在心理问题暴露在萌芽阶段。

(三) 辅导员能及时反应突发的心理危机事件

对于心理行为异常的学生,辅导员能够快速通过其同学、父母、朋友等渠道掌握学生状况,评估心理危机状况的严重程度,并及时报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处理。当心理危机出现时,辅导员可以做到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研判形势,迅速报告,及时安抚学生,联络家属,并配合心康中心老师做好现场处置,从而使心理危机的干预工作有序地开展,从而避免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对高校而言,辅导员在应对心理危机事件的实效性方面,具有高校心理健康教师,行政人员,班主任教师不具备的优势。

3. 民办高校辅导员在心理育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深入了解民办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问题,我们对广东省某民办高校开展了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状况问卷调查,调查采取问卷形式和走访方法,其中问卷形式共发出了71份答卷,并收集有效答卷66份。同时,与学生处领导、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中心老师、各学院学生工作领导以及部分辅导员进行访谈。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发现民办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心理育人工作方面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 民办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知识薄弱,处理心理问题事件力不从心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只有13.64%的辅导员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与心理学相关,86.36%的辅导员不具备专业的心理健康知识结构。只有37.88%的辅导员认为自己能识别学生是否存在心理问题,62.12%辅导员不能确定或者不能识别有心理问题学生。由此可见,目前民办高校大部分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知识较薄弱,在心理育人工作上出现力不从心情况,多数心理辅导员只能从事简单的行政工作,开展相对简单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教育(魏向宇,2018)。民办高校在招聘辅导员时通常并不限定专业,因此招聘进来的辅导员大都不具备完整的心理健康知识体系,他们无法很好地识别一般性心理危机的学生,在应对严重性心理危机学生时更觉得无从下手。辅导员由于缺乏心理学专业知识和心理育人工作的经验不足,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预防工作开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二) 民办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工作责任巨大,定力不够

大部分辅导员表示心理育人带来的工作压力较大。通过调查了解,每个辅导员平均有8~9名心理问题学生需要关注(包括重点关注和一般关注两个级别),有81.83%的辅导员觉得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工作压力。在心理危机事件方面,有71.21%的辅导员会经常担心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危机事件,有51.21%辅导员表示经历过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此外,有75.36%的辅导员从事辅导员工作不到2年,62.12%的辅导员年龄在27岁以下,这些辅导员绝大部分是大学毕业就来高校担任辅导员工作,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有50%以上的辅导员没有把本岗位作为长期职业规划。由于民办高校辅导员流动性大、工作经验不足、人员配备不齐等特点,他们往往对所负责学生的心理问题了解不足,不能够深入体察学生的内心,无法了解学生真实的烦恼与心结,也无法采取正确的方法与途径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与支持,且他们在解决问题时更多是以结果为导向,不注重过程,进而导致心理育人效果不明显(岳姝伶,2021)。

(三) 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内容庞杂,精力有限

问卷调查中,在回答“你在学生心理育人工作中有哪些困惑?”中,61.9%的辅导员认为“个人时间精力不足”。民办高校辅导员与公办高校相比,他们的工作职责更为广泛且工作强度较大,日常事务工作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而在完成这些工作的同时,辅导员还担负着思想政治教育与价值引领、党建团建、班风学风建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等要求较高、时效性较强的工作,因此对于学生的心理育人工作,很多辅导员会觉得有心无力,无法做到精准发现、关注和预防解决学生心理危机(刘宇,李婷芳,庞鹏,2021)。同时,民办高校辅导员在个人职业发展上面临流动性强,稳定性差的局面,很少深耕一个技术化的领域,自然也不会投入大量个人精力在心理育人工作上,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工作局面也是多种类型工作共同作用的结果。

(四) 民办高校辅导员缺少专业培训,交流较少

在回答“你参加过多少次心理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中,有9%辅导员没有参加过,有72.7%只参加1~3次,80.3%的辅导员有强烈要求心理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受到专业的影响,很多辅导员既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与相关训练,也缺乏相关实践操作技术,处于心理育人能力“零基础”状态(刘宇,李婷芳,庞鹏,2021)。辅导员表示无法有效进行谈心谈话工作,在处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时,常常难以得心应手。再者,由于没有制度性系统性的工作交流机制,导致辅导员之间沟通机会少,所以他们在面临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时会茫然、无助,当事件解决后没有系统的梳理,在下次出现类似事件或新问题时仍然会不知所措,以致事件解决的效果低下,甚至,危机事件本身造成辅导员和相关工作人员心理创伤,无法及时得到干预。

