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网络流行叹词对比——以“晕”和“헐”为例
A Comparative Study on Popular Interjections on the Internet in Chinese and Korean—Taking “Yun” and “?” for an Example
DOI: 10.12677/ML.2022.108223, PDF, HTML, XML, 下载: 232  浏览: 516 
作者: 周于婷, 谭方方:上海师范大学,上海
关键词: 叹词叹词化次生叹词意外感叹Interjection Interjectionization Secondary Interjection Mirativity Exclamation
摘要: 汉韩叹词都是相对独立、封闭、边缘的词类。语义上可以表达呼唤、应答、惊讶或感叹。本文分别选取汉韩代表性的新兴叹词“晕”和“헐”,在历时层面上探求它们的产生机制,在共时层面上比较它们的异同,在理论层面总结感叹与意外的关系。
Abstract: In Chinese and Korean, interjections are relatively independent, closed and marginal parts of speech. Semantically, it can express call, answer, surprise, or exclamation. This paper selects the emerging interjections “yun” and “헐” as representative of Chinese and Korean, to explore their generation mechanism at the diachronic level, compare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t the synchronic level, and summari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clamation and mirativity at the theoretical level.
文章引用:周于婷, 谭方方. 中韩网络流行叹词对比——以“晕”和“헐”为例[J]. 现代语言学, 2022, 10(8): 1659-1667. https://doi.org/10.12677/ML.2022.108223

1. 引言

汉语叹词,从句法上来说是不参加句子组织的词,一般出现在句首,有时也可以插入句中(吕叔湘,1980) [1];从语义上来说是表示感叹、呼唤和应答的词(冯硕,2016) [2];从语用上来说本质上是代句词(刘丹青,2011) [3]。韩语叹词,在句法上不发生语尾变化且不与句子的其他单词有直接关系。语义上表达惊讶或感叹、呼唤和应答。不论汉语还是韩语,叹词都是相对边缘、封闭的词类,在句中不与其他句子成分产生关联,成员相对固定。但随着网络语言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叹词,如“晕”“无语”“대박”“헐”等。本文选取汉语的“晕”和韩语的“헐”进行比较。

根据来源,叹词可以分为原生叹词(primary interjection)和次生叹词(secondary interjection)。(Poggi, 2009) [4] 原生叹词一般直接由声音构成,有语言外的理据而没有语言内的理据,如“哇”。次生叹词是则相反,一般是由其他词类派生而来,有语言内的理据而没有语言外的理据。(马清华,2011;刘丹青,2012) [5] [6]。我们认为汉语“晕”是由动词“晕”派生而来的,韩语“헐”是新造词,是与生俱来的叹词,属于原生叹词。

本文中文语料无特殊标注均来自BCC语料库,韩语语料来自NAVER网。

2. 次生叹词“晕”的语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 [7],动词“晕”意为“头脑发昏,周围物体好像在旋转,有要跌倒的感觉”。如:

(1)又闻到烟味了,头好晕!!!!

(2)昨晚做噩梦醒来头巨疼……像是挨了当头棒晕晕晕!

(3)肚子饿,坐车有点晕!下午四点,准时肚饿。

但在下面这些例子中,“晕”的语义已经不表示生理上的感受。如:

(4)晕!!!冬天刮光头冷傻你咯哈哈,笑死我!

(5)星座优点一个也对不上号,缺点一(股)个比一个准晕!

(6)晕!!!!!我找了很久很久电脑手机居然没有一张我和你的合照。

(7)A:说话那个样子还当记者 B:节目组为什么不派说话利索得去?晕

例(4)表达了发话者觉得对方冬天剃光头非常搞笑;例(5)表达了发话者的无语;例(6)表达了发话者的意外;例(7)表达了发话者恼火的情绪。

在这些例子中,“晕”是发话者强烈情感的抒发,具体语义随着具体语境不同而不同。

3. 次生叹词“晕”的叹词化

3.1. “晕”的叹词化表现

我们认为,例(4)(5)(6)(7)中“晕”更接近于叹词而非动词,发生了叹词化。

“叹词化”有两个句法表征:一是要承担叹词的代句功能;二是要在一的条件下失去原有的组合能力和扩展能力(刘丹青,2012) [6]。尤其是后者。“晕”叹词化后失去了原先带主语的功能,至多扩展为“我晕”1,但“你晕”“她晕”都是不可能补出的。试比较:

(8)大美妞!!!生日快乐吖!!!我晕!!!!伱们什么时候通知过轰趴是女仆装了!!!!

