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及当代价值
A Brief Analysis of Marxist Humanistic Theory and Contemporary Value
DOI: 10.12677/ACPP.2022.114120, PDF, HTML, XML, 下载: 341  浏览: 923 
作者: 郑智婕:南京邮电大学,江苏 南京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人的本质现实的人当代价值Marxism Anthropological Theory Human Nature Real Human Contemporary Value
摘要: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不可忽视的理论之一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是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探讨人的本质、人的需要、人的价值等多方面问题。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中国化,不仅对以往旧人学理论实现质的飞跃,而且将新的时代精神进行结合,为新时代新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Abstract: One of the theories that cannot be ignored in the Marxist theoretical system is the Marxist theory of anthropology, which is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people and discusses the essence of people, people’s needs, people’s values and other issues.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t humanistic theory not only achieves a qualitative leap in the old humanistic theory, but also combines the new spirit of the times, injecting new impetus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society in the new era and the comprehensive and free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文章引用:郑智婕. 浅析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及当代价值[J]. 哲学进展, 2022, 11(4): 672-676.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2.114120

1. 引言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从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欧洲传统的人本主义哲学的影响,但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部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超越了人本主义的局限性,展现出进步性和突破性,从内容上来看更加丰富深刻,从最终目标来看也跳出了个人的小我,针对的是全人类的发展。其核心出发点就是现实的人,是实实在在能够感知到的真实,而欧洲人本主义的出发点更多是抽象的人,是一种自我意识的方式所存在的自我。相比于19世纪初期的批判空想社会主义所提出的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不再是空想、幻想,而是一种可实现的现实,找到了实现的方向就是现实的人所做的现实的实践。当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开始进行中国化,其科学性和进步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特别对于新时代的中国,重新审视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核心要义,融入了中国新的现实基础,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探讨实现了新路径。

2.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内容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内容十分丰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了人的存在、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其中“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出发点,现实的人是“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人。” [1] 指出了人学理论的人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来自物质世界又作用物质世界的现实的人,只有把人看作现实的人,才能正确把握人的本质,把握人与社会历史的关系。

2.1. 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 以此可以看出,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人的本质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关键性问题,是对人的探讨的逻辑起点。人和动物之所以不一样是因为人可以有意识的进行实践活动,虽然人始终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具有完全的自然属性,但更为重要的是人处于社会关系中,可以开展自觉活动,可以将自我意识投入实践中,人的本质区别于动物本质,人的社会属性就更为突出与重要。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的思考是从社会生活的实质来剖析,总和的社会关系强调每个独立的个体从社会关系中来,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性,又回到社会关系中去,构成完整的社会关系结构。从人的个性发展角度看,处于不同历史阶段的人,个性的发展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但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人在追求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社会实践,推动了社会进步、提供了向未来发展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人在不断探求自我的过程中,牺牲一部分的自我个性,融入社会需要。以人作为前提和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立足点和落脚点,这种认识角度中现实的人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的人,所以要揭示人的本质,必须从实践出发,在实践过程深刻把握完整的社会关系。

2.2. 人的需要

人作为高等生物存活于世界上,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需要,各个社会成员的合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和满足程度体现了社会的发展水平。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将人的需要分为三种: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首先,最基本的是生存需要这个观点和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的第一性需求是相同的,生存是人最基本的需要,满足了生存需要,人类才能存活于物质世界,及进一步的实现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也提到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就是能够生活,而马克思把人的吃、穿、住、行等称为生存需要也是人类的第一需要。其次,享受需要是人在生存需要解决的前提下所提出的需要,第一性需要是生存而享受需要讲的是生活,不再是存活下来就足够,而是要有质量的生活,优化生活的各方面条件。这样的需要不仅看见生命延续的必要性更聚焦于高质量的延续。享受需要是人类独有的一种需要,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处于社会中现实的人在发展过程中,会不断提升自我生活质量,不断追求更高级更多样的享受需要。最后,发展需要人最高层次的需要。人类在满足基本生存的需要到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享受需求,在物质生活已经达到一定水平时就会渴求更高的精神世界,是人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我个性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的需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这样的发展是能够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的发展。正如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在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情况下,每个人的生存需要和享受需要已经得到最大化的满足,发展需要就成为最迫切的需要。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基础上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体力和智力得到发展,各方面的才能得到发展,更重要的是人的社会联系和交往也得到极大的发展。所以,人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一样的需要,重视人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重点之一。

2.3. 人的价值

人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需求,同样在不同阶段对价值的追求也有所区别。人的价值分为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存需求对人的限制将会减小,人们也会在发展过程中意识逐渐觉醒,创造出更多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自我价值:自我价值强调不同的人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充分发挥自我能力,创造出物质、精神财富,满足自身的各种需求,以自身满足程度作为评价标准,更注重主观性。自我价值是个体对实践活动进行的价值判断,因为主观性驱使,所以自我价值可能是正向的也有可能是负向的,都以主体的需要进行改变。社会价值:人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除了是独立的个体之外,更是社会的一部分,人是社会的人,具有社会性、实践性。人的社会价值表现为个人行为同社会上其他个人、类群体的积极正向关系,是客体的自我为主体的他人或人类社会做出的贡献,展现出个体对社会的有用性,所以社会价值是良性的输出。

