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基于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研究
Marx’s Thought on Human Nature and Its Contemporary Value —Based on the Study of Economic and Philosophical Manuscripts in 1844
DOI: 10.12677/ACPP.2022.114113, PDF, HTML, XML, 下载: 199  浏览: 645 
作者: 宋明珠: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关键词: 马克思人的本质异化劳动人与自然Marx The Essence of Man Alienated Labor Man and Nature
摘要: 人的本质问题始终贯穿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全过程,对人的本质问题的探析关系到对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重要著作,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主要来源于黑格尔的精神哲学理论和费尔巴哈的人道主义思想。他在《手稿》中阐述了人的本质特性是实践性、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人的本质是自然和社会的统一。研究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并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思想基础和实践范式,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Abstract: The problem of human nature runs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rx’s thought, and the analysis of human nature is related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whole Marxist philosophy. Manuscripts of Economics and Philosophy in 1844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Manuscripts) is an important work of Marx’s philosophical thought. Marx’s thoughts on human nature mainly come from Hegel’s spiritual philosophy theory and Feuerbach’s humanitarian thought. In his Manuscript, he expounded that human nature is practical, human beings are conscious beings, and human nature is the unity of nature and society. Studying Marx’s thought on the essence of human beings has provided the ideolog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paradigm for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o always adhere to the people as the center,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build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in the harmonious unity of man and nature. It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and realizing the “two hundred years” struggle goal.
文章引用:宋明珠.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基于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研究[J]. 哲学进展, 2022, 11(4): 634-638.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2.114113

1. 引言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的本质问题是研究人的发展中最为核心的问题。新时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与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在互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发展如此迅猛的今天,人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技术异化、精神异化等现象,人的发展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亟需从理论和实践中探讨人的本质问题,以便更好地关心人和研究人,在和谐的社会关系中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手稿》中马克思从人的对象性活动和人所处的社会关系剖析人,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深入探寻了人的本质,阐释了劳动、实践、人与自然的关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新发展,其中“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深刻反映了马克思人学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性。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进行解读,为新时代社会发展提供了实践理路和科学方法,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2.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理论来源

2.1. 黑格尔的精神哲学理论

马克思在《手稿》中对黑格尔的理论进行了批判继承和创新。马克思从自我意识、理性精神、宗教和绝对知识等四个方面对黑格尔的哲学思想进行研究,发现了他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片面性。“只有精神才是人的真正的本质,而精神的真正的形式则是思维着的精神、逻辑的、思辨的精神,” [1] 黑格尔把人的本质归结为自我意识、是“绝对精神”的产物。马克思认为黑格尔在对人的研究中把人的本质等同于被异化的本质并不准确,把人的本质等同自我意识是缺乏科学性的,不能将自我意识神秘化。另外,黑格尔所论述的劳动是抽象的劳动,他把劳动仅看做是“绝对精神”与“自我意识”领域,是精神上的劳动。在《手稿》中,马克思充分肯定黑格尔的劳动观对于研究人的本质有积极的一面,但黑格尔没有看到人在社会实践中这一现实问题,马克思以辩证思维,将黑格尔的精神哲学理论发展为人的本质中重要的异化劳动思想。马克思在《手稿》中肯定了黑格尔认识到了人的能动性,也指出了“绝对精神”所体现出来的唯心主义,将黑格尔人的本质归结于“绝对精神”的谬误进行了深刻批判,并从这一束缚中解脱出来。马克思把人的本质研究立足于现实的人而非抽象的人,马克思的现实观是对黑格尔自我意识论的超越。

2.2. 费尔巴哈的人道主义思想

费尔巴哈的人道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直接来源。费尔巴哈认为人的本质是由“类”的构成的,人往往会与“他的类、他的本质发生关系” [2],人类会在存在的基础上产生类意识,进而认识到人的类本质。费尔巴哈认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通过实际生活和实践,随着外在条件、环境、人际关系的改变而改变,这肯定了劳动和实践的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体现了初步的唯物主义思想。马克思继承发展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在《手稿》中,马克思在哲学上的概念如“类本质”、“感性”是直时引用费尔巴哈的理论,他认为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人与社会存在息息相关,人需要在社会中通过劳动获取生存资料,人不是单纯的自然人,而是社会中的人,人的一切活动都会打上社会的烙印。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首次提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认为人的本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体现出来,他开始立足人的社会实践,关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破除了旧哲学思想的藩篱,在生活实践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揭示了人的本质深刻内涵,发展了费尔巴哈人的自然本质思想。

3.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主要内容

3.1. 人的本质特性是实践性

马克思破除了以往思想家的观点,从劳动的观点和实践的视角出发,探讨人的本质,突出了人的能动性特征,鲜明地提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论证了人作为自然存在物,其本质特征就在于实践性,这说明了人的本质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后天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主张从个人的实践劳动出发,以劳动成果为标准衡量人的本质,促进人的发展。马克思将劳动归属于社会性活动,认为劳动的“社会性”体现在劳动的各个方面,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劳动实践,剖析了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是人从事生产劳动。他在《手稿》对异化劳动进行研究,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指出异化劳动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异化,在《手稿》中揭示了异化劳动的四个本质特征,他总结出人的本质只有在非异化的劳动中才能得到认证,最终指向生产劳动 [3]。他用异化劳动理表明资产阶级剥削的实质,梦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自由,这也是人发展的本质和最终归宿。他指出人的发展前提是人须达到理想存在状态,即自由自在的存在状态,“以此为基础分析人类扬弃异化达到理想状态的方式是实现社会主义” [4],这就是人的发展实质。马克思从“现实的个人”的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推导出人的本质具有社会性与现实性。