(9)今天累大了……然后我晕了。谢谢各位伙伴的关心……哈哈很快的好起来了!

(10)小红完全清醒了。是她昏迷时做的梦让她一下子分不清哪一个是梦,哪一个是现实的世界,现在她分清楚了。“小红,你觉得怎样?”子翎摸着她出汗的额头。“你晕了好久,我们都快让你给吓死。”我晕了好久?小红愣愣的想着,思绪逐渐变得清明,对了,她记起来了,她晕过去了,因为……冉云那张带着冷酷笑意的俊脸清楚的浮现在她的脑海里,老天,这不是一场梦,她见到睽违三年的冉云,她是真的见到他了(郑妍《冷情红梅》)。

(11)古龙水混杂着浓郁的香水味,诺威儿受不住的晕倒了。“快让开,她晕倒了。”白迪尔紧张万分地抱着她,气急败坏地排开人群将她带到幽静的书房(寄秋《跷壳宝贝》)。

除了语义上由表客观生理反应发展为表主观情绪、句法上趋于独立,“晕”的叹词化还体现在语音上。语音上,“晕”前后常有停顿。如:

(12)晕,11月2号就不见啦?那都没上班?家里单位里朋友那边都去找过了吗?怎么会大活人不见了啊?帮转,但是这里转的意义也不大啊,报警吧,或者通过交通系统查查看吧。

(13)晕,4号5号要去外校监考,不开心了,7:30就要到那里,不知道监到什么时候。不过算了,总比去监考中考好多了。

(14)我在中环高架:四点就开始堵,晕!

(15)过年就是抢钱时,昨天买了一把油菜就8块,晕。

3.2. “晕”的叹词化机制

我们认为,“晕”的叹词化与主观化、语法化、隐喻与语言经济性原则有关。

“主观性”(subjectivity)是指在话语中不可避免地带有说话人的“自我”表现成分,表明自己对的立场、情感和态度(沈家煊,2001) [8]。从历时角度来说,主观化是指“意义变得越来越依赖于说话人对命题内容的主观信念和态度”(Traugott, 1989) [9]。发话者总是想用有限的语句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包括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因此就会产生语用推理。主观化就是一个反复进行语用推理的过程,尤其感叹词语表达发话者当下即时的反应,通常是非常简短的,特别容易在反复的语用推理后凝固化、规约化(刘丹青,2012) [6]。我们认为,致使“晕”叹词化的临界模式就是“晕”用于将来时,前文的命题内容导致“晕”这一结果。发话者以此强调前文中形容的内容是高程度的。句子的主观性也随之增强。

(16)逛街看到一个超帅得(的)帅哥……看得我都要晕乐(了)~最让人激动的是他还走,在我后面啊……

(17)坑爹今天一天的工作,复印,打印,填表,盖章,装订。人都要晕了!

(18)萌的(得)我要晕了~~好萌啊!啊!啊!好萌啊~~~~

在(16)(17)(18)三个句子中,根据上下文,可以补足命题中简省的部分。(16)中“看得我都要晕乐(了)”其实是帅哥“帅到发话者要晕了的程度”;(17)中“人都要晕了”其实是工作“坑爹到发话者要晕了的程度”;(18)则是“萌到发话者要晕了的程度”。

这些句子都带上了临时性的程度量级,表达了发话者认为人、事、物的某一形状达到了极高的程度,即主观高量。此时发话者的感情也是剧烈活动的,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难以组织复杂的言语,多用简短的语句来突出要抒发的重点,其他的内容则被简省了(陈昌来,2000) [11]。在“X得要晕了”这一句子中,表达发话者强烈情感的主观性成分是被凸显的部分。“X得要晕了”先是被简省为“X晕”,“X”是命题内容,而“晕”是主观性成分,如:

(19)帅晕!蔡徐坤红色挑染造型颜值超惊艳,网调侃:行走的西红柿(百度网)

(20)甜晕!!!10.8团综——显微镜课代表总结糖点(哔哩哔哩网)

(21)解锁新表情——辣晕(哔哩哔哩网)

之后句子中关于命题信息的内容进一步减少,只剩下表主观高量的“晕”,相应的“晕”的表义也更为抽象,整个句子进一步虚化为感叹功能,“晕”也发生语法化,彻底虚化为叹词。