人的价值由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组成,二者不仅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自我价值不仅是个人生存的前提,也是社会价值的必要前提。只有个人实现更高程度的发展,为社会创造出更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社会的发展才更加顺利。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的外在体现,社会价值的实现是自我价值实现的基础。任何人的自我价值实现都离不开社会的大环境,脱离社会只强调个人需求是不现实的,同时随着人在发展过程中,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会逐渐意识到社会价值的重要性,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人开始追求社会价值其实是更高层次的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人生价值就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3.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曲折的发展过程,决定了人走向自由发展的过程也是漫长又曲折。马克思主义的最高价值追求就是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实现这个过程所面临的困难曲折需要科学的理论进行指导。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人学理论聚焦现实的人,对人的本质、需要、价值等问题进行探讨,体现了丰富的人文精神,为解决人自由全面发展问题提供指导性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时代价值。

3.1. 个人层面

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在创造自我历史的过程中,也构造了社会的历史。人在发展的过程总是从不了解自我到了解自我,从了解很少到十分了解,穷极一生不过是为了找到真正的自我,但这样的探索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实现,可能因为大环境因素、个人因素、现实因素等。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出发点就是现实的人,对人的价值、本质、需要等方面进行细致剖析,为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所以,对于个体来看,实现这样的发展必须立足现实的人进行的现实实践活动,而不是寄希望虚无缥缈的意识和幻想。以受教育程度为要素,这是人走向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进入现代社会,知识分子在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社会变革等方面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当自我的发展过程中,能跳脱出自我的局限性,以更高的层次、更全面的角度来审视自己,意识到个体在世界的渺小,才能更加自觉创造自我的历史,走向真正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解放。“个性的充分发展指人的个性被主体充分认识和肯定并在各个方面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个人能自主地依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并结合社会的需求充分地发展自己。” [3] 特别处于这个特殊的时代,个人的发展需要有更强的领悟力和突破力,全球局势的复杂,各种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日益增多,各种风险不可预测的出现。如:新冠疫情就是不可预测的变数,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极大影响,甚至改变了一些人的人生走向。追溯人与世界的关系有价值关系、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而最为核心的就是实践关系,在世界中的人要实现自我,自我又能促进世界的发展只能在实践中去应对风险、克服困难。遵循客观规律基础上去尽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风险意识,同时提高解决风险的能力。

3.2. 国家层面

国家作为个体发展的载体,国家的整体状况会影响个体的发展程度。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背景之下去实现新发展,必须继续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在新时代中国的有利贯彻。主要矛盾的变化揭示出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而立足于人民群众的核心利益,关注人民群众的需要,推动人民群众价值实现既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所追求的,又是社会主义国家所展望的。社会主义国家想要实现最终共产主义,必须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和谐的社会离不开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又是构成和谐社会的核心所在。在经济方面,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释放出更多活力,以经济的发展带动人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为创造出更多物质、精神财富,更为重要的是满足人的各方面需要,为人的进步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在政治方面,创造更加民主的政治氛围,以人民为中心,关注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问题和涉及人民群众利益的切身问题。在社会方面,不仅要从“大社会”出发,构建五位一体和谐发展的美好社会,同时从“小社会”着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让每个人都能在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里实现更好的自我。

3.3. 人类层面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不仅仅针对某一个国家、某一群体而是面向全人类。首先,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的科学理论,其人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真理性。同时,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是批判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学说等其他哲学家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创新性。再次,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在不同时代和环境里都在不断更新,具有时代性。最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从现实的人出发,不断解决现实问题,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走向自由,具有实践性。其实,从人类的角度来看人学理论的价值,独特的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关注的是现实的人,毫无虚构毫无歧视,是要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超越了种族、性别、地域一切的限制,只从人出发,发现人的社会属性,丰富人的内涵,对人的需要、本质、价值、未来等多方面进行细致探讨,将人学理论和现实实践的进一步结合,更好地指导人类未来社会发展。

4. 结语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人类社会的归宿是:“包含了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能够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联合体。” [4] 非常明确指出了每个单个的人的全面发展是作为类本质发展的条件,也就是个人发展为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基础和动力,“不言而喻,要不是每个人都得到解放,社会也不能得到解放。” [5] 人类要走向更美好的自由王国,最根本就是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实现人的价值,最终落脚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M].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71-73.
[2]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501.
[3] 李爱国, 林亚梅.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36(1): 100-103.
[4]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9: 53.
[5]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664.