3.2. 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

马克思在《手稿》中剖析了人的本质,对人的本质规定以类的方式展开。他在《手稿》中指出“生产生活就是类生活,这是产生生命的生活”,“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他所说的“人的类特性”即人的类本质,人的类特性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在生产劳动中予以彰显,人的类本质在某种意义上是进行生产生活的劳动实践。马克思在《手稿》中以整个人类为视角去探索人,提出人是类存在物,他用自然界中的特殊的类去定义人,有效区分了人和自然界,在人是类存在物这一观点下进一步论证人的本质。“人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把类——他自身的类以及其他物的类——当作自己的对象。” [5] 人是类存在物在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人把自身当做现有的、有生命的类来对待,存在的本质是要劳动,而且要自动自愿地劳动。《手稿》里他把人的生命活动当做“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直接区别开来,正是由于这一点,人才是类存在物”, [6] 人的类特性说明人具有自我意识,在人的本质问题上人是有意识和有需求的类存在物,人能够通过实践劳动设计自己的未来,这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殊性。

3.3. 人的本质是自然和社会的统一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然和社会的统一。他在《手稿》中深刻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企图通过人和人所处的环境找寻出人的本质。他指出人的本质有两方面的需求,一方面是需要依靠自然界维持生命的生存生活需要,也就是保证人的生命存续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人有意识的参与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这一需要是为了满足人对于生存要求以外的活动,包括参加兴趣活动、人的自身发展或是实现人的自我提升需要。马克思在《手稿》中介绍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 [7] 他认为自然界中人的本质具有“社会性”,人都是处于社会存在之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自然界的存在是人类的生存基础,人通过实践改造自然,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都是通过实践而变得有联系,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人依赖于自然界,马克思在《手稿》中写道:“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 [7],说明了人与自然界的紧密相连的关系,人应该走进自然、融入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破坏自然。马克思在研究人的本质这一问题上,认为人在自然界中通过实践打破“异化”的束缚,人凭借自身的“本质力量”,拓展人类的实践范围,不断改造自然,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4.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时代价值

4.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马克思在《手稿》中阐释了人的本质,点明了人在社会中需要满足社会需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解放;马克思论述了人的特性和人具有创造性本质,描绘了人改造过后的社会的理想形态,为新时代我国国家发展和社会治理提供了思考空间和实践理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为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奠定了理论基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在新时代的发展和升华,加快我国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大数据与智能化,出现了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地域歧视、环境问题、粮食安全、国家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等多种问题,人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世界难题。2020年出现的新冠疫情对于整个人类来说都是一次大考,如何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更好地以人民为中心,已成为新时代下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我党鲜明的提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表明我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初心使命,坚持“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维护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对人的本质这一问题上,我党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愿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进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实现人民的自由全面发展。

4.2.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马克思在《手稿》中阐述人的本质时指出人具有创造能力、改造自然的能力,人是自然的存在物,人与自然界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这一理论为世界各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在当今多元化的世界格局中,全球性问题日益凸显,经济发展速度与环境承受能力关系问题,发展速度与发展效率问题,工业生产与环境保护问题等都亟需应对。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至关重要,要秉持人与自然互相联系、荣辱与共的观念,在发展生产时注重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倡导绿色发展。我国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新时代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想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世界各国共谋尊崇自然、绿色发展、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这正是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在新时代的延续和创新。在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我国要坚定不移贯彻发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精神,“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维护自然的健康稳定,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建设美丽中国,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4.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马克思《手稿》中分析了人的类特性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这种活动促进了社会发展生产和社会建设。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有其科学性,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注入新的内涵,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哲学根基和智力支撑。人的本质是实践,通过实践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新时代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新需要,加快发展,引导人民在参与生产实践中凝聚蓬勃正能量,建功新时代。我国在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中,认识到实践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做牢做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沉着应对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难题挑战。从我国近几年发展来看,国家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狠抓基层,打牢脱贫攻坚战,取得了2020年全面脱贫的可喜佳绩;我党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工程,“我为群众做实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加强基层廉政建设,做好“打老虎”工作,反腐倡廉工作取得实效;国家坚决做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社会治理,为人民创造出一个和谐、自由、安全的社会环境……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认识到人自由自觉活动需要以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基本保障,突出人的价值,注重和关照人的人格素养。在今后的发展中更要不断深化人的本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进程中完善人、解放人和发展人。

5. 结语

《手稿》是马克思人学理论的策源地,是他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重要著作。马克思在对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批判继承上,突破了唯心主义与旧唯物主义在人的本质问题上的认识,将人的本质论引向社会历史层面,是人学思想的伟大飞跃。立足于新时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仍然具有深厚的理论引导作用和价值导向,我国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关注人与自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目的在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思想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理论范式与发展框架,推动世界各国各族人民实现健康有序与普惠共赢。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2] 费尔巴哈.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 [M]. 荣震华, 等, 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4.
[3] 高梦琪.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基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J]. 理论建设, 2019(4): 93-97.
https://doi.org/10.19810/j.issn.1007-4767.2019.04.017
[4] 谭成.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人类学笔记》中人学思想内在关系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沈阳: 辽宁大学, 2013.
[5] 中共中央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 [M]. 第2版.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7.
[6]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9.
[7]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