(22)逛街看到一个超帅得(的)帅哥……晕!最让人激动的是他还走,在我后面啊……

(23)晕!坑爹今天一天的工作,复印,打印,填表,盖章,装订。

(24)晕!好萌啊!啊!啊!好萌啊~~~~

在(22)(23)(24)中,“晕”已经叹词化了,履行了代句功能,仅一个字就能代替“X得要晕了”这一句子。这也符合语言的经济原则。

而“晕”从表示生理上头脑发昏到表示强烈的感情,是隐喻机制在起作用。生理上的不适是生理上偏移正常清醒状态,作为叹词时则是表达发话者主观上认为命题内容偏离预期,二者有“偏离正常”这一共同点。前者偏离了生理正常,后者偏离了发话者可接受的正常范围。这一共同点使得“晕”能够以生理上的异常隐喻心理上的异常。

4. 韩语叹词“헐”的语义

4.1. “헐”的语源

关于“헐”的来源有五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헐”是由“혀”和“얼”合成的,“혀”对应的是汉字“虚”,意为空,“얼”是“精神”“灵魂”的意思,二者相加就是表示一种“灵魂出走”的状态。

第二种说法:“헐”是由“허”和“ㄹ”合成的。表示惊讶的“헛”“헉(嗬)”“허걱(意外时发出惊叫的声音或样子)”中都有“허”。“ㄹ”则用于表达“肌肉瘫软”。如“헐렐레(软绵绵)”“후들후들(瑟瑟发抖的样子)”“비틀비틀(踉踉跄跄)”等中都有“ㄹ”。所以“헐”是“惊讶”+“虚脱”。

第三种说法:“헐”是汉字词,同“狘”。据《康熙字典》记载,“《广韵》《集韵》《韵会》许月切,音䬂。《说文》兽走貌。《礼·礼运》麟以为畜,故兽不狘。《注》狘,走貌也。《疏》狘,惊走也。《释文》况越反。”“狘”是鸟兽惊走的样子。

第四种说法:“헐”是来源于“헉”。据《标准国语大辞典》,副词“헉”表现非常惊讶或者瞬间气绝或是倒吸一口气的样子或声音。在1997年问世的游戏Fortress中玩家在轮到自己前就被淘汰时常使用“헉”一词,为了体现自己强烈的情绪常连打很多个“헉”,在这一背景下,出现了表达情绪比“헉”更强烈的“헐”。不同于“헉”的收音“ㄱ”非常短促,“헐”的收音“ㄹ”更悠长,更耐人寻味。陶映琳(2017) [12] 也将“헐”和“헉”一起作为拟声词讨论。

第五种说法:“헐”来源于武侠作品。明清时期中国人在惊讶或受到惊吓感到慌张时会发出“헐(歇)”的声音,因此武侠小说中常有“헐”。加上武侠小说受众很广,“헐”就随之传播开来了。

但由于感叹词“헐”至今仍未被收录进词典,以上五种说法都只是假说。

4.2. “헐”的语义

根据以上五种假说,虽然“헐”的语源没有固定的说法,但不论是哪一种情况,“헐”的语义都有[+惊讶]、[+惊慌]。如:

(25)헐…똑 같은 책을 두권 샀어…hull 一模一样的书买了两本……

(26)헐…청라에 이런사람도 있네요…hull 青罗竟然还有这种人……

(27)[강남] 헐!_제로월드 강남점: 공포도가 1이라구요? 과연…【江南】hull! zeroworld江南店:据说恐怖度1?究竟……

5. 从“晕”和“헐”看感叹与意外

5.1. “晕”和“헐”的适用语境

김예지,신아영,조태린(2017) [13] 在比较“헐”和“대박”时进行了DCT(语篇补全测试)问卷调查,“헐”使用语境相关结果如下(表1):

Table 1. Frequency of use of “헐” in different contexts

表1. 不同语境类型下“헐”的使用频度

由上表可知,“헐”多用于消极语境。但同时我们也认为上表语境分类存在界限模糊的问题。幸运的事一般是开心的事;危险的事总是令人慌张、不知所措;超出预期的事情总是令人惊讶。我们将表中各项进行了整合:我们将“幸运的事”归入“开心的事”,将“危险的事”、“慌张混乱”归并为“慌张、不知所措”,将“超出预期”、“发生大事”归入“惊讶”。并在此基础上对汉语“晕”的语境进行了考察,将“헐”和“晕”进行对比(表2)。

Table 2. Frequency of use of “헐” and “yun” in different contexts

表2. 不同语境类型下“헐”和“晕”的使用频度

由上表可知,“晕”和“헐”都多用于消极语境,其次是中性语境,仅有不到10%是积极语境。在消极语境中,“晕”多用于荒唐、无语语境,“헐”则除了荒唐、无语语境外,还多现于慌张、不知所措语境。在中性语境中,“晕”和“헐”二者都被高频用于惊讶语境。