(五) 民办高校辅导员缺乏有效心理预防措施,排查手段单一

一旦学生被确定存在潜在心理危机,辅导员应该给予该生更多的关心与帮助,要在态度上给予关怀,并进行沟通,拉近距离,这样具有潜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就减少了抗拒心理,防备心理,有利于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预防。而一些辅导员在心理健康工作中缺乏有效预防措施。尽管一些辅导员工作时间较长,累积了不少应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实践经验,可是辅导员毕竟并非专业的心理工作人员,在心理健康工作中往往只重视处理补救问题而忽视了防范教育,这导致辅导员被动应付。一些辅导员在排查学生的心理问题时手法简单,在获取学生信息时常常只通过班干部的报告,或者直接与学生谈心交流,缺乏灵活多元的信息收集手段。

(六) 民办高校辅导员心理危机预防意识不强,工作方式刻板

每个学生发生心理危机都会有一定的前兆,辅导员如果能及时识别危机的线索,并及时采取适当措施加以干预,很大程度可以阻止危机事件的发生。刚工作的大学辅导员缺乏科学的危机预防意识和应对方法,总是被动处置各种突发事件;有些大学辅导员在管理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过于严厉,始终将自身摆在领导的地位上,在学生犯错时,并不帮助学生以分析错误和改正错误,一律批评学生为主。这直接导致学生对辅导员产生了距离感,学生在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往往不会与辅导员交流,最终问题没有及时处理,并且进一步加剧。如果辅导员不注重亲和力的培养,当学生犯错时,不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和改正错误,而是一律批评为主。这样会使学生对辅导员产生距离感,发生事情的时候不敢也不愿与老师沟通,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导致危机事件发生。

4. 民办高校辅导员提高学生心理危机处理能力的途径

(一)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心理危机干预能力

辅导员要提高自身心理健康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解决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能力,从“解决学生心理问题,防止学生心理事故”向“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发展学生心理素质能力”转变(刘宇,李婷芳,庞鹏,2021)。由于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危机干预能力会直接影响危机事件的应对效果,在当今大数据分析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干预工作对辅导员工作能力的要求不仅仅是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技能,还对辅导员的危机应变能力、情感交流能力、危险识别能力等专业技能有更高的需求,因此对高校而言,辅导员在做好日常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以外,还需要对其开展专门的培训以提高心理危机干预能力。辅导员可以利用互联网参加线上培训与学习,也可开展一些有关大学生心理与健康教育方面的活动,充实理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在自己努力的同时,还可以和其他辅导员,尤其是向资深辅导员、管理学生工作的领导请教,交流经验想法,讨论相关案例,不断吸取教训,借鉴他人优秀的工作方法,从而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只有辅导员自身具备牢固的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和坚实的心理危机工作技能,才能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学生。

(二) 建立科学的心理危机预防机制,减少工作压力

处置心理危机事件不能仅仅依靠个别辅导员的实践经验和临场应变能力,高校有关部门应该具备系统完善的应对机制和处理流程,应急预案,并严格执行。具体而言,在心理问题学生管理方案的制定方面,已经有一些有效的工作方法:一是实施“一人一策”心康工作机制。辅导员根据重点关注学生自身特点、病症等因素实施“一人一册”、“一人一策”、“一人一团队”的防护方案。二是建立“四早”预防机制。辅导员对异常的学生及时开展访谈和心理疏导工作,做到“早发现”;察觉学生有严重心理问题要及时报告,做到“早报告”;对心理有异常的学生判断危机状况的严重程度,做到“早研判”;对心理异常的学生要随时关注其状态,帮助学生恢复心理健康,做到“早干预”。三是建立“辅导员+”五维协同工作机制。构建“辅导员 + 学生”、“辅导员 + 家庭”、“辅导员 + 职能部门”、“辅导员+ 任课老师”、“辅导员 + 班主任”五维协同工作机制。