叹词的语义具有模糊性,具体语义往往与句法环境密切相关。不同的句法环境会赋予叹词不同的语义。刘宁生(1987) [14] 中指出要分析叹词的意义,可以“找一些典型的实例,使后接句的内容直接等同于叹词的意义,至少在最大程度上取得一致,叹词的意义也就才最直接地从后句得到解释”。依据我们的考察,“晕”和“헐”都被高频用于意外语境。我们认为,荒唐、无语蕴含惊讶。据《现代汉语词典》 [7],“荒唐”是指思想或言行错误到使人觉得奇怪的程度。“觉得奇怪”即惊讶。这样一来,“晕”和“헐”均有半成以上频率用于表达意外。可以说,叹词“晕”和“헐”大多数情况下都有意外义。

5.2. “意外三角”中的意外与感叹

“意外”(Mirativity)表达的是令发话者惊讶的新信息(Delancey, 1997) [15]。大部分情况下,叹词“晕”和“헐”都可以表达意外。“感叹”和“意外”同处于“意外三角”(mirative triangle),可以互相转化。意外可以引发感叹,感叹可以表达意外。

据陈振宇,杜克华(2015) [16],感叹可分为发话者指向感叹与受话者指向感叹。其中说话者指向感叹是指发话者在外部信息刺激下产生强烈的情绪或感情,如反感、愤怒、赞叹或幸福等。感叹句是发话者强烈情绪的自然流露,并不试图对受话者产生影响。受话者指向感叹则是指发话者试图通过感叹对受话者产生影响,如“使之认同或激化对方产生特定的情绪或促使对方去做出特定的行为等等”。意外会引发说话者的强烈情绪,进一步引起说话者指向感叹,因此意外与感叹“是二而一的事”。

但意外范畴不等同于感叹。感叹可以表达的情感包括但不限于惊讶,除了惊讶,感叹还可以表达兴奋、激动、愤怒、恐惧、抱怨等,如:

(28)“那个10元的卷今天给手动减去不行吗晕”,“不可以哦。”

(29)“过的不错呀~你姐姐我天天上班带孩子,晕”,“周末来看你”,“哈哈,太好啦~~”

同时,意外可以寄生的范畴包括但不限于感叹,除了感叹,结果范畴、疑问范畴、转折范畴也可以表达意外。如:

(30)他中文说的这么好,结果居然是外国人。(自拟)

(31)可达鸭都卖完啦?(自拟)

(32)아이스 컵 다 나갔어요?冰杯都卖完了?(自拟)

(33)한국말 아주 잘하는데 한국사람이 아니래。韩语说得非常好,但听说不是韩国人。(自拟)

Olbertz (2009) [17] 以西班牙语为参照,总结了意外与感叹的区别,大致有一下几点:

首先,感叹一般都是肯定句,否定语义需要借由词汇手段来表达,而意外则不一定。如:

[阅读问卷调查说明时的反应]

(34)¡No ha sido difícil!

not has.3SG been difficult

“噢,这不难(我刚意识到)”(FN, Consuelo, 2003)

(35)*¡Qué cuidad-a no estás!

what careful-F not be(contingent).2SG

“*你多不小心!”(Olbertz, 2009)

(36)¡Qué poco cuidad-a estás!

what little careful-F be(contingent).2SG

“你多不小心!”(Olbertz, 2009)

(37)¡Qué descuidad-a estás!

what careless-F be(contingent).2SG

“你多么粗心!”(José Donoso, Casa de campo. 1978, Chile [CREA])

例(34)发话者在阅读问卷调查填写说明后得出“不难”这一新信息,属于典型的意外。例(35)、(36)、(37)都是感叹句,发话者认为受话者“不认真”,区别在于例(31)中是在系动词后加上否定,使用的是语法手段,语句不通顺,而(36)、(37)使用的是词汇手段,语句自然。

其次,感叹句不适用于非限制性从句,而意外可以。试比较:

(38) los ángeles de Bernini [...]¡Qué hermos-o-s eran

the angels(M) by Bernini how beautiful-M-PL were.3PL

y qué triste-s!

and how sad-PL

“[...] the angels by Bernini [...] How beautiful they were and how sad!”

(Manuel Mujica Lainez, El escarabajo. 1982, Argentine [CREA])

(39) *los ángeles de Bernini que ¡qué hermos-o-s eran

the angels(M) by Bernini which how beautiful-M-PL were.IMPF.3PL

y qué triste-s!

and how sad-PL

“*the angels by Bernini, which how beautiful they were and how sad!”

(40) los ángeles de Bernini que eran tan hermos-o-s

the angels(M) by Bernini which were.IMPF.3PL so beautiful-M-PL

y tan triste-s.

and so sad-PL

“the angels by Bernini, which were so beautiful and so sad.”(Olbertz, 2009)

(41) [发话者在讲自己穿过丛林时被绊倒的事]

Me agarré de un árbol, que no había sido.

REFL.1SG held.PF.1SG of a tree which not had.IMPF.3SG been

“I held on to a tree, which turned out not to be one.”(FN, Irene, 2003)

例(38)(39)(40)都是感叹贝尼尼雕塑的天使雕像十分美丽动人,区别在于(38)是典型的带疑问词的感叹句,(36)则将感叹部分作为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不符合语法规则,(40)则将典型的疑问词感叹改为程度副词感叹,虽然依旧是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但符合语法规则。例(41)则是发话者讲述自己在丛林中被意外绊倒的事,构建句子时使用了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符合语法规范。

第三,意外命题内容(Mirative Proposional Contents)还可以出现在陈述语内行为和疑问语内行为中,所以意外是任一语内行为本身。

我们以此为参照,考察了汉语和韩语的情况,结果大致如下:

第一点在汉语和韩语中也成立,汉语和韩语中的感叹也倾向于肯定句多,意外则没有这一局限。试比较:

(42)这幅画真好看!(自拟)

(43)*这幅画真不好看!(自拟)

(44)这幅画真难看!(自拟)

(45)이 사람이 얼마나 외향적이다!这个人多么外向啊!(自拟)

(46)*이 사람이 얼마나 외향적이지 않다!这个人多么不外向啊!(自拟)

(47)이 사람이 얼마나 내향적이다!这个人多么内向啊!(自拟)

(48)他中文说的这么好,结果居然是外国人。(自拟)

(49)他中文说的这么好,结果居然不是中国人。(自拟)

(50)한국말 이렇게 잘하는데 한국사람 아니래。韩语说得这么好,(竟然)不是韩国人说。(自拟)

(51)한국말 이렇게 잘하는데 중국사람이래。韩语说得这么好,(竟然)是中国人说。(自拟)

第二点因为汉语和韩语中都缺乏限制性从句和非限制性从句这一对概念,当然也就不成立。

第三点在汉语和韩语中也是成立的。汉语和韩语除了感叹以外,陈述和疑问也可以表达意外。如:

(52)他竟然一声不吭就走了。(自拟)

(53)他已经走啦?(自拟)

(54)그가 벌써 가 버렸대。他已经走了说。(自拟)

(55)그가 벌써 갔어?他(这么早就)已经走了?(自拟)

6. 结论

“晕”和“헐”分别是现代汉语和韩语中新兴的叹词。“헐”的语源尚不明晰,可能是来自汉语的叹词,也可能是完全新造的原生叹词。“晕”则明确是由表生理不适的动词“晕”叹词化而来的。“X得要晕了”这一句子带有临时性的程度义,且是程度高量,主观性强,句子经历主观化的过程中,命题信息逐渐减少,仅保留主观性成分,经历“X晕”阶段后进一步简省,仅留下主观性最强的成分“晕”,“晕”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虚化,最终实现了叹词化。

通过对具体语境的考察,我们发现“晕”和“헐”都高频出现在意外语境中,意外常寄生于感叹表达。究其原因,是因为意外和感叹都不以传递命题信息为主,而是以传达发话者对命题内容的态度为主。作为人类强烈情绪之一的惊讶借由感叹这一抒发发话者强烈情绪的形式来表达也就不难理解了。

最后,在Olbertz (2009)对西班牙语进行考察的基础上,结合汉语和韩语的考察结果,感叹和意外有两点不同:1) 感叹多为肯定句,而意外既可以是肯定也可以是否定;2) 意外不仅可以由感叹表达,陈述和疑问也同样可以被用于表达意外。因此意外不能等同于感叹。

NOTES

1“我晕”这一整体发生了叹词化(刘丹青,2012、冯硕,2015) [6] [10]。

参考文献

[1] 吕叔湘, 主编. 现代汉语八百词[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
[2] 冯硕. 现代汉语次生叹词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16.
[3] 刘丹青. 叹词的本质——代句词[J]. 世界汉语教学, 2011, 25(2): 147-158.
[4] Poggi, I. (2009) The Language of Interjections. Springer-Verlag, Berlin.
[5] 马清华. 论叹词形义关系的原始性[J]. 语言科学, 2011, 10(5): 482-496.
[6] 刘丹青. 实词的叹词化和叹词的去叹词化[J]. 汉语学习, 2012(3): 3-13.
[7]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M]. 第6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2: 376.
[8] 沈家煊. 语言的 “主观性”和 “主观化” [J].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2001(4): 268-275+320.
[9] Traugott, E.C. (1989) On the Rise of Epistemic Meanings in English: An Example of Subjectification in Semantic Change. Language, 65, 31-55.
[10] 冯硕. “我晕”的叹词化及功能考察[J]. 文学教育(下), 2015(6): 132-133.
[11] 陈昌来, 著; 张斌, 主编. 现代汉语句子[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12] Tao, Y.L. (2017) A Study on Developing Educational Methods of Korean Cyber Language for Chinese Advanced Learners of Korean: Based on a Comparative Study with Chinese Cyber Language. Master’s Course Major in Korean Language Education the Graduate School of Chung-Ang Univ.
[13] Kim, Y.J., Shin, A.Y. and Cho, T.R. (2017) A Study on the Aspects of Using New Exclamatory Expressions in Korean: Focused on Heol(헐) and Daebak(대박). Discourse and Cognition, 24, 25-51. http://doi.org/10.15718/discog.2017.24.2.25
[14] 刘宁生. 叹词研究[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3): 49-55.
[15] Delancey, S. (1997) Mirativity: The Grammatical Marking of Unexpected Information. Linguistic Typology, 1, 33-52.
https://doi.org/10.1515/lity.1997.1.1.33
[16] 陈振宇, 杜克华. 意外范畴: 关于感叹、疑问、否定之间的语用迁移的研究[J]. 当代修辞学, 2015(5): 71-80.
[17] Olbertz, H. (2013) Mirativity and Exclamatives in Functional Discourse Grammar: Evidence from Spanish. Revista LinguíStica, 8, 76-90.
[18] 吕叔湘, 主编. 现代汉语八百词[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
[19] 冯硕. 现代汉语次生叹词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16.
[20] 刘丹青. 叹词的本质——代句词[J]. 世界汉语教学, 2011, 25(2): 147-158.
[21] Poggi, I. (2009) The Language of Interjections. Springer-Verlag, Berlin.
[22] 马清华. 论叹词形义关系的原始性[J]. 语言科学, 2011, 10(5): 482-496.
[23] 刘丹青. 实词的叹词化和叹词的去叹词化[J]. 汉语学习, 2012(3): 3-13.
[24]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M]. 第6版.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2: 376.
[25] 沈家煊. 语言的 “主观性”和 “主观化” [J]. 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 2001(4): 268-275+320.
[26] Traugott, E.C. (1989) On the Rise of Epistemic Meanings in English: An Example of Subjectification in Semantic Change. Language, 65, 31-55.
[27] 冯硕. “我晕”的叹词化及功能考察[J]. 文学教育(下), 2015(6): 132-133.
[28] 陈昌来, 著; 张斌, 主编. 现代汉语句子[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9] Tao, Y.L. (2017) A Study on Developing Educational Methods of Korean Cyber Language for Chinese Advanced Learners of Korean: Based on a Comparative Study with Chinese Cyber Language. Master’s Course Major in Korean Language Education the Graduate School of Chung-Ang Univ.
[30] Kim, Y.J., Shin, A.Y. and Cho, T.R. (2017) A Study on the Aspects of Using New Exclamatory Expressions in Korean: Focused on Heol(헐) and Daebak(대박). Discourse and Cognition, 24, 25-51. http://doi.org/10.15718/discog.2017.24.2.25
[31] 刘宁生. 叹词研究[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3): 49-55.
[32] Delancey, S. (1997) Mirativity: The Grammatical Marking of Unexpected Information. Linguistic Typology, 1, 33-52.
https://doi.org/10.1515/lity.1997.1.1.33
[33] 陈振宇, 杜克华. 意外范畴: 关于感叹、疑问、否定之间的语用迁移的研究[J]. 当代修辞学, 2015(5): 71-80.
[34] Olbertz, H. (2013) Mirativity and Exclamatives in Functional Discourse Grammar: Evidence from Spanish. Revista LinguíStica, 8, 7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