(三)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

面对数量巨大的学生群体,如果等待学生心理问题爆发再处理,只能陷入被动困顿的境地,预防重于治疗的心理健康理念亟待普及推广。从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出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强化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辅导员通过主题班会、网络新媒体、知识竞赛、文艺活动等形式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吕东刚,2020)。二是强化班级健康的心理氛围。辅导员们要重视班集体建设,通过举办各类集体活动强化班风、学风、班文化的建设,树立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班风,让学生在团结互助的氛围里,学会关爱别人,同时得到别人的关爱,从而减少负面情绪造成的影响。三是强化心理健康知识进宿舍。辅导员为每个宿舍发放“心理健康知识”等宣传资料,并粘贴在宿舍显眼位置,学生通过阅读资料,学习相关知识,能够更客观地认识和察觉自身情绪并进行自我排解。同时,在每个宿舍张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咨询预约热线和地址,方便学生在遇到心理和情绪困扰时,及时得到学校心理中心的帮助。

(四) 加强两双“眼睛”的辨别能力

学生心理异常行为往往是通过辅导员和班干部这两双“眼睛”发现的,为了进一步做好学生心理危机早期预警工作,要充分发挥这两双“眼睛”的作用。辅导员和班干部要不断加强自身心理健康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一定的心理咨询和朋辈心理辅导技能,从而提高心理障碍辨别能力和一般性情绪困恼,人际困恼的疏导调节能力。辅导员要练就识别学生潜在异常心理的“火眼金睛”,透过旷课、休学、挂科、更换寝室、夜不归宿等生活细节,去摸清学生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这也是发现学生心理异常的有效途径。同时,辅导员也要合理使用好学生干部的这一双“眼睛”,充分调动学生干部主体意识,责任意识,让学生干部细心留意同学们的上课情况,在平时的交往中密切关注同学们的言行,注意同学们所发布的微信朋友圈、QQ动态、微博等重要信息内容,若发现同学有异常行为,第一时间报告给辅导员,同时班干部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存在行为异常,情绪困恼,人际关系紧张的同学加以关心与帮助,而辅导员要适时对这类学生加以干预与引导,尽最大努力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

(五) 运用大数据助力心理危机预防

辅导员应当及时收集、梳理和归纳每名学生的心理健康数据,从而建立心理信息库。运用大数据技术跟踪、记录、分析学生上网情况、日常消费、兴趣爱好等信息,深度整合学生相关信息,这可以更加客观清楚反映学生真实情况,给辅导员快速做出预测,达到及时有针对性的心理危机预防。有效提升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预防效率和水平,避免重大心理危机事件发生。建立心理健康预警平台实时检测学生的心理健康动态,使心理健康风险防控工作从被动转为主动,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实施合理的干预与帮扶,从而达到利用大数据技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标(陈方方,何小波,2018)。这要求学校层面需要整合各行政部门资源,在顶层设计上促使学校信息技术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安全保卫部门以及各个二级学院协同合作,共享数据,制定快速有效,稳定可行的心理危机应急处理预案。

基金项目

广州华商学院校内科研课题(编号:2021HSQX47)民办高校辅导员处理校园危机事件能力的现状及提升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方方, 何小波(2018). 大数据分析方法在高等院校学生心理事件防范中的运用. 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 (18), 119-120.
[2] 李燕飞(2019). 新形势下大学辅导员工作在心理岗位的探索. 法律与社会保障, (20), 160-161.
[3] 刘天浩(2010). 辅导员在中小学生心理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育与职业, (26), 62-63.
[4] 刘宇, 李婷芳, 庞鹏(2021). 中国大学生心理危机及辅导员的心理教育机制研究——以某所独立高校商学院学生为例. 就业与保障, (5), 155-156.
[5] 吕东刚(2020). 高等学校班主任辅导员教育工作能力培养的偏失及对策. 中国高等教育理论与实务, 40(15), 35-37.
[6] 人民报(200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2004-10-15(001).
[7] 孙慧(2020). 高等学校辅导员专业从事大学生危机干预的作用评估与途径探究. 中华成人教育, (18), 45-47.
[8] 魏向宇(2018). 中国高等教育院系心理辅导员工作现状以及中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状况分析. 智库时代, (31), 86+88.
[9] 岳姝伶(2021).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心理育人工作提升路径探析. 现代交际, (14